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太极法说 体育/运动 书籍 |
| 作者: | 二水居士 校注 |
| 定价: | 65.0 |
| 出版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6-04-01 |
| ISBN: | 9787530481745 |
| 印次: | |
| 版次: |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太极法说》,俗称三十二目,为杨氏家传拳谱,具备的拳学概念,系统的拳学理论,且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对太极拳界有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版选用吴鉴泉题签“太极法说”为扫描本加以点校,并作详细注释。 |
| 目录 | |
| 原版影印/ 001八门五步/ 058八门五步用功法/ 064固有分明法/ 066粘连随/ 069顶匾丢抗/ 070对待无病/ 071对待用功法守中土/ 073身形腰顶/ 075太极圈/ 076太极进退不已功/ 078太极上下名天地/ 080太极人盘八字功譺訛/ 081太极体用解/ 082太极文武解/ 087太极懂劲解/ 090八五十三势长拳解/ 092太极阴阳颠倒解/ 094人身太极解/ 098太极分文武三成解/ 107太极下乘武事解/ 108太极正功解/ 109太极轻重浮沉解/ 110太极四隅解/ 113太极平准腰顶解/ 114太极四时五气解图/ 118太极血气根本解/ 119太极力气解/ 120太极尺分毫解/ 122太极膜脉筋穴解/ 124太极字字解/ 127太极节拿抓闭尺分毫解譻訛/ 129太极补助譼訛气力解/ 130…… |
| 编辑推荐 | |||||||||||||||||||||||||||||||||||||||||||||||||||||||||||||||||||||||||||||
| ○吴鉴泉题签藏本 ○俗称“三十二目”,杨氏家传经典拳谱 ○对太极源流、内涵、功法重做界定与分野 ○揭示了隐匿于武学深处的理论依据
| |||||||||||||||||||||||||||||||||||||||||||||||||||||||||||||||||||||||||||||
我对比了市面上几套关于太极拳理论的书籍,这套“王宗岳太极拳论”系列独有的价值在于其对“流派之辨”的侧面烘托。虽然它并没有明确地去批判或详细介绍杨氏的体系,但通过集中阐述王宗岳及相关理论的视角,自然而然地会引发读者思考:太极拳的理论核心究竟在哪里?流派之争的实质又是什么?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习练者反观自己所学的体系是否真正抓住了太极拳的本质——阴阳转换和虚实变化。这种反思的过程是极其宝贵的,它迫使我们跳出日常跟师学拳的固定模式,重新审视理论的根基。不过,对于那些只求“快速上手”或“速成技艺”的读者,这套书可能会显得过于“形而上”和“清高”。它考验的不是你的拳架是否标准,而是你的心性是否沉得住,是否愿意花时间去挖掘文字背后那份跨越时空的哲学智慧。它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提出更深刻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套书给我的直观感受是“重理论,轻技法演示”。作为研究太极拳哲学基础的资料来说,它无疑是上乘的,王宗岳的论述是太极拳的“宪法”一般的存在,奠定了所有后续发展的理论基石。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对“虚领顶劲”和“松沉”的描述,那些用词的精妙,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寥寥数语,便将一个极其微妙的身体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但问题在于,我个人更偏向于寻找那些能直接指导我调整日常练习的细微差别。比如,在谈到如何避免“僵硬”和“拙力”时,书中的论述更多是指出“不宜如何”,而对于“如何才能做到”的具体操作层面的建议,相对较少。我理解,对于真正的宗师而言,这些东西是无法言传的,只能意会,但对于一个希望快速提升的爱好者来说,这种理论上的高度可能会带来一种“看得到,摸不着”的挫败感。它更像是提供了一张宏大的地图,但没有细致标注每一个岔路口的具体路标。
评分我是在武术圈子里听说了王宗岳和吴图南这两位宗师的名字很久了,一直觉得他们的理论代表了太极拳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支脉,尤其是在内功和劲道的阐述上,往往能直指核心。拿到这套书后,我最先关注的就是《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部分,想看看它如何梳理脉络,尤其是如何看待不同流派之间的分歧与交融。阅读过程颇有感触,文字的年代感很强,那种朴素而又深邃的表达方式,确实体现了老一辈武术家对“道”的理解,不是浮于表面的招式讲解,而是直抵人体的运行法则。然而,坦白说,对于一个现代习练者,特别是那些习惯了图文并茂、步骤分解的读者来说,初读可能会感到有些晦涩和抽象。书中对某些关键概念的论述,比如“氤氲”、“混元”等,缺乏现代术语的清晰界定,需要结合大量的实践体悟才能真正“懂”。如果能配上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图解或现代语境的注释来辅助理解这些古典论述的精髓,那对初学者来说,无疑会是一大福音,现在的版本,更像是留给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同道中人细细研磨的珍宝。
评分从出版的角度来看,这三册书的编排是相当经典的,它成功地将几位重要人物的论述集于一堂,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谱系。这使得读者不必东奔西跑去搜集零散的资料,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我尤其喜欢它那种“未经稀释”的原始面貌,没有过多的现代解读和商业化包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典武术文献气息。然而,也正因为这种原汁原味,使得阅读体验对于现代读者构成了挑战。文字的句式往往比较长,语序也带有明显的文言色彩,阅读起来需要非常专注,甚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其中的韵味和逻辑。如果说,优秀的教科书应该降低学习的门槛,那么这套书更像是为已经跨过初级门槛的学者和资深习练者准备的“内功心法总纲”。它要求读者带着问题意识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去“对号入座”,否则很容易在浩瀚的理论海洋中迷失方向,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理解上,而错失了其深层的意境。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是没得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手感也很好,那种老派的厚实感让人觉得这份传承的分量。光是看着这几本册子摆在书架上,心里就踏实不少,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沉稳的气场。不过,我本来是冲着对太极拳早期理论,尤其是吴图南先生相关论述的好奇心来的,希望能在里面找到一些不同于主流杨氏体系的独特见解。翻阅下来,感觉整体的理论框架还是非常扎实、古朴的,但对于我个人期待的那种“非杨氏”的、更偏向于早期或特定流派的“秘传”或“独到”之处的挖掘和呈现,似乎还略显保守了些。当然,作为一套汇集了王宗岳先生经典论述的汇编,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对于我这种想寻找“别开生面”的读者来说,或许需要更细致地去梳理和对比,才能真正提炼出其与当下主流体系之间微妙的差异和传承上的断裂或延续。总体而言,这是一套值得珍藏的经典集,但如果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另类”实践指南,可能需要自己做更多的功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