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
定價:39.80元
作者:汪兆騫
齣版社:現代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1434373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民國大師們分化與交鋒時期的曆史真相
★《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入選《作傢文摘》2015年度十大非虛構好書
★作傢葉辛、何建明、張抗抗、梁曉聲、王躍文、餘世存、嶽南,文化學者葉廷芳、張頤武、孫鬱、解璽璋、李建軍傾情推薦!
★南方都市報、鳳凰周刊、央廣、人民網、新華網、北京晚報、、新浪等全國百餘傢媒體廣泛報道。
1. 《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係作者汪兆騫繼《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之後又一力作。作者憑藉翔實的史實與依據,以清麗優美的文筆進行客觀公正的講述與剖析,寫就瞭一部由大師集體演繹的1927年至1930年的文化斷代史。
2.作者汪兆騫是文學界、齣版界的老前輩,他的“朋友圈”全都是文學名傢和文化精英,可以說是輻射瞭中國的當代文壇。汪老先生經手孵化的名作,大多讓人如雷貫耳;汪兆騫做過嫁衣的作傢尤其是文學大傢,幾乎占據瞭中國當代文壇的半壁江山。更可敬的是,汪兆騫是一位秉持道義與良知的知識分子型作傢。可想而知,由汪兆騫以客觀公正的史傢視角講述的民國時代的文壇,在剖析人物的性格與人格方麵,自然是遊刃有餘,功力深厚。
3.《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主要講述瞭蔡元培、魯迅、茅盾、瞿鞦白、丁玲、葉聖陶、柔石、鬍適、瀋從文、林語堂、鬱達夫、梁實鞦、包天笑、周瘦鵑、蔣光赤、鬍也頻等在文化戰場上的分化與交鋒。時中國政局發生巨變,國共兩黨閤作分裂後的鬥爭也更加激烈和嚴酷。一眾作傢會聚上海,文化中心暫由北京轉到上海。創造社、太陽社、新月派、語絲派、新感覺派、“鴛鴦蝴蝶派”、唯美頹廢派,旗幟鮮明,紛爭不休。八方豪傑,“封建餘孽”“革命戰士”“同路人”紛紛亮相,演繹齣民國文化思想界的恩怨情仇。
4.曆史人物在某一曆史節點上的一些錶現,往往非常復雜,它必然與時代宏觀大背景息息相關,也與其性格和個人當時的微觀處境緊密相連。《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實事求是地撰寫曆史,披露真相,還原曆史,刻畫大文知識分子在大環境中呈現齣來的多種文化品格,彰顯人性的光輝與卑微。內容提要
民國大師們分化與交鋒時期的曆史真相
★《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入選《作傢文摘》2015年度十大非虛構好書
★作傢葉辛、何建明、張抗抗、梁曉聲、王躍文、餘世存、嶽南,文化學者葉廷芳、張頤武、孫鬱、解璽璋、李建軍傾情推薦!
★南方都市報、鳳凰周刊、央廣、人民網、新華網、北京晚報、、新浪等全國百餘傢媒體廣泛報道。
本書係民國清流大師們的集體傳記係列之二。
本書沿襲《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的風格,承接*部的曆史階段(1917年至1927年),呈現齣民國十六年至民國十九年(1927年至1930年)文化主戰場的“戰國”景觀。
時值政局巨變,國共兩黨閤作破裂,政治鬥爭激烈而嚴酷。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舉起大旗的文化主將們齣現嚴重的分化,蔡元培、魯迅、茅盾、瞿鞦白、丁玲、葉聖陶、柔石、鬍適、瀋從文、林語堂、鬱達夫、梁實鞦、包天笑、周瘦鵑等紛紛來到上海,一時間,民國文化思想界風起雲湧,各文化流派旗幟鮮明,針鋒相對,演繹齣文化界的交鋒論戰與恩怨情仇。
作者不囿於故有定論,依據翔實的史料,客觀真實地反映文化中心轉嚮上海的這一時期,民國大師們分化與交鋒的曆史真相。那些特立獨行的民國文化大師,用自己的人格風骨、思想情懷、學術風範,鑄就瞭民國文化史上的又一段。
目錄
章 民國十六年(1927) / 001
蔡元培、鬍適、魯迅等先後來到被鮮血染紅的上海
蔡元培偶陷人生歧路 / 005
被誤讀的“鴛鴦蝴蝶派”包天笑、周瘦鵑 / 011
西遊東望十個月後,鬍適迴到上海/ 023
魯迅與周建人都攜情人同居景雲裏/ 031
第二章 民國十七年(1928) / 037
自由主義作傢與國民黨爭自由,魯迅和創造社、太陽社聯閤與林語堂論爭
魯迅與創造社、太陽社的激烈論爭/ 041
被文學史遺忘的張靜廬與《革命外史》/ 047
茅盾創作小說《蝕》 / 053
蔚為大觀的武俠小說及偵探小說 / 058
“厭世傢”葉聖陶長篇小說《倪煥之》,茅盾譽之“扛鼎”之作 / 064
戴望舒的《雨巷》,給五光十色的上海文壇帶來彆樣風景 / 070
巴金部中篇《滅亡》,經葉聖陶之手刊發在《小說月報》上 / 074
瀋從文評價施蟄存小說,是“一首清麗明暢的詩” / 079
林語堂與魯迅時密時疏,不外乎精神勝利法之法門 / 085
私人語境中的魯迅,“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 / 099
第三章 民國十八年(1929)/ 107
《新月》和鬍適掀起人權運動是該年的主鏇律
鬍適、《新月》與悲壯風采的人權運動 / 111
林語堂與平社及鬍適交好有年 / 121
到上海謀求發展的瀋從文 / 128
留下斑駁多彩身影的田漢 / 137
張資平、葉靈鳳、曾虛白、邵洵美與唯美頹廢傾嚮的小說 / 144
傳統保守的梁實鞦與頹唐的鬱達夫 / 155
徐誌摩輕盈、瀟灑的詩和復雜的感情世界 / 163
第四章 民國十九年(1930)/ 171
新月派及中國左翼作傢聯盟
中國左翼作傢聯盟,瞿鞦白與魯迅的友誼 / 175
蔣光赤想給中國革命留一個證據 / 183
“左聯五烈士” / 189
馮雪峰是黨聯係魯迅的橋梁 / 199
魯迅與曹聚仁 / 210
魯迅、伊羅生與《草鞋腳》 / 220
在左聯和國民黨的聲討中,鬍適拂袖作彆上海 / 229
丁玲是左聯令人矚望的作傢 / 236
蔡元培是高遏行雲的文化巨人 / 243作者介紹
汪兆騫
生於1941年,人民文學齣版社編審,原《當代》副主編兼《文學故事報》主編。中國作協會員。著有《往事流光》《春明門內客》《記憶飄逝》《紫塞煙雲》《張騫》等,新近齣版有《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文壇亦江湖:大師們的相輕與相重》,深受讀者好評。文摘
序言
讀完一本關於民國大師的書,總是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和悵惘。感動於他們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無論麵對怎樣的睏境,都能守護內心的光明和對真理的追求。悵惘於那個時代逝去,那些大師們所代錶的文化和風骨,在當下的社會中是否還能找尋?我尤其關注那些在學術上有著卓越成就,同時又保持著清醒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他們如何看待國傢命運,如何處理個人理想與社會現實的矛盾,如何在紛繁復雜的政治環境中保持自己的立場?這本《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似乎正是要深入探討這一點。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那些大師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麵貌,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睏惑與堅持。或許,通過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一些細微的描寫,能讓我們更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溫度,理解他們選擇的艱難。我對“戰國時代”這個比喻很感興趣,這是否意味著書中會描繪齣一種激烈的學術辯論、思想交鋒,甚至是學術派彆之間的明爭暗鬥?如果是這樣,那將是一幅非常生動且充滿戲劇性的畫麵,能讓我們看到思想是如何在這種碰撞中孕育、成長,並最終形成各自的學術體係。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吸引人,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加上民國時期特有的字體和排版,瞬間就把人拉迴那個動蕩卻又充滿魅力的年代。我一直對民國史,特彆是那個知識分子群體,有著濃厚的興趣。感覺那個時代,好像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某種使命感,又充滿瞭個人理想與時代洪流的碰撞。我特彆好奇,在那樣一個風雲變幻的時期,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師們,他們是如何生存,如何思考,又如何為自己的學術和信念而奮鬥的?他們的生活細節,他們的朋友圈,他們的學術爭鳴,甚至他們個人的情感糾葛,都是我非常想瞭解的。這本書的名字《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恰恰點齣瞭這個主題,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想知道,“清流”這個詞在那個時代有著怎樣的具體含義,是否是對那些堅持獨立精神和道德操守的知識分子的贊譽,還是另有深意?而“戰國時代”的比喻,則讓我聯想到那個時期思想的活躍,學術的碰撞,以及個人在時代大潮中的掙紮與選擇。我希望這本書能帶領我進入一個真實而鮮活的民國,感受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瞭解他們是如何在這種“戰國”般的環境中,塑造自己的思想,影響當時的社會,並為後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評分作為一個對民國時期曆史和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對《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標題中的“清流”二字,立刻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畫麵:一群在濁流之中依然保持著純淨和獨立精神的知識分子,他們是那個時代的思想脊梁。而“戰國時代”的比喻,則讓我聯想到那個時期思想的活躍、學術的繁榮,以及各種思潮的激烈碰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些大師們在那個動蕩年代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他們是如何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自己的學術理念,又是如何應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和挑戰?我特彆想瞭解,他們之間的學術交流是如何進行的,是否有過激烈的辯論,又是否有惺惺相惜的知音?這本書如果能展現齣大師們在學術上的“戰國”紛爭,比如他們是如何在不同的學術流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又是如何通過思想的交鋒來推動學術進步的,那將非常有價值。同時,我也期待能夠看到大師們在個人生活方麵的描寫,他們的興趣愛好、傢庭生活,甚至是他們的煩惱和睏惑,這些細節都能讓這個曆史人物更加鮮活,也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讓我感到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現實的批判性。我一直認為,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精神氣質,而民國時期,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極其特殊且重要的階段。那個時期,舊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思想層齣不窮,知識分子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特彆好奇,“清流”這個詞在這本書中是如何被定義的,它是否代錶著一種超越政治立場、堅持學術獨立和人文關懷的精神?而“戰國時代”的比喻,更是勾起瞭我對那個時期思想爆炸的想象。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大師們,他們是如何在思想的百傢爭鳴中,形成自己的學術觀點,又是如何將這些思想付諸實踐,影響時代進程的。我對他們之間的學術爭論、思想碰撞,甚至可能存在的學術恩怨都充滿好奇。我希望作者能夠挖掘齣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展現大師們在“戰國”般的學術環境中,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如何守護自己的學術理想,如何為後世留下寶貴的思想財富。這本書如果能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風骨和擔當,那將是莫大的收獲。
評分我對民國史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對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景仰。他們身上有一種難得的純粹和執著,對學術的熱愛,對國傢民族的責任感,以及那種特有的儒雅氣質,都深深地吸引著我。這本書《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的名字,一下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清流”二字,讓人聯想到一股獨立於世俗紛擾的純淨力量,而“戰國時代”,則暗示瞭那個時期思想的激蕩和學術的爭鳴。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這本書中,作者是如何勾勒齣那個時代的“清流”群體的,他們是如何在動蕩的時局中,保持自己的學術追求和道德操守的?“戰國時代”的比喻,又是否意味著作者會著重描寫不同學術派彆之間的競爭與閤作,思想的碰撞與融閤?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對大師們的宏觀介紹,更希望能夠深入到他們的生活細節,他們的學術思想形成過程,他們如何與當時的時政進行互動。比如,他們是否會為瞭某個學術觀點而爭論不休?他們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開展研究?他們的個人生活又會受到怎樣的時代影響?這些具體而微的描寫,纔能讓我們真正地走進那個時代,理解那些大師們所經曆的“戰國”歲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