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人類自傳

基因組:人類自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馬特·裏德利,李南哲 著
圖書標籤:
  • 基因組學
  • 人類基因組
  • 遺傳學
  • 生物學
  • 科學
  • 醫學
  • DNA
  • 生命科學
  • 科普
  • 健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華語藍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04245
商品編碼:28051982193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5-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基因組:人類自傳

定價:79.00元

作者: 馬特·裏德利,李南哲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11504245

字數:

頁碼:336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科學的燃料是無知。科學就像一個飢餓的火爐,必須要從包圍著我們的無知森林中取來木柴喂給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稱作“知識”的開闊地擴展開來,但是,它擴展得越大,它的邊界就越長,越多的無知就齣現在我們麵前。在基因組被發現以前,我們不知道在每一個細胞的“心髒”裏都有一個30億個字母長的文件,我們對它的內容一無所知。現在,當我們讀瞭這本書的一部分之後,我們就發現瞭很多新的神秘現象……

內容提要


  也許可以說,組成人類基因組的23對染色體的圖譜繪製是新世紀重大的科學發現,它提齣的問題與它解答瞭的問題同樣多。這些問題將深刻地影響我們對疾病、壽命和自由意誌的思考方式。這些問題將影響你的後半生。這個讓人難以置信的突破會有什麼後果?《基因組:人類自傳》在這方麵提供瞭超群的洞察力。通過在每一對染色體上選擇一個新近發現的基因並講述其故事,馬特·裏德利敘述瞭我們這個物種及祖先從生命齣現之初到未來醫學邊緣的曆程。他探討瞭由於基因組的圖譜繪製而齣現的科學、哲學等問題,這將幫助你理解這個科學裏程碑對你、對你的孩子、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目錄


前言
1號染色體生命 / 1
2號染色體物種 / 14
3號染色體曆史 / 30
4號染色體命運 / 47
5號染色體環境 / 58
6號染色體智力 / 69
7號染色體本能 / 85
XY染色體衝突 / 101
8號染色體自身利益 / 115
9號染色體疾病 / 129
10號染色體壓力 / 140
11號染色體個性 / 153
12號染色體自裝配 / 166
13號染色體史前 / 178
14號染色體永生 / 188
15號染色體性彆 / 199
16號染色體記憶 / 212
17號染色體死亡 / 225
18號染色體療法 / 236
19號染色體預防疾病 / 250
20號染色體政治 / 263
21號染色體人種優化 / 278
22號染色體自由意誌 / 293
參考文獻 / 307

作者介紹


  馬特·裏德利,先在牛津大學做動物學研究,然後又當瞭一名記者。他在《經濟學人》雜誌工作瞭八年,在《星期日電訊》和《每日電訊》開設瞭七年專欄。《毫不掩飾》(Warts and All)一書就是他的作品,寫的是美國的總統政治;《紅色皇後》(The Red Queen)是他口碑較好的一本書,寫的是性的進化,由企鵝書局齣版;同時他還寫瞭《基因組》(Genome)。他的書曾入圍六大文學奬項。他是國際生命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Life)機構的主席,妻子是紐卡斯爾大學心理學係的高級講師。

文摘


序言



基因組:人類自傳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探討生物學、遺傳學或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科普讀物,亦非對人類文明史進行宏觀敘事的通史著作。它是一部深入挖掘人類內在“敘事結構”的哲學與文學探索,一本以獨特視角審視“自我認知”的文本編織。 《基因組:人類自傳》的核心議題在於,我們如何構建和講述我們自己? 這裏的“基因組”並非指DNA雙螺鏇結構,而是被引申為構成個體生命經驗、記憶、道德選擇與文化認同的底層“編碼係統”——即我們用來理解世界和定位自身的敘事框架。 全書分為五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構建瞭一個復雜而精密的思想迷宮: 第一部:詞語的拓撲學——初始的編碼與裂變 本部分追溯瞭“人類敘事”的源頭,聚焦於語言的誕生如何成為我們體驗現實的首要過濾器。作者拒絕從人類學或符號學角度進行傳統闡釋,而是將語言視為一種“結構性缺陷”——是信息缺失和意義過載並存的悖論現場。 敘事並非對客觀世界的忠實記錄,而是對“不可言說之物”的補償性構建。個體通過命名(如“愛”、“罪”、“責任”)來馴服混沌的經驗流。本章深入探討瞭“第一個謊言”——即我們為瞭維護自我完整性而必須創造的內在一緻性——如何成為個體自傳的奠基石。 討論的重點轉嚮“拓撲學”的比喻:我們的記憶和經曆並非綫性排列的河流,而是多維空間中相互摺疊、扭麯和滲透的錶麵。一個事件的意義,取決於它在整個“自傳地圖”上所處的位置和與其他事件的連接方式。曆史的斷裂點,即“失憶”或“被壓抑的記憶”,被視為塑造當前敘事結構的關鍵“奇點”。 第二部:時間的碎片與鏡像的悖論 個體生命史是建立在時間感知之上的,但人類對時間的體驗是高度可塑的。本部分批判瞭“時間綫性論”的暴政,認為“過去”並非固定不變的檔案,而是不斷被“現在”重寫和重新解釋的文本草稿。 作者引入瞭“鏡像悖論”的概念:我們是通過他者的目光來認識自己的,但這種外部投射(社會角色、期望、評判)卻構成瞭我們自我認知中最堅固的部分。因此,個體自傳的每一次講述,都是一次對外部期望的順應或反叛的重新協商。 書中詳盡分析瞭幾種常見的“時間重構策略”:如“英雄之旅”模式(強調衝突與勝利)、“悲劇循環”模式(強調宿命與重復),以及“啓示錄”模式(強調終結與淨化)。每一種策略都對應著一套特定的道德裁決體係,決定瞭“我是誰”以及“我應該成為誰”。 第三部:未完成的對白——他者性與邊緣的塑造 真正的“自傳”從未是獨白。本部分探討瞭“他者”在構建“自我”邊界中的決定性作用。這裏的“他者”不僅指具體的人際關係,更指嚮所有被排除在主流敘事之外的元素——被壓抑的欲望、被否認的身份認同、以及那些構成文化“暗麵”的禁忌知識。 作者細緻考察瞭“邊緣敘事”的力量。那些被主流文化所“汙名化”或“沉默化”的聲音,恰恰是理解個體復雜性的關鍵綫索。當一個人試圖講述自己時,他必須決定哪些部分需要被“隱藏”或“編碼”起來。這些被隱藏的“潛文本”,構成瞭自傳的“陰影基因組”。 本部分引入瞭“斷裂對話”的概念,即在人與人之間,真誠的理解往往發生在語言的失效之處,發生在彼此的沉默和誤解之中。這種無法完全溝通的狀態,正是個體保持其獨立敘事主權的基礎。 第四部:道德的算法與自由意誌的幻覺 如果我們的行為是由早期的經驗(即“自傳的初始條件”)所驅動的,那麼道德判斷和自由選擇究竟存在於何處?本部分是對傳統自由意誌觀點的深刻質疑,但並非導嚮虛無主義。 作者主張,道德不是一個固定的法則,而是一種在不斷發生的“敘事修補”行為中産生的“即時功能”。我們在行動的瞬間,是在選擇用哪種“道德腳本”來解釋我們即將做齣的行為,同時也在為過去的行為尋找新的閤理性。 “算法”的比喻在此處得到深化:我們遵循著一套由文化、創傷和期望構成的潛在規則集。但高超的敘述者(即真正意義上生活的人)有能力識彆這些算法,並在關鍵節點上進行“非預期跳轉”(即真正的創造性選擇)。這種選擇不是憑空産生的,而是基於對現有算法的深刻理解和精確的“反嚮工程”。 第五部:重述與超越——自傳的終局性 本書的終章探討瞭“完成”與“終結”的問題。一個人的自傳是否會在其生命結束時纔真正定型?還是說,每一次新的領悟、每一次重大的失敗,都意味著對之前所有章節的徹底重寫? 作者認為,個體敘事的終極目標並非“真相”——因為沒有單一的、可被捕獲的真相。真正的目標是達到一種“敘事上的和解”:接受敘事中所有的矛盾、不連貫和缺失,並將它們納入一個更高層次的、承認其不完整性的整體框架中。 《基因組:人類自傳》是一部要求讀者進行深度自我反思的作品。它迫使我們直麵自己是如何通過精心編排的語言和篩選的記憶,來構建那個我們稱之為“我”的、永恒在生成中的宏大文本。它揭示瞭,我們最私密的故事,其實是人類共享的、關於存在意義的最古老也最復雜的文學創作。

用戶評價

評分

《基因組:人類自傳》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它的魅力在於,它將那些宏觀的科學理論,巧妙地融入到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的生活經曆中。比如,書中對遺傳性疾病的解釋,讓我對傢族中某些疾病的發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對現代醫學的進步感到由衷的贊嘆。同時,作者在講述基因與行為、基因與社會等話題時,也提齣瞭許多引人深思的觀點,讓我開始重新審視“天性”與“後天”的界限。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基因編輯”的討論,它既充滿瞭科學的嚴謹,又飽含著對未來可能性的憧憬和對倫理道德的考量。這本書讓我明白,基因不僅僅是生命的藍圖,它更像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宿命”,但同時,它也為我們提供瞭無限的可能性。它讓我更加珍惜當下,也更加審慎地思考未來。

評分

我必須說,《基因組:人類自傳》是一本極具顛覆性的作品。它徹底改變瞭我對“自我”的認知。我一直以為,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會是現在的樣子,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後天的經曆決定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在那些看不見的、微小的DNA分子中,隱藏著我們最深刻的本質。書中對基因如何影響我們的外貌、性格,甚至是我們對某些事物的偏好,都有非常細緻和引人入勝的描述。這讓我不禁開始反思,我那些看似獨立的個性和選擇,有多少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又有多少是基因早已“寫好”的程序?這種思考過程是有些令人不安的,但同時也是極其迷人的。它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觀察自己,觀察身邊的人,也觀察這個世界。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既有科學的深度,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

評分

這本書,真的不是一本普通的科普讀物。《基因組:人類自傳》更像是一部哲學著作,隻不過它的論據來自於最前沿的生命科學。作者帶領我穿越瞭數百萬年的時間長河,去探尋人類生命最根本的秘密。我被書中關於基因如何影響我們生存、繁衍,以及在各種極端環境下如何進化的故事所震撼。它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我們會擁有某些看似“不閤時宜”的身體構造,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事物産生莫名的恐懼或偏好,這一切,都有著深刻的基因根源。讀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瞭解生命,而是以一種更加深刻、更加尊重的態度去感受生命。它讓我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承載著古老智慧的生命體,我們身上的每一個基因,都在講述著一段關於生存與進化的傳奇。

評分

翻開《基因組:人類自傳》,我瞬間被一種史詩般的敘事所吸引。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任何一本關於基因的書,更像是在閱讀一部關於我們整個人類物種的波瀾壯闊的編年史。作者以極其宏大的視角,追溯瞭從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到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智人,每一步的演化都充滿瞭驚心動魄的挑戰和令人難以置信的適應。我尤其沉迷於書中對那些關鍵性基因發現的描繪,仿佛親身經曆瞭一場場科學的探險,見證瞭那些改變我們對生命理解的突破性時刻。讀到關於人類遷徙的章節,我簡直能想象齣我們的祖先穿越大陸、適應不同環境的畫麵,而這一切,都刻在瞭我們基因的深處。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不僅是獨立的個體,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我們的基因裏承載著無數代人的故事和生存智慧。它不僅僅是關於“是什麼”,更是關於“如何成為”。

評分

這本《基因組:人類自傳》簡直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我一直對我們是怎麼來的、身體的構造以及各種疾病的根源感到好奇,這本書就像一本巨型的、無比精美的說明書,詳細地解釋瞭我身體裏的每一個“零件”是如何工作的,以及這些“零件”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是如何被塑造齣來的。作者用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將那些原本聽起來非常晦澀的科學概念,比如DNA的雙螺鏇結構、基因突變、染色體排列等等,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原來我們身上蘊含著如此復雜而精妙的設計。特彆是書中關於不同人種之間基因差異的討論,讓我對“人類”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認識到我們是多麼相似,又多麼獨特。雖然我不是學科學齣身,但作者的敘述邏輯清晰,比喻恰當,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輕鬆理解。它不隻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次跨越時空的生命探索之旅,讓我對自己的存在有瞭前所未有的敬畏之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