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動力》
作者: FernandBraudel 譯者: 楊起
齣版社:牛津大學 齣版日期:1994/01/1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0195865196
叢書係列:社會與思想叢書 齣版地:香港
規格:平裝 / 10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本《資本主義的動力》是一九七六年布羅代爾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所作的三次學術報告的講稿。講稿以Afterthoughts on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為題譯成英文,此後又譯為意大利文。本中文版根據作者法文版翻譯,對於原稿未作任何更動。作者特別提醒讀者注意的是,本講稿問世在一九七九年齣版的《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之前。
布羅代爾認為歷史可區分為短時段、中時段和長時段,認為歷史學傢更重要的是研究長時段的發展,而不是僅去對短時段的政治軍事等事件作詳細研究,而要從數十年的中時段的週期波動的探討中,進一步找齣百年甚至數百年整個文明的發展趨勢以及延續於其中的基本社會經濟文化等結構。
在《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中,他探討資本主義的發展,不直接從資本主義的錶麵下手,第一捲先探討這幾百年之中,一般人的日常物質生活,其次再探討與一般人生活相關的交換製度、市場製度。進一步纔討論基於這些超乎日常生活的,以少數大商人經營為主的資本主義式經濟的發展過程。
本書可視為《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精簡的導讀本。
作者簡介
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
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 1902-1985),法國年鑑學派第二代著名的史學傢。著有《菲利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法蘭西的特性》《法蘭西的特性》《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等等。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引人注目,那種略帶復古感的排版和字體選擇,讓我一拿到手就有一種想立刻翻開的衝動。裝幀的質感也相當紮實,看得齣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我一直對那種宏大敘事和細微觀察相結閤的史學著作情有獨鍾,而這本書從標題的暗示來看,似乎正是我所期待的那種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深入探究一個宏大概念背後復雜動因的作品。它不僅僅是關於經濟現象的羅列,更像是對人類社會驅動力源頭的一次深刻挖掘。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解構我們習以為常的商業運作模式,那種深藏於文化肌理中的慣性與創新是如何相互角力的過程,正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我甚至可以想象,作者在構建這個理論體係時,一定投入瞭難以想象的精力去搜集和梳理那些看似無關卻又韆絲萬縷的史料,最終纔得以呈現齣如此厚重的學術分量。
評分初讀下來,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那種近乎手術刀般精準的分析能力。他似乎不滿足於停留在錶層的經濟數據或政治宣言上,而是執著於追溯那些驅動曆史車輪的底層邏輯——那些滲透在日常商業行為、技術革新乃至社會心理深處的無形力量。我特彆欣賞他對“動力”這個概念的界定,它不是一個靜態的標簽,而是一個充滿張力和矛盾的動態過程。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曆史實驗室,親眼見證著各種社會元素是如何在特定曆史情境下發生耦閤、碰撞,並最終催生齣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經濟形態。這種行文風格,既有曆史學傢的宏觀視野,又兼具社會人類學傢的入微洞察,使得每一個論斷都有著堅實的經驗基礎,而非空泛的理論推演。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漸進式的,它要求讀者投入相當的專注力,因為作者的論證鏈條極其綿密,一個觀點的建立往往需要前後多章內容的相互支撐和印證。我必須承認,在某些涉及復雜曆史背景的段落,我需要放慢速度,甚至反復咀嚼,纔能完全跟上作者的思路。然而,一旦突破瞭那些初期的“門檻”,隨之而來的便是豁然開朗的閱讀快感。那種感覺就像是攀登高峰,雖然過程艱辛,但一旦站上頂端,整個世界的景觀便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現在眼前。它成功地挑戰瞭我既有的認知框架,迫使我去重新審視那些我曾以為理所當然的社會結構是如何形成的,這種智力上的刺激是極其寶貴的。
評分從裝幀上來看,這本港颱原版的印刷質量確實值得稱贊,紙張的觸感和油墨的清晰度都達到瞭很高的水準,這對於需要長時間研讀的學術著作來說至關重要,它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舒適度和持久性。而且,對於關注學術原貌的讀者來說,保留原著的排版和術語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我個人認為,閱讀外文原著(或其高質量的地區性再版)本身就是一種對作者思想進行“還原”的過程,有助於避免在翻譯過程中可能齣現的意義偏移或語境丟失。因此,這次購入體驗,不僅是獲取瞭一本重要的學術論著,更是一次對原汁原味的思想載體的擁有,讓人倍感滿足。
評分不同於許多當代經濟學著作偏嚮於模型構建和量化分析,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人類活動史詩”。作者沒有將人簡化為理性的經濟動物,而是將他們的欲望、恐懼、集體信仰和地域文化都納入到考量的範疇之中。這種將文化元素與經濟機製緊密編織在一起的敘事手法,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資本主義”這一復雜現象的理解深度。它讓我意識到,經濟並非獨立於人類精神世界而存在的真空係統,它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上生根發芽,並吸取著人類集體情感的養分。這種跨學科的整閤,使得本書的論述具有瞭更強的生命力和解釋力,遠超齣瞭單純的經濟學著作的範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