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先驱轰动世界的人生实录,一位父亲写下的爱与智慧之书
世间如果有捷径,就是朝梦想努力的那一条
李开复力荐: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和兰迪的孩子一样,用梦想引导他们的一生
美国多所知名大学指定读物,被译为48种语言
长居纽约时报畅销榜112周,美国销量超500万册,同名演讲视频下载超1000万次
海报:
本书是美国科学家兰迪·波许的演讲实录,献给天下所有拥有梦想的人。
兰迪·波许是世界知名的虚拟现实技术先驱,在四十六岁,他的生命提前走到了尽头。但比起自怨自艾,他更希望给世界、给孩子留下一份遗产。
如果他是个画家,就会画一幅画作。如果他是音乐家,就会写一段乐章。但他是个讲师,所以做了一场轰动世界的演讲,不仅感染了现场数百名听众,还引发全美报道热潮,并在互联网上感动了全世界数千万人。
“无论我有何成就,我热爱的一切都来自儿时的梦想,来自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这本书里,兰迪谈论的不是死亡,而是生活。他将幽默与达观发挥得淋漓尽致,无私分享了帮助他活出精彩人生的心得——世间如果有捷径,就是朝梦想努力的那一条。
兰迪·波许(1960-2008)
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人机交互及设计学教授。1988年至1997年间在弗吉尼亚大学任教。与奥多比、谷歌、美国艺界公司和迪士尼进行过合作,还是爱丽丝教学软件项目的领头人,曾入选时代杂志100大影响人物。
2008年7月,兰迪因胰腺癌并发症在家中去世,年仅47岁。逝世前的几个月里,他进行了一场轰动全国的演讲,然后推出了同主题书籍。在生命的尽头,妻子和三个孩子始终陪伴在他身边。
杰弗里·扎斯洛(1958-2012)
作家、演讲者、《华尔街日报》的专栏记者,曾经旁听兰迪·波许的演讲,并写成报道,引起全世界关注。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六个月了,你会怎么做?你要如何生活?我们能不能充分实现生命的价值?波许回答了这些问题,他的答案风趣幽默、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
——《ABC新闻》
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和兰迪的孩子一样,用梦想引导他们的一生。
——李开复
引言
第1章后的演讲
1受伤的雄狮仍想咆哮
2手提电脑中的一生
3房间里的大象
第二章真正实现童年的梦想
4父母的彩票
5平房中的电梯
6体验零重力
7我没能进入橄榄球联盟
8你能在V卷找到我
9领导力这种技能
10要赢就赢个大的
11地球上开心的地方
第三章冒险……还有教训
12乐园一直开放到晚上八点
13敞篷车里的男人
14荷兰叔叔
15往后座倒汽水
16我与围墙的罗曼史
17不是所有童话都有平稳的结局
18露西,我回家了
19新年故事
20“五十年中,从未提起过”
21杰伊
22真相能让你逃脱
第四章帮助别人实现梦想
23我在度蜜月,但是如果你需要我……
24变好了的混蛋
25训练绝地武士
26他们让我大吃一惊
27应许之地
第五章关于你该怎样生活
28远大梦想
29踏实比时髦更好
30举白旗
31我们做个交易
32别抱怨,更努力地工作
33治标与治本
34不要执着于别人的想法
35从坐到一起开始
36寻找每个人的优点
37看行动而不是话语
38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
39做第1只企鹅
40吸引注意
41感谢信这门失传的艺术
42忠诚是相互的
43周五晚上的解决方案
44表达感激
45送巧克力饼干
46你只有你带的东西
47糟糕的道歉不如不道歉
48说实话
49看看你的蜡笔盒
50价值十万美元的调料罐
51没有配不上你的工作
52认清自己的位置
53永不言弃
54做一个社群主义者
55只要提问就好
56做出选择:跳跳虎还是屹耳驴
57理解乐观的一种方式
58来自别人的帮助
第六章、后的话
59给孩子们的话
60我和杰伊
61梦想会降临到你身上
回忆
致谢
悼念
《最后的演讲》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感受。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式读物,而是会深深地扎根于你的内心,并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地发酵,产生新的思考。作者兰迪·波许用他最后的生命能量,为我们留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 书中关于“实现梦想”的讨论,对我来说尤为重要。他并没有宣扬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为之付出持续的努力,以及是否能够从每一次的失败中汲取经验。他用自己的故事证明了,即使过程充满艰难,但最终的收获,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丰厚。 兰迪·波许的智慧,还体现在他对于“感恩”的理解。他认为,感恩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生命中所有美好事物的珍视。他教导我们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并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被一种温暖和力量所充盈,让我更加坚定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去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评分我最近读完一本叫做《最后的演讲》的书,作者是兰迪·波许。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励志读物,而更像是一场关于生命、关于选择、关于如何活出精彩人生的深刻对话。作者用一种非常个人化、但也极具普遍意义的方式,分享了他对人生终极问题的解答。 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他强调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通过他自己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化地去感受、去体验、去爱。他对于“快乐”的定义,也并非来源于物质的满足,而是源于内心的充盈和对生活的热情。我尤其喜欢他关于“人生是一场游戏”的比喻,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以更轻松、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兰迪·波许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没有回避死亡这个话题,反而将其作为一个契机,去梳理和总结他的人生。这种坦诚和勇气,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他教会我们,即使生命走到尽头,也依然可以保持尊严,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我是否真正地在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
评分在读《最后的演讲》之前,我很少会去主动思考“生命”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但兰迪·波许的这本书,却像一道闪电,瞬间击穿了我对生命浅薄的认知。他用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分享了他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以及他如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我认为在于“拥抱不确定性”。作者并没有试图去预测未来,也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选择去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包括那些无法控制的因素。他提出的“尽力而为”的人生哲学,让我明白,即使我们无法改变结果,但我们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态度和努力。这种态度,才是真正决定我们人生走向的关键。 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爱”的阐释。他认为,爱是一种能力,一种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能力。他通过对家人、朋友的描写,展现了爱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多么的能够治愈人心。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并开始更加珍惜那些给予我爱和支持的人。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去爱、如何去生活,以及如何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书。
评分这本《最后的演讲》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读到的,当时只是被“最后的演讲”这个标题吸引,觉得有点震撼,然后又看到作者是兰迪·波许,更是觉得好奇。翻开书,就被作者那种面对生命终点的坦然和幽默深深打动了。他没有把这本书写成一个悲情的控诉,反而用一种非常积极、充满智慧的方式,分享了他的人生哲学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书里有很多关于梦想、坚持和人生态度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通过作者真实的经历娓娓道来。比如他讲到自己小时候想当迪士尼的工程师,虽然最终没有完全实现,但他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如何将这些经历运用到生活中,都让人受益匪浅。他对于“砖墙”的解读尤其深刻,那些看似阻碍我们前进的困难,其实是用来证明我们对梦想有多么渴望的。这种“砖墙理论”一下子就点醒了我,让我重新审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充满了兰迪·波许独有的幽默感。即使在谈论生死这样沉重的话题时,他也能时不时地冒出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段子,让人在感动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种轻松和力量。他对待家人、朋友的态度,以及他对人生各种美好事物的热爱,都像一股暖流,渗透进读者的心里。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生命其实可以很精彩,即使面对不可避免的结局,也可以活出自己的光彩。
评分《最后的演讲》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畅销书,不如说是一次与作者灵魂的深度交流。兰迪·波许通过他最后的演讲,留下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智慧结晶。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有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刻的体悟。 书中的一些小故事,比如关于教导孩子如何去梦想,如何去坚持,以及如何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份小确幸,都让我深思。他提出的“人生如戏,主角是你自己”的概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一直以来都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生活,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完全可以主动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作者对于“好消息”的定义,也让我印象深刻。他并非指那些惊天动地的成就,而是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那些值得我们感恩和珍惜的瞬间。他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让我们不禁感叹生命的奇妙。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人生方向的迷茫,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