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L 今日天文 星系世界和宇宙的一生(翻译版 原书第8版) [美]埃里克.蔡森 史蒂夫.](https://pic.windowsfront.com/27592494890/5ae023a7N87dd2eec.jpg)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今日天文 星系世界和宇宙的一生(翻译版 原书第8版) | 
| 作者 | 埃里克.蔡森 史蒂夫.麦克米伦 | 
| 定价 | 68.00元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1536062 | 
| 出版日期 | 2016-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主要讲述了星系和宇宙学相关内容,包括银河系、星系、星系和暗物质、宇宙学、早期宇宙、宇宙中的生命等。对广大天文爱好者来说,本书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佳作。同时,本书可作为高校天文学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天文通识教育选修课教材。 | 
| 作者简介 | |
| 埃里克·蔡森拥有哈佛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系工作了10年。在其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在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担任高级科学工作人员,并且拥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多种教职。现在他又回到哈佛,在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任教并进行研究。埃里克撰写了12本有关天文学的书,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近200篇科学论文。史蒂夫·麦克米伦拥有剑桥大学的数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及哈佛大学的天文学博士学位。他在伊利诺伊大学和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在那里继续有关理论天体物理、星团和高性能计算的研究。史蒂夫现在是德雷塞尔大学的杰出教授,并且是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和莱顿大学的长期访问学者。他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超过100篇文章和科学论文。 | 
| 目录 | |
| 章 银河系 太空中的旋涡1.1 我们的星系家园1.2 丈量银河系 探索1-1 早期“计算机”1.3 银河系结构 1.4 银河系形成 1.5 银河系的旋臂探索1-2 密度波 1.6 银河系的质量1.7 银河系中心 章节回顾第2章 星系 宇宙的基本成分2.1 星系的哈勃分类2.2 星系在太空的分布2.3 哈勃定律详细说明2-1 相对论红移和回溯时间2.4 活动星系核 2.5 活动星系的中央引擎 章节回顾第3章 星系和暗物质 宇宙的大尺度结构3.1 宇宙中的暗物质3.2 星系碰撞3.3 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探索3-1 斯隆数字化巡天3.4 星系中的黑洞3.5 大尺度上的宇宙章节回顾第4章 宇宙学 大爆炸和宇宙的命运 4.1 大尺度上的宇宙 4.2 膨胀的宇宙 4.3 宇宙的结局 4.4 空间的几何学详细说明4-1 弯曲的空间4.5 宇宙会永远膨胀吗?4.6 暗能量和宇宙学探索4-1 爱因斯坦和宇宙学常数 4.7 宇宙微波背景章节回顾第5章 早期宇宙 回到时间的起源5.1 回到大爆炸 5.2 宇宙的演化 探索5-1 关于基本力的更多知识 5.3 原子核和原子的形成5.4 暴胀的宇宙 5.5 宇宙中结构的形成5.6 宇宙结构和微波背景 章节回顾第6章 宇宙中的生命 我们是孤独的吗?6.1 宇宙演化 探索6-1 病毒 6.2 太阳系中的生命6.3 银河系中的智慧生命6.4 寻找外星智慧章节回顾附录附录1 科学计数法 附录2 天文测量 附录3 表格检查题答案概念自测答案图片/文字授权 星图教学支持申请表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作者,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埃里克·蔡森和史蒂夫·麦克米伦都是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学者。他们的研究著述等身,《今日天文》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作,是当今极为畅销的天文学通识读物,全书气势恢宏,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以广阔的时空视角,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当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观测现象和研究发展的历程。本书科学知识不难,但是涉及的知识面却非常广,基本包括了天文学的方方面面,从业余爱好者关注的星座、望远镜,到比较专业的星系团、宇宙学等,完全称得上是全景式展现天文学各个领域的一部巨著。本书是广大天文科普爱好者、天文工作者的枕边书,同时完全可以作为广大高校学生及中学生的通识教育课教材。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它对“时间尺度”的哲学性思考。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宇宙有多大”,更是让你去感受“宇宙有多老”。当书中详细描绘完从大爆炸初期到今天的宇宙演化图景后,你会下意识地重新审视自己在地球上的存在感——那种谦卑感油然而生。特别是关于宇宙的“未来命运”部分的探讨,作者没有给出绝对的结论,而是并列呈现了热寂说、大撕裂等几种主要的模型,并且清晰地分析了每种模型背后的观测证据和理论基础。这种不妄下断语,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写作风格,远比那种斩钉截铁的断言更有价值,它激发了我对基础物理学边界的好奇心。
评分从内容的新鲜度和权威性来看,这本译著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重量级作品。我对比了一下我之前收藏的几本老版的天文普及读物,明显能感觉到这版(据说翻译自第八版)在信息更新上的巨大飞跃。尤其是在提到系外行星的发现和宜居带的界定这部分,内容几乎是紧贴着近五年来的重大突破在进行阐述,引用了最新的凌日法和径向速度法的技术细节,让我对目前“寻找地球2.0”的进展有了非常立体的认知。翻译的质量也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专业术语的处理既保持了科学的严谨性,又没有因为生硬的直译而损害了中文表达的流畅性,读起来非常顺口,仿佛原作者就是用中文在与我们对话一般。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没得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手感非常细腻,即便是看那些复杂的星图和高分辨率的天体照片,色彩还原度也相当高,细节丝毫没有模糊不清的感觉。我特地挑了个阳光好的下午,翻开其中关于遥远星系演化的那一章,那几幅跨页大图,简直像是把哈勃望远镜的最新成果直接搬到了我的书桌上,那种扑面而来的宇宙洪荒感,是单纯在电脑屏幕上浏览图片完全无法比拟的体验。而且,排版设计上也看得出是用心了的,关键概念的加粗、术语的侧注都非常清晰,即便是像我这样偶尔会忘记一些物理细节的业余爱好者,也能很快跟上作者的思路,不会因为查找资料而打断阅读的流畅性。这本书的实体书本身,就带有一种仪式感,那种翻动厚重书页,嗅到淡淡油墨香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让人更愿意静下心来,沉浸在这浩瀚的知识海洋之中。
评分对于我这种重度“星空爱好者”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学读物,更像是一本精美的“宇宙百科全鉴”。我尤其喜欢它在每一章末尾精心设计的“深入阅读推荐”和“关键术语回顾”板块。那些推荐阅读的进阶文献,为我指明了下一步学习的方向,让我的知识探索之路有了清晰的路径图。此外,书中的配图选择非常巧妙,它们不光是为了美观,每一张图都承担了重要的教学功能,例如对不同类型星系(如椭圆星系、螺旋星系)的结构剖析图,都标注得一丝不苟。总的来说,这是一套厚重、扎实且极具启发性的工具书,值得在书架上占据核心位置,并且随时翻阅来刷新我对宇宙的认知。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叙述的节奏感,它不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一上来就用一堆拗口的数学公式轰炸你,让人生畏。这位作者显然深谙如何将深奥的理论“软着陆”。比如在解释黑洞视界附近的时空弯曲时,他没有直接抛出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而是巧妙地借助了一个关于“时间流速差异”的场景化比喻,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这种叙事策略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枯燥的学习。读完一个章节,你感觉自己像是跟着一位知识渊博、风趣幽默的向导,进行了一次精心规划的宇宙漫游,而不是被强行塞入了一堆孤立的知识点。这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天文物理的门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