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毛传(1893-1949)
定价:58.00元
作者:金冲及,中央文献研究室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07303322
字数:
页码:94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内容提要
黑发下温和的面容,有力的双手,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没有皱纹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个的导师,一个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深深地烙上了他的标记。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任何一个真正寻求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人,都无法回避“毛”这个的名字。
这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逄先知主持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传》,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同志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是根据丰富而可靠的手资料,写出的比较翔实的信史。
《毛传(1893-1949)》重点介绍了毛由出生至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经历。从一个师范生到主义者,从一个普通的党员到确立在党的领导地位,一代伟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目录
一、出乡关
二、师范生
三、五四大潮的洗礼
四、建党初期的实干家
五、在国民党内工作
六、走向农民运动
七、霹雳一声
八、上井冈山
九、开辟赣南节 闽西根据地
十、反对本本主义
十一、不打南昌打吉安
十二、打破三次“围剿”
十三、中华苏维埃主席(上)
十四、中华苏维埃主席(下)
十五、长征
十六、奠基西北
十七、西安事变前后
十八、总结历史经验
十九、全民族抗战的爆发
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
二十二、反磨擦斗争
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二十四、皖南事变前后
二十五、建设边区,战胜困难
二十六、整风运动(上)
二十七、整风运动(下)
二十八、联合的主张
二十九、争取抗战的后胜利
三十、重庆谈判
三十一、和战之间的抉择
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三十三、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三十四、转入战略进攻
三十五、东移西柏坡
三十六、决战前夕
三十七、大决战的日日夜夜(上)
三十八、大决战的日日夜夜(下)
三十九、将革命进行到底
四十、筹建新中国
后记
作者介绍
金冲及(1930年— ),男,上海市人。的辛亥革命史和孙中山研究专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 主要研究辛亥革命和中国现代史。与胡绳武合著有《论清末的立宪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大型专著《辛亥革命史稿》第1—4卷(1980年一卷、1985年二卷、1991年三、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198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还合著有《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等。 近些年来,主办或参与筹办多次大型学术讨论会,如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学术讨论会,孙中山研究述评讨论会、孙中山研究青年学术讨论会、孙中山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等,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研究,为繁荣学术,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作出重大贡献。他还多次出访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出席东京、神户、芝加哥等地召开的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国际研讨会。
文摘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序言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毛传(1893-1949)》带给我的震撼,是一种结构上的巧妙和叙事上的大胆。作者没有选择按部就班地罗列时间线,而是将不同时期的事件、不同的人物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层层递进的阅读体验。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初读时可能会有些许不适应,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惊喜地发现,正是这种错落有致的安排,让历史的脉络更加清晰,人物的动机更加立体。书中的许多细节,都是我之前未曾留意过的,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在作者的巧手串联下,构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图景。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一些关键节点的深度挖掘,他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陈述,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前因后果以及潜在的影响。这种“解剖式”的写作手法,让读者得以窥见历史的肌理,理解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刻的必然。同时,作者的文笔也极具感染力,他能够用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变化描绘得波澜壮阔,让人读来热血沸腾,又时时心生警醒。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对“人”的关注,不是高高在上的历史叙事,而是近乎微观的细节描摹。作者仿佛有一双洞察一切的眼睛,能够穿透表象,直抵人性的深处。他在处理那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时,并没有刻意神化或贬低,而是展现了他们作为“人”的真实一面: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困惑与挣扎,他们的优点与缺点。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书中那些不经意的细节所打动。比如,某个领导者在一次重要会议前的紧张神情,某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助呐喊,甚至是某个家庭的日常琐碎,都得到了细腻的呈现。这些点滴的“小故事”,汇聚起来,却构成了那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最动人的色彩。作者的叙事语言也很有特色,既有史书的厚重感,又不乏文学的温度和韵味。他能够用精准的词汇勾勒人物的性格,用生动的描写渲染场景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那些跌宕起伏的岁月。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不是冰冷的年代数字,而是由无数鲜活个体共同书写的生命史诗。
评分这本《毛传(1893-1949)》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箱,里面的物件虽不陌生,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致与温度呈现在眼前。作者仿佛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考古学家,不仅挖掘出历史的骨骼,更细心描摹了血肉,甚至是那些被岁月侵蚀、几近消失的纹理。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不仅仅是看到了宏大的历史事件,更是切身体会到了身处其中的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尤为触动我,那些在艰难抉择中的挣扎、在理想追求中的执着、在人际关系中的微妙情感,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个字句中倾注的心血,他对史料的考证严谨而细致,对事件的梳理清晰而逻辑性强,但更难得的是,他并没有让这些成为冰冷的学术符号,而是赋予了它们鲜活的生命力。读到某些段落,我会忍不住停下来,陷入沉思,仿佛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沉浸感,是许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它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光影,也引发我们对当下,对自身,对历史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阅读《毛传(1893-1949)》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视野的拓展。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的同时,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和争议性的问题,而是以一种开放和审慎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思考。他提出的观点,往往发人深省,能够引发我对自己过往认知的重新审视。书中的许多论述,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但又超越了简单的史实堆砌,而是充满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时所展现出的逻辑思辨能力。他能够抽丝剥茧,将错综复杂的因素梳理清晰,让读者能够理解事件发展的必然性。这种“理”与“事”的结合,使得这本书既具有学术的严谨性,又充满了思想的启发性。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在书签旁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疑问,这本书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历史和现实的探究欲望。它让我明白,阅读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并为未来提供镜鉴。
评分《毛传(1893-1949)》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它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控。作者似乎深谙“张弛有度”的艺术,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个体命运的展现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有时,他会用凝练而富有冲击力的笔触,描绘出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让读者感受到时代的巨大力量;有时,他又会放慢脚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地展现他们的情感波澜和思想变化,让读者与人物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叙事节奏的变化,使得全书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起伏和张力,能够牢牢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一些转折性事件时的笔法,他不会生硬地跳跃,而是通过层层铺垫,逐步引导读者进入情境,最终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事件爆发的震撼力。同时,书中对于人物之间关系的刻画也十分到位,那些微妙的互动、不易察觉的眼神交流,都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生命,使得人物关系更加真实可信。这本书就像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不同乐器的合奏,不同旋律的起伏,共同奏响了一曲激昂而深刻的历史乐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