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迟到的文明 | 作者 | 袁伟时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线装书局 |
| ISBN | 9787512011229 | 出版日期 | 2014-03-01 |
| 字数 | 250千字 | 页码 | 298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迟到的文明》通往公民社会之路,从理解现代政治常识开始。教科书没有交给我们的基本政治理念,本书讲透。自由、民主、平等、法治是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准,是否接受现代文明,融入世界,是国家、民族盛衰的生死线。承认文明的差距,学习现代文明是后发国家生存发展的通道。袁伟时老师用扎实的史料和文明史观带年轻人重新理解现代政治常识,用全新的视角解读普世价值、政治改革等问题。袁伟时编著的《迟到的文明》内容直指时弊,出版过程艰辛,定会受到媒体、读者追捧!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自序:叩问现代文明迟到的斯芬克斯之谜 **辑 中国文化的现代困境 中国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 从典籍看传统思维方法的缺失 难于逾越的“上国”思想堡垒 孔子俯视长安街和“儒表法里” 再说“儒表法里” 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自由和产权差异决定中西不同命运 俞大猷的正气和海盗的狂欲 铭记十三行辉煌与毁灭的教训 第二辑 文化纠缠 叮人牛虻和啼血杜鹃——近代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 由热烈有为转向凄寂无为——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境遇 “五四”普世价值多元文化 ——与杜维明教授对话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诉求 中国转型的自我意识——答《21世纪经济报道》 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 国学热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新尊孔派兴起的背景及自由主义面临的学术挑战 第三辑 现代文明的标杆 法治和自由在中国失败的三大因素 中国国民资格考 现代化社会中的个人价值选择——2006年6月12日在蛇口中远集团的报告 不应忘记的历史教训 价值观理论素养转型期的选择 历史观和中国发展——答《都市时报》记者李一* 社会转型和现代文明的标准 向民间慈善组织大开绿灯的时候到了! 中国转型的历史教训 入世:不可逆转的开放 |
| 编辑推荐 | |
| 袁伟时编著的《迟到的文明》内容介绍:固守传统,坚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拒*学习其他**和民族的**文明,必然走入死胡同。文明与野蛮永无止息的争斗,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内容。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几个**率先树立了文明的标杆。跟进还是抗拒?令人眼花缭乱的史剧围绕着这个轴心展开。随着世界市场日益生长,世界逐步走向一体化,经济和思想、文化冲破一切障碍,在**间交流。是否接受现代文明,融入世界,成了**和民族盛衰荣枯的生死线。人类踏入现代文明后,中国已经成为迟到者,原因何在?我们将何去何从?袁伟时先生为我们一一解答。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令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岁月沉淀感的线装古籍风格,光是捧在手里,指尖触及粗粝却又细腻的纸张边缘,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纸墨留香的年代。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考究,书页的切口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阅读的舒适度。拿到书架上,它与其他平装书籍并置,立刻就凸显出一种独特的、沉稳的气质,让人忍不住想更靠近、更仔细地端详。这种对“形”的重视,无疑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制作者的匠心,那份对手工技艺的尊重与传承,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重新思考了书籍的物理存在感,在电子阅读日益普及的今天,这种实体书的美学价值和收藏意义,被这张精美的“外衣”衬托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被它的外在魅力所折服,这绝对是送礼或自藏的绝佳选择。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氛围营造得非常成功,它散发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历史感。打开扉页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并非是喧嚣的论断,而是一种仿佛从遥远时间中低语而出的智慧,充满了对过往的审视与沉思。作者的叙事语调,与其说是激昂的陈词,不如说更接近一位智者的娓娓道来,他的笔触沉稳,论证步步为营,不急于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触摸历史的肌理,去感受那些复杂人性交织出的必然与偶然。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恰恰最能体现出对题材的敬畏之心。它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去粉饰太平或刻意煽情,而是用最坚实可靠的史料和逻辑,构建起一座思想的殿堂。读完一章,合上书本,脑海中留下的不是一时的震撼,而是一种长久的、需要时间去消化的回味,仿佛刚刚进行了一场深入灵魂的对话,关于时间、进步与人性的永恒议题。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堪称典范。首先,字体的选择非常考究,不是那种冰冷无情的宋体,而是带着几分旧式印刷特有的温润感,使得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行距和字距的把握极为精准,既保证了文字之间的呼吸感,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版面空间,既不显得拥挤,也绝不浪费。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的段落划分和引文的引用格式,都处理得极为清晰和规范,即便涉及复杂的历史事件或引用他人的观点,读者也能迅速在文本的脉络中找到清晰的导向。这说明在编辑和设计环节,投入了巨大的心力,力求让读者的心神完全沉浸在文字所构建的世界中,而不必为阅读的物理障碍分神。这种流畅、无碍的阅读通道,对于深度思考和理解复杂论述至关重要,它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向导,轻柔地引导着读者的思维,确保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路径上。
评分我必须提到的是,这本书的文本本身的逻辑推演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它不是简单的历史事件的罗列或对既有观点的重复,而是在一个宏大的框架下,构建起一个严密的论证体系。作者的叙事线索清晰,即使跨越了漫长的时间维度,读者也总能找到那条主线,理解每一个阶段的因果关系。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节点时,展现出惊人的客观性和穿透力,他似乎总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时代的局限与进步的代价。这种论述的力度和深度,使得整本书读起来酣畅淋漓,每一次逻辑链条的扣合,都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智力满足感。这绝非浅尝辄止的通俗读物可比,它需要读者投入全部的注意力去追踪作者的思维轨迹,而一旦跟上,所获得的知识和思想的拓展是极为丰厚的,它挑战并提升了读者的认知边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巧妙地平衡了“古”与“今”的关系,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它显然致敬了古典的装帧艺术,比如那个略带泛黄的纸张质感和那古朴的字体样式,但同时,它又通过现代的印刷技术保证了墨色的清晰度和耐久性,避免了老旧书籍易褪色、易损坏的弊端。这是一种非常智慧的融合,它既满足了怀旧情结,又提供了现代阅读所需的功能性。例如,某些重要的图表或地图的呈现,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线装本的规格处理,可能会失真或难以阅读,但这本书在关键信息点上,采用了更为现代、更易于辨识的排版策略,使得复杂的信息能够被清晰有效地传达。这种“形”上的创新与坚守并存的态度,体现了出版方对于“传承”与“发展”之间界限拿捏的精准,它既是历史的载体,也是当下的工具,而非仅仅是一件博物馆里的陈列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