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世界經濟簡史
定價:39.80元
作者:馬剋斯·韋伯;李慧泉
齣版社:立信會計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4295587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世界經濟簡史》一書是由德國經濟學傢和社會學傢馬剋斯·韋伯所著。全書論述瞭原始的農業組織形態、傢庭、氏族、村落、莊園製,以及前資本主義各個時期的經濟形態,*終落腳到試圖
解釋近世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産生。整本書,作者遵循瞭由工業到商業再到金融貨幣的論述順序,用大量篇幅論述瞭資本主義之所以發生在西方,不僅僅是因為地中海具有優越的地理環境,還
因為其具備瞭內在動力——資本主義精神。全書內容翔實,資料豐富,涉及從原始社會至現代社會的曆史、經濟、宗教等各個方麵。
目錄
篇 傢庭、氏族、村落以及莊園
章 農業組織和有關農業主義的問題
第二章 財産製度與社會團體
一、財産的占有形式 / 023
二、傢庭團體與氏族 / 025
三、由經濟與非經濟因素決定的傢庭的發展演變 / 032
四、氏族的演變 / 037
五、傢庭共同體的演變 / 040
第三章 領主所有權的起源
第四章 莊園
第五章 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之前西方各國農民的地位
第六章 莊園中的資本主義發展
一、種植園 / 066
二、地産經濟 / 072
三、莊園製度的解體 / 078
第二篇 資本主義發展之前的工礦業
第七章 工業經濟組織的基本形式
第八章 工礦業的發展階段
第九章 手工業行會
第十章 歐洲行會製度的起源
第十一章 行會的解體與傢庭工業製度的發展
第十二章 工場生産、工廠及其先驅
第十三章 現代資本主義發展之前的采礦業
第三篇 前資本主義時代的商業與交換
第十四章 商業發展的開端
第十五章 商品運輸的技術條件
第十六章 運輸業與商業的組織方式
一、外國商人 / 170
二、坐商 / 180
三、集市貿易 / 184
第十七章 商業企業的各種形式
第十八章 商人行會
第十九章 貨幣史與貨幣
第二十章 前資本主義時期的銀行和貨幣交易
第二十一章 資本主義時期之前的利息
第四篇 現代資本主義的開端
第二十二章 現代資本主義的內涵和前提條件
第二十三章 資本主義發展的外部現實
第二十四章 早期大規模投機危機
第二十五章 自由批發貿易
第二十六章 16~18世紀的殖民政策
第二十七章 工業技術的進步
第二十八章 市民
第二十九章 閤理化的國傢
一、國傢、法律與官員 / 274
二、閤理化國傢的經濟措施 / 278
三、重商主義 / 280
第三十章 資本主義精神的進化演變
作者介紹
馬剋斯·韋伯(1864年4月—1920年6月),德國哲學傢、社會學傢、政治學傢以及經濟學傢,是現代較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思想傢。他提齣瞭理想的行政組織體係理論,對西方古典管理理論的
確立作齣瞭很大貢獻。
文摘
序言
老實說,我拿到這本書時,心裏是有些許忐忑的,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導緻我這樣對經濟史僅有泛泛瞭解的普通讀者望而卻步。然而,作者的功力在於,他仿佛擁有將時間倒流、讓曆史重演的魔力,讓那些抽象的經濟原理變得直觀易懂。書中對於技術創新如何驅動經濟範式轉移的分析尤為精彩,他沒有把技術視為憑空齣現的奇跡,而是將其嵌入到當時的社會需求、資本積纍和政治意願之中,展現齣一種嚴密的邏輯鏈條。每一次技術的飛躍,都伴隨著勞動力的重新配置、階級關係的緊張以及新的國際分工的形成。閱讀時,我常常會不自覺地在腦海中構建齣一張巨大的“因果網絡圖”,將不同時期的事件串聯起來。這不僅僅是閱讀,更像是一場需要全神貫注參與的智力探險,讓人在理解曆史的同時,也反思當前我們正置身於一個怎樣的技術與經濟的十字路口。
評分我曾以為閱讀經濟史會是一場與佶屈聱牙的術語和晦澀模型搏鬥的過程,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預期。它的語言風格帶著一種古典的優雅和現代的銳利,行文流暢自然,如同品鑒一壺上好的陳年佳釀,層次分明,迴味悠長。作者在闡釋那些復雜的經濟學思想流派時,沒有采取生硬的教科書式的分類,而是巧妙地將不同的思想傢置於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下,展現瞭他們思想的局限性與光輝。例如,對於重商主義到古典自由主義的過渡描述,充滿瞭戲劇性的張力,仿佛能看到不同理念之間在沙龍裏的唇槍舌戰。更難得的是,它在講述過程中穿插瞭許多生動的側寫——那些關鍵人物的個人抉擇,以及這些抉擇如何像蝴蝶的翅膀一樣,引發瞭後世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動。這種將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相結閤的手法,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綫條,而是充滿瞭溫度和人性的掙紮。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是極為精妙的,它在宏大敘事中保持瞭一種令人稱奇的細節控製力。舉例來說,它在討論某個階段的財政政策變遷時,並非空泛地描述中央銀行的舉措,而是會細緻地描繪當時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形態、普通商販的交易習慣乃至農民的儲蓄方式。這種從“上層建築”到“土壤”的深度挖掘,使得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而且,作者在收尾部分對未來趨勢的展望,並非廉價的預言,而是建立在對過去數百年經濟動力學深刻理解之上的審慎推測,充滿瞭哲學思辨的色彩。它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不會有一種“讀完瞭”的釋然,反而會有一種“世界突然變得更清晰瞭”的敬畏感。它成功地將枯燥的經濟數據轉化成瞭關於人類如何在有限資源下追求繁榮與秩序的永恒故事,其價值遠超一般的曆史迴顧。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和受益匪淺的地方,在於其非西方中心主義的視角和對全球連接性的強調。我們習慣於從歐美發達國傢的角度來審視世界經濟的演進,但這本書則以一種更為廣闊的全球視野,細緻地描摹瞭殖民體係的建立、原材料的流動,以及非西方世界在特定曆史時期的經濟活力與後來的衰落。它沒有簡單地將全球南方描繪成被動的受害者,而是深入挖掘瞭其內部的經濟結構和抵禦外部衝擊的努力。這種多維度的敘事,迫使我重新審視許多固有的曆史定論。特彆是關於早期全球貿易網絡和非歐洲金融體係的論述,提供瞭全新的思考框架,讓我意識到“世界經濟”絕非單一引擎驅動的結果,而是無數個區域性經濟體復雜交織的産物。對於想要理解當代國際經濟不平等根源的讀者來說,這部分內容無疑是極具啓發性的。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仿佛一位經驗老到的曆史學傢,帶著我們穿越瞭幾個世紀的經濟風雲。它並非那種堆砌枯燥數據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史詩。作者對重大曆史轉摺點的刻畫入木三分,比如工業革命初期的那種躁動與變革的力量,讓人仿佛能聽到蒸汽機的轟鳴和工廠機器的運轉聲。尤其令人稱道的是,它沒有將經濟發展視為一條直綫,而是充滿瞭迂迴、倒退和意想不到的爆發點。我特彆喜歡它處理“黑天鵝”事件的方式,那些看似偶然的危機是如何係統性地重塑瞭全球的財富分配和權力格局。每一次的結構性轉變,作者都追溯其深遠的社會根源,而非僅僅停留在錶麵的金融波動。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提醒,經濟現象背後永遠是人性的博弈、製度的設計與技術的迭代,這使得即便是最復雜的宏觀經濟理論,也變得鮮活可感,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經濟”一詞的理解邊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