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是作家完全走向独创性的一个成熟的标志。从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历史中对之进行考察,可以说,这是一部俄罗斯式的新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是作家多年酝酿、苦心经营的艺术结晶。早在1859年10月9日写给其兄长米哈伊尔的一封信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已宣称,打算创作一部关于一个罪犯的忏悔录,而且相当自信地认为:“这部忏悔录将会确立我的名声。”
1860年底,在阅读法国的刑事案件汇编时,其中19世纪30年代轰动一时的皮埃尔·弗朗索瓦·拉塞内尔(1800—1836)诉讼案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触发了他的灵感:一个准备从事法律研究的青年,为了抢钱,杀死了一个老太婆,被捕后他在狱中创作了一些诗歌,并写了回忆录,为自己进行辩解,宣称自己不是普通的罪犯,而是与社会的不公正做斗争的勇士,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普遍的不公道复仇,结果变成了“社会的牺牲者”。
186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自己主办的《当代》杂志上发表了这一案件的审判记录汇编,并且亲自写了按语:“在这件诉讼案中,涉及的是一个罕见的、神秘的、令人感到可怕而有趣的人的个性。卑劣的天性和对贫困的畏惧,使他变成一个罪犯,而他竟把自己说成是自己时代的牺牲品。”并且认为它“比各种各样的长篇小说还要吸引人,因为这类诉讼案照出人的灵魂的黑暗面,艺术是不喜欢触及这些黑暗面的,而假如触及了,也只是用插曲的形式顺便一提……”于是,他结合自己对俄国社会现实的观察以及对人的问题的思考,对这一材料进行了艺术加工和艺术虚构,让这个故事发生在俄国的首都彼得堡,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构思与创作过程,在1866年最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爱能救赎理想溃败后的破碎吗?或许这已经是一个新的世界了,生活代替了理论。彼得堡是座半疯的城市,而现今,全世界都颠倒了,空气比干草广场的还要滞重。阅读体验,回忆起来,迄今为止,单薄的生命体验无法在这密集的精神洪流中抓住什么,只是被裹挟着读完了,字面上的读完了,而已。
评分##肯定会读第二遍,2020最后一本书。 我的良心没办法随着死人的生命一同逝去,于是它从我的身体中割裂出去,向我拷问、替我受罚 她们如此爱我,这是对我真正的刑罚。
评分##“永恒的战斗万岁!自然,直到我们建立新的耶路撒冷!” 受过教育的青年们由于无聊,都沉湎于不了实现的梦境和幻想中,他们被各种理论迷惑,变成理论上的残疾者。 故事真精彩!翻译真的差!
评分##太精彩了太精彩了,沉浸式阅读,心都跳到嗓子眼了,紧张刺激。
评分##五分给陀翁,但是这本翻译也太烂了……
评分##对比深刻,人性复杂,爱是唯一的答案,遥远的答案,爱上帝,爱众人。 行为要符合历史潮流,要有历史自觉。
评分##“我并非向你下跪,而是向全人类所有的苦难下跪”
评分##不试一下还真不知道自己能读得进俄国文学。祝★第一本初读达成。接下来是战争与和平了吧。(doge)
评分##这本翻译太棒了 注解又详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