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突破
定价:98.00元
作者:刘鸿儒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504948052
字数:748000
页码: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是建立历程,下册是发展思路。在上册中反映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要不要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的认识深化的历程。在下册中探讨了如何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的几个重大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强化资本市场的两个支柱,即提高上市公司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另一个是丰富和完善市场体系,包括在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如何发展*市场、期货市场、B股市场,运用好海外市场,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等。
为了便于研究思想认识的演变,全书基本上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了编辑整理,并保留了原稿的内容,没有作修改,属于现在的看法则放在背景介绍和评论中来体现。
目录
作者介绍
刘鸿儒,1930年生人。1959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在人民银行工作;1979-1980年参与组建中国农业银行并担任副行长;1980-1989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常务副行长,主管中国金融体制改革;1990-1992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通常对这类题材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太多浮于表面的“速成指南”或者过度简化的论述,读完后感觉像是喝了一杯兑了太多水的淡茶,索然无味。然而,这本书却截然不同。它最打动我的是那种近乎苛刻的求真精神。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反复琢磨作者引用的那些数据和案例,能感受到作者在搜集和验证这些资料时所花费的巨大心力,那绝不是随手可得的二手信息。更令人赞叹的是,作者在行文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谦逊而有力的姿态,既不故作高深,也不流于浅薄。尤其在处理那些复杂、容易引起争议的议题时,作者的论证过程显得尤为扎实,每一步推理都像是在铺设一条坚固的栈桥,让你能够安全地跨越知识的鸿沟。我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被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感染和启发。
评分这本新近购入的精装书,光是拿到手里掂量,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作者的笔力想必也是非同凡响。从装帧设计上看,封面那种深沉的色调和精致的烫金字体,就透露出一种内敛而厚重的学术气息,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著作。我还没有完全沉下心来细读,但光是快速翻阅目录和引言部分,就能察觉到作者在梳理脉络上的用心。那些章节标题的设置,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仿佛在构建一座宏伟的知识殿堂,每一步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和铺垫。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理论基石的重新审视”那一部分,提纲挈领,似乎在挑战一些既有的、流传已久的观点,这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很想看看作者究竟是如何以独到的视角去解构和重塑这些概念的。总体而言,初印象极佳,它散发出的那种沉稳和深度,无疑是吸引我深入探索的强大磁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相反,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深奥的原理,用一种既富有画面感又兼具精确性的文字描绘出来。我尤其喜欢那种穿插在严肃论述之间的、恰到好处的类比和隐喻,它们如同黑夜中的灯塔,瞬间点亮了原本模糊不清的概念。例如,在解释那个关于“系统动态平衡”的部分时,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历史场景作为对比,一下子就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我不是在读一本理论书籍,而是在听一位资深前辈娓娓道来他的毕生所学。这种叙事技巧的运用,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同时又丝毫没有牺牲内容的深度,这种平衡的拿捏,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评分我已经断断续续读了接近三分之一,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的视角框架”。在此之前,我看待某些社会现象或历史发展时,总习惯于用既有的、比较流行的思维定式去套用,常常觉得解释力不足或者总有遗漏。但这本书强迫我跳出原有的舒适区,去审视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驱动机制。作者似乎在引导读者,不要满足于“是什么”,而要深入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果改变某个变量,结果又会如何”。这种结构化的思维训练,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决策制定和问题分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运用书中的某些分析模型去审视周围发生的事情,这说明这本书已经从单纯的知识输入,转化为了一种实用的思维工具。
评分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我想那应该是“纵深感”。很多畅销书可能在广度上做得不错,覆盖面广,但往往缺乏足够的深度去挖掘事物的本质。而这本,明显走了另一条更艰难但更值得尊敬的路。作者似乎对每一个提及的子议题都进行了地毯式的扫描和挖掘,拒绝任何肤浅的交代。每一次的深入探究,都伴随着对前人研究的尊重性引用和批判性继承,这让整本书的论述具有了极强的“场域感”,仿佛能感受到背后有一整个学术群像在支撑着作者的论点。我预感,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书架上那种需要反复翻阅、在不同人生阶段会有不同体会的“工具箱”式的参考书。它不是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消遣读物,而是值得被时常重温,从中汲取新的营养和洞见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