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刘秀传(平)—历代帝王传记
定价:28.00元
作者:黄留珠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010137360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实现了“光武中兴”。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美、儒学盛”的时代。刘秀是少年时代失去双亲的孤儿,何以成为东汉的光武皇帝呢他是如何在西汉末年的大动荡中脱颖而出的他又是如何治理国家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笔,向读者提示了其中的奥秘。
目录
序章 中兴之君定鼎帝王章 彬彬儒生 节 九世皇孙 一、少年孤儿 二、太学生活 三、避吏新野 第二节 新莽风云 一、王莽代汉 二、托古改制 三、绿林赤眉 四、图谶定谋第二章 初试锋芒 节 舂陵起兵 一、“伯升杀我” 二、骑牛将军 三、沘水大捷 第二节 昆阳大战 一、战前形势 二、突围求救 三、“见大敌勇”第三章 独立发展 节 持节北渡 一、引过韬晦 二、汉宫威仪 三、虎出牢笼 第二节 平灭王郎 一、义拒刘林 二、风云骤变 三、传檄讨王 四、规复邯郸 第三节 贰于更始 一、受封萧王 二、割据河北第四章 称帝定都 节 部南践位 一、西进北击 二、劝进献符 第二节 定都洛阳 一、赤眉入关 二、朱鲔归降 三、火德尚赤第五章 初定天下 节 收降赤眉 一、以冯代邓 二、“犹有三善” 三、成阳 第二节 悉平山东 一、南向进剿 二、东线征伐(上) 三、东线征伐(下) 四、北方讨逆第六章 实现统一 节 平定陇右 一、隗嚣其人 二、决心反刘 三、陇右争战 四、隗氏覆亡 第二节 巴蜀归汉 一、成家天子 二、两帝之争 三、公孙族灭 四、统一余音第七章 柔道为治 节 偃武修文 一、厌倦武事 二、礼贤敬贤 三、兴学讲经 四、恭行俭约 第二节 明慎政体 一、宽刑赦囚 二、简政减租 三、释放奴婢 四、任用能者第八章 强化皇权 节 总揽权纲 一、制御功臣 二、事归台阁 三、罢郡国兵 四、抑制贵戚 第二节 度田事件 一、帝城帝乡 二、高压生变第九章 经略周边 节 北方边事 一、匈奴内附 二、西域自在 三、乌桓鲜卑 第二节 东夷西羌 一、诸夷朝贡 二、护羌校尉 第三节 南边各族 一、略定南蛮 二、平西南夷第十章 晚际岁月 节 马援事件 一、偏听则暗 二、冤案真相 第二节 宣布图谶 一、泰山封禅 二、外贬桓谭 第三节 驾崩南宫 一、自谦无德 二、死可瞑目 三、盖棺再论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光是冲着这厚重的装帧和泛着古韵的纸张,我就知道这套书绝非等闲之辈。初次翻开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的尘埃感,仿佛能让人瞬间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帝王人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想探究他们成功的秘诀,也想了解他们在权力巅峰时内心的挣扎与抉择。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它没有陷入繁琐的官僚记录堆砌中,而是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细腻的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对关键历史节点的描绘,那种紧张感和命运的不可逆转性,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去考据的,每一个引用的典故,每一处对当时社会风貌的刻画,都显得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这位被历史冠以“光武”之名的雄主,他是如何从乱世中脱颖而出,最终建立起延续四百年的东汉基业的。这种对历史人物的深度挖掘,远比教科书上的简单罗列要精彩得多。
评分翻阅这本书时,我深刻感受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敬畏之心。从开篇对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的铺陈,到对光武帝如何重塑儒家理想与现实政治相结合的探讨,整本书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精密的思想框架。它不只是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在探讨一个时代如何通过一个杰出人物的努力得以“中兴”。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王莽新朝覆灭原因的分析,那一段写得鞭辟入里,让人对“天命”与“人谋”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字体大小适中,排版疏密有致,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绝对是那种值得反复研读,每次都能品出新滋味的经典之作,它无疑为当代历史传记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赞叹。它摒弃了那种冷冰冰的史学腔调,转而采用了一种近乎于散文诗般的笔触来叙述帝王的一生。读起来丝滑流畅,即使是对于不太熟悉那个时代背景的读者,也能迅速被带入情境。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比如,在描述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时,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人性的洞察,那种对“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深刻反思,让人在拍案叫绝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沉重。它不仅仅是在记录“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讨“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对于这个人意味着什么”。那种对历史细节的精准捕捉,比如一次重要的朝会,一场关键的战役前的将领部署,甚至是某个关键人物的一个眼神变化,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历史人物“还魂”,让他们重新站在我们的面前,鲜活而立体。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经常发现市面上很多历史传记,要么为了追求趣味性而过度“小说化”,要么又过于拘谨,读起来索然无味。而这本《刘秀传》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保持了应有的学术严谨性,大量参考了正史和地方志的记载,确保了史实的可靠性,但同时,它又拥有极佳的可读性。比如,在论述光武中兴的诸多策略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政策,而是通过分析当时各方势力的博弈,将这些决策的“艺术性”展现出来。我尤其喜欢它对人物群像的塑造,那些辅佐他的谋士、那些曾经的政敌,都被赋予了各自的逻辑和动机,让整个故事的维度立刻丰富起来。读完其中几章后,我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自己也参与了那场波澜壮阔的角逐之中,为每一个艰难的抉择而揪心。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精妙,它不像传统的年谱体那样刻板,而是采用了更具现代叙事感的结构。每一章的过渡都衔接到恰到好处,常常在故事的高潮处留下一笔悬念,让人忍不住要一口气读下去,完全停不下来。我发现自己最近晚上看书的时间越来越长,就是因为这本书的魔力。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将这位开国之君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神祇”。作者大胆地揭示了其性格中复杂和矛盾的一面,他既有“吾当用壮士”的豪迈,也有身处乱世时的审时度势,甚至包括早期决策上的失误和后期的某些权衡。这种真实感,恰恰是很多歌功颂德的传记所缺乏的。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智慧也有局限的政治家形象,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历史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