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産業組織理論(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叢書)
定價:120.00元
作者:讓·梯若爾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300204277
字數:724 韆字
頁碼:68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
內容提要
這本書是讓梯若爾的代錶作品之一,對産業組織理論産生瞭性影響。書中將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引入産業組織理論的研究領域,不僅打破瞭過去傳統産業組織理論單嚮、靜態的研究框架,而且顛覆瞭傳統産業組織依賴單一的市場理念。全書集全麵精闢的理論概述和實實在在的應用研究於一體,融優美高深的數理邏輯和生動淺顯的直觀解說於一爐,是當今世界的一本經典教科書。
目錄
導 言
緒 論 企業理論
§0.1 什麼是企業
§0.2 利潤大化假說
§0.3 補充節:委托—代理理論
篇 壟斷力量的運作
第1章 壟斷
§1.1 定價行為
§1.2 成本扭麯
§1.3 尋租行為
§1.4 結束語
§1.5 補充節:耐用品和對壟斷力量的限製
附錄 科斯猜想的一個提示性證明
第2章 産品選擇,質量和廣告宣傳
§2.1 産品空間的概念
§2.2 産品選擇
§2.3 質量與信息
§2.4 廣告宣傳
§2.5 結束語
§2.6 補充節:重復購買
第3章 價格歧視
§3.1 完全價格歧視
§3.2 多市場(三級)價格歧視
§3.3 個人套利與消費者甄彆(二級價格歧視)
§3.4 結束語
§3.5 補充節:非綫性定價
第4章 縱嚮控製
§4.1 綫性價格與縱嚮約束
§4.2 外部性與縱嚮控製
§4.3 品牌內競爭
§4.4 品牌間競爭
§4.5 結束語
§4.6 補充節:弱化競爭的限製
第二篇 戰略相互作用
引言 價格競爭和非價格競爭
第5章 短期價格競爭
§5.1 伯川德悖論
§5.2 對伯川德悖論的解決辦法的概述
§5.3 規模報酬遞減和生産能力約束
§5.4 傳統的古諾分析
§5.5 集中度指數與産業盈利能力
§5.6 結束語
§5.7 補充節:數量競爭
第6章 動態價格競爭和默契閤謀
§6.1 傳統解釋(有利於和不利於閤謀的因素)
§6.2 動態價格競爭的靜態分析
§6.3 博弈(重復博弈)
§6.4 價格剛性
§6.5 友好行為的聲譽
§6.6 結束語
§6.7 補充節:動態博弈與默契閤謀
第7章 産品差異化:價格競爭和非價格競爭
§7.1 空間競爭
§7.2 壟斷競爭
§7.3 廣告宣傳與信息性産品差異化
§7.4 結束語
§7.5 補充節:縱嚮差異化和壟斷性競爭
第8章 進入、容納與退齣
§8.1 固定成本:自然壟斷和可競爭性
§8.2 沉澱成本與進入壁壘:斯坦剋爾伯格-斯賓塞-迪剋西特模型
§8.3 競爭戰略的分類
§8.4 競爭戰略分類的應用
§8.5 結束語:價格與數量
§8.6 補充節:策略性行為與進入或流動的壁壘
第9章 信息與策略性行為:聲譽、限製性定價與掠奪性行為
§9.1 非對稱信息下的靜態價格競爭
§9.2 動態分析:一個啓發式的描述
§9.3 容納和默契閤謀(Tacit collusion)
§9.4 米爾格羅姆羅伯茨限製性定價模型
§9.5 為兼並而采取的掠奪性行為
§9.6 多市場聲譽
§9.7 “鼓鼓錢袋”的故事
§9.8 結束語
§9.9 補充節:産業中的達爾文選擇
第10章 研究與開發和新技術采用
§10.1 市場結構中的創新激勵:創新的價值
§10.2 專利競賽導論
§10.3 專利保護的福利分析
§10.4 誘導研究與開發的其他機製
§10.5 新技術的策略性采用
§10.6 網絡外部性、標準化和兼容性
§10.7 結束語
§10.8 補充節:專利特許與閤資研究
第11章 非閤作博弈理論:使用者手冊
§11.1 博弈與戰略
§11.2 納什均衡
§11.3 精煉均衡
§11.4 貝葉斯均衡
§11.5 精煉貝葉斯均衡
§11.6 補充節
復習題
校者後記
作者介紹
讓梯若爾(Jean Tirole),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1978年在巴黎第九大學獲得應用數學博士學位, 1981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現擔任法國圖盧茲大學産業經濟研究所科研所長,同時在巴黎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兼職教授,並先後在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擔任客座教授。1984年至今擔任《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a)雜誌副主編。 同時還是普納思經濟管理研究院學術委員。
梯若爾教授具有非凡的概括與綜閤能力,他總是能夠把經濟學的任何一個領域中為本質的規律和為重要的成果以為簡潔的經濟學模型和語言錶達齣來,並整理成一個的理論框架。
文摘
序言
之前讀過一些關於經濟學的書籍,但總覺得有些理論脫離實際,不夠接地氣。這套“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叢書:産業組織理論”完全顛覆瞭我的印象。它以一種非常宏觀但又不失細節的方式,嚮我展示瞭産業組織理論是如何解釋我們身邊發生的各種經濟現象的。例如,書中關於“管製”的討論,讓我理解瞭政府在市場中的角色,以及為什麼需要對某些行業進行監管,這些監管又會如何影響企業的行為和市場的效率。我特彆被書中對“自然壟斷”的案例分析所吸引,它解釋瞭為什麼在電力、通信等行業,壟斷似乎是效率最高的組織形式,但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潛在的社會問題。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但又不乏生動,作者善於將復雜的經濟學模型用直觀的圖錶和案例來呈現,使得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宏觀經濟視野得到瞭極大的拓展,對經濟運行的規律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評分作為一名金融從業者,我對市場結構的理解直接關係到我的投資決策。這套“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叢書:産業組織理論”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分析框架。我尤其看重書中對“信息不對稱”和“委托代理問題”的深入剖析,這些都是金融市場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理解瞭這些問題的根源,我纔能更準確地評估風險,並製定更明智的投資策略。書中關於“廠商行為”的詳細分析,也讓我對企業的戰略選擇有瞭更深入的洞察,例如,為什麼有些企業選擇通過並購來擴張,而有些企業則更傾嚮於內生增長。此外,書中對“反壟斷政策”的探討,也讓我理解瞭政策製定背後的經濟學考量,以及這些政策可能對市場格局産生的影響。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理論的探討,更是對現實世界中各種商業行為和市場現象的深度解讀,讓我能夠從更專業的角度去審視金融市場的未來走嚮。
評分這套“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叢書:産業組織理論”簡直是為我這種對市場運行規律充滿好奇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來都對企業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感到著迷,尤其是在信息不對稱、壟斷和寡頭壟斷這些復雜的情境下,企業又是如何做齣決策的。拿到這套書,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本,它並沒有直接給我一堆枯燥的公式和模型,而是從一些經典的案例入手,比如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場支配地位,或者傳統行業的反壟斷鬥爭。作者用非常生動的方式,將抽象的經濟學原理具象化,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核心的論點。讀完第一部分,我對“市場勢力”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僅僅是書本上的一個詞,而是真正理解瞭它如何影響企業的定價策略、産品創新,甚至是對整個社會福利的潛在影響。書中關於信息經濟學的討論也尤為精彩,它解釋瞭為什麼有時候消費者會做齣看似“非理性”的選擇,以及企業如何利用信息優勢來影響消費者的決策。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錯綜復雜的經濟世界裏穿梭,每一步都充滿發現和啓發。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像是一場關於商業智慧的深度對話。
評分老實說,一開始我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下瞭這套“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叢書:産業組織理論”,畢竟“産業組織理論”聽起來就有點高深莫測,擔心自己難以消化。但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流暢,即便是在探討一些相對前沿和復雜的經濟學模型時,作者也極力用平實的語言來解釋,並輔以大量的現實世界中的例子。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網絡效應”的章節,它生動地描繪瞭社交媒體、電商平颱等如何形成贏傢通吃的局麵,以及這種局麵背後隱藏的經濟學邏輯。書中對“平颱經濟”的深入剖析,也讓我茅塞頓開,原來我們日常使用的許多APP,背後都遵循著一套精密的産業組織學原理。此外,關於“縱嚮聯閤”和“橫嚮閤並”的案例分析,讓我對企業並購背後的戰略意圖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簡單地認為這是資本的遊戲,而是看到瞭其中蘊含的深刻的産業組織邏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分析問題的視角和思維方式,讓我能夠更敏銳地觀察和理解商業世界的動態。
評分這套“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叢書:産業組織理論”絕對是“乾貨滿滿”!我從事市場營銷工作多年,一直想更深入地理解市場競爭的本質,以及企業如何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製定有效的競爭策略。這本書在這方麵給瞭我巨大的幫助。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差異化競爭”的探討,它詳細分析瞭企業如何通過産品創新、品牌塑造、客戶服務等多種方式來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並避免陷入低效率的價格戰。關於“進入壁壘”的章節也讓我受益匪淺,我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些行業看似利潤豐厚,但新進入者卻難以分一杯羹,而有些行業雖然競爭激烈,但總有新的參與者不斷湧現。書中對“囚徒睏境”等博弈論在産業組織中的應用也非常到位,它解釋瞭為什麼在某些情況下,閤作反而會帶來更差的結果,以及企業如何在這種“非閤作”博弈中尋求最優策略。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單單是在學習經濟學理論,更像是在學習一套“市場生存指南”,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瞭信心和新的想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