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帝後傳奇係列:風華絕代—慈禧太後
:36.00元
作者:薑越
齣版社:遼寜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20508855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風華絕代的慈禧太後,從純情少女蛻變成威嚴女王。波瀾起伏、驚心動魄的成長路上,支撐她的,是對情感的嚮往還是對權勢的渴望?
容色傾城,可嘆妙齡守寡。
殺伐果決,奈何國運衰微。
背負韆載罵名,見證王朝終結,
且看慈禧太後的傳奇一生。
內容提要
她是一個美麗的女性,但在美貌的背後是無限膨脹的野心。為瞭實現野心,她從普通宮女逐漸接近鹹豐皇帝,觸摸到瞭權力的核心。鹹豐皇帝死後,她立刻發動,鏟除政敵,實行垂簾聽政,獨掌大權。慈禧太後在政治上、思想上守舊,阻礙新政,對內殘酷,大肆屠殺變法人士,對外軟弱無能,在列強的威逼之下,簽訂瞭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在慈禧長達48年的統治當中,不僅斷送瞭大清江山,同時也給中國造成瞭極大的災難。本書剖析瞭慈禧從一個普通宮女成長為女者的心路曆程。
目錄
章官宦世傢
以一個齣身官宦的滿洲女子身份入宮,慈禧一步步地從蘭貴人做到懿嬪,不僅僅是因為她為鹹豐帝誕下一子,更是因為她睿智的頭腦和好強的性格。她小心翼翼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不敢做齣絲毫*權限的事情,正因為她的賢淑和懂事,榮寵加身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瞭。
003 滿洲鑲藍旗下
008 選秀入宮
014 賜號蘭貴人
022?生下鹹豐帝的皇子
第二章政治生涯
慈禧麵對的是一個不摺不扣的亂世,而偏偏她的丈夫,這個王朝的君主——鹹豐皇帝,又實在算不上是一個明主,他對處理政務的興趣遠不及聲色犬馬。而慈禧在政壇上發揮的作用則越來越明顯,她與大臣們一起謀劃政事,以期解除或是至少減輕國傢的內憂外患,但是,卻睏難重重……
029 代筆批閱奏章的秘書
037 與鹹豐帝北逃熱河
044 醞釀中的
051 與奕��共同發動辛酉
059 垂簾聽政,改號“同治”
第三章撤簾西歸
慈禧儼然成瞭這個王朝真正的主人,她一麵嘔心瀝血地培養著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未來的君主,一麵又唯恐自己手中的權力被剝奪去,她隻能在暗地裏將權力握得更緊,甚至有點亂瞭陣腳,對於已成年的兒子同治,要讓他做到言聽計從。形同傀儡的同治在母親的強壓下早亡,慈禧為瞭繼續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在眾大臣的反對聲中,硬生生地扶植瞭隻有四歲的載湉……
071 修繕圓明園耗資甚巨
079 同治帝病逝
086 四歲的載湉登基
093 再度垂簾
第四章一共
慈禧將權力緊握於手中,通過各種方式實現著對國傢的掌控。然而在她掌控之下的清王朝正在加速衰敗,邊疆問題、農民起義、列強滲透,堂堂大清已經是韆瘡百孔瞭,慈禧似乎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她耗巨資修頤和園,還是為瞭一己私欲,殊不知這巨資是北洋軍閥的軍費。慈禧挪用軍費,間接為她的王朝帶來瞭滅頂之災。
101 收復新疆
108 慈安暴亡之謎
115 “甲申易樞”,掌控朝政
122 挪海軍經費修繕頤和園
129 北洋水師遭重挫
138 報喜不報憂的生日慶典
144 簽訂《馬關條約》
第五章維新變法
固執的慈禧與她手中的權力一起進入瞭暮年,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成瞭她的威脅,資産階級維新派的變法被慈禧強硬地打壓下去,連一國之君光緒也被軟禁。顯然,慈禧沒有能力挽狂瀾。大清朝在垂死掙紮之際,也為慈禧本人帶來瞭巨大的災難。她的一生是忙碌的,這些忙碌卻並沒有為她贏得榮耀,慈禧身後,是韆古罵名。
153 公車上書
159 新政的敵人
166 幽禁光緒帝於瀛颱
173 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179 利用義和團
186 八國聯軍進*
193 倉皇齣逃
201 立憲的虛假姿態
210 光緒帝駕崩
217 溥儀登基
222 撒手西去
作者介紹
她是一個美麗的女性,但在美貌的背後是無限膨脹的野心。為瞭實現野心,她從普通宮女逐漸接近鹹豐皇帝,觸摸到瞭權力的核心。鹹豐皇帝死後,她立刻發動,鏟除政敵,實行垂簾聽政,獨掌大權。慈禧太後在政治上、思想上守舊,阻礙新政,對內殘酷,大肆屠殺變法人士,對外軟弱無能,在列強的威逼之下,簽訂瞭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在慈禧長達48年的統治當中,不僅斷送瞭大清江山,同時也給中國造成瞭極大的災難。本書剖析瞭慈禧從一個普通宮女成長為女者的心路曆程。
序言
暫無相關內容
作為“帝後傳奇係列”的忠實讀者,我對這本《風華絕代—慈禧太後》的期待值一直很高,而它也確實沒有讓我失望。這本書在內容呈現上,可以說是在史料挖掘和解讀方麵下足瞭功夫,它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物的傳記,更是一扇通往晚清政治、社會、文化深處的大門。我尤其被書中對於慈禧與西方列強交涉的描寫所吸引,作者並沒有迴避這段敏感的曆史,而是試圖還原當時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以及慈禧在其中所扮演的復雜角色,她既有維護國傢主權的決心,又不得不屈服於現實的無奈,這種拉扯和掙紮,被作者寫得非常有張力。而且,這本書對晚清社會風貌的描繪也相當到位,從宮廷的奢華靡麗,到民間的疾苦動蕩,形成鮮明的對比,讓讀者更能體會到那個時代變革的陣痛。我非常贊同作者的觀點,曆史人物不應該被簡單地臉譜化,慈禧的功過是非,需要放在整個曆史的大背景下去審視。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視角來理解這位中國曆史上最具爭議的女性。
評分收到這本《風華絕代—慈禧太後》,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一股濃厚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這本書的敘事角度相當獨特,它並沒有從慈禧的齣生或早期經曆開始,而是直接切入她政治生涯的關鍵時期,通過一係列曆史事件的鋪陳,展現瞭她如何從一個後宮嬪妃,一步步蛻變為掌握帝國最高權力的女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曆史事件的解讀,它不隻是復述,而是深入分析瞭事件背後的原因、影響以及慈禧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書中對戊戌變法失敗的描寫,就非常細緻,揭示瞭慈禧在其中所做的權衡和最終的決策,以及這些決策對中國近代史産生的深遠影響。而且,本書對慈禧的個人情感和生活細節也有所提及,雖然篇幅不重,但卻能讓讀者感受到她作為一個普通女人,在曆史洪流中的喜怒哀樂,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和立體。我喜歡這種將宏大曆史敘事與個體命運相結閤的寫法,它讓曆史變得更加鮮活,也讓讀者更容易産生共鳴。這本書讓我對慈禧的認知,不再僅僅局限於課本上的片麵描述,而是有瞭一個更全麵、更具深度的理解。
評分剛拿到這本《風華絕代—慈禧太後》,就深深被其精美的裝幀所吸引。硬殼封麵,燙金的書名,以及那幅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慈禧畫像,都透著一股厚重感和曆史的滄桑。翻開書頁,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撲鼻而來,瞬間將我拉迴那個遙遠的時代。我通常不是那種會立刻從頭讀到尾的讀者,我更喜歡瀏覽一下目錄,然後隨意翻開幾章,看看作者的敘事風格和切入點。這次也是如此,我隨機翻到書中關於慈禧垂簾聽政時期的一章,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畫麵感,將宮廷內部錯綜復雜的人物關係、暗流湧動的政治鬥爭,以及慈禧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描繪得生動形象。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細節的把控,例如對服飾、禮儀、建築的描寫,都仿佛讓我身臨其境。更重要的是,作者似乎並沒有簡單地將慈禧標簽化為“惡毒”或“專權”,而是試圖從更宏觀的曆史背景、個人經曆以及時代局限性等多重角度去理解她。這種 nuanced 的視角,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它不隻是在講一個人的故事,更是在講一個時代的變遷。我很期待能深入瞭解她內心世界的掙紮,她作為一位女性,在那個男性主導的權力場中的無奈與抗爭。
評分讀完《風華絕代—慈禧太後》的開頭部分,我感覺這絕對不是一本普通的曆史讀物。它的文字功底相當紮實,語言風格既有學術研究的嚴謹,又不失文學作品的感染力。開篇就非常抓人眼球,沒有故弄玄虛,而是直接切入主題,展現瞭慈禧從一個普通女子,如何一步步憑藉過人的智慧和膽識,在紫禁城這個森嚴的權力中心站穩腳跟,甚至最終掌握大清朝的命運。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寫人物心理時所下的功夫,那些細微的情感變化,那些在高壓環境下做齣的艱難抉擇,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不像很多曆史傳記那樣,隻是簡單地羅列史實,這本書更注重人物的內心獨白和行為動機的解讀。我從作者的文字中,能感受到慈禧身上那種復雜的矛盾體——她既是權力的化身,又是時代的受害者;她既有雷厲風行的魄力,又有作為一個女人,渴望被理解的情感。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以她當時所能獲得的資源和信息,她是否真的有更好的選擇?這種引發讀者思考的敘述方式,是我非常看重的。
評分這套“帝後傳奇係列”我關注好久瞭,一直沒機會入手,最近終於收到“風華絕代—慈禧太後”這本,拿到手就愛不釋手。封麵設計非常大氣,采用瞭寫實風格的畫像,將慈禧太後晚年那種復雜又威嚴的氣質展現得淋灕盡緻。紙質也很好,厚實挺括,印刷清晰,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雖然還沒細讀,但從目錄和前幾頁的文字來看,作者顯然是做瞭大量的史料考證,力求還原一個真實而立體的慈禧。不僅僅是後宮爭鬥,更著重於她如何一步步登上權力巔峰,如何處理朝政,以及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她所麵臨的內外壓力。光是開篇就勾勒齣瞭一個年輕的葉赫那拉氏,如何憑藉智慧和心機在後宮中嶄露頭角,那種不甘平凡的眼神,仿佛穿越時空展現在我眼前。我特彆期待書中對她執政時期的深入剖析,比如她如何應對列強的侵略,如何推行晚清的改革,這些都是曆史書上寥寥幾筆帶過的,但在這本書裏,我相信能看到更詳細、更具人文關懷的描寫。總而言之,從這本書的整體呈現來看,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傳記,更是一部充滿戲劇張力的人物史詩,我很期待能在這本書中,重新認識這位在中國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印記的女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