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但是我觉得论证不大清晰 尤其是很多理所当然的预设并非理所当然 理解起来很难 有太多模糊的地方 需要反复会去磨。这书很有启发性,但是既没有比较系统的逻辑性的论证也没有清晰的概念阐释更没有一个注释和引用,阅读的时候还是需要非常小心/比如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忽视了Apparatus的自动性(程序性)问题很有道理,这里有跟巴赞和卡维尔联系的地方。另外Flusser介于控制论和意识形态批判之间的这个视角选择很有趣,有很多现象学的味道(既非人本主义亦非后人)/可以再读读他其他几本书/翻译很不错!
评分##核心内容的原创性并没有那么高,主要是技术批判与媒介理论的结合。比较妙的是弗卢塞尔的写法吧,综合了分析哲学的路数和存在主义的关怀,构建了一套相对简洁、非引述的理论框架。附录的自述蛮好,能清晰地了解弗卢塞尔的思想来源,也就很好理解他为何有此写法了。PS:他也很喜欢莫根斯坦的诗,国内何时能有这位德语诗坛奇才的诗集啊。
评分##逻辑清晰 ,很深入的分析了当代的摄影,虽然是69年写成的,但如今依旧不过时,同时不仅仅局限于摄影,对装置也进不去了反思,最后一章把高度扩大到了人类存在,综合了前面几章的观点。(但个人不赞同人一定与装置站在对立的角度上,当代机械已经成为了个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者好像是要批判这一程序化的过程,程序化导致人的本体性丧失,可能是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现实主义,荒诞派的影像,而我个人不认同,装置远没有超过人类,而且在未来也是人去支配装置,所以把装置,工具看做个人本体性的一部分,反而破解了当代全球性摄影,装置艺术的根源,打破荒诞的存在) 最后,其中《追寻意义之路》,不仅表达自己的方向与未到来的起点,也是当代人应该去思考的话题。
评分##这本薄薄的书看了许久,催促我读完的动力在于:已经有人写出了弗鲁塞尔的博士论文!作者的摄影哲学由影像-装置-程序-信息四个基本概念构成,把N多种理论编织到一起,可供赞叹,可供注疏。有启发,但此书写于三十年前,移动终端的拍摄功能尚未被论及,新型的影像方式包括自拍也还不成气候,所以整体上,显得老派人文风了。摄影者寻求自由的实践,被落实到摄影者的实验性摄影上,有了他一直强调的游戏的影子,可终归是无力的。
评分##逻辑清晰 ,很深入的分析了当代的摄影,虽然是69年写成的,但如今依旧不过时,同时不仅仅局限于摄影,对装置也进不去了反思,最后一章把高度扩大到了人类存在,综合了前面几章的观点。(但个人不赞同人一定与装置站在对立的角度上,当代机械已经成为了个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者好像是要批判这一程序化的过程,程序化导致人的本体性丧失,可能是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现实主义,荒诞派的影像,而我个人不认同,装置远没有超过人类,而且在未来也是人去支配装置,所以把装置,工具看做个人本体性的一部分,反而破解了当代全球性摄影,装置艺术的根源,打破荒诞的存在) 最后,其中《追寻意义之路》,不仅表达自己的方向与未到来的起点,也是当代人应该去思考的话题。
评分##薄薄的一本,一句废话没有,以“影像-装置-程序-信息”梳理了图像及图像生产的哲学原理,有一定的启发性,但一些推理也有些想当然,后现代主义思考的一种,但因为对“装置”和“程序”的思考而超越了后现代,值得一读再读。
评分##我也要打800颗星星!“即将在我们周围建立起来的技术性的影像组成的宇宙,装扮成我们时代丰富充裕的样子。而行动和苦痛,陷入了永远的周而复始中。只有透过这种末世论的视角,摄影的问题才能呈现出它应有的轮廓。” 有太多困惑。(论述清晰,值得反复读
评分##1983年写的书,但很多预言今天都实现了,太厉害了,这就是哲学的力量。世事变化,川流不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恒定不变的,或者,万变不离其宗。
评分##读Flusser太亲切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