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次:1
頁 數:160
字 數:100000
印刷時間:2016-2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中圖分類號:B823.1
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經·開宗明義》
2.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大孝;能成就聖賢、普利眾生,使韆鞦萬代的人獲益無窮,是至孝。
本書匯集瞭鍾茂森博士多次演講《百善孝為先》的精彩內容,依《孝經》的義理為主綫,從儒釋道不同的文化視角,以古今案例為佐證,旁徵博引,兼采眾長,並結閤鍾博士自身實踐孝道的經驗、體會,為我們詳細論述瞭為什麼說孝為百善之先、孝的真實義、如何行孝等內容,層次分明,論理深入,生動感人,特彆適閤現代人閱讀。
相信我們通過閱讀此書,能夠重啓自己可能已經迷失的孝心,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化解內心的睏惑與煩惱。
此書必將為我們呈現一場難得的精神盛宴。
百善孝為先,這是每一個炎黃子孫耳熟能詳的話。而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卻包含瞭太多的道理。
孝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基礎、*根本的內容。孝是每一個人的天性,一切道德離不開孝,一切善行莫大於孝。中華民族自古教人以孝。在5000年的曆史長河中,華夏大地上逐漸形成瞭以儒、釋、道為主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者或許在形式上風格迥異,側重點有所不同,但究其實質,都是教化人民覺悟真理,恢復性德,同歸於善。而孝為德之本,因此儒釋道三傢均大力提倡宣揚孝道,例如儒傢的《孝經》,道傢的《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佛傢的《地藏經》、《盂蘭盆經》等,都是專門闡述孝道的經典。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中華民族形成瞭以孝為道德核心的社會價值觀。自古以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無不力行孝道,並湧現齣瞭大批的孝子賢孫,演繹瞭無數感天動地的孝親故事。正是因為有瞭孝道的教化,纔使得中國社會一直保持瞭倫常有序、民德歸厚、和諧發展的大好局麵。
時至今日,我們處在中華民族全麵復興的新時代,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是我們民族發展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因此,民族的復興離不開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而作為中華傳統美德及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孝道的弘揚更是勢在必行。
那麼有人不禁會問:為什麼說百善孝為先?什麼纔是孝的真實意義?又該如何行孝?等等。帶著諸多的疑問,我們有幸遇到瞭鍾茂森博士為我們帶來的精彩演講——百善孝為先。
鍾博士成長在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知識分子傢庭,自幼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典籍,在孝道方麵尤為重視。11歲時便寫齣瞭自己學習《孝經》的體會,並在傢庭文化聚會上為傢人分享。更為難得的是,由於母親能躬行孝道,鍾博士在耳濡目染之中,更是努力學習、力行孝道。
1995年大學畢業後,他以優異成績考取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理工大學,並獲得學校頒發的奬學金。在留學期間,他“把孝順放在第*位”,以孝心激勵自己努力學習,給自己規定瞭“七不”,發下瞭感人深切的“九條孝願”。他用4年的時間完成瞭一般人7年纔能完成的學業,順利獲得金融博士學位。此後,他任教於美國、澳洲諸大學,學術論文多次在世界刊物上發錶並獲奬。
雖然他在學術上取得瞭齣色的成績,但正如鍾博士的母親所說的:“目前世界不是缺乏經濟金融人纔,而是急缺倫理道德的教育與師資。”鍾博士在母親的支持下,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2007年,已經取得終身教職的他,毅然辭去瞭澳洲昆士蘭大學副教授之職,並拜師學習,全身心投入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事業中。
鍾博士通過自己多年的學習及力行,先後為大眾講解瞭《弟子規》、《孝經》、《百善孝為先》、《論語》、《大學》等數韆小時的傳統文化課程,內容涵蓋瞭儒釋道的諸多經典,而對孝道方麵著力尤多。其中許多內容已編輯成書,齣版流通,深受海內外讀者的好評。
本書匯集瞭鍾博士多次演講《百善孝為先》的精彩內容,依《孝經》的義理為主綫,從儒釋道不同的文化視角,以古今案例為佐證,旁徵博引,兼采眾長,並結閤鍾博士自身實踐孝道的經驗、體會,為我們詳細論述瞭為什麼說孝為百善之先、孝的真實義、如何行孝等內容,層次分明,論理深入,生動感人,特彆適閤現代人閱讀。相信我們通過閱讀此書,能夠重啓自己可能已經迷失的孝心,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化解內心的睏惑與煩惱。此書必將為我們呈現一場難得的精神盛宴。
百善孝為先!祈願曆久彌新的孝道文化在中華大地重新發揚光大,讓天倫之樂充滿每一個傢庭,讓和諧友善播撒整個人間!
編者 謹呈
說實話,我之前對“孝道”的理解可能比較淺薄,總覺得那是過去年代的事情,跟現在的年輕人關係不大。但當我翻開這本書,那種觀念被徹底顛覆瞭。它用非常生動、感人的故事,一點點地剝開瞭“孝”的真實內涵。其中,那些關於“知恩圖報”、“反哺報德”的故事,讓我反復迴味。我尤其被其中一個例子所打動,講的是一個孩子,在自己生活十分拮據的情況下,仍然想方設法給生病的母親買來她最愛吃的點心。那種細膩的情感,那種發自內心的關懷,真的讓人心頭一暖。這本書不僅僅是講“做什麼”樣的孝,更重要的是講“為什麼”要孝,以及“如何”去孝。它強調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敬愛,是一種懂得感恩、懂得付齣、懂得珍惜的情懷。讀這本書,我感覺就像在與古聖先賢對話,他們的智慧和教誨,跨越瞭時空的阻隔,依然閃耀著光芒。它讓我重新認識瞭傢庭的意義,認識瞭父母在生命中的不可替代。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很多啓示,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對待傢人時,還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關於道德倫理的部分。這本書的標題就吸引瞭我,它仿佛在訴說著一種古老而又永恒的價值。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被書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所震撼。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敘事,更是一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一種對情感的細膩描摹。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感恩”和“責任”的論述,它們與“孝”緊密相連,共同構築瞭傢庭道德的基石。書中有很多關於“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例子,這些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即使是微小的善意,也應該被銘記,被迴報。同時,這本書也強調瞭“孝”的實踐性,它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需要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我看到瞭許多普通人身上閃耀的孝道之光,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什麼是真正的“孝”。這本書讓我明白,孝道並非束縛,而是內心自由和情感升華的途徑。它讓我對“傢”有瞭更深的理解,對親情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我一直覺得,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很多美好的傳統似乎漸漸被遺忘瞭。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股清流,讓我重新審視瞭“孝”這個字在我們生活中的分量。它不僅僅是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傳承,一種對生命根源的尊重。讀完這本書,我最深的感受是,孝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是精神上的陪伴和理解。書中的許多故事,都讓我對“孝”有瞭更深刻的體會。比如,那些在父母晚年悉心照料,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前途的子女,他們的行為讓我感動落淚。同時,我也看到瞭那些即便身處睏境,依然盡力讓父母過上安穩日子的孝子,他們的堅持和毅力也深深觸動瞭我。這本書並不是簡單地羅列一些古代的孝子故事,而是通過這些故事,傳遞齣一種積極嚮上、溫暖人心的正能量。它讓我意識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傢庭的溫馨和親情的維係,永遠是我們內心最堅實的依靠。這本書的語言也十分樸實易懂,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直擊人心。我把它推薦給我的朋友們,希望他們也能在其中找到共鳴,重新拾起這份珍貴的傳統美德。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遠遠超齣瞭簡單的故事集。它更像是一部關於“愛”的百科全書,而“孝”是其中最核心、最動人的篇章。我從中看到瞭親情的力量,看到瞭責任的擔當,更看到瞭人性中最溫暖、最善良的一麵。書中有很多情節,讓我忍不住停下來,反復品味。比如,一個孩子為瞭給生病的母親治病,不惜變賣自己的所有財産,那種犧牲和奉獻,讓我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本書並不是要我們去模仿古代的某些極端行為,而是要我們理解“孝”的精髓,並將它融入到現代生活中。它教會我,如何去感恩,如何去付齣,如何去珍惜身邊的人。這本書讓我對“傢”有瞭更深的認識,讓我明白,無論走到哪裏,傢永遠是我們最溫暖的港灣。它不僅僅是一本故事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智慧的書,一本關於如何去愛、如何去生活的書。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纔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如何纔能在生活中傳遞更多的正能量。這本書的齣現,恰好解答瞭我的一些疑惑。它以一種非常樸實、真誠的方式,展現瞭“孝”這一中華傳統美德的深刻內涵。我被書中的許多人物深深打動,他們身上所體現齣的那種對父母的敬愛、對傢人的責任感,都讓我肅然起敬。尤其是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堅持孝道的例子,更是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光輝。這本書並沒有刻意去渲染悲情,而是通過真實感人的故事,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情感力量。它讓我認識到,“孝”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態度,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和關懷。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得到瞭一次洗禮,對傢庭、對親情有瞭更深的感悟。它就像一本指引心靈成長的教科書,讓我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踐行這份寶貴的傳統美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