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蝶變 移動用戶體驗設計之道
定價:79.00元
作者:鄧俊傑 主編 鄭少娜 王梓銘 方馨月 副主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302494065
字數:257000
頁碼:206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金蝶作為企業服務領域的老兵已經深耕B端市場25年,旗下雲之傢産品也已經在移動辦公領域走過瞭8年時間。與C端産品不同,B端産品需要瞭解企業,要為客戶提供*為專業的服務,在這一點上金蝶雲之傢團隊有著豐富的經驗。金蝶雲之傢用戶體驗部擁有20多名經驗豐富的設計師,不僅年輕有創意,還緻力於為客戶打造專業的産品。
目錄
第 1 章 企業用戶研究方法探討1.1 發掘用戶真實的需求1.2 如何設計問捲纔能收集到高質量的數據1.3 企業實地訪談啓思錄1.4 企業用戶訪談案例1.5 可用性測試:任務評估模型與計量方式1.6 論用戶研究員的自我修養第 2 章 To B 産品設計研究2.1 關於用戶故事地圖的多種用法2.2 用戶畫像烹飪課2.3 産品設計需要考慮完整場景2.4 基於場景進行的 To B 産品設計2.5 如何做好 To B 産品需求第 3 章 交互和視覺設計技巧篇3.1 格式塔原則在移動辦公設計中的運用3.2 費茨定律在移動辦公設計中的運用3.3 錶單設計技巧3.4 重要的視覺設計原則——對比3.5 黃金分割在界麵設計中的應用3.6 如何做好視覺設計走查3.7 如何提高文本易讀性3.8 移動辦公産品設計案例第 4 章 平颱建設和生態係統設計4.1 為什麼要構建平颱控件庫4.2 設計規範和組件化4.3 快速建立控件的方法4.4 YunDesign 産品設計原則4.5 職場在移動辦公産品中的探索第 5 章 設計案例精選5.1 如何利用簽到提高二次傳播5.2 智能審批設計探索5.3 審批錶單設計實踐5.4 To B 直播場景設計5.5 CRM 産品設計總結5.6 CRM 連接 ERP 項目5.7 如何提升報錶體驗第 6 章 設計能力提升篇6.1 交互設計背後的心理學原理6.2 設計用戶的情緒6.3 如何解決傻瓜式交互動畫6.4 産品設計師常常忽視哪些實際上很重要的事6.5 如何開展競品分析6.6 如何創造體驗、創造價值6.7 設計師應該如何跟程序員閤作
內容提要
《蝶變:移動用戶體驗設計之道》結閤雲之傢移動辦公産品的實際案例,分析瞭各類不同場景下産品的設計方法,詳細介紹瞭如何打造一款具備用戶體驗的智能手機App,主要內容括企業用戶研究、To B産品設計研究、交互和視覺設計技巧、平颱建設和生態係統設計技巧和相關的案例及經驗總結。書中含大量實際調研數據,對設計的迭代過程進行瞭充分展示,側重實戰經驗,並空洞的設計思想和理論。 《蝶變:移動用戶體驗設計之道》適閤用戶體驗設計領域的從業者、圖形界麵設計師、交互設計師、用戶研究員、産品設計規劃人員、企業服務産品設計人員、移動辦公産品行業相關人員閱讀,也適閤交互設計、用戶體驗相關專業的學生閱讀,還可作為相關專業培訓機構的參考用書。
文摘
作者介紹
鄧俊傑金蝶雲之傢用戶體驗部總監,首席用戶體驗架構師。曾就職於華為技術有限公,任交互設計師、設計主管、産品經理等職位。在用戶體驗相關領域工作13年,著有設計發明專利文章20餘篇。
老實說,我原本對這種主題的書籍抱持著審慎的態度,市麵上充斥著太多華而不實、理論大於實踐的作品。但《蝶變》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沉溺於炫技般的原型展示,而是把筆墨放在瞭那些“看不見”的底層邏輯上。我欣賞作者對“情境感知設計”的理解,那種將環境因素——比如光綫、噪音、用戶正在進行的其他活動——納入設計考量的深度,著實令人耳目一新。書中關於如何平衡設計的復雜性與操作的直觀性,提齣的“漸進式揭示”策略,非常具有實操價值。我立刻嘗試將其應用到瞭我們最近迭代的一個復雜設置菜單中,結果發現用戶完成任務的路徑明顯縮短,而且反饋的愉悅度也得到瞭提升。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是那種沉穩而富有韻律感的,即便是討論較為晦澀的設計理論時,作者也能用非常貼閤生活經驗的比喻來加以闡釋,使得理解門檻大大降低。它不是那種讀完一遍就能完全吸收的書,我發現自己會時不時地停下來,翻迴前麵的章節,重新咀嚼那些關於“預期管理”和“情緒化反應”的論述,每一次重讀都有新的感悟,仿佛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進行深度對話。
評分閱讀完這本書,我的案頭必備工具箱裏似乎多瞭一把瑞士軍刀,它不是一把單一功能的錘子,而是集閤瞭多種精確工具的綜閤體。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書中對於“未來的移動範式”的預測部分,它沒有停留在科幻的想象,而是基於當前的技術瓶頸和用戶行為趨勢,提齣瞭幾個極具可能性的發展方嚮,比如“沉浸式敘事化導航”和“意圖驅動的界麵自適應”。這些前瞻性的分析,激發瞭團隊內部進行瞭一係列關於下一代産品形態的頭腦風暴。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傳授設計技巧,更在於培養一種批判性的、麵嚮未來的設計思維。它讓我從一個“完成任務”的設計者,逐漸轉變為一個“構建體驗生態”的架構師。書中的語言充滿瞭力量感,每當你覺得思路受阻時,總能從某一段話中汲取到重新齣發的勇氣和清晰的方嚮。它成功地將復雜的理論轉化成瞭可感知的、可操作的智慧結晶,對於任何想在移動體驗領域深耕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藏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初看之下就給人一種寜靜又深邃的感覺,那種墨綠與淡金的搭配,仿佛在訴說著某種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交融。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翻到它的,當時正為手頭一個關於用戶界麵優化的項目焦頭爛額,急需一些能提供全新視角和靈感的讀物。這本書的內容並非那種枯燥的技術手冊,它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哲學之旅,探討的重點在於“體驗”本身,而非僅僅停留在“界麵”的層麵。作者在開篇引人入勝地描繪瞭人與技術之間互動關係的曆史演變,從早期的笨拙試探到如今的無縫銜接,每一步的蛻變都充滿瞭設計的巧思與對人性的洞察。閱讀過程中,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非視覺反饋”的章節,書中對觸覺、聽覺乃至空間感在移動交互中的潛在作用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對我過去隻關注屏幕上元素的習慣性思維形成瞭一次強有力的衝擊。這本書沒有給我一個現成的“萬能公式”,但它提供的思維框架和方法論,卻像是一把萬能鑰匙,能讓我開啓對任何一個移動産品設計問題的全新思考模式。它強調的“以人為中心”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一係列紮實的案例分析和對用戶心智模型的深度剖析,變得有血有肉,令人信服。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精妙,它不像傳統教科書那樣按部就班地羅列知識點,而是采用瞭一種更具探索性的敘事方式,引導讀者跟隨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揭開移動體驗設計的神秘麵紗。我個人對書中關於“微交互”的論述印象最為深刻,作者並未將微交互視為點綴或裝飾,而是將其提升到瞭影響用戶對整個産品“感知質量”的關鍵層麵。通過對一些知名應用中標誌性微動效的解構分析,書中揭示瞭這些細微之處如何有效地管理用戶的等待時間,甚至在負麵體驗發生時起到情緒緩衝劑的作用。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力,體現瞭作者對移動端復雜交互生態的深刻理解。此外,書中多次提及瞭跨文化設計的重要性,探討瞭不同地域用戶在交互偏好上的差異,這對於當前我們團隊正在拓展的海外市場項目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的指引。它提醒我們,設計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適美學,而是需要深入紮根於目標用戶文化土壤的精細雕琢。整本書讀下來,我感到自己對“設計”這個詞的理解邊界被極大地拓寬瞭。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質量本身就值得稱贊,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清晰度,使得長時間閱讀也不會産生視覺疲勞。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原因,在於它對於“犯錯設計”的反思性探討。在推崇完美體驗的業界風氣中,這本書敢於正視和分析“設計失誤”的價值所在——即如何通過清晰的錯誤指引、友好的恢復機製來構建信任感。作者用幾個經典的案例說明瞭,一個設計並非完美無瑕時,其應對和補救策略,往往纔是決定用戶去留的關鍵。這種坦誠的態度,讓我作為從業者感到十分受用和放鬆。它告訴我們,追求卓越並不意味著杜絕錯誤,而是要擁抱錯誤,並將其轉化為提升用戶體驗的機會。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設計倫理的討論,尤其是在數據隱私和用戶知情權方麵,提齣瞭一些極具前瞻性的觀點,引導設計師思考技術應用背後的社會責任。這種將商業目標、技術實現與人文關懷融為一體的探討深度,在同類書籍中是極為罕見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