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集》精选杜甫经典的诗作进行注释评点。其诗体大思精,内蕴深广,多涉笔社会动荡、战事徭役、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表现了杜甫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物力衰竭的痛惜、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中兴济世的期望以及对博施济众的称道。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卷一
游龙门奉先寺
望岳
登兖州城楼
题张氏隐居二首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
巳上人茅斋
房兵曹胡马
画鹰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夜宴左氏庄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
隄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
用宽其意
假山
龙门
李监宅二首
赠李白
重题郑氏东亭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
暂如临邑至山湖亭奉怀
李员外率尔成兴
赠李白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郑驸马宅宴洞中
冬日有怀李白
春日忆李白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
兼呈李白
今夕行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赠韦左丞丈济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卷二
饮中八仙歌
高都护骢马行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
乐游园歌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杜位宅守岁
敬赠郑谏议十韵
兵车行
前出塞九首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贫交行
送韦书记赴安西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曲江三章章五句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白丝行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丽人行
九日曲江
卷三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重过何氏五首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
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醉时歌
城西陂泛舟
渼陂行
渼陂西南台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赠田九判官梁丘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寄高三十五书记
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
因呈杨五侍御
赠陈二补阙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送裴二虬尉永嘉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崔驸马山亭宴集
示从孙济
九日寄岑参
叹庭前甘菊花
承沈八丈东美徐膳部员外郎
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秋雨叹三首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
上韦左相二十韵
沙苑行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
三十五书记
醉歌行
陪李金吾花下饮
官定后戏赠
去矣行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夏日李公见访
卷四
天育骠图歌
骢马行
魏将军歌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后出塞五首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晦日寻崔戢李封
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月夜
哀王孙
悲陈陶
悲青坂
避地
对雪
元日寄韦氏妹
春望
得舍弟消息二首
忆幼子
一百五日夜对月
遣兴
塞芦子
哀江头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雨过苏端
喜晴
卷五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
述怀
得家书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
送灵州李判官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
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奉赠严八阁老
月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
晚行口号
独酌成诗
徒步归行
九成宫
玉华宫
羌村三首
北征
行次昭陵
重经昭陵
彭衙行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收京三首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
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腊日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卷六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紫宸殿退朝口号
春宿左省
晚出左掖
题省中壁
送贾阁老出汝州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曲江二首
曲江对酒
曲江对雨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奉赠王中允维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
甫昔时尝客游此县
于许生处乞瓦棺寺
维摩图样志诸篇末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得舍弟消息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逼侧行赠毕四曜
赠毕四曜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
瘦马行
义鹘行
画鹘行
端午日赐衣
酬孟云卿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
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
移华州掾与故别因出此门
有悲往事
寄高三十五詹事
赠高式颜
题郑县亭子
望岳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九日蓝田崔氏庄
崔氏东山草堂
遣兴三首
独立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
两院故人二首
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
杨四员外绾
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
遇孟云卿复归
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
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
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
李鄠县丈人胡马行
观兵
忆弟二首
得舍弟消息
不归
赠卫八处士
洗兵行
卷七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夏日叹
夏夜叹
立秋后题
贻阮隐居
遣兴三首
留花门
佳人
梦李白二首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
遣兴五首
遣兴二首
遣兴五首
秦州杂诗二十首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宿赞公房
赤谷西崦人家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
赞公土室二首
寄赞上人
太平寺泉眼
......
诗集
醉时歌
诸公衮衮①登台省②,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轲,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簷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注释】
①衮衮:相继不绝之意。
②台省:指中枢显要之职。
【点评】
此篇总属不平之鸣,无可奈何之词,非真谓垂名无用,非真谓儒术可废,亦非真欲孔、跖齐观,又非真欲同寻醉乡也。公咏怀诗云“沉醉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即可移作此诗之解。
——王嗣奭
转韵出韵,此诗偶见(“先生有道”二句下)。悲壮淋漓(“清夜沉沉”六句)。本《庄子·盗跖》篇,见贤愚同尽,不如托之饮酒。故作旷达语,而不平之意仍在(末四句下)。
——沈德潜
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①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
【注释】
①水荇: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嫩时可食。
【点评】
一“静”字,见出风景寂寥。然景则寂寥,诗语偏极浓艳。
——黄生
是诗不与诸篇一例,神远思深,忆上皇也。对“雨”则景益寂寥,故回首繁华,不堪俯仰,只一“静”字笼通首。
——浦起龙
“江亭”句,雨景如画。“龙武”句写南内凄凉,深情无限。
——宋宗元
瘦马行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①如堵墙②。绊之③欲动转欹侧④,此岂有意仍腾骧⑤。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
去岁奔波逐馀寇,骅骝不惯不得将。士卒多骑内厩⑥马,惆怅恐是病乘黄⑦。
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⑧能周防⑨。见人惨淡若哀诉,失主错莫⑩无晶光。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注释】
①硉兀:形容马骨出如石。
②如堵墙:也是说瘦。 ③绊之:用马缰绊动马足。 ④欹侧:歪歪倒倒。 ⑤腾骧:飞跃。
⑥内厩:犹御厩、天厩,指天子马厩。这时马少,三军多骑内厩所养的马。而内厩多好马,故有“恐是病乘黄”的推断。 ⑦乘黄:也是古良马名,此指瘦马。
⑧汝:指马。 ⑨周防:犹提防。原谅马的无辜,也就是诉说自己的无罪。 ⑩错莫:犹落寞、素莫。
【点评】
全是自伤沦落,所谓“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隐含救房相谪官事,与“不虞一蹶终损伤,人生快意多所辱”同意。末云“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自是幕府求知语,注家谓专为房作者,非。
——黄生
少陵诗不伤于直野,如“日暮不收乌啄疮”及“孔雀不知牛有角”是也。
——宋徵璧
以上沉郁顿挫,几于声声入破矣(“当时历块”句下)。
——高步瀛
说实话,我之前也收藏过几本类似的国学精选集,但大多要么是翻译得过于直白,失了诗歌的意境;要么就是注释过于繁琐,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给人的感觉是:它懂你,它知道你想读懂古文,但又不想被它吓跑。这种恰到好处的“引导”,是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 阅读体验是极其流畅的,我常常沉浸在那些优美的辞藻和深沉的意境中,甚至忘记了低头对照翻译。当遇到实在不解之处,白话文的解释总能及时且优雅地出现,如同清泉般解渴。这本书的选篇覆盖面也令人惊喜,很多我以为已经遗忘的段落,都被巧妙地穿插其中,形成了一种整体的阅读体验,而非零散的知识点堆砌。它让人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诗,更是在“品”诗,是在用一种现代的心态去重温经典,体会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我认为是体现其“精粹”二字的关键。它不是一本包罗万象的辞海,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和组织的“精华录”。这种聚焦于精品的策略,让读者能够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篇幅内,领略到中华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和最美表达。我尤其欣赏它在篇章之间的过渡和衔接,读起来有一种连贯的艺术美感,让人不会感到章节间的突兀。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一种从容和自信。它不需要用花哨的包装或夸张的宣传来吸引人,它仅仅是把最好的东西以最尊重读者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大道至简”的理念,体现在了文白对照的每一个细节中。它让我体会到,真正的国学经典,其魅力在于其永恒的主题和精湛的技艺,而这本书,就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帮助我们开启了那扇通往古典文学宝库的大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提升人文素养,又苦于没有合适入门书籍的朋友们。
评分我对这本《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评价,首先要从它的装帧和设计说起。坦白说,初拿到手时,我被它沉稳大气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低调的奢华感,让人觉得这本书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内页的纸张质感也非常好,印刷清晰,排版疏朗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追求阅读体验的“老书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细节。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本书在内容呈现上的“匠心独运”。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汇编,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编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去揣摩读者的需求,文白对照的设计恰到好处,既保留了原文的古朴和韵味,又通过白话文的翻译让现代人能够无碍地进入诗歌的世界。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关键句的解读上,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点出了诗人的情感脉络和时代背景,这种深层次的挖掘,让我对许多熟悉的篇章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带领我们穿梭于历史的迷雾之中,感受那些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有敬畏之心的普通读者,对学术研究不敢妄谈,但作为日常的精神食粮,《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系列,特别是这本诗集,绝对是物超所值。它的价值在于,它有效地降低了我们接触和欣赏高深古典文学的门槛。以前,我总觉得读诗是件需要大量前期知识储备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感到,只要有好奇心,人人都可以成为古典诗歌的欣赏者。 我给这本书打一个非常高的分,是因为它在“可读性”和“学术性”之间找到了一个优雅的交汇点。译文的质量非常高,它没有为了追求通俗而牺牲掉原文的意境,反而是在保持古典美感的前提下,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易懂。这对我这样一个每天在快节奏的工作中挣扎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每次翻开它,那份宁静和深远就能瞬间将我拉离喧嚣,沉浸在那个充满格律和情感的文学世界里,这种精神上的滋养,比任何娱乐活动都要来得实在和持久。
评分这本《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系列读起来真是让人心情舒畅,尤其是这次拿到的这本关于诗歌的精选集,简直是诗意的享受。我一直对古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文言文的障碍,很多经典作品望而却步。这本集合的出现,简直是我的福音。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文和译文并列,更是在选材和编排上体现了极高的水准。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被重新梳理,配上贴切又生动的白话解释,让那些晦涩的意象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和一位饱读诗书的老者对话。作者的选篇眼光独到,既有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也有一些被现代人忽视的佳作,这些作品在文白对照的呈现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我特别欣赏它在注释上的细致入微,对于那些有典故、有典故、有典故的词语,都有深入浅出的解释,不再是生硬的字面翻译。这种尊重原作又兼顾现代读者的态度,让我由衷地感到敬佩。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次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精髓的旅程。它让我重新体会到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思想的深邃性,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是任何现代流行作品都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