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经济简史
定价:39.80元
作者:马克斯·韦伯;李慧泉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429558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界经济简史》一书是由德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著。全书论述了原始的农业组织形态、家庭、氏族、村落、庄园制,以及前资本主义各个时期的经济形态,*终落脚到试图
解释近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整本书,作者遵循了由工业到商业再到金融货币的论述顺序,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资本主义之所以发生在西方,不仅仅是因为地中海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还
因为其具备了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精神。全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涉及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历史、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
目录
篇 家庭、氏族、村落以及庄园
章 农业组织和有关农业主义的问题
第二章 财产制度与社会团体
一、财产的占有形式 / 023
二、家庭团体与氏族 / 025
三、由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决定的家庭的发展演变 / 032
四、氏族的演变 / 037
五、家庭共同体的演变 / 040
第三章 领主所有权的起源
第四章 庄园
第五章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西方各国农民的地位
第六章 庄园中的资本主义发展
一、种植园 / 066
二、地产经济 / 072
三、庄园制度的解体 / 078
第二篇 资本主义发展之前的工矿业
第七章 工业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
第八章 工矿业的发展阶段
第九章 手工业行会
第十章 欧洲行会制度的起源
第十一章 行会的解体与家庭工业制度的发展
第十二章 工场生产、工厂及其先驱
第十三章 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之前的采矿业
第三篇 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商业与交换
第十四章 商业发展的开端
第十五章 商品运输的技术条件
第十六章 运输业与商业的组织方式
一、外国商人 / 170
二、坐商 / 180
三、集市贸易 / 184
第十七章 商业企业的各种形式
第十八章 商人行会
第十九章 货币史与货币
第二十章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银行和货币交易
第二十一章 资本主义时期之前的利息
第四篇 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第二十二章 现代资本主义的内涵和前提条件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现实
第二十四章 早期大规模投机危机
第二十五章 自由批发贸易
第二十六章 16~18世纪的殖民政策
第二十七章 工业技术的进步
第二十八章 市民
第二十九章 合理化的国家
一、国家、法律与官员 / 274
二、合理化国家的经济措施 / 278
三、重商主义 / 280
第三十章 资本主义精神的进化演变
作者介绍
马克斯·韦伯(1864年4月—1920年6月),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以及经济学家,是现代较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他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对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
确立作出了很大贡献。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是极为精妙的,它在宏大叙事中保持了一种令人称奇的细节控制力。举例来说,它在讨论某个阶段的财政政策变迁时,并非空泛地描述中央银行的举措,而是会细致地描绘当时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形态、普通商贩的交易习惯乃至农民的储蓄方式。这种从“上层建筑”到“土壤”的深度挖掘,使得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而且,作者在收尾部分对未来趋势的展望,并非廉价的预言,而是建立在对过去数百年经济动力学深刻理解之上的审慎推测,充满了哲学思辨的色彩。它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不会有一种“读完了”的释然,反而会有一种“世界突然变得更清晰了”的敬畏感。它成功地将枯燥的经济数据转化成了关于人类如何在有限资源下追求繁荣与秩序的永恒故事,其价值远超一般的历史回顾。
评分我曾以为阅读经济史会是一场与佶屈聱牙的术语和晦涩模型搏斗的过程,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古典的优雅和现代的锐利,行文流畅自然,如同品鉴一壶上好的陈年佳酿,层次分明,回味悠长。作者在阐释那些复杂的经济学思想流派时,没有采取生硬的教科书式的分类,而是巧妙地将不同的思想家置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了他们思想的局限性与光辉。例如,对于重商主义到古典自由主义的过渡描述,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仿佛能看到不同理念之间在沙龙里的唇枪舌战。更难得的是,它在讲述过程中穿插了许多生动的侧写——那些关键人物的个人抉择,以及这些抉择如何像蝴蝶的翅膀一样,引发了后世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动。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相结合的手法,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线条,而是充满了温度和人性的挣扎。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仿佛一位经验老到的历史学家,带着我们穿越了几个世纪的经济风云。它并非那种堆砌枯燥数据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史诗。作者对重大历史转折点的刻画入木三分,比如工业革命初期的那种躁动与变革的力量,让人仿佛能听到蒸汽机的轰鸣和工厂机器的运转声。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它没有将经济发展视为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迂回、倒退和意想不到的爆发点。我特别喜欢它处理“黑天鹅”事件的方式,那些看似偶然的危机是如何系统性地重塑了全球的财富分配和权力格局。每一次的结构性转变,作者都追溯其深远的社会根源,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金融波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提醒,经济现象背后永远是人性的博弈、制度的设计与技术的迭代,这使得即便是最复杂的宏观经济理论,也变得鲜活可感,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经济”一词的理解边界。
评分老实说,我拿到这本书时,心里是有些许忐忑的,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导致我这样对经济史仅有泛泛了解的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然而,作者的功力在于,他仿佛拥有将时间倒流、让历史重演的魔力,让那些抽象的经济原理变得直观易懂。书中对于技术创新如何驱动经济范式转移的分析尤为精彩,他没有把技术视为凭空出现的奇迹,而是将其嵌入到当时的社会需求、资本积累和政治意愿之中,展现出一种严密的逻辑链条。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伴随着劳动力的重新配置、阶级关系的紧张以及新的国际分工的形成。阅读时,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张巨大的“因果网络图”,将不同时期的事件串联起来。这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场需要全神贯注参与的智力探险,让人在理解历史的同时,也反思当前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怎样的技术与经济的十字路口。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和受益匪浅的地方,在于其非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和对全球连接性的强调。我们习惯于从欧美发达国家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经济的演进,但这本书则以一种更为广阔的全球视野,细致地描摹了殖民体系的建立、原材料的流动,以及非西方世界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力与后来的衰落。它没有简单地将全球南方描绘成被动的受害者,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内部的经济结构和抵御外部冲击的努力。这种多维度的叙事,迫使我重新审视许多固有的历史定论。特别是关于早期全球贸易网络和非欧洲金融体系的论述,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框架,让我意识到“世界经济”绝非单一引擎驱动的结果,而是无数个区域性经济体复杂交织的产物。对于想要理解当代国际经济不平等根源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无疑是极具启发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