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在語詞的密林裏重返語詞的密林~中國文庫(綜閤普及)
:24.00元
作者:陳原
齣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108022257
字數:163000
頁碼:30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將作者已經齣版的(《在語詞的密林裏》和《重返語詞的密林》閤為一冊。兩書屬作者無心插柳之作,分彆成於1991年和2002年。作者先前在《讀書》雜誌上開設專欄,談論古今往來、時下流行的語詞現象,以及漢語詞匯演變研究中的點滴體會,後來競成瞭眾多讀者閱讀雜誌時的*之作。
若乾年後,作者重拾舊題,話鋒不減當年,所談多為發自生活的流行語匯。
在作者看來,語言與音樂、雕塑、繪畫、建築彼此相通,豐富深邃,中文語詞更是得天獨厚。全書穿越語詞的密林,拾遺補缺,為文字語匯做齣中肯的解釋,對文字的變遷進行語義學上的探討,其中雜以例句說明,配以古樸的小圖,讀來親切活潑。本書使用的是生活·讀書·三聯書店2005年4月版。
目錄
在語詞的密林裏
(0)小草
(1)甲肝發
(2)感冒丹
(3)病狂
(4)郭嵩燾
(5)潘光旦
(6)科學的衝擊
(7)ok/km
(8)攻關/公關
(9)飯店
(10)大障礙
(11)“文改萬歲!”
(12)選詞
(13)金剋木
(14)符號
(15)牙具
(16)打的
(17)連寫
(18)國庫券
(19)對稱
(20)對稱性
(21)不可譯
(22)“官場用語”
(23)“簡明英語”
(24)手包
(25)編輯/編輯傢
(26)雨衣/風衣
(27)聯想
(28)運作
(29)麥淇淋/人造黃油
(30)奶香
重返語詞的密林
……
重返語詞的密林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閱讀體驗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排版和選材都透露齣一種對讀者的尊重。它沒有采用那種堆砌辭藻、追求華麗辭藻堆砌的傾嚮,而是以一種極其清晰、節製而富有邏輯性的文字風格,將復雜的論點層層剖開,直至核心。盡管討論的主題看似“高冷”,但作者總能找到恰到好處的切入點,讓即便是初次接觸此類話題的讀者也能迅速進入狀態。書中的許多段落,讀起來就像是與一位博學而又耐心的智者進行深入的私下交談,他引導你提齣疑問,然後為你提供精妙的解答,過程中絕無說教的意味。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效果,是許多嚴肅題材書籍難以企及的。它成功地將學術的嚴謹性與大眾普及的易讀性完美地融閤在一起,使得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知識的海洋中進行一次優雅而高效的航行。
評分我閤上書本時,內心湧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並非來源於解決瞭一個具體問題,而是源於對世界理解的深度拓展。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對日常語言的依賴和熟悉程度,恰恰是我們對其本質産生盲點的最大原因。作者像是提供瞭一副特殊的“透視眼鏡”,幫助我們穿透詞語錶麵的慣性使用,直抵其深層結構和文化底蘊。尤其是在談及那些我們自以為已經完全掌握的、根植於文化基因中的錶達時,書中提供的多角度審視,常常讓人拍案叫絕,發現自己過去對此類錶達的理解是多麼的片麵和膚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激發瞭一種持續性的“語言好奇心”,鼓勵讀者不再滿足於“能用”,而去追問“為何如此使用”以及“是否還有更好的錶達方式”。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框架,讓語言不再是透明的背景,而是成為值得細細品味和反復推敲的主角。
評分初讀這本書時,我感到一種久違的閱讀衝動被重新點燃。市麵上不乏探討語言哲學的書籍,但大多要麼過於側重理論建構,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要麼流於淺顯的趣味性獵奇,缺乏深度。而這一本,巧妙地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到位,時而如溪流般平緩舒展,娓娓道來一個詞語的“前世今生”;時而又如同疾風驟雨般,對某一類語言現象進行犀利而精準的批判性審視。作者行文的風格極具畫麵感,他似乎能將抽象的語言符號具體化為可觸摸的實體,讓讀者得以近距離觀察詞語的“毛孔”和“紋理”。尤其是在探討那些承載瞭特定時代精神的詞匯時,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讓人不得不停下來深思:我們今天所用的詞語,是否已經失去瞭它們原有的力量和溫度?這種對語言本體的敬畏與探索精神,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遠超一般讀物的範疇,更像是一次對我們自身思維工具箱進行深度維護和升級的過程。
評分這部作品在諸多方麵都展現齣瞭作者深厚的學養和獨特的洞察力,尤其在對語言現象的梳理和呈現上,頗具匠心。它並非那種高高在上、艱澀難懂的學術專著,而是以一種近乎親切的姿態,引領讀者走進紛繁復雜的詞匯世界。作者似乎擁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平日裏被我們習以為常、不加深思便使用的詞語,重新剝離其外殼,展示齣它們在曆史長河中蜿蜒麯摺的演變軌跡和多重可能的意涵。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在宏觀把握與微觀剖析之間自如切換的能力。他既能高屋建瓴地指齣某一類詞語在特定社會思潮下的集體轉嚮,也能像考古學傢一樣,細緻入微地挖掘某個古老詞匯在不同時代語境下微妙的感情色彩差異。閱讀過程仿佛進行瞭一場精妙的尋寶遊戲,每一次發現一個被遺忘的詞根或是一種被現代漢語稀釋的古老語感時,都會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愉悅感,讓我想重新審視自己日常錶達的準確性和豐富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對讀者思維方式的一種溫柔而堅定的重塑。
評分這本書最令人稱奇的地方,在於它展現齣的那種跨學科的廣博視野。它顯然不滿足於停留在語言學內部的討論,而是毫不猶豫地將觸角伸嚮瞭社會學、人類學乃至心理學的領域,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詞語生態分析框架。我發現自己不再僅僅將語言視為交流的工具,而是將其視作一個活生生的、不斷呼吸和變幻的文化有機體。作者在論述中引用的例證極為豐富且精準,無論是古典文學中的妙用,還是當代網絡語境下的新變異,都能被收入囊中,並被置於一個邏輯嚴密的體係中進行解讀。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認知邊界。例如,對於一些具有強烈意識形態色彩的詞匯的剖析,作者的處理方式極其審慎和剋製,沒有陷入簡單的褒貶,而是深入探究瞭其語義漂移背後的權力運作機製。這種深度的思辨性,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消遣,更是一劑強效的清醒劑,讓人對語言的社會功能保持持久的警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