|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 ||
| 定价 | 65.00 |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3年02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刘鹤 编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71 | |
| 字数 | 230000 | |
| ISBN编码 | 9787513623100 | |
刘鹤,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52年出生于北京。2003年3月至今,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分管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面工作。2011年3月起,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2001年至2003年,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主管电子政务和国际合作。此前曾长期在国家计委工作,多次参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经济学家论坛"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发起和主持人,也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在美国哈佛大学和Setonhall工商管理学院学习,并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获得MPA学位。
| 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 | ||
| 定价 | 150.00 |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
| 版次 | 1-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3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刘鹤 樊纲,林毅夫,易纲,吴敬琏等 编著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682 | |
| 字数 | 860000 | |
| ISBN编码 | 9787501784400 | |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图书出版。与众多其他图书比较,本书是与众不同且不同凡响的,诸多作者各有经历、各有视角、各有体例,是一本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自由体文集。
撰写本书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是具有国内一*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并且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一批著*经济学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走过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有些人还从政策的建言者成了政策的制定者和实践者,这当中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激情的辩论。无论是写自己所经历的事,还是评述某一方面30年的变革,我们都会从中感受到每一位经济学人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睿智审慎的学术思考和崇高凝重的历史责任感。经济学家们不仅追溯了肇始改革的安徽小岗村土地联产承包制、巴山轮会议以及莫干山会议等标志性事件,而且着重探讨了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论借鉴、三农问题、人口就业、价格机制、财税体制、金融创新、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产权制度、外贸外汇以及宏观调控等全方位的议题,读来引人入胜,百感交集。
各位专家学者希望通过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总结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初步探索中国改革模式的理论解释,为续写中国未来发展的辉煌与奇迹,为推进中国转轨经济和世界转轨经济的研究,为世界经济学的发展贡献一份独特的力量。
中国经济50人论坛
本书作者(以姓氏拼音排序)
蔡昉 曹远征 陈东琪 陈锡文 樊纲 范恒山 胡鞍钢 郭树清 江小涓 李晓西 梁优彩
林毅夫 刘鹤 刘世锦 楼继伟 马建堂 钱颖一 宋晓梧 汤敏 王建 魏杰 温铁军 吴敬琏
吴晓灵 夏斌 肖捷 谢平 许善达 易纲 杨伟民 张曙光 张维迎 郑新立 周其仁 周小川
序一: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历程的制度思考
序二: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对外思想开放
序三: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与新挑战
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
转轨中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展望
经济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探寻改革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农村改革与制度变迁
转轨经济学与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实践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改革战略及其选择”的回顾与检讨
邓小平与中国对外开放
中国开放三十年:增长、结构与制度变迁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与随思录
转轨中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定量分析
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
没有画上句号的增长奇迹
市场开放、竞争与产业进步: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性飞跃
中国三十年财税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三十年巨变——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简要回顾与评述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与国际视角
从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三十年
产权制度改革与混合经济体制的形成
解读“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
三十年回眸:中国金融结构及其资源配置效率
成功实践背后的理论突破——关于建立渐进改革有效理论框架的认识
我所经历的一场“财政革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出台前后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三十年
我所经历的财税改革的回忆片断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演变
打破国有部门垄断 建立政府经济管制
双轨制与价格改革
在发展的实践中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的伟大活剧
对外开放初期的贸易政策改革与思维转变
附录1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简介
附录2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名录
附录3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企业家理事名录
后记
|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丛书: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 | ||
| 定价 | 58.00 |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02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吴敬琏,刘鹤,樊纲,易纲,吴晓灵 ... 编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370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13636780 | |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丛书·新浪·长安讲坛(第十辑):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文集,集中讨论了中国经济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包括任志强的“中国的城镇化与市场”,吴敬琏的“新历史起点,新改革征程”,樊纲的“中国的发展潜力、增长要素与风险”,蔡昉的“千呼万唤始出来——从公布调查失业率说起”等二十篇文章。
中国经济50人论坛
本书作者(以姓氏拼音排序)
蔡昉 曹远征 陈东琪 陈锡文 樊纲 范恒山 胡鞍钢 郭树清 江小涓 李晓西 梁优彩
林毅夫 刘鹤 刘世锦 楼继伟 马建堂 钱颖一 宋晓梧 汤敏 王建 魏杰 温铁军 吴敬琏
吴晓灵 夏斌 肖捷 谢平 许善达 易纲 杨伟民 张曙光 张维迎 郑新立 周其仁 周小川
序言
中国经济中的存量和流量韩文秀
中国经济挑战与机遇哈继铭
新型城镇化与深化改革韩俊
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管涛
金融改革与中国经济转型黄益平
读懂中国经济数据王小鲁
贤能体制与中国经济发展姚洋
从三次国际经济危机得到的经验教训汪同三
新历史起点,新改革征程吴敬琏
中国的城镇化与市场任志强
融资贵、融资难与金融改革余永定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隆国强
在中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王一鸣
千呼万唤始出来——从公布调查失业率说起蔡昉
深化改革的必要准备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段永基
中国的发展潜力、增长要素与风险管理樊纲
影响中国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十大法律问题刘光超
混合所有制——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衔接点宋晓梧
中国现代化之路(1949—2014)胡鞍钢
人民币的新角色李波
附录1中国经济50人论坛简介
附录2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名录
附录3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企业家理事会名录
第三段 《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这本书,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得以窥见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三十年。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汇聚了五十位在经济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和实践者,他们的视角多元,见解独到,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国经济发展的壮丽画卷。我从中看到了改革的初心与艰辛,听到了不同学派的思想碰撞,也体会到了中国经济在摸索中前进的智慧与勇气。书中的内容涵盖了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加入WTO的深刻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崛起与波动、以及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等等,每一个章节都像一部独立而精彩的故事,共同串联起中国经济崛起的宏大叙事。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充满洞察力的分析,比如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深层原因的解读,对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地位变化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读这本书,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史的回顾,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让我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第五段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这本书,犹如一份详尽的中国经济“体检报告”与“治疗方案”。作者精准地诊断出了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常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我从中了解到,中国经济不再追求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书中对于“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调整,例如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以及从粗放发展转向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论述,都让我茅塞顿开。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深入分析了实现这些转变所需要面临的挑战,比如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如何构建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等等,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框架和工具箱。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探讨,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转型。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理解中国经济现状的知识,更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潜力。
评分第一段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这本书,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深入剖析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经济、政治、社会思潮以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这种宏观视角下的微观细节呈现,让我深刻理解了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必然结果。书中对不同国家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详尽的比对,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兴起,还是法西斯主义的抬头,亦或是国际联盟的尝试,都展现出当时决策者在迷茫与压力下的挣扎与选择。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真相,例如民族主义的狂热、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以及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如何一步步将世界推向深渊。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分析,我不仅对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当下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警示。这本书的论证逻辑严密,引用史料翔实,读来犹如身临其境,仿佛与那些历史人物一同思考、一同决策。它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历史坐标,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的世界,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深刻的启示。
评分第四段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这本书,以其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严谨的学术分析,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历史事件的简单复述,而是着力于探究潜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逻辑,即那些导致社会经济秩序剧烈动荡的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规律。我从中了解到,经济危机并非仅仅是金融市场的崩溃,更是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书中对于两次危机中,不同国家在经济政策、外交策略、社会动员等方面的差异化应对,以及这些应对所带来的长期影响,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和比较。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在危机时期的兴起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的分析,这让我联想到当下的一些国际局势,不禁感到历史的轮回与警示。本书的论述逻辑清晰,语言也颇具感染力,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故事的精彩,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第二段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路径的迷茫。我一直关注中国经济的转型,而这本书恰恰抓住了“新常态”这个核心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解读。作者并非空谈理论,而是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书中对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的论述,让我对当前经济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作者对不同政策工具的运用,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我理解了中国政府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试图稳定增长、调整结构、防范风险的。特别是关于如何培育新动能、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不仅有宏观的战略分析,更有微观的政策细节,是任何想要理解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读者都不可错过的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