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帝后传奇系列:风华绝代—慈禧太后
:36.00元
作者:姜越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2050885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风华绝代的慈禧太后,从纯情少女蜕变成威严女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成长路上,支撑她的,是对情感的向往还是对权势的渴望?
容色倾城,可叹妙龄守寡。
杀伐果决,奈何国运衰微。
背负千载骂名,见证王朝终结,
且看慈禧太后的传奇一生。
内容提要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性,但在美貌的背后是无限膨胀的野心。为了实现野心,她从普通宫女逐渐接近咸丰皇帝,触摸到了权力的核心。咸丰皇帝死后,她立刻发动,铲除政敌,实行垂帘听政,独掌大权。慈禧太后在政治上、思想上守旧,阻碍新政,对内残酷,大肆屠杀变法人士,对外软弱无能,在列强的威逼之下,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慈禧长达48年的统治当中,不仅断送了大清江山,同时也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本书剖析了慈禧从一个普通宫女成长为女者的心路历程。
目录
章官宦世家
以一个出身官宦的满洲女子身份入宫,慈禧一步步地从兰贵人做到懿嫔,不仅仅是因为她为咸丰帝诞下一子,更是因为她睿智的头脑和好强的性格。她小心翼翼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不敢做出丝毫*权限的事情,正因为她的贤淑和懂事,荣宠加身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003 满洲镶蓝旗下
008 选秀入宫
014 赐号兰贵人
022?生下咸丰帝的皇子
第二章政治生涯
慈禧面对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而偏偏她的丈夫,这个王朝的君主——咸丰皇帝,又实在算不上是一个明主,他对处理政务的兴趣远不及声色犬马。而慈禧在政坛上发挥的作用则越来越明显,她与大臣们一起谋划政事,以期解除或是至少减轻国家的内忧外患,但是,却困难重重……
029 代笔批阅奏章的秘书
037 与咸丰帝北逃热河
044 酝酿中的
051 与奕��共同发动辛酉
059 垂帘听政,改号“同治”
第三章撤帘西归
慈禧俨然成了这个王朝真正的主人,她一面呕心沥血地培养着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未来的君主,一面又唯恐自己手中的权力被剥夺去,她只能在暗地里将权力握得更紧,甚至有点乱了阵脚,对于已成年的儿子同治,要让他做到言听计从。形同傀儡的同治在母亲的强压下早亡,慈禧为了继续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众大臣的反对声中,硬生生地扶植了只有四岁的载湉……
071 修缮圆明园耗资甚巨
079 同治帝病逝
086 四岁的载湉登基
093 再度垂帘
第四章一共
慈禧将权力紧握于手中,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着对国家的掌控。然而在她掌控之下的清王朝正在加速衰败,边疆问题、农民起义、列强渗透,堂堂大清已经是千疮百孔了,慈禧似乎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耗巨资修颐和园,还是为了一己私欲,殊不知这巨资是北洋军阀的军费。慈禧挪用军费,间接为她的王朝带来了灭顶之灾。
101 收复新疆
108 慈安暴亡之谜
115 “甲申易枢”,掌控朝政
122 挪海军经费修缮颐和园
129 北洋水师遭重挫
138 报喜不报忧的生日庆典
144 签订《马关条约》
第五章维新变法
固执的慈禧与她手中的权力一起进入了暮年,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成了她的威胁,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被慈禧强硬地打压下去,连一国之君光绪也被软禁。显然,慈禧没有能力挽狂澜。大清朝在垂死挣扎之际,也为慈禧本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她的一生是忙碌的,这些忙碌却并没有为她赢得荣耀,慈禧身后,是千古骂名。
153 公车上书
159 新政的敌人
166 幽禁光绪帝于瀛台
173 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179 利用义和团
186 八国联军进*
193 仓皇出逃
201 立宪的虚假姿态
210 光绪帝驾崩
217 溥仪登基
222 撒手西去
作者介绍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性,但在美貌的背后是无限膨胀的野心。为了实现野心,她从普通宫女逐渐接近咸丰皇帝,触摸到了权力的核心。咸丰皇帝死后,她立刻发动,铲除政敌,实行垂帘听政,独掌大权。慈禧太后在政治上、思想上守旧,阻碍新政,对内残酷,大肆屠杀变法人士,对外软弱无能,在列强的威逼之下,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慈禧长达48年的统治当中,不仅断送了大清江山,同时也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本书剖析了慈禧从一个普通宫女成长为女者的心路历程。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
收到这本《风华绝代—慈禧太后》,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本书的叙事角度相当独特,它并没有从慈禧的出生或早期经历开始,而是直接切入她政治生涯的关键时期,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的铺陈,展现了她如何从一个后宫嫔妃,一步步蜕变为掌握帝国最高权力的女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它不只是复述,而是深入分析了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慈禧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书中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描写,就非常细致,揭示了慈禧在其中所做的权衡和最终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深远影响。而且,本书对慈禧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细节也有所提及,虽然篇幅不重,但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她作为一个普通女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喜怒哀乐,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我喜欢这种将宏大历史叙事与个体命运相结合的写法,它让历史变得更加鲜活,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这本书让我对慈禧的认知,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片面描述,而是有了一个更全面、更具深度的理解。
评分读完《风华绝代—慈禧太后》的开头部分,我感觉这绝对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读物。它的文字功底相当扎实,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开篇就非常抓人眼球,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直接切入主题,展现了慈禧从一个普通女子,如何一步步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在紫禁城这个森严的权力中心站稳脚跟,甚至最终掌握大清朝的命运。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写人物心理时所下的功夫,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那些在高压环境下做出的艰难抉择,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不像很多历史传记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这本书更注重人物的内心独白和行为动机的解读。我从作者的文字中,能感受到慈禧身上那种复杂的矛盾体——她既是权力的化身,又是时代的受害者;她既有雷厉风行的魄力,又有作为一个女人,渴望被理解的情感。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她当时所能获得的资源和信息,她是否真的有更好的选择?这种引发读者思考的叙述方式,是我非常看重的。
评分作为“帝后传奇系列”的忠实读者,我对这本《风华绝代—慈禧太后》的期待值一直很高,而它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这本书在内容呈现上,可以说是在史料挖掘和解读方面下足了功夫,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传记,更是一扇通往晚清政治、社会、文化深处的大门。我尤其被书中对于慈禧与西方列强交涉的描写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回避这段敏感的历史,而是试图还原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慈禧在其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她既有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无奈,这种拉扯和挣扎,被作者写得非常有张力。而且,这本书对晚清社会风貌的描绘也相当到位,从宫廷的奢华靡丽,到民间的疾苦动荡,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更能体会到那个时代变革的阵痛。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历史人物不应该被简单地脸谱化,慈禧的功过是非,需要放在整个历史的大背景下去审视。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来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女性。
评分刚拿到这本《风华绝代—慈禧太后》,就深深被其精美的装帧所吸引。硬壳封面,烫金的书名,以及那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慈禧画像,都透着一股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将我拉回那个遥远的时代。我通常不是那种会立刻从头读到尾的读者,我更喜欢浏览一下目录,然后随意翻开几章,看看作者的叙事风格和切入点。这次也是如此,我随机翻到书中关于慈禧垂帘听政时期的一章,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画面感,将宫廷内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暗流涌动的政治斗争,以及慈禧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描绘得生动形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把控,例如对服饰、礼仪、建筑的描写,都仿佛让我身临其境。更重要的是,作者似乎并没有简单地将慈禧标签化为“恶毒”或“专权”,而是试图从更宏观的历史背景、个人经历以及时代局限性等多重角度去理解她。这种 nuanced 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它不只是在讲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在讲一个时代的变迁。我很期待能深入了解她内心世界的挣扎,她作为一位女性,在那个男性主导的权力场中的无奈与抗争。
评分这套“帝后传奇系列”我关注好久了,一直没机会入手,最近终于收到“风华绝代—慈禧太后”这本,拿到手就爱不释手。封面设计非常大气,采用了写实风格的画像,将慈禧太后晚年那种复杂又威严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纸质也很好,厚实挺括,印刷清晰,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还没细读,但从目录和前几页的文字来看,作者显然是做了大量的史料考证,力求还原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慈禧。不仅仅是后宫争斗,更着重于她如何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如何处理朝政,以及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她所面临的内外压力。光是开篇就勾勒出了一个年轻的叶赫那拉氏,如何凭借智慧和心机在后宫中崭露头角,那种不甘平凡的眼神,仿佛穿越时空展现在我眼前。我特别期待书中对她执政时期的深入剖析,比如她如何应对列强的侵略,如何推行晚清的改革,这些都是历史书上寥寥几笔带过的,但在这本书里,我相信能看到更详细、更具人文关怀的描写。总而言之,从这本书的整体呈现来看,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传记,更是一部充满戏剧张力的人物史诗,我很期待能在这本书中,重新认识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女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