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人类自传

基因组:人类自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马特·里德利,李南哲 著
图书标签:
  • 基因组学
  • 人类基因组
  • 遗传学
  • 生物学
  • 科学
  • 医学
  • DNA
  • 生命科学
  • 科普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语蓝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04245
商品编码:28051982193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基因组:人类自传

定价:79.00元

作者: 马特·里德利,李南哲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11504245

字数:

页码:33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科学的燃料是无知。科学就像一个饥饿的火炉,必须要从包围着我们的无知森林中取来木柴喂给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称作“知识”的开阔地扩展开来,但是,它扩展得越大,它的边界就越长,越多的无知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基因组被发现以前,我们不知道在每一个细胞的“心脏”里都有一个30亿个字母长的文件,我们对它的内容一无所知。现在,当我们读了这本书的一部分之后,我们就发现了很多新的神秘现象……

内容提要


  也许可以说,组成人类基因组的23对染色体的图谱绘制是新世纪重大的科学发现,它提出的问题与它解答了的问题同样多。这些问题将深刻地影响我们对疾病、寿命和自由意志的思考方式。这些问题将影响你的后半生。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突破会有什么后果?《基因组:人类自传》在这方面提供了超群的洞察力。通过在每一对染色体上选择一个新近发现的基因并讲述其故事,马特·里德利叙述了我们这个物种及祖先从生命出现之初到未来医学边缘的历程。他探讨了由于基因组的图谱绘制而出现的科学、哲学等问题,这将帮助你理解这个科学里程碑对你、对你的孩子、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目录


前言
1号染色体生命 / 1
2号染色体物种 / 14
3号染色体历史 / 30
4号染色体命运 / 47
5号染色体环境 / 58
6号染色体智力 / 69
7号染色体本能 / 85
XY染色体冲突 / 101
8号染色体自身利益 / 115
9号染色体疾病 / 129
10号染色体压力 / 140
11号染色体个性 / 153
12号染色体自装配 / 166
13号染色体史前 / 178
14号染色体永生 / 188
15号染色体性别 / 199
16号染色体记忆 / 212
17号染色体死亡 / 225
18号染色体疗法 / 236
19号染色体预防疾病 / 250
20号染色体政治 / 263
21号染色体人种优化 / 278
22号染色体自由意志 / 293
参考文献 / 307

作者介绍


  马特·里德利,先在牛津大学做动物学研究,然后又当了一名记者。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八年,在《星期日电讯》和《每日电讯》开设了七年专栏。《毫不掩饰》(Warts and All)一书就是他的作品,写的是美国的总统政治;《红色皇后》(The Red Queen)是他口碑较好的一本书,写的是性的进化,由企鹅书局出版;同时他还写了《基因组》(Genome)。他的书曾入围六大文学奖项。他是国际生命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Life)机构的主席,妻子是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系的高级讲师。

文摘


序言



基因组:人类自传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探讨生物学、遗传学或基因组测序技术的科普读物,亦非对人类文明史进行宏观叙事的通史著作。它是一部深入挖掘人类内在“叙事结构”的哲学与文学探索,一本以独特视角审视“自我认知”的文本编织。 《基因组:人类自传》的核心议题在于,我们如何构建和讲述我们自己? 这里的“基因组”并非指DNA双螺旋结构,而是被引申为构成个体生命经验、记忆、道德选择与文化认同的底层“编码系统”——即我们用来理解世界和定位自身的叙事框架。 全书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思想迷宫: 第一部:词语的拓扑学——初始的编码与裂变 本部分追溯了“人类叙事”的源头,聚焦于语言的诞生如何成为我们体验现实的首要过滤器。作者拒绝从人类学或符号学角度进行传统阐释,而是将语言视为一种“结构性缺陷”——是信息缺失和意义过载并存的悖论现场。 叙事并非对客观世界的忠实记录,而是对“不可言说之物”的补偿性构建。个体通过命名(如“爱”、“罪”、“责任”)来驯服混沌的经验流。本章深入探讨了“第一个谎言”——即我们为了维护自我完整性而必须创造的内在一致性——如何成为个体自传的奠基石。 讨论的重点转向“拓扑学”的比喻:我们的记忆和经历并非线性排列的河流,而是多维空间中相互折叠、扭曲和渗透的表面。一个事件的意义,取决于它在整个“自传地图”上所处的位置和与其他事件的连接方式。历史的断裂点,即“失忆”或“被压抑的记忆”,被视为塑造当前叙事结构的关键“奇点”。 第二部:时间的碎片与镜像的悖论 个体生命史是建立在时间感知之上的,但人类对时间的体验是高度可塑的。本部分批判了“时间线性论”的暴政,认为“过去”并非固定不变的档案,而是不断被“现在”重写和重新解释的文本草稿。 作者引入了“镜像悖论”的概念:我们是通过他者的目光来认识自己的,但这种外部投射(社会角色、期望、评判)却构成了我们自我认知中最坚固的部分。因此,个体自传的每一次讲述,都是一次对外部期望的顺应或反叛的重新协商。 书中详尽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时间重构策略”:如“英雄之旅”模式(强调冲突与胜利)、“悲剧循环”模式(强调宿命与重复),以及“启示录”模式(强调终结与净化)。每一种策略都对应着一套特定的道德裁决体系,决定了“我是谁”以及“我应该成为谁”。 第三部:未完成的对白——他者性与边缘的塑造 真正的“自传”从未是独白。本部分探讨了“他者”在构建“自我”边界中的决定性作用。这里的“他者”不仅指具体的人际关系,更指向所有被排除在主流叙事之外的元素——被压抑的欲望、被否认的身份认同、以及那些构成文化“暗面”的禁忌知识。 作者细致考察了“边缘叙事”的力量。那些被主流文化所“污名化”或“沉默化”的声音,恰恰是理解个体复杂性的关键线索。当一个人试图讲述自己时,他必须决定哪些部分需要被“隐藏”或“编码”起来。这些被隐藏的“潜文本”,构成了自传的“阴影基因组”。 本部分引入了“断裂对话”的概念,即在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理解往往发生在语言的失效之处,发生在彼此的沉默和误解之中。这种无法完全沟通的状态,正是个体保持其独立叙事主权的基础。 第四部:道德的算法与自由意志的幻觉 如果我们的行为是由早期的经验(即“自传的初始条件”)所驱动的,那么道德判断和自由选择究竟存在于何处?本部分是对传统自由意志观点的深刻质疑,但并非导向虚无主义。 作者主张,道德不是一个固定的法则,而是一种在不断发生的“叙事修补”行为中产生的“即时功能”。我们在行动的瞬间,是在选择用哪种“道德脚本”来解释我们即将做出的行为,同时也在为过去的行为寻找新的合理性。 “算法”的比喻在此处得到深化:我们遵循着一套由文化、创伤和期望构成的潜在规则集。但高超的叙述者(即真正意义上生活的人)有能力识别这些算法,并在关键节点上进行“非预期跳转”(即真正的创造性选择)。这种选择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对现有算法的深刻理解和精确的“反向工程”。 第五部:重述与超越——自传的终局性 本书的终章探讨了“完成”与“终结”的问题。一个人的自传是否会在其生命结束时才真正定型?还是说,每一次新的领悟、每一次重大的失败,都意味着对之前所有章节的彻底重写? 作者认为,个体叙事的终极目标并非“真相”——因为没有单一的、可被捕获的真相。真正的目标是达到一种“叙事上的和解”:接受叙事中所有的矛盾、不连贯和缺失,并将它们纳入一个更高层次的、承认其不完整性的整体框架中。 《基因组:人类自传》是一部要求读者进行深度自我反思的作品。它迫使我们直面自己是如何通过精心编排的语言和筛选的记忆,来构建那个我们称之为“我”的、永恒在生成中的宏大文本。它揭示了,我们最私密的故事,其实是人类共享的、关于存在意义的最古老也最复杂的文学创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基因组:人类自传》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对我们是怎么来的、身体的构造以及各种疾病的根源感到好奇,这本书就像一本巨型的、无比精美的说明书,详细地解释了我身体里的每一个“零件”是如何工作的,以及这些“零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那些原本听起来非常晦涩的科学概念,比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基因突变、染色体排列等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原来我们身上蕴含着如此复杂而精妙的设计。特别是书中关于不同人种之间基因差异的讨论,让我对“人类”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认识到我们是多么相似,又多么独特。虽然我不是学科学出身,但作者的叙述逻辑清晰,比喻恰当,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它不只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生命探索之旅,让我对自己的存在有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之情。

评分

我必须说,《基因组:人类自传》是一本极具颠覆性的作品。它彻底改变了我对“自我”的认知。我一直以为,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后天的经历决定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在那些看不见的、微小的DNA分子中,隐藏着我们最深刻的本质。书中对基因如何影响我们的外貌、性格,甚至是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偏好,都有非常细致和引人入胜的描述。这让我不禁开始反思,我那些看似独立的个性和选择,有多少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又有多少是基因早已“写好”的程序?这种思考过程是有些令人不安的,但同时也是极其迷人的。它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观察自己,观察身边的人,也观察这个世界。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既有科学的深度,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

评分

这本书,真的不是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基因组:人类自传》更像是一部哲学著作,只不过它的论据来自于最前沿的生命科学。作者带领我穿越了数百万年的时间长河,去探寻人类生命最根本的秘密。我被书中关于基因如何影响我们生存、繁衍,以及在各种极端环境下如何进化的故事所震撼。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会拥有某些看似“不合时宜”的身体构造,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事物产生莫名的恐惧或偏好,这一切,都有着深刻的基因根源。读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了解生命,而是以一种更加深刻、更加尊重的态度去感受生命。它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承载着古老智慧的生命体,我们身上的每一个基因,都在讲述着一段关于生存与进化的传奇。

评分

《基因组:人类自传》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的魅力在于,它将那些宏观的科学理论,巧妙地融入到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生活经历中。比如,书中对遗传性疾病的解释,让我对家族中某些疾病的发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现代医学的进步感到由衷的赞叹。同时,作者在讲述基因与行为、基因与社会等话题时,也提出了许多引人深思的观点,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天性”与“后天”的界限。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基因编辑”的讨论,它既充满了科学的严谨,又饱含着对未来可能性的憧憬和对伦理道德的考量。这本书让我明白,基因不仅仅是生命的蓝图,它更像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宿命”,但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也更加审慎地思考未来。

评分

翻开《基因组:人类自传》,我瞬间被一种史诗般的叙事所吸引。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关于基因的书,更像是在阅读一部关于我们整个人类物种的波澜壮阔的编年史。作者以极其宏大的视角,追溯了从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到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智人,每一步的演化都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挑战和令人难以置信的适应。我尤其沉迷于书中对那些关键性基因发现的描绘,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场科学的探险,见证了那些改变我们对生命理解的突破性时刻。读到关于人类迁徙的章节,我简直能想象出我们的祖先穿越大陆、适应不同环境的画面,而这一切,都刻在了我们基因的深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不仅是独立的个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我们的基因里承载着无数代人的故事和生存智慧。它不仅仅是关于“是什么”,更是关于“如何成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