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老师开讲唐诗!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著名隋唐史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老师 首部讲解唐诗作品,带你品读ZUI美唐诗!
★ 了解唐代诗歌的国民读本!诗词大会评委一致推荐!
打开本书跟随蒙曼老师的讲述,了解唐诗国度的恒久魅力,引ling当代人认识诗歌之美。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评委王立群、郦波、康震一致推荐!
★同名节目喜马拉雅千万级收听量,首度成书展现!
同名喜马拉雅精品付费课程播放量逾两千万!在同类节目中独占鳌头,影响巨大。本书以古典24节气和现代节日为切入点,经蒙曼老师精心修订编排而成,值得反复阅读收藏。
★ 准确深入理解唐诗就读这本书!
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讲述文化典故、进入诗人心境。本书是蒙曼老师带给读者的一场唐诗盛宴。
《四时之诗:蒙曼品ZUI美唐诗》是著名隋唐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老师讲解唐诗的首部作品,蒙曼老师带你重返大唐,品读ZUI美唐诗 。该书以古典24节气和现代节日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在四季时令中阅读精选的唐诗作品,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讲述文化典故、进入诗人心境。以此为主题精心编排修订32首诗文讲稿。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其实就是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围绕着唐人的生命轮回。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他们——李白、杜甫、王维,更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我们——你我和他(她)。我们和他们,古代和今天,传统和未来,就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中。让我们和蒙曼老师一起,细细领略那穿越千年而来的风花雪月,和那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绣口锦心。
蒙曼
著名历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2002年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妇女史。著有《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
2007年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先后讲述《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节目,并出版相应图书,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6年起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评委,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探幽入微,幽默风趣的点评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绝大多数人对唐诗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似曾相识,或者会背全诗而缺少精准理解的层面上。蒙曼老师解读唐诗的特点非常鲜明:一是通俗易懂,二是准确到位。这两点看似容易,其实非常不易。——王立群 (著名文化学者)
自序 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
推荐序 《四时之诗:蒙曼品ZUI美唐诗》王立群
春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立春)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元宵节)
李白《长干行》(情人节)
杜甫《春夜喜雨》(雨水、惊蛰)
杜秋娘《金缕衣》(春分)
韩翃《寒食》(清明)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谷雨)
夏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立夏)
孟郊《游子吟》(母亲节)
李白《江上吟》(端午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小满)
高骈《山亭夏日》(夏至)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小暑、大暑)
王昌龄《出塞》(建军节)
秋
王维《山居秋暝》(立秋)
杜牧《七夕》(七夕)
杜甫《月夜忆舍弟》(白露)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教师节)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秋)
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寒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
冬
卢纶《塞下曲》(立冬)
祖咏《终南望余雪》(小雪)
李白《北风行》(大雪)
白居易《问刘十九》(冬至)
杨炯《从军行》(小寒)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寒)
王湾《次北固山下》(春节)
四时之歌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扰往往是无法将诗歌与具体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总觉得它们遥不可及。然而,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把那些古老的情感瞬间拉回到我们当代人的生活经验中。举个例子,书中对某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的解读,竟然让我联想到了现代社会中那种“即时通讯却无法触及心灵”的疏离感,这种跨越千年的共鸣感非常强烈。作者擅长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那些看似深奥的典故和哲学思考,让读者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积极地参与一场思维的探索。这种由内而外的启发性,远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每次读完一个小节,我都会忍不住合上书,抬头看看窗外的景色,试着用书中学到的视角去重新解读眼前的世界,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日常生活的感知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美感,光是捧在手里,就仿佛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气息。我尤其欣赏它在字体选择和留白处理上的用心,读起来极为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摸上去光滑又不失厚重感,让人愿意一页页细细品味,而不是快速翻阅。这种对实体书制作工艺的尊重,在如今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封面上的插图,每一幅都像是从唐代的画卷中裁剪下来的,色彩淡雅,意境深远,为整本书增添了一份浓厚的文化底蕴。我常常在翻开之前,会先花上几分钟时间欣赏一下这些图画,它们仿佛是通往那个诗歌黄金时代的引子,让人在进入文字之前,先在视觉上得到了洗礼。可以说,这本书在视觉体验上做到了极致,成功地将“阅读”提升为一种“享受”。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对于想要提升自己鉴赏能力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效的“催化剂”。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教授了一种思考诗歌的方法论。作者在分析中经常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诗人选择这个词语而不是那个”,或者“如果场景置换,情感会有何不同”。这种引导式的教学,真正培养了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满足于被动接受既定的解读。我发现,读完这本书后,我再去看那些没有被详细讲解的唐诗时,自己也能开始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和联想,这才是最好的学习效果。它成功地将那些高悬在庙堂之上的艺术瑰宝,变得平易近人,激发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体现了极高的逻辑性和艺术性。它并非简单地按时间或作者顺序排列,而是似乎建立了一套自己独特的“诗歌地图”,引导读者在一个个主题或情绪的板块中游走。这种行文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不会让人感到冗长或跳跃。比如,在解读完一连串豪迈奔放的边塞诗后,作者会巧妙地过渡到一两首极其细腻婉约的小令,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回响,这种起承转合的处理,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期待感。而且,作者在引用原诗时,总是能选择最精妙的那几句进行深入剖析,而不是面面俱到,抓住了“以小见大”的精髓。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路径,让学习过程变得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旅行,每到一个“景点”都有不同的惊喜等待着你。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诗歌解读不应该只是枯燥的注释和生硬的背景介绍,而更像是一场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叙述娓娓道来,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耐心地为你揭开诗歌表象下的那层薄雾。她总能精准地捕捉到诗人心中的那一点微妙的情绪波动,无论是边塞的苍凉孤寂,还是闺中的婉转思念,都能被描摹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特别是对于一些意象的解析,比如“月亮”在不同诗人笔下的千变万化,被阐释得非常富有层次感。这使得原本看起来平淡无奇的诗句,瞬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我自以为已经很熟悉的篇章。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审美品味的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