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义刑法学》是一门为刑法专业法学硕士研究 生开设的刑法课程,以讲授刑法总论,尤其是犯罪论 为主。陈兴良著的这本《教义刑法学(第3版)》以 教义或曰信条(Dogma)为核心意念,以三阶层的犯罪 论体系为逻辑框架,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在相当的 深度与广度上,体系性地叙述了刑法教义的基本原理 ,充分展示了以教义学为内容的刑法学的学术魅力。
    教义学意义上的刑法学,就是本书所谓教义刑法学。
    
第1章  刑法方法论
  一、立法论的思考与司法论的思考
  二、体系性的思考与问题性的思考
  三、类型性的思考与个别性的思考
第2章  罪刑法定主义
  一、罪刑法定主义的价值蕴含
  二、罪刑法定主义的派生原则
  三、罪刑法定主义的中国命运
第3章  行为论
  一、行为论概述
  二、行为的理论
  三、行为的构造
第4章  犯罪论体系
  一、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
  二、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体系
  三、犯罪成立条件的逻辑关系
第5章  构成要件论
  一、构成要件概述
  二、构成要件的性质
  三、构成要件的类型
第6章  实行行为论
  一、实行行为概述
  二、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
  三、原因上自由行为的实行行为
  四、过失的实行行为
第7章  不作为论
  一、不作为概述
  二、作为义务
  三、不作为的类型
第8章  客观归责论
  一、从归因到归责
  二、客观归责的体系性地位
  三、客观归责的基本规则
第9章  违法性论
  一、违法性概述
  二、客观违法性与主观违法性
  三、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
  四、可罚的违法性
**0章  违法阻却论
  一、违法阻却概述
  二、法定的违法阻却事由
  三、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
**1章  有责性论
  一、有责性概述
  二、道义责任论与社会责任论
  三、行为责任论、性格责任论与人格责任论
  四、心理责任论、规范责任论与实质责任论
**2章  故意论
  一、故意概述
  二、故意的构造
这本关于法律理论的著作,读起来就像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启发。作者的论述深入浅出,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概念,用清晰而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娓娓道来。尤其是对于一些经典案例的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行为无价值论”与“意思决定论”的辩证分析,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站队,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法治理念下进行考察,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让人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法律条文背后的伦理基础和社会价值。对于任何希望在法律领域深耕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指路明灯,它提供的框架和工具,足以支撑起未来更复杂的学术研究。读完之后,感觉看待法律问题的方式都被重塑了,不再是死记硬背条文,而是开始探究条文背后的“为什么”。
评分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确实令人惊叹,它像一把手术刀,精确地解剖着刑法体系的每一个脉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充满争议和灰色地带的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学者的审慎和勇气。比如,在探讨正当防卫的限度时,书中不仅梳理了历代学说的演变,还引入了比较法的视角,为我们理解国内法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这种不拘泥于本土既有理论框架的胸襟,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其他法学经典进行比对阅读,因为作者抛出的很多观点都极具原创性和挑战性。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像是一位思想的催化剂,让人在对比、反思中,真正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想要挑战现有思维定式的进阶学习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无可替代。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翻阅时,我对如此厚重的法学理论感到一丝畏惧,但很快就被其严谨的逻辑链条所吸引住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在宏观的理论铺陈之后,总是会穿插一些具体化的分析,将抽象的概念落到实处,使得学习过程保持了高度的连贯性。特别是关于“犯罪故意”的层次划分,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细致入微的分析模型,这个模型清晰地揭示了不同心理状态在刑法评价中的关键差异。我发现,通过学习书中对刑法基本原则的深刻阐释,我对于“罪责刑罚相适应”这一核心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法条记忆层面,上升到了对国家公权力限制的哲学思考。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知道“是什么”,而在于让你明白“为什么必须是这样”。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没想到它读起来竟然有种抽丝剥茧的快感。作者的文笔老练而精准,尤其在阐述复杂的犯罪构成要件时,那种结构化的表达方式让人拍案叫绝。举例来说,对于“因果关系”的探讨,书中列举了各种学说,并用精妙的比喻将它们区分开来,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纯粹的理论建构,而是紧密结合现实中的司法实践进行检验和反思。这种理论与实务的紧密结合,使得整本书的论述充满了生命力,避免了陷入空谈的窠臼。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学家的深度对话,他总能在最关键的地方提出最尖锐的问题,促使读者主动去寻找答案。那种被引领着探索真理的感受,是其他很多同类书籍无法给予的。
评分对于一个法律系的学生来说,手边总需要几本能够真正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著作。这本作品无疑占据了其中一个重要的位置。它不像某些流行的快餐式教材那样追求快速入门,而是脚踏实地,一步步构筑起一个坚实的法学理论大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那种沉稳和力量感,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精心的锤炼,没有一句废话。它对刑法基本原理的阐述,特别是关于“违法性”和“有责性”之间关系的论述,提供了一个极为稳固的分析支点,使人能够清晰地辨识出构成犯罪行为的关键要素。阅读此书,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对法学思维模式的“内化”过程。它教会我的不仅是法律规则,更是一种追求精确、尊重逻辑的学术态度,这是任何考试或职业发展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