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審美現代性批判
定價:28.00元
作者:周憲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05-03-01
ISBN:9787100042833
字數:
頁碼:53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現代性是當代思想界的熱點問題,它關涉到現代社會的各個層麵。本書確立瞭一個批判性的視野,從現代性的問題史入手,以啓濛現代性和審美現代性的張力結構來解析現代性自身的矛盾和衝突,進而提供瞭一種理解現代性復雜性的路徑。作者認為,審美現代性構成瞭現代性問題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要素,它與社會現代化進程中工具理性的對抗構成瞭現代性自身的矛盾性,由此塑造瞭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藝術的獨特麵貌。
目錄
導 言
章 現代性的問題史
一、為何思考現代性
二、現代性的問題史
1、現代性問題史的發軔期
2.現代性問題史的轉摺期
3.現代性問題史的反思期
三、現代性與中國本土問題意識
第二章 現代性概念:從總體性到地方性
一、作為總體性概念的現代性
二、作為地方性概念的現代性
三、從文化現代性到審美現代性
第三章 公共領域和藝術界
一、市民社會和公共領域的建構
二、藝術界的社會體製
三、藝術界的內在結構
四、藝術界的行動者
第四章 從分化到衝突
一、現代性與分化
二、作為分化産物的審美現代性
三、從分化到衝突
第五章 現代性的張力
一、現代性的張力:曆史的根據
二、現代性的張力:邏輯的根據
三、從同源到對抗
第六章 審美現代性的四個層麵
一、審美的“救贖”
二、拒絕“平庸”
三、對歧義的寬容
四、審美的反思性
第七章 美學的二元範疇結構
一、曆史範疇
1.“素樸的”和“感傷的”
2.“古典的”和“浪漫的”
3.再現與錶現
4.“韻味”與“震驚”
5.“可讀的”與“可寫的”
6.他律與自律
二、邏輯範疇
1.酒神精神與日神精神
2.快樂原則與現實原則
3.價值理性與目的理性
4.啓濛現代性與審美現代性
第八章 審美現代性與藝術自律性
一、藝術的命名與美學的命名
二、藝術自律性的理論譜係
三、自律性的社會學動因
第九章 審美現代性的內在矛盾
一、審美現代性的三個矛盾命題
二、否定與肯定
三、精英與民粹
四、普遍人類學與資産階級意識形態
第十章 現代性與後現代性
一、現代與後現代:區彆與聯係
二、兩種現代性與後現代的真義
三、先鋒派與兩種後現代主義
四、審美現代性與後現代性
第十一章 從現代到後現代:分化與去分化
一、現代主義與分化
1.藝術與非藝術的區分
2.審美經驗和日常經驗的分化
3.精英與大眾的分化
4.藝術自身的分化
附錄:現代繪畫的空間觀念
二、後現代主義與去分化
1.藝術與非藝術界限的消失
2.藝術內部界限的消失
3.雅俗界限的消失
4.真實與虛構的界限消失
第十二章 審美話語及其錶意實踐
一、話語實踐與現代性
二、話語的曆史類型學
三、錶意範式與審美形態學
四、從古典到現代和後現代
五、錶意實踐的審美現代性意義
第十三章 藝術與日常生活
一、作為一個現代性概念的日常生活
二、日常生活的感性顛覆
三、日常生活的烏托邦
四、否定日常生活的現代藝術
1.生活模仿藝術
2.“陌生化”
3.間離效果
4.“非人化”
5.藝術的純粹性
6.震驚的美學
7.語言的約定性和經驗的人為性
五、迴到日常生活的後現代主義
第十四章 現代性與知識分子譜係學
一、現代性與知識分子的起源
二、啓濛與革命的知識分子
三、技術官僚型知識分子
四、批判型知識分子
第十五章 想象的身份
一、“自由飄浮的”
二、“有機的”
三、“新階級”
四、“業餘者”
五、“專傢”
六、從“立法者”到“闡釋者”
七、“統治者中的被統治者”
八、“追逐名聲的動物”
主要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人名索引
作者介紹
周憲,南京大學教授。著有:《文學》(上海三聯書店1997)、《現代性的張力》(首都師範大學齣版社2001)、《什麼是美學?》(北京大學齣版社2002)。
文摘
序言
讀完此書,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冰冷的理論模型,而是無數跳動的畫麵和鮮活的場景。作者似乎擁有一種魔力,能將抽象的哲學思辨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文化現象。那些關於符號消費、體驗經濟的論述,一下子讓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諸多現象——從社交媒體上的“打卡文化”到快時尚品牌的迭代速度——都獲得瞭新的解讀維度。這種“理論照亮現實”的過程,是閱讀最令人興奮的時刻。它提供瞭一套全新的認知工具,使我能夠以一種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那些被包裝得光鮮亮麗的“審美奇觀”。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審美早已不是純粹的個人情趣,而是與權力、資本深度糾纏的復雜場域,其背後蘊含的深刻社會意義值得我們每個人警醒。
評分《審美現代性批判》這本書初讀時,我的心頭湧起一種強烈的共鳴。它似乎精準地捕捉到瞭我們這個時代在審美體驗上的某種睏境,那種既追求極緻的美感,又被其深刻的虛無感所睏擾的矛盾。作者的筆觸如同手術刀,冷靜而精準地剖析著現代社會中審美現象的肌理,揭示齣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常常視而不見的內在張力。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停下來,迴望自身曾經的經驗,那些在光鮮的藝術作品前感到的迷茫,那些對“何以為美”的追問,仿佛都在書中的論述裏得到瞭某種程度的映照。這種深刻的洞察力,讓人不禁贊嘆作者對時代脈搏的敏銳把握。它並非那種提供簡單答案的指南,而更像是一麵鏡子,讓我們得以審視自身與現代審美環境的關係,激發瞭我們內心深處對真正價值的渴望。
評分如果說市麵上大多數關於審美的書籍都在贊美現代藝術的解放和創新,那麼這本書則像是一劑清醒劑,以一種近乎悲憫的姿態,揭示瞭這種“解放”背後潛藏的巨大代價。作者對於“過度審美化”的憂慮,擊中瞭當下社會的一個痛點——我們似乎被無休止的視覺刺激所包圍,卻越來越難以感受到真正觸動靈魂的美。這種描述,尤其讓我感到震撼,因為它觸及瞭現代人精神世界的某種空洞。文字間流淌著一種深沉的關懷,並非全然的否定,而是期望能在批判的廢墟上重建某種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審美生態。這種嚴肅而富有建設性的姿態,使得整部作品充滿瞭知識分子的良知與責任感。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初看之下略顯晦澀,但隨著深入,我體會到這並非故作高深,而是作者嚴謹思維的自然流露。每一個論斷都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之上,仿佛在構建一座精密的邏輯迷宮,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地辨認方嚮。對於習慣瞭快餐式閱讀的我們而言,這無疑是一種挑戰,但也是一種必要的洗禮。它迫使我們慢下來,去咀嚼那些被過度簡化的概念,重新認識“現代性”這個宏大命題在審美領域的具體展現。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具體案例時所展現齣的深厚學養,那種跨越學科界限的廣博視野,讓原本孤立的審美現象找到瞭它們在更宏大曆史敘事中的位置。這種深邃和厚重感,是許多輕飄飄的評論文章所無法比擬的,它真正體現瞭學者對思考的敬畏。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像一個層層剝開的洋蔥,從宏觀的哲學根基開始,逐步深入到具體的社會實踐層麵,最終迴歸到個體經驗的重塑。這種由錶及裏、由理論到實踐的推進方式,極大地增強瞭論證的說服力。它沒有迴避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以一種近乎對話的方式引導讀者去理解其核心命題。對於那些希望係統性梳理現代審美思潮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框架。它不僅僅是對特定理論的闡釋,更是一種方法論的示範——展示瞭如何運用深刻的批判性思維去解構我們所處的文化環境。閤上書本時,我感覺自己的思考能力得到瞭顯著的提升,那是一種被思想的洪流滌蕩過的清爽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