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欧洲文化史:全球史视角下的通典(第2版)(套装全2册)
:68元
作者:彼得?李伯庚 著,赵复三 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 9787301066072
字数:584000
页码:全2册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作者影响力广:作者彼得李伯庚教授被学术界认为是研究欧洲文化的。
译本:译者赵复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翻译过《西方文化史》《西方思想史》《中国哲学史》等经典作品。
持续畅销:1998年,登陆美国、加拿大,引起美洲出版界关注并数次再版;2004年,由香港引进**版。现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球持续畅销。
内容提要
版《欧洲文化史》于1988年在荷兰问世,迅即在欧洲传播开来。1998年登陆美国、加拿大,引起强烈反响,多次再版。2006年推出第二版后立即雄踞欧美各大畅销排行榜。
这是一本既全面又具启发性的欧洲文化史概览。作者从宗教、文学、雕塑、绘画、音乐及科技等各个角度来审视欧洲文化,将起源于古希腊,吸收多种文明精华的“非欧洲的欧洲文化”完整而全面地呈现给读者;破除了历年来这类书的“欧洲中心论”,把欧洲文化的发展放到和众多国家的相互关系中去考察,将这种传承与变迁娓娓道来;并从细节着手,将大众文化如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生活方式等囊括进来,管中窥豹,带给读者更广阔的视野,为人类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了资料。
目录
译序 面对大海的断想
导言 在历史中的今日欧洲
传承与变化:生存的新方式
章 欧洲还未命名的时期——朝农业和定居社会的发展
节 源自非洲和东地中海地区的、非欧洲起源的欧洲文化
第二节 农业、神殿和国家的兴起
第三节 入侵、征服和变化: 波
第四节 末次冰川时期后起源的欧洲
第五节 入侵、征服和变化: 第二波
第六节 一种边缘文化?以色列宗教和国家的形成
第七节 另一种“边缘”文化?腓尼基的交通和贸易活动
第八节 又一种“边缘”文化?希腊的民主政制和它的局限性
第九节 又一种“边缘”文化?欧洲凯尔特人的部落社会
第十节 “欧洲的诞生”和希腊人的“世界观”;或,如何定义自己的文化?
第十一节 亚历山大大帝的世界
第二章 罗马和它的帝国——文化融合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节 在阿尔卑斯与地中海,伊特鲁里亚与古希腊世界之间:早期罗马人的扩张
第二节 由非正式帝国到正式帝国
第三节 罗马文化
第四节 罗马帝国和它以外的世界
第三章 罗马帝国的沦亡和另一个王国的胜利?——基督教和罗马帝国
节 在犹太人世界里的演化发展:基督教的诞生
第二节 从犹太人到外邦人到基督徒:拿撒勒人耶稣及其追随者的功绩
第三节 罗马帝国的各种宗教
第四节 下层贱民的一个教派
第五节 一个既是罗马又是基督教的帝国之形成
第六节 公元4、5世纪的罗马及其邻近地区:政治帝国的瓦解和文化帝国的残留
第七节 帝国和语言
第二部 传承与变化:信仰的新形式
第四章 走向一种普世性宗教
节 基督教世界观:在基督教和欧洲的环境中幸存的古典文化
第二节 一种普世的宗教:基督教和欧洲的融合
第三节 一个新帝国的兴起:法兰克人的政治体制和基督教会对它的理论维护
第四节 文化与凝聚力:意识形态和教育在加洛林王朝统治下对欧洲的作用; 次文艺复兴?
第五节 修道院的影响
第五章 地中海周围的三个世界——西方、东方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
节 从6世纪起的对峙和接触
第二节 先知的世界:伊斯兰
第三节 人间的上帝国:东正教派的基督教国
第四节 大地遥远的一角:罗马公教派的基督教国
第五节 十字军东征:西方基督教国与伊斯兰及东方基督教国的对峙
第六章 一个世界和多种传统——上层文化与大众文化:世界性的规范与地区性的差异
节 欧洲的“封建”政治体制
第二节 教会和早期的国家
第三节 经济、技术的变化与早期的国家
第四节 国家的强盛和强有力的统治者?
第五节 城镇和早期的国家
第六节 基督教一统世界抑或各基督教国家组成的世界?
第七节 上层文化和各种大众文化:世界性的规范与地区性的差异
第八节 大学的重要作用
间奏曲 约公元1400─1800年的欧洲
节 农村的世界
第二节 城镇的世界
第三节 果真是两个世界吗?
第三部 传承与变化:对人与世界的新看法
第七章 一个新社会——欧洲出现各种对人的新观点
节 古典文化的延续和人文主义的萌芽
第二节 拜占庭的沦亡成全了欧洲的进展:人文主义在意大利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从人文主义到意大利文艺复兴
第四节 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意大利以至其他国家
第八章 一个新社会——欧洲成为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节 经济、科技变化与“现代”国家的确立
第二节 文字从手写到印刷
第三节 和罗盘
第四节 国家和教会:基督教大一统的分解
第五节 印刷术、阅读和学校:教育开始向大众开放
第六节 同一性和多样化:印刷术带来的文化革命
第七节 欧洲和它的边界:国家意识和文化上的自我意识
第九章 一个新社会——15世纪以后的欧洲与广大的世界
节 “旧”世界与更古老的世界
第二节 “旧”世界与“新”世界
第三节 “哥伦布式的交流”
第四节 美洲的各种形象和反照欧洲的多面镜
第五节 扩张的进一步文化后果
第十章 一个新社会——移民、旅行以及在欧洲的文化扩散与整合
节 移民、旅行与文化
第二节 不自愿的旅行:人口流动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 文化旅行的三种模式
第四节 旅行的实际情况
第五节 要不要旅行
第六节 旅行作为促进世界观念和文化融合的一个因素
第十一章 一个新社会——以文坛谋求正义的世界,反对分裂的现实世界
节 在文坛上:对和谐的追求
第二节 文坛与宽容的理想: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文坛与它的敌人:国家主义的文化政策,把文化用于政治
第四节 文坛在无形的体制下如何沟通
第五节 文坛与思想交流的三个实例
第十二章 一个新社会——从人文主义到启蒙运动
节 理性和启示之间的人文主义与经验主义
第二节 由科学上的经验主义到对人和社会的新展望
第三节 由人文主义到启蒙运动:漫长的黎明
第四节 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截然对立?
第四部 传承与变化:消费和交流的各种新形式
第十三章 欧洲的几次革命——面向大众的自由与消费?
节 物质文化和突出的消费:直到18世纪末的消费者变化过程
第二节 生产与人口繁殖:直到18世纪末的经济与人口演变过程
第三节 社会与文化的演变过程:直到18世纪末的精英阶层融合过程
第四节 两个“革命”:政治革命与经济革命都具有文化性质
第五节 城市的工业文化:对时间的规定和消耗
第十四章 进步及其不满——民族主义、经济增长和文化自信的问题
节 各种革命和它们的后果
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各种因素:19世纪的政治文化
第三节 新的精英阶层、新的文化扩散机制和新的文化表现方式
第四节 金钱与时间、商品与闲暇:走向消费文化
第十五章 欧洲与其他各个世界
节 欧洲和它扩张中的世界
第二节 欧洲和拉丁美洲:关系割断了吗?
第三节 “旧”世界和“新”世界:北美作为自由的幻象
第四节 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自由或奴役?进步或堕落?
第五节 欧洲与“美洲”:文化的共生现象抑或是“西方世界”的成长
第六节 进入“黑暗之心”:欧洲与非洲
第七节 “旧”世界和“更古老”的世界
第十六章 西方的没落──幻梦的失落?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欧洲
节 科学:实证主义和日益抬头的相对主义
第二节 在躲藏和残存中的欧洲
第三节 摇摆于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之间的“世纪末”意识日益增长
第四节 战火中的世界
第十七章 走向一个新欧洲?
节 科学、文化与社会
第二节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解体和重建
第三节 以时间或金钱为标志的文化
第四节 由“恋家”到“一心挣钱”——由群体意识到个人意识?
第五节 个性的维度——以文化来沟通:走向一个面目模糊不清的群体文化?
后记 今日欧洲:面向未来
译跋
注释(下册)
图片索引
地图索引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沉甸甸的厚重感,搭配上精美的插画,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历史的兴趣。我一直觉得,欧洲的历史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细节丰富,层次分明,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本书的副标题“史视角下的通典”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期待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探寻那些古老的城邦,感受那些伟大的思想,理解那些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关键事件。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提炼出精华,并将它们以一种既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呈现出来。毕竟,通史类的书籍如果写得过于枯燥,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但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中世纪欧洲的部分充满了好奇,那个被称为“黑暗时代”的时期,究竟孕育了怎样的变革?那些骑士、城堡、修道院,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我相信能为我打开理解欧洲文明的一扇新大门。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的变迁非常好奇。历史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更是普通人衣食住行的点滴积累,是街头巷尾的习俗传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宏大的叙事,将目光投向普通欧洲人的日常生活,讲述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生活的。比如,在中世纪的乡村,人们的饮食结构是怎样的?在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居民的娱乐方式有什么新变化?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阶层之间的生活差异有多大?我渴望了解这些具体的细节,因为它们能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我尤其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及其融合过程感到好奇,比如,日耳曼文化与罗马文化如何碰撞与融合?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文化又有着怎样的独特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视角,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角度去认识欧洲文明,去感受它丰富多彩的文化肌理。
评分我一直对欧洲的艺术发展史情有独钟,从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再到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华丽,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令人惊叹的杰作。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艺术在欧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艺术风格的演变。例如,在古希腊,艺术是如何体现其哲学思想的?在中世纪,宗教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又如何重塑了艺术的面貌?我渴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且希望作者能够引用大量的艺术作品作为例证,配以精美的图片,让我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直观地感受到欧洲艺术的魅力。除了视觉艺术,我也对欧洲音乐的发展抱有浓厚的兴趣,从格里高利圣咏到古典音乐巨匠,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旋律,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印记。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音乐在欧洲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与其它艺术形式相互影响,共同谱写欧洲文明的华章。
评分作为一名对哲学和思想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文明的脉络,离不开对其思想内核的探究。欧洲,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孕育了无数深刻的思想家和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梳理出欧洲思想史的清晰脉络,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到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再到启蒙运动的自由精神,以及近现代的存在主义和后现代思潮,我想了解这些思想是如何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演变,又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尤其是关于启蒙运动的部分,我一直对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充满敬意,他们所倡导的理性、自由、平等等观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思想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我也对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感到好奇,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借鉴、相互批判,最终共同构建了欧洲丰富而多元的思想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我一直对欧洲的政治格局演变和国家形成的历史很感兴趣。从罗马帝国的兴衰,到封建制度的建立与瓦解,再到民族国家的崛起和现代民主政治的确立,每一个过程都充满了权力斗争、地缘政治和文化冲突。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这些历史进程的深入解读,了解不同政治体制的优劣,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欧洲人民的生活。例如,我一直对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领主制度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感到好奇,同时我也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邦政治的复杂性充满兴趣。当然,更让我着迷的是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那些边界的划分、统一战争的爆发,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认同和国家意识的觉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将这些零散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来,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欧洲政治版图的变迁,以及这些变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