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DevOps实践指南+凤凰项目 一个IT运维的传奇故事

【正版】DevOps实践指南+凤凰项目 一个IT运维的传奇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DevOps
  • 运维
  • IT运维
  • 凤凰项目
  • 实践指南
  • 自动化
  • 持续交付
  • 软件开发
  • 流程优化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海寻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80170
商品编码:28027194554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共分为6 个部分:*一部分概述DevOps 的历史和三个基本原则,即“三步工作法”;*二部分介绍开启DevOps 转型的过程;第三到五部分深入探讨“三步工作法”的各个要素;第六部分关注如何将安全性和合规性正确集成到日常工作中。全书涵盖40 余个DevOps 案例,以谷歌、、Facebook 等知名企业和组织的实际调查结果为依据,展示如何通过现代化的运维管理提升管理效率,进而为企业赢得更大市场、创造更多利润。

    本书适合所有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从业者阅读。


作者介绍


Gene Kim

Tripwire创始人、前CTOIT Revolution创始人,DevOps企业峰会主办人,书《凤凰项目》合著者。

 

Jez Humble

DevOps Research and Assessment公司CTO,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讲师;曾任ThoughtWorks&席顾问。《精益企业》和Jolt大奖图书《持续交付》的合著者。

 

Patrick Debois

DevOps之父,致力于通过在开发、项目管理和管理之中应用敏捷技术来填补项目和运维之间的鸿沟。

 

John Willis

Chain Bridge System创始人,曾任Docker公司布道师,现就职于SJ Technologies公司。



目录


*一部分 DevOps介绍

*1章 敏捷、持续交付和三步法 4

1.1 制造业价值流 4

1.2 技术价值流 4

1.2.1 聚焦于部署前置时间 5

1.2.2 关注返工指标——%C/A 7

1.3 三步工作法:DevOps的基础原则 7

1.4 小结 8

*2章 *一步:流动原则 9

2.1 使工作可见 9

2.2 限制在制品数 10

2.3 减小批量大小 11

2.4 减少交接次数 13

2.5 持续识别和改善约束点 14

2.6 消除价值流中的困境和浪费 15

2.7 小结 16

第3章 *二步:反馈原则 17

3.1 在复杂中安全地工作 17

3.2 及时发现问题 18

3.3 群策群力,战胜问题获取新知 19

3.4 在源头保障质量 21

3.5 为下游工作中心而优化 22

3.6 小结 22

第4章 第三步:持续学习与实验原则 23

4.1 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安全文化 23

4.2 将日常工作的改进制度化 25

4.3 把局部发现转化为全局优化 26

4.4 在日常工作中注入弹性模式 27

4.5 领导层强化学习文化 27

4.6 小结 29

4.7 *一部分总结 29

*二部分 从何处开始

第5章 选择合适的价值流作为切入点 32

5.1 绿地项目与棕地项目 34

5.2 兼顾记录型和交互型 35

5.3 从*乐于创新的团队开始 36

5.4 扩大DevOps的范围 37

5.5 小结 38

第6章 理解、可视化和运用价值流 39

6.1 确定创造客户价值所需的团队 40

6.2 针对团队工作绘制价值流图 40

6.3 组建专门的转型团队 42

6.3.1 拥有共同的目标 43

6.3.2 保持小跨度的改进计划 44

6.3.3 为非功能性需求预留20%的

开发时间,减少技术债务 44

6.3.4 提高工作的可视化程度 47

6.4 用工具强化预期行为 47

6.5 小结 48

第7章 参考康威定律设计组织结构 49

7.1 组织原型 51

7.2 过度职能导向的危害(“成本优化”) 51

7.3 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团队(“速度优化”) 52

7.4 使职能导向有效 53

7.5 将测试、运维和信息安全融入日常工作 54

7.6 使团队成员都成为通才 54

7.7 投资于服务和产品,而非项目 56

7.8 根据康威定律设定团队边界 56

7.9 创建松耦合架构,提高生产力和安全性 57

7.10 小结 60

第8章 将运维融入日常开发工作 61

8.1 创建共享服务,提高开发生产力 62

8.2 将运维工程师融入服务团队 63

8.3 为每个服务团队分派运维联络人 64

8.4 邀请运维工程师参加开发团队的会议 65

8.4.1 邀请运维工程师参加每日站会 65

8.4.2 邀请运维工程师参加回顾会议 66

8.4.3 使用看板图展示运维工作 66

8.5 小结 67

8.6 *二部分总结 67

第三部分 *一步:流动的技术实践

第9章 为部署流水线奠定基础 70

9.1 按需搭建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 71

9.2 应用统一的代码仓库 72

9.3 使基础设施的重建更容易 74

9.4 运行在类生产环境里才算“完成” 75

9.5 小结 76

*10章 实现快速可靠的自动化测试 77

10.1 对代码和环境做持续构建、测试和集成 79

10.2 构建快速可靠的自动化测试套件 81

10.2.1 在自动化测试中尽早发现

83

10.2.2 尽可能并行地快速执行测试 84

10.2.3 先编写自动化测试 84

10.2.4 尽量将手动测试自动化 85

10.2.5 在测试套件中集成性能测试 86

10.2.6 在测试套件中集成非功能性需求测试 86

10.3 在部署流水线失败时拉下安灯绳 87

10.4 小结 89

*11章 应用和实践持续集成 90

11.1 小批量开发与大批量合并 92

11.2 应用基于主干的开发实践 93

11.3 小结 95

*12章 自动化和低发布 96

12.1 自动化部署流程 97

12.1.1 应用自动化的自助式部署 100

12.1.2 在部署流水线中集成代码部署 101

12.2 将部署与发布解耦 104

12.2.1 基于环境的发布模式 105

12.2.2 基于应用的发布模式更安全 109

12.3 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实践的调查 112

12.4 小结 113

*13章 降低发布的架构 114

13.1 能提高生产力、可测试性和安全性的架构 115

13.2 架构原型:单体架构与微服务 116

13.3 安全地演进企业架构 118

13.4 小结 121

13.5 第三部分总结 121

第四部分 *二步:反馈的技术实践

*14章 建立能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遥测 125

14.1 建设集中式监控架构 127

14.2 建立生产环境的应用程序日志遥测 129

14.3 使用遥测指导问题的解决 131

14.4 将建立生产遥测融入日常工作 132

14.5 建立自助访问的遥测和信息辐射器 133

14.6 发现和填补遥测的盲区 135

14.6.1 应用程序和业务度量指标 136

14.6.2 基础架构度量指标 137

14.6.3 显示叠加的指标组合 138

14.7 小结 139

*15章 分析遥测数据以更好地预测故障和实现目标 140

15.1 用均值和标准差识别潜在问题 141

15.2 异常状态的处理和告警 142

15.3 非高斯分布遥测数据的问题 143

15.4 应用异常检测技术 146

15.5 小结 149

*16章 应用反馈实现安全部署 150

16.1 通过遥测使部署更安全 151

16.2 开发和运维共同承担值班工作 153

16.3 让开发人员跟踪工作对下游的影响 153

16.4 让开发人员自行管理生产服务 155

16.5 小结 159

*17章 将假设驱动的开发和A/B测试融入日常工作 160

17.1 A/B测试简史 161

17.2 在功能测试中集成A/B测试 162

17.3 在发布中集成A/B测试 162

17.4 在功能规划中集成A/B测试 163

17.5 小结 165

*18章 建立评审和协作流程以提升当前工作的质量 166

18.1 变更审批流程的危险 168

18.2 “过度控制变更”的潜在危险 168

18.3 变更的协调和排程 170

18.4 变更的同行评审 170

18.5 人工测试和变更冻结的潜在危害 173

18.6 利用结对编程改进代码变更 173

18.7 消除官僚流程 176

18.8 小结 177

18.9 第四部分总结 178

第五部分 第三步:持续学习与实验的技术实践

*19章 将学习融入日常工作 180

19.1 建立公正和学习的文化 181

19.2 举行不指责的事后分析会议 182

19.3 尽可能广泛地公开事后分析会议结果 184

19.4 降低事故容忍度,寻找更弱的故障信号 185

19.5 重新定义失败,鼓励评估 186

19.6 在生产环境注入故障来恢复和学习 186

19.7 创建故障演练日 187

19.8 小结 189

*20章 将局部经验转化为全局改进 190

20.1 使用聊天室和聊天机器人自动积累组织知识 190

20.2 软件中便于重用的自动化、标准化流程 192

20.3 创建全组织共享的单一源代码库 192

20.4 运用自动化测试记录和交流实践来传播知识 194

20.5 通过确定非功能性需求来设计运维 194

20.6 把可重用的运维用户故事纳入开发 195

20.7 确保技术选型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 195

20.8 小结 197

*21章 预留组织学习和改进的时间 198

21.1 偿还技术债务的制度化惯例 199

21.2 让所有人教学相长 200

21.3 在DevOps会议中分享经验 201

21.4 传播实践的内部顾问和教练 203

21.5 小结 204

21.6 第五部分总结 204

第六部分 集成信息安全、变更管理和合规性的技术实践

*22章 将信息安全融入每个人的日常工作 207

22.1 将安全集成到开发迭代的演示中 207

22.2 将安全集成到缺陷跟踪和事后分析会议中 208

22.3 将性安全控制集成到共享源代码库及共享服务中 208

22.4 将安全集成到部署流水线中 209

22.5 保证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210

22.6 确保软件供应链的安全 214

22.7 确保环境的安全 215

22.8 将信息安全集成到生产环境遥测中 216

22.9 在应用程序中建立安全遥测 217

22.10 在环境中建立安全遥测 217

22.11 保护部署流水线 219

22.12 小结 219

*23章 保护部署流水线 220

23.1 将安全和合规性集成到变更批准流程中 220

23.2 将大量低变更重新归类为标准变更 221

23.3 如何处理常规变更 222

23.4 减少对职责分离的依赖 224

23.5 确保为审计人员和合规人员留存文档和证据 226

23.6 小结 228

23.7 第六部分总结 228行动起来——本书总结 229

附加材料

附 录 232

附录1 DevOps的大融合 232

附录2 约束理论和核心的长期

冲突 234

附录3 恶性循环列表 235

附录4 交接和队列的危害 235

附录5 工业安全神话 236

附录6 丰田安灯绳 237

附录7 软件包产品 238

附录8 事后分析会议 238

附录9 猿猴军团 239

附录10 上线时间透明化 240

参考资源 241

致 谢 243

EXIN DevOps Professional认证备考

指南 & 模拟题① 245

...




凤凰项目

作  者: (美)基恩·金 (Gene Kim),(美)凯文·贝尔(Kevin Behr),(美)乔治·斯帕福德(George Spafford) 著;成小留 译 著作 定  价: 49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年09月01日 页  数: 362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115403650

**部分
第1章 9月2日,星期二
第2章 9月2日,星期二
第3章 9月2日,星期二
第4章 9月3日,星期三
第5章 9月4日,星期四
第6章 9月5日,星期五
第7章 9月5日,星期五
第8章 9月8日,星期一
第9章 9月9日,星期二
第10章 9月11日,星期四
第11章 9月11日,星期四
第12章 9月12日,星期五
第13章 9月15日,星期一
第14章 9月16日,星期二
第15章 9月17日,星期三
第16章 9月18日,星期四
第二部分
第17章 9月22日,星期一
第18章 9月23日,星期二......

内容简介

金、贝尔、斯帕福德编著的《凤凰项目(一个IT运维的传奇故事)》讲述了一位IT经理临危受命,在未来董事的帮助和自己“三步工作法”理念的支撑下,很终挽救了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汽车配件制造商的故事。小说揭示了管理现代IT组织与管理传统工厂的共通之处,让读者不仅能对如何管理IT组织心领神会,更重要的是将以接近不同于以往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工作环境。
本书适合所有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从业者阅读。

(美)基恩·金 (Gene Kim),(美)凯文·贝尔(Kevin Behr),(美)乔治·斯帕福德(George Spafford) 著;成小留 译 著作

基恩·金是Tripwire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担任公司CTO长达13年之久。在Tripwire公司,他一直热衷于研究如何提高IT组织的效能。
凯文·贝尔创建了信息技术流程研究所,他拥有25年的IT管理经验,为CEO和CIO们提供指导和建议。
乔治·斯帕福德是行业分析师,帮助IT组织更好地找到目标,明确必要条件,发现实现目标的方法。


《云端协作:敏捷架构与自动化运维的未来之路》 前言:打破壁垒,拥抱变革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软件的开发与交付速度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传统的IT运维模式,因其固有的信息孤岛、部门间协作不畅、流程僵化以及响应迟缓等弊端,已无法满足市场对快速迭代、高质量交付的需求。开发(Development)与运维(Operations)之间的鸿沟,如同横亘在企业创新之路上的巨大障碍,阻碍着效率的提升、服务的稳定以及用户体验的优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理念与实践应运而生——DevOps。它并非某个具体的工具或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通过整合开发与运维团队,实现端到端自动化,从而加速价值交付、提升服务可靠性、并最终驱动业务成功的指导原则。 本书《云端协作:敏捷架构与自动化运维的未来之路》正是致力于深入剖析DevOps的核心理念,解读其在现代IT体系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和实践指南,帮助读者理解并构建一个高效、敏捷、且充满活力的IT交付流水线。我们相信,通过打破传统壁垒,拥抱敏捷架构与自动化运维,企业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一部分:DevOps的基石——理解与文化转型 第一章:为何需要DevOps?——传统IT模式的困境 开发与运维的“战壕”: 详细阐述开发团队与运维团队在目标、优先级、沟通方式上的根本性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推诿扯皮”、“职责不清”、“信任危机”等问题。 瀑布式开发的局限性: 分析传统瀑布模型在需求变化快、反馈周期长、风险集中的方面的不足,以及它如何成为敏捷开发和快速交付的绊脚石。 “项目制”的短期思维: 探讨项目制模式下,上线后的维护和持续优化常常被忽视,导致系统稳定性下降,技术债累积。 缺乏自动化与标准化: 描述手动部署、配置、测试等环节的低效、易出错以及难以规模化,为DevOps的自动化需求奠定基础。 安全与合规的挑战: 分析在快速迭代过程中,如何平衡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避免开发与运维的“安全真空”。 第二章:DevOps的核心价值与原则 “CAMS”模型解析: Culture (文化): 强调协作、共享责任、持续学习、信任与尊重。如何打破部门墙,建立跨职能团队。 Automation (自动化): 详细介绍从开发、测试、部署到监控的全流程自动化。 Measurement (度量): 讨论关键指标(KPIs)的设定与监控,如部署频率、变更前置时间、平均恢复时间、服务可用性等。 Sharing (共享): 鼓励知识共享、经验分享,建立共享平台和工具。 “左移”的理念: 解释如何将安全、测试、运维等活动提前到开发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 持续集成 (CI) 与持续交付 (CD): 深入剖析CI/CD的内涵、流程和带来的好处,为自动化交付奠定技术基础。 反馈循环的重要性: 强调建立快速、有效的反馈机制,从生产环境收集信息,驱动产品和服务改进。 第三章:构建DevOps文化——组织与人的力量 打破信息孤岛: 探讨如何建立统一的沟通渠道和协作平台,促进信息在团队间的自由流动。 建立跨职能团队: 分析跨职能团队的构成、运作模式以及如何赋能团队成员。 领导者的角色与支持: 强调高层领导对DevOps转型的支持,以及如何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员工拥抱变革。 学习与成长的心态: 鼓励持续学习、分享最佳实践,建立容错文化,从失败中学习。 “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转变: 将DevOps的目标与客户价值紧密联系起来,确保一切改进都服务于提升用户体验和业务成功。 第二部分:DevOps的实践——敏捷架构与自动化工具链 第四章:敏捷架构设计——为DevOps赋能 微服务架构的优势: 详细解析微服务架构如何支持独立开发、独立部署、独立扩展,与DevOps的敏捷性高度契合。 容器化技术 (Docker, Kubernetes): 阐述容器化在环境一致性、部署便捷性、资源利用率方面的革命性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成为DevOps的强大支撑。 基础设施即代码 (IaC): 介绍IaC的概念,包括版本控制、自动化配置、可重复性,以及Ansible, Terraform等工具的应用。 无服务器 (Serverless) 架构: 探讨Serverless如何进一步简化运维,让开发者更专注于业务逻辑。 API优先的设计理念: 强调API在服务间集成、数据共享以及构建开放生态中的关键作用。 第五章:自动化构建与持续集成 (CI) 版本控制系统 (Git) 的核心作用: 强调Git在代码管理、分支策略、协作开发中的基础地位。 CI服务器的选择与配置: 介绍Jenkins, GitLab CI, GitHub Actions等主流CI工具的功能与优劣。 自动化构建流程: 详细阐述代码提交后,如何触发自动化编译、打包、单元测试等过程。 单元测试与代码质量保障: 强调自动化单元测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集成静态代码分析、安全扫描等工具。 制品库的管理: 介绍Nexus, Artifactory等制品库如何存储和管理构建好的软件组件。 第六章:自动化测试——质量的守护者 测试金字塔的理念: 解释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的层级关系与各自的优势。 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应用: 介绍Selenium, Appium, JMeter等主流自动化测试框架。 测试驱动开发 (TDD) 与行为驱动开发 (BDD): 探讨这些开发模式如何与自动化测试深度融合。 性能测试与负载测试: 阐述如何通过自动化测试保障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安全测试的集成: 介绍如何在CI/CD流水线中集成SAST (静态应用安全测试) 和DAST (动态应用安全测试)。 第七章:自动化部署与持续交付/部署 (CD) 发布策略的演进: 介绍蓝绿部署、金丝雀发布、滚动更新等高效、低风险的发布策略。 自动化部署工具: 深入讲解Ansible, Chef, Puppet, Spinnaker, Argo CD等自动化部署与持续交付工具。 环境管理: 讨论如何通过IaC和容器化技术实现多环境(开发、测试、预发布、生产)的一致性管理。 配置管理: 阐述如何自动化地管理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的配置。 持续交付 (CD) 与持续部署 (CD) 的区别与联系: 明确两者的界限,以及如何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CD策略。 第八章:自动化监控与日志管理——洞察生产环境 监控指标的选取: 识别关键的系统性能指标 (CPU, 内存, 网络, 磁盘I/O) 和应用层指标 (响应时间, 错误率, 吞吐量)。 监控工具的应用: 介绍Prometheus, Grafana, Zabbix, ELK Stack (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 等主流监控与日志分析工具。 告警机制的设计: 探讨如何设定合理的告警阈值,避免告警疲劳,确保及时响应。 日志聚合与分析: 阐述如何集中收集、存储和分析应用与系统日志,用于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 分布式追踪: 介绍Zipkin, Jaeger等工具在理解跨服务调用和识别性能瓶颈中的作用。 AIOps (人工智能运维): 展望AIOps在预测性维护、根因分析、自动化决策方面的应用前景。 第三部分:DevOps的进阶与未来 第九章:DevSecOps——安全左移,全程守护 DevSecOps的定义与价值: 解释DevSecOps是如何将安全融入DevOps的每一个环节。 安全自动化工具链: 介绍SAST, DAST, SCA (软件组成分析), IAST (交互式应用安全测试) 等安全扫描工具。 安全策略的集成: 讨论如何在CI/CD流水线中强制执行安全策略。 安全意识的培养: 强调安全责任应由所有团队成员共同承担。 合规性审计与自动化: 如何通过自动化手段满足合规性要求。 第十章:云原生时代的DevOps——弹性、韧性与效率 云原生架构的挑战与机遇: 分析云原生应用在复杂性、动态性等方面对DevOps提出的新要求。 Kubernetes的DevOps实践: 探讨Kubernetes在应用部署、服务治理、自动化运维方面的强大能力。 服务网格 (Service Mesh) 的应用: 介绍Istio, Linkerd等服务网格如何简化微服务通信、流量管理和安全策略。 Serverless与DevOps的融合: 探讨Serverless架构如何进一步解放开发与运维的双手。 云上自动化运营: 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各种自动化服务,实现更高效的资源管理和故障处理。 第十一章:DevOps的持续改进与度量 持续改进的思维模式: 强调DevOps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旅程,需要不断反思和优化。 度量驱动的决策: 如何利用前面提到的各项指标,识别改进机会,评估改进效果。 复盘与知识管理: 建立定期复盘机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知识库。 员工赋能与技能提升: 持续投入员工培训,提升团队在DevOps相关技术和文化上的能力。 DevOps成熟度模型: 介绍如何评估和提升组织的DevOps成熟度。 第十二章:DevOps的未来展望 AI与机器学习在DevOps中的深化应用: 探讨AIOps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更智能的监控、预测和自动化。 DevOps与低代码/无代码平台的结合: 分析如何加速业务创新,降低技术门槛。 面向业务价值的DevOps: 强调DevOps最终应服务于业务目标,实现更快的市场响应和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可持续性与绿色DevOps: 探讨如何在DevOps实践中关注资源效率和环境影响。 DevOps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结DevOps在驱动数字化转型、提升组织敏捷性方面的深远意义。 结语:拥抱变革,驱动未来 DevOps的旅程充满挑战,但也预示着无限的机遇。通过深入理解其核心理念,积极拥抱敏捷架构,并灵活运用各种自动化工具,您的团队和组织将能够打破藩篱,实现开发与运维的深度融合,最终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稳定、可靠且富有创新力的IT体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愿本书能成为您在DevOps实践道路上的忠实向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被《凤凰项目》这本书完全征服了!它巧妙地将DevOps的复杂理念,通过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呈现出来,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身经历了一场IT运维的蜕变之旅。书中的主人公,在面临一个岌岌可危的项目时,从最初的束手无策,到后来逐渐领悟到DevOps的核心精髓——“流动”、“反馈”和“持续学习”。我特别着迷于书中所描绘的“三步流动”,以及如何通过识别和优化流程中的瓶颈,来加速价值的交付。同时,书中对于“反馈循环”的强调,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及时沟通和快速响应的重要性。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并非技术本身,而是沟通不畅、信息孤岛等“人”的因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DevOps转型中的挑战和困难,而是通过主人公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最终实现团队的协同和效率的飞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IT运维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更加坚定了在工作中推行DevOps理念的决心。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充满了智慧和启示。

评分

这本书我已经读完了,真的非常喜欢!它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形式,将DevOps的理念和实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对传统的IT运维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的主人公们,面对着一个个棘手的项目挑战,通过引入DevOps的文化和技术,一步步实现了流程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枯燥地讲解理论,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内心的挣扎以及团队的协作,将DevOps的“流动”、“反馈”、“持续学习与实验”等核心价值观,如同血液般自然地渗透进故事的脉络中。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看了一个故事,更像是经历了一场DevOps的实战演习。那些书中反复提及的“三步流动”和“反馈循环”,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去落地这些理念。特别是书中对“非必要工作”的识别和自动化,以及如何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建立起一个协同高效的团队,这些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亲切,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就像在听朋友讲故事一样,但故事背后蕴含的智慧却是不容小觑的。对于任何想要了解DevOps,或者希望改善IT运维效率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一个看似高大上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

我最近刚看完这本《凤凰项目》,简直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IT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传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位项目经理,在接手一个濒临崩溃的项目后,如何一步步地探索和实践DevOps的理念,最终带领团队走出困境,实现项目成功的全过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瓶颈”概念的描绘,以及如何通过识别和优化瓶颈来提升整体效率。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拦路虎”,原来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忽略了流程中的关键节点。书中强调的“系统思维”也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要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只关注局部。而且,作者在故事中穿插的那些关于“文化变革”、“授权赋能”以及“拥抱变化”的讨论,都非常有深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和流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高效团队、如何激发个人潜力的书。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们公司也能像书中的“凤凰项目”团队一样,建立起开放沟通、相互信任的文化,那将会有多么大的提升。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既有紧张的情节,也有深刻的思考,读起来既过瘾又充满启迪。对于任何一个在IT行业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都值得反复阅读和细细品味。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好书!《凤凰项目》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DevOps理念融入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我之前总觉得DevOps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它的核心价值。书中通过主人公们在面对一系列棘手的IT问题时,如何运用DevOps的原则,一步步地将混乱的局面转化为有序的高效运作,这个过程真的非常震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可视化工作流”的描写,它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日常工作中的“浪费”和“瓶颈”。而通过建立“反馈回路”,团队能够更快地识别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这极大地缩短了问题解决的时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文化”和“领导力”在DevOps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它提醒我们,技术工具固然重要,但没有正确的文化和领导力的支持,DevOps的实践将会举步维艰。书中的人物塑造也很成功,他们的成长和转变,让整个故事更加有血有肉。读完之后,我不仅对DevOps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推动变革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评分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DevOps的概念一直有些模糊。但《凤凰项目》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彻底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它没有直接灌输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DevOps的精髓。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将DevOps描绘成某种神秘的技术魔法,而是将其归结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实践。它强调的是“流动”,是将工作流程可视化,让信息顺畅地传递;它强调的是“反馈”,是建立快速响应的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它强调的是“持续学习与实验”,是鼓励团队不断尝试新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书中的主人公们,从最初的混乱无序,到后来的有序高效,这个转变过程让我看到了DevOps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书中关于“自动化”、“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这些具体的实践,虽然书中没有深入的技术讲解,但通过故事的铺垫,我能感受到它们在提升效率、降低风险方面的巨大作用。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拥有了一套全新的工具箱,可以用来审视和改进我自己的工作方式。它让我明白,DevOps不是某个部门的责任,而是整个IT团队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