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写意山水画谱---中国画画法丛书
定价:34.00元
作者:刘知白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322898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现代画家刘知白先生,精选多幅山水课徒稿,画法精到,清逸无比,得黄宾虹的神韵,系统而又丰富,对绘画者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绘事杂谈
第二章 山的画法
画山的顺序
山石皴染
山石点苔
山石画法
第三章 树的画法
树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
画枝干
画树叶
第四章 山水画法要点
山水画法要点
云的画法
雪的画法
没骨山水
山水写生图
第五章 山水画的创作构图
第六章 范图欣赏
题画句
题山水画诗
范图欣赏
作者介绍
刘知白(1915-2003),原名庭坦。号白云、如莲老人、老藤等。在近80年的绘画途程中,上涉宋元,下及明清,潜心于传统近70年。晚年以造化为师,在自然中印证传统,将古法化为己用,终臻随心所欲之大境。其早年作品文雅清逸。晚年笔写泼墨,清奇诡美、大气磅礴。出版有大型画册《刘知白画集》、《刘知白泼墨山水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刘知白》等。
文摘
序言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总停留在“形似”的层面。直到我接触到了《写意山水画谱》中的刘知白先生的篇章,才真正体会到“写意”的精髓。刘知白先生的画,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气韵”。他的山水,笔简意赅,却意蕴无穷,仿佛蕴含着一种生命的力量。书中的范画,构图虽然不复杂,但每一处都恰到好处。他对于山石的勾勒,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山石的骨骼和肌理,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山势的雄伟。而他对于树木的处理,更是生动别致,仿佛能听到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书中对笔法的讲解,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他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皴法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笔墨的变化来表现山水的不同质感。例如,他对斧劈皴的讲解,不仅示范了如何运用硬朗的笔触来表现山石的坚硬,还解释了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增加层次感。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写意山水画,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对自然深刻观察和对传统技法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的艺术创造。
评分近期,我沉浸在《写意山水画谱》刘知白先生的绘画世界中,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画谱,更像是一次与大师心灵对话的旅程。刘知白先生的画,有一种“胸有丘壑”的洒脱。他的笔墨,看似随意,实则处处是法度。书中的范画,构图大气磅礴,但又不失细腻之处。他对于山水的表现,并非拘泥于一山一石,而是将自然万物融入到笔墨之中,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我特别喜欢他画中的“气”。这种“气”体现在笔墨的运行中,体现在画面的整体氛围中,能够让观者感受到山水的生机与活力。书中对笔墨的讲解,都非常精炼,直指核心。他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笔法的提按顿挫来表现山水的力量感,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营造出山水的层次感。这本书让我明白,写意山水画,需要画家对自然有深刻的体悟,更需要有深厚的笔墨功底。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水墨画充满热情的初学者,在探索写意山水的道路上,《写意山水画谱》刘知白先生的这部分,无疑是我遇到的一个宝藏。这本书的讲解,非常贴合初学者的需求,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过于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笔墨技法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刘知白先生的画作,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气势”。他的山水,虽然笔墨不多,但却充满了磅礴的气势,仿佛能将整个山河的壮丽展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他对于山石的皴法运用,各种皴法变化多端,却又融会贯通,既表现了山石的坚硬,又展现了山水的灵动。书中对这些皴法的讲解,都配有非常清晰的图例,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此外,他对墨色的运用也颇有心得,浓淡干湿,虚实相生,能够巧妙地表现出山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鼓励读者去“写”山水,而不是“画”山水,去捕捉山水的神韵,而不是仅仅描绘其形貌。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开始尝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中。
评分在我收藏的众多中国画书籍中,《写意山水画谱》刘知白先生的这部分,是我近期最喜欢翻阅的。它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中国山水画精神内核的深刻理解。刘知白先生的画,有一种“静谧致远”的气息。他的山水,总是能让人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书中的范画,无论大小,都充满了诗意。他对于水墨的运用,简直是出神入化,时而浓墨重彩,气势磅礴,时而淡墨轻染,意境悠远。我尤其被他画中那种“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所吸引。他不会把画面画得满满当当,而是留有大量的空白,这些空白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承载着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观者能够自由地去体会山水的意境。书中的讲解,也非常实用,他会从构图、笔法、墨法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画例进行演示。比如,他对于“云”的处理,就有多种画法,有的如轻纱飘渺,有的如浓云翻滚,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写意山水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抒发。
评分当我第一次翻开《写意山水画谱》中的刘知白先生部分时,就被他画作中那股浑厚苍劲的笔墨所吸引。这并非是那种轻描淡写的写意,而是一种饱含力量的挥洒。他的山水,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大地深沉的脉搏。书中的范画,构图稳健,视野开阔,无论是近景的苍松翠柏,还是远景的云雾缭绕,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点苔的运用,寥寥数点,却能点活整个画面,增加山石的肌理感和生命力。书中对笔墨的讲解,更是深入浅出。他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不同的笔法来表现山石的不同质感,例如,如何用顿挫有力的笔触来表现岩石的坚硬,如何用流畅的笔画来描绘山水的起伏。而对于墨色的运用,他强调“墨分五色”,通过对浓淡干湿的巧妙组合,能够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写意山水画,需要扎实的功底,更需要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书画有着多年学习经历的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体现中国山水画“骨法用笔”和“气韵生动”的著作。《写意山水画谱》刘知白先生的这部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刘知白先生的画,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意境”。他的山水,虽然笔墨不多,但却蕴含着深远的意境,能够引发观者无限的遐想。书中的范画,构图往往简洁有力,但却充满了生命力。他对于山石的处理,并非追求形似,而是捕捉山石的“精神”。例如,他画山石,往往只勾勒出骨骼,然后用墨染出层次,这样既显得简练,又充满了力量感。书中对笔法的讲解,也十分独到,他强调“笔为骨”,不同的笔法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线条质感。而对于墨法的运用,他注重“墨为韵”,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营造出画面的韵味。这本书让我明白,写意山水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山水画有着莫名的迷恋,总觉得那是一种将天地万物之灵气浓缩于方寸之间的艺术。最近在书店偶然翻阅了《写意山水画谱》,尤其是刘知白先生的这部分,简直让我爱不释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法教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刘知白先生的画,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气韵生动”。他的笔墨不是刻板的模仿,而是充满生命力的表达。那些山峦叠嶂,云雾缭绕,仿佛真的能从纸面上“呼之欲出”。他对于山石的处理,看似随意,实则处处是法度。我特别喜欢他对于“点”的运用,寥寥几笔,便能点出山石的肌理,勾勒出树木的生机。书中的讲解,也十分到位,他会详细阐述每一种笔法的要领,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山水的质感和层次。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能够如此清晰地看到大师是如何一步步将胸中丘壑化为纸上山水的,实在是受益匪浅。而且,书中选取的范例,也都极具代表性,涵盖了各种景别和不同季节的山水风貌。每看完一幅画,我都会尝试去临摹,虽然差距甚远,但每一次的尝试,都让我对写意山水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作为一名热爱中国传统书画的业余爱好者,我对写意山水画尤其情有独钟。近期有幸接触到《写意山水画谱---中国画画法丛书》,虽然这是一套系列丛书,但我主要研习的是其中由刘知白先生编绘的部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远不止是一本简单的画谱,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山水画精神世界的窗户。刘知白先生的画作,以其浑厚苍劲的笔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山水的意境之美。他并非照搬自然,而是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深刻体悟,将其转化为笔下的丘壑,笔简意赅,意蕴无穷。读他的画,仿佛能听到山间的风声,感受到岩石的坚毅,嗅到泥土的芬芳。书中对笔法、墨法的讲解,虽然篇幅不至于过于冗长,但却十分精炼,直击要害。他对于皴法的运用,更是变化多端,时而斧劈皴的刚劲有力,时而披麻皴的飘逸洒脱,为初学者提供了清晰的范例和思路。而对于点景人物的处理,寥寥数笔,便能赋予画面生命力,使整个山水场景更加生动。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雅致,每一幅范画都配有适量的讲解,不至于让读者感到眼花缭乱,又能深入理解画作的精髓。对于想要提升写意山水画技法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绝对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导我入门写意山水的书籍。最近,《写意山水画谱》吸引了我的注意,特别是刘知白先生的篇章。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并没有把山水画描绘成一件神秘不可测的艺术,而是通过系统、清晰的讲解,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基本功。刘知白先生的画作,在我看来,最大的特点就是“简而有意”。他用最少的笔墨,却能营造出最丰富的意境。书中的范画,构图简洁大气,但又蕴含着深厚的功力。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树木的画法,几笔枯枝,几点墨叶,却能勾勒出树木的姿态和生命力。而对于山石的皴法,书中也有非常详尽的介绍,比如他如何运用短促的线条来表现山石的坚硬,又如何用流畅的笔触来描绘山水的起伏。这本书的讲解,非常注重实际操作,他会告诉你如何起笔,如何落笔,如何控制墨色,这些细节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开始明白,写意山水并非完全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对自然细致观察和扎实笔墨功底之上的艺术创作。
评分我一直苦于自己的山水画总是显得呆板,缺乏生机。偶然间,我接触到了《写意山水画谱》中刘知白先生的这部分作品。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枯木逢春。刘知白先生的画,有一种“遗貌取神”的境界,他不是简单地描绘山水的形貌,而是捕捉山水的那种精神气质。我尤其欣赏他对墨法的运用,浓淡干湿,浓淡虚实,变化万千,仿佛将山水的情感都倾注在了笔墨之中。书中的讲解,并非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具体的画例,详细地剖析了用笔、用墨的技巧。例如,他对披麻皴的讲解,不仅示范了如何画出那种飘逸洒脱的感觉,还解释了为什么这样画能够表现山水的柔和与连绵。还有他对远山的表现,往往用大笔触的淡墨晕染,营造出一种邈远空灵的意境,让我明白了写意山水中的“虚”与“实”的辩证关系。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写意山水,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技艺,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的艺术。我一直在书中反复揣摩,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