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文集(全新20部) 作家出版社 莫言

莫言文集(全新20部) 作家出版社 莫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莫言 著
图书标签:
  • 莫言
  • 文学
  • 小说
  • 中国当代文学
  • 作家出版社
  • 文集
  • 长篇小说
  • 中篇小说
  • 短篇小说
  • 经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图文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66946
商品编码:2811706747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莫言文集(全新20部)

定价:700.00元

作者:莫言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063669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1.010kg

编辑推荐


海报:
  

内容提要


《莫言文集》莫言文集包含二十部莫言经典著作。
“2011年8月20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痛处的长篇力作。
《四十一炮》以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

目录


长篇小说:
1.《红高粱家族》
2.《天堂蒜薹之歌》
3.《十三步》
4.《食草家族》
5.《》
6.《酒国》
7.《红树林》
8.《檀香刑》
9.《生死疲劳》
10.《四十一炮》
11.《蛙》
短篇小说:
12.《白狗秋千架》
13.《与大师约会》
中篇小说:
14.《欢乐》
15.《怀抱鲜花的女人》
16.《师傅越来越幽默》散文:
17.《会唱歌的墙》(新修订版.内容到2011年)
剧作:
18.《我们的荆轲》(新书、图文版)
访谈录:
19.《碎语文学》
演讲录:
20《用耳朵阅读》

作者介绍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辍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到县棉花加工厂做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2007年10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位获得此奖的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等十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欢乐》、《怀抱鲜花的女人》、《爆炸》、《师父越来越幽默》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枯河》、《》、《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还创作了《红高粱》、《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话剧、电影文学剧本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外文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版。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并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8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暖》获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
1996年《》获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
2001年《酒国》(法文版)获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奖。
2004年4月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004年3月获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2005年1月获第三十届意大利 NONINO 国际文学奖。
2006年7月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8年9月获香港浸会大学“红楼梦华语长篇小说奖”
2008年10月获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纽曼华语文学奖”
2009年6月被推选为德国巴伐利亚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文摘


先生,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 和人体器官命名。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孙肩……这风气因何而生, 我没有研究,大约是那种以为“贱名者长生”的心理使然,抑或是母亲认 为孩子是自己身上一块肉的心理演变。这风气如今已不流行,年轻的父母 们,都不愿意以那样古怪的名字来称谓自己的孩子。我们那地方的孩子, 如今也大都拥有了与香港台湾、甚至与日本韩国的电视连续剧中人物一样 优雅而别致的名字。那些曾以人体器官或身体部位命名的孩子,也大都改 成雅名,当然也有没改的,譬如陈耳,譬如陈眉。
  陈耳和陈眉之父陈鼻是我的小学同学,也是我少年时的朋友。我们是 1960年秋季进羊栏小学的。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深刻的 事件,大都与吃有关。譬如我曾讲过的吃煤的故事。许多人以为是我胡乱 编造,我以我姑姑的名义起誓:这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确凿的事实。
  那是一吨龙口煤矿生产的优质煤块,亮晶晶的,断面处能照清人影。
  我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亮的煤。村里的车把式王脚,赶着马车,把煤从县 城运回。王脚方头、粗颈、口吃,讲话时,目放精光,脸憋得通红。他儿 子王肝,女儿王胆,都是我的同学。王肝与王胆是一卵双胎。王肝身体高 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
  大家都说,在娘肚子里时,王肝把营养霸光了,所以王胆长得小。卸煤时 正逢下午放学,大家都背着书包,围看热闹。王脚用一柄大铁锹,从车上 往下铲煤。煤块落在煤块上,哗哗响。王脚脖子上有汗,解下腰问那块蓝 布擦拭。擦汗时看到儿子王肝和女儿王胆,便大声呵斥:回家割草去!王 胆转头就跑——她跑起来身体摇摇摆摆,重心不稳,像个初学走路的婴孩 ,很是可爱——王肝往后缩缩,但不走。王肝为父亲的职业感到荣耀。现 在的小学生,即便父亲是开飞机的,也体会不到王肝那时的荣耀。大马车 啊,轰轰隆隆,跑起来双轮卷起尘土的大马车啊。驾辕的是匹退役军马, 曾在军队里驮过,据说立过战功,屁股上烫着烙印。拉长套的是匹脾 气暴躁的公骡,能飞蹄伤人,好张嘴咬人。这骡子虽然脾气不好,但气力 惊人,速度极快。能够驾驭这头疯骡的也只有王脚。村子里有很多人羡慕 这职业,但都望骡却步。这骡子已经咬伤过两个儿童:个是袁脸的儿 子袁腮,第二个是王胆。马车停在她家门前时,她到骡前去玩,被骡子咬 着脑袋叼起来。我们都很敬畏王脚。他身高一米九,双肩宽阔,力大如牛 ,二百斤重的石碌碡,双手抓起,胳膊一挺,便举过头顶。尤其让我们敬 佩的,是他的。疯骡咬破袁腮头颅那次,他拉上车闸,双腿叉开,站 在车辕两边,挥舞鞭子,抽打疯骡屁股。那真是一鞭一道血痕,一鞭一声 脆响。疯骡起初还尥蹶子,但一会儿工夫便浑身颤抖,前腿跪在地上,脑 袋低垂,嘴巴啃着泥土,撅着屁股承揍。后来还是袁腮的爹袁脸说,老王 ,饶了它吧!王脚才悻悻地罢休。袁脸是党支部书记,村里大的官。他 的话王脚不敢不听。疯骡把王胆咬伤后,我们都期待着再看一场好戏,但 王脚一鞭也没打。他从路边石灰堆上抓起一把石灰,掩在王胆头上,把她 提回家去。他没打骡子,却抽了老婆一鞭,踢了王肝一脚。我们指指点点 地议论着那头棕色的疯骡。它瘦骨伶仃,眼睛上方有两个深得可放进一枚 鸡卵的凹陷。它的目光忧伤,似乎随时都会放声大哭。我们无法想象这样 一匹瘦骡子怎会爆发出那样大的力量。当我们一边议论一边向那骡子靠近 时,王脚便停止铲煤,用凌厉的目光逼视我们,吓得我们连连倒退。堆在 学校伙房前的煤堆渐渐高起来,车上的煤渐渐少了。我们不约而同地抽鼻 子,因为我们嗅到了一种奇异的香味。仿佛是燃烧松香的昧儿,又仿佛是 烧烤土豆的味儿。我们的嗅觉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那一堆亮晶晶的煤块上 。王脚拢马驱骡,马车离开校园。我们并没像往常那样,去追赶马车,并 冒着被鞭子抽头的危险跳上去过瘾。我们目不转睛,慢慢地向煤堆移动。
  伙夫老王,挑着两桶水,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他的女儿王仁美,也是我们 的同学,后来成为我的妻子。她是当时少有的没用器官命名的孩子,因为 伙夫老王,是个有文化的人。他原本是公社畜牧站的站长,后因说话不当 犯了错误,被开除公职遣返回乡。老王狐疑地看着我们。他以为我们要冲 进伙房哄抢食物吧?所以他说,滚,小兔崽子们!这里没有你们吃的,回 家吃你们娘的去吧。我们自然听到了他的话,我们甚至也考虑了他的 建议,但他的建议无异于骂人。我们都是七八岁的孩子,怎么还可能吃奶 ?即便我们还吃奶,但我们的母亲,都饿得半死,乳房紧贴在肋骨上,哪 里有奶可吃?但没人去跟老王理论。我们站在煤堆前,低头弯腰,像地质 爱好者发现了奇异矿石;我们抽动鼻子,像从废墟中寻找食物的狗。说到 这里,首先要感谢陈鼻,其次要感谢王胆。是陈鼻首先捡起一块煤,放在 鼻边嗅,皱着眉,仿佛在思索什么重大问题。他的鼻子又高又大,是我们 取笑的对象。思索了一会儿,他将手中那块煤,猛地砸在一块大煤上。煤 块应声而碎,那股香气猛地散发出来。他拣起一小块,王胆也拣起一小块 ;他用舌头舔舔,品咂着,眼睛转着圈儿,看看我们;她也跟着学样儿, 舔煤,看我们。后来,他们俩互相看看,微微笑笑,不约而同地,小心翼 翼地,用门牙啃下一点煤,咀嚼着,然后又咬下一块,猛烈地咀嚼着。兴 奋的表情,在他们脸上洋溢。陈鼻的大鼻子发红,上边布满汗珠。王胆的 小鼻子发黑,上面沾满煤灰。我们痴迷地听着他们咀嚼煤块时发出的声音 。我们惊讶地看到他们吞咽。他们竟然把煤咽下去了。他压低声音说:伙 计们,好吃!她尖声喊叫:哥呀,快来吃啊!他又抓起一块煤,更猛地咀 嚼起来。她用小手拣起一块大煤,递给王肝。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把煤 块砸碎,捡起来,用门牙先啃下一点,品尝滋味,虽有些牙碜,但滋味不 错。陈鼻大公无私,举起一块煤告诉我们:伙计们,吃这样的,这样的好 吃。他指着煤块中那半透明的、浅黄色的、像琥珀一样的东西说,这种带 松香的好吃。我们已经上过自然课,知道煤是许多世纪前,埋在地壳中的 森林变成的。给我们上自然课的是我们的校长吴金榜。我们不相信校长的 话,我们也不相信课本上的话。森林是绿色的,怎么可能变成黑色的煤炭 ?我们以为校长和课本都是在胡说八道。发现了煤块中的松香,才明白校 长没有我们,课本也没有我们。我们班三十五个学生,除了几个女生 不在,其余都在。我们每人攥着一块煤,咯咯崩崩地啃,咯咯嚓嚓地嚼,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神秘的表情。我们仿佛在进行一场即兴表 演,我们仿佛在玩一种古怪游戏。肖下唇拿着一块煤,翻来覆去地看,不 吃,脸上带着蔑视的神情。他不吃煤因为他不饿,他不饿因为他爹是公社 粮库保管员。伙夫老王惊呆了。他手上沾着面粉跑出来。天哪,他手上沾 着面粉!当时在学校伙房就餐的除了我们的校长和我们的教导主任之外, 还有两个在乡下驻点的公社干部。老王惊呼:孩子们,你们干什么?你们 ……吃煤?煤也能吃?王胆用小小的手举着一块大煤,细声细气地说:大 叔,太好吃了,给你一块尝尝。老王摇着头,道:王胆,你这小女孩,也 跟着这帮野小子胡闹。王胆咬了一口煤,说:真的好吃耶,大叔。这时已 是傍晚,红日西沉。那两个在这里搭伙就餐的公社干部骑着车子来了。他 们也被我们吸引住了。老王挥舞着扁担轰赶我们。那个姓严的公社干部— —好像是个副主任——制止了老王。他的脸色很难看,挥了一下手,转身 钻进了伙房。P5-9(《蛙》)

序言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莫言文集(全新20部)》并非一本单一的书籍,而是一个庞大的文学集成,它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巨匠莫言先生数十年的创作精华。这套文集以其包罗万象的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莫言文学世界的重要窗口。 从“高密东北乡”到世界文学殿堂:莫言创作的宏阔画卷 莫言的文学世界,最鲜明的标志便是那片魂牵梦萦的“高密东北乡”。这片土地,既是他的故乡,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母体。在他的笔下,高密东北乡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成为一个充满传奇、血性、苦难与欢乐的现实主义艺术空间。从早期的《红高粱家族》奠定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到后来的《生死疲劳》、《蛙》、《檀香刑》、《丰乳肥臀》等一系列标志性作品,莫言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将高密东北乡的民间风情、历史变迁、人性百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超越了地域的限制,触及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困境。 这套文集收录的作品,几乎涵盖了莫言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读者可以从中追溯他早期作品的粗犷与激情,感受他对土地、对生命的原始热爱;也可以体味他中后期作品的成熟与深刻,见证他如何将历史的厚重、社会的变迁、个体命运的沉浮熔铸于艺术之中。例如,《红高粱家族》以其磅礴的气势和野性的生命力,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丰乳肥臀》则以宏大的叙事和史诗般的笔触,勾勒出中国近现代史的波澜壮阔,以及在历史洪流中女性的坚韧与母性的伟大;《生死疲劳》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黑色幽默,探讨了土地改革、集体化运动等历史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蛙》则以独特的视角,直面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复杂历史,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 语言的魔术师:在粗粝与诗意间游走 莫言的语言,是其文学魅力的重要来源。他善于运用充满生命力的、带着泥土气息的方言和俗语,将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描绘得生动传神。他的语言既有北方汉子的粗粝与直白,又不乏细腻的观察和诗意的表达。在《莫言文集(全新20部)》中,读者能够充分领略到这种语言的魅力。他能够将最朴素的语言赋予最动人的力量,将最残酷的现实描绘得如同神话般瑰丽。 例如,在描写高密东北乡的自然风光时,他的语言充满了感官的冲击力,让你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风吹过麦浪的声音。而在描绘人物时,他又能捕捉到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情感波动,用精准而富有张力的词句将其呈现出来。他的小说中,常有那些充满生命力、甚至有些粗俗的对话,但这恰恰是人物真实性格的体现,是通往心灵深处的一条捷径。同时,他又能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融入哲思和诗意,使得作品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增添了超现实的色彩。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莫言的作品既接地气,又具有普世的艺术价值。 叙事的匠心:在宏大与微观间穿梭 莫言是一位杰出的叙事者。他的小说结构往往庞大而复杂,但却能驾驭得游刃有余。他善于运用多线叙事、时空交错等手法,将纷繁的人物关系和复杂的历史事件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这套文集中的作品,无一不展现了他高超的叙事技巧。 读者在阅读《莫言文集(全新20部)》时,会发现他叙事的节奏感极强。他能够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聚焦于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也能在描绘乡村日常生活的琐碎中,揭示出深刻的社会问题。他的叙事常常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将读者牢牢吸引住。无论是《檀香刑》中那令人窒息的酷刑描写,还是《生死疲劳》中那一场场荒诞而又真实的人生遭遇,都体现了他对叙事节奏和情节安排的精准把握。他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代入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喜怒哀乐。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在善与恶的边缘徘徊 莫言的作品,最打动人心的,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从不回避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而是以一种坦诚甚至略带残酷的方式,展现了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挣扎和精神选择。在这套文集中,读者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他们会犯错,也会反思。 莫言笔下的人物,往往都不是简单的“好人”或“坏人”。他们是生活在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下的真实个体,他们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欲望、恐惧、爱、恨、生存的压力,以及时代的洪流。例如,《红高粱家族》中的九儿,既有泼辣的一面,也有深情的一面;《蛙》中的姑姑,作为计划生育的执行者,其行为的背后,既有时代的要求,也有她个人的坚持和无奈。莫言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探讨了生存的艰辛、道德的模糊地带,以及个体在时代巨变中的命运。他让我们看到,即便是在最艰难的岁月,人性中依然闪耀着微弱的光芒,也同样充斥着难以摆脱的阴影。 文学的边界:魔幻与现实的交织 莫言最为人称道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在这套文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能够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与超现实的想象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现实感又充满奇幻色彩的文学世界。这种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神空间。 在《莫言文集(全新20部)》中,读者会发现,那些在高密东北乡发生的事件,常常带有某种象征意义和寓言色彩。例如,《生死疲劳》中的“人变驴”的设定,看似荒诞,却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土地改革中的遭遇和精神上的困惑。《丰乳肥臀》中那象征着母性与土地的“乳房”意象,更是充满了生命力和神秘感。这种魔幻色彩,并非为了猎奇,而是为了更深层次地揭示现实的本质,探讨人类生存的困境和生命的意义。它模糊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让读者在惊叹于想象力的同时,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对历史的反思与时代的精神追问 作为一位重要的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套文集,在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回顾与反思。他以个人的视角,通过对家族史、乡土史的描绘,折射出整个国家和民族所经历的重大变革。 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莫言的作品中,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的微观描写交织在一起。他关注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与牺牲,关注社会变迁对人心灵的影响。他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和痛苦性,而是以一种相对客观甚至带点悲悯的目光,审视着这一切。这套文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中国社会的演进,去思考时代精神的变迁。他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普世性,关乎着人类的生存、历史的记忆,以及未来的方向。 结论: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文学宝藏 《莫言文集(全新20部)》是一套极其珍贵的文学宝藏。它不仅收录了莫言先生的数十部代表作,更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语言、叙事、人性洞察、想象力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这套文集,适合所有对中国当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也适合任何希望通过文学作品去了解历史、洞察人性、感受生命的人。 阅读这套文集,如同踏上了一段丰富而深刻的文学旅程。你会在高密东北乡的泥土气息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你会在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中,体味人性的复杂;你会在莫言先生精妙绝伦的语言中,领略到汉语的魅力。这不仅仅是20部书,更是一个完整的文学世界,一个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深入挖掘的精神家园。它将带给我们震撼、思考,以及无尽的艺术享受。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对于很多读者来说,莫言的作品需要一个适应期,但一旦你接受了那个世界的逻辑,就会发现其文字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比如他的短篇小说集,那些看似零散的故事,其实都带着强烈的地域色彩和生命哲学内核。它们像一个个打磨光滑的鹅卵石,每一个都蕴含着独特的重量和温度。我特别喜欢他描写普通人那些细微的、甚至有些荒唐的欲望和挣扎,那些在时代夹缝中求生的个体,他们偶尔闪现的善良和更多时候的自私,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的叙事有一种独特的“回旋镖”效应,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往往形成一种奇妙的呼应,让你在恍然大悟中感受到一种宿命般的悲凉。这种文字的“糙感”和叙事的“韧性”,是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显著标志,读起来酣畅淋漓,绝不拖泥带水,每一次翻阅都像是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看到了生命更原始、更真实的面貌。

评分

读《酒国》的感觉非常奇妙,它更像是一场荒诞不经的梦境,充满了黑色幽默和对权力、欲望的辛辣讽刺。与其他作品相比,《酒国》的结构更为松散,更像是一系列片段、梦呓和民间传说的拼贴,但这种“不完整性”恰恰是其精妙之处。莫言似乎在这里彻底放飞了想象力的缰绳,将对官场潜规则、人性的贪婪和对“吃文化”的极致描绘融为一炉。那些关于“吃仙丹”、“酒桌上的政治”的描写,夸张到近乎滑稽,但细想之下,却又让你感到脊背发凉,因为在荒诞的表象之下,隐藏着对现实的精准解剖。阅读过程中,我需要不断地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切换视角,那种眩晕感是沉浸式阅读的极致体验。这本书考验读者的耐性和理解力,但一旦被它拽进去,就会发现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光怪陆离、更直指人心的“酒国”。

评分

这套《红高粱家族》的精装本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是拿在手里掂量的分量,就觉得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高密东北乡那片土地上所有的故事和热度。莫言的文字,初读时可能觉得粗粝、生猛,像未经雕琢的石头,带着一股子原始的野性。但一旦沉浸进去,那种强烈的感官冲击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简直能把你拽到那个特定时空里去。我记得第一次读到“我奶奶”的故事时,那种对生命力近乎癫狂的赞美和对残酷现实的直视,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他笔下的人物,没有一个是扁平的符号,他们活生生地呼吸着,爱着,也痛苦着,每一个选择都带着泥土的芬芳和血腥的痕迹。尤其是他对环境的描摹,那片土地仿佛成了有生命的另一个角色,参与到人物的命运之中,共同完成了一场关于生存与繁衍的史诗。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更像是一部充满原始生命力的民间史诗,充满了力量感和震撼力。读完之后,那种久久不能散去的回味,是很多当代小说难以企及的。

评分

最近在读《蛙》,这本书给我的冲击力,和《红高粱家族》那种直冲脑门的猛烈不同,它更像是一场在幽暗中进行的、关于良知与时代重压的沉思。莫言对“蛙”这个意象的运用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不仅是生育的象征,更是权力干预下个体命运的缩影。透过姑姑这个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洪流中,个体如何被裹挟,如何在巨大的体制面前挣扎着保有自己的一点点道德底线。文字的密度依然很高,但叙事节奏明显更为内敛和克制,少了些许狂欢式的奔放,多了些许深入骨髓的疼痛。我尤其欣赏他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那种既坚韧又脆弱,既服从又反抗的矛盾体,真实得让人心痛。这本书的后劲很大,每次合上书本,都会忍不住思考,在巨大的集体意志面前,个人的良知究竟能坚持多久,又该如何面对那些无法挽回的历史创伤。这是一部关于生育、生命伦理和人性挣扎的深刻作品。

评分

我最近重温了《丰乳肥臀》,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悟,这本书的体量和野心都非常宏大,简直是一部浓缩版的中国近现代史。莫言用他标志性的魔幻现实主义笔法,书写了上官鲁氏这位母亲近乎神话般的生命力。她像一块不朽的岩石,以一种近乎野蛮的生命力,承载了家族的延续和民族的苦难。书中对生存本身的赞美,对生育的近乎宗教般的推崇,非常震撼人心。然而,这种极端的生命力又是与历史的残酷、个人的悲剧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相较于《红高粱》的激情四射,《丰乳肥臀》的基调更为厚重,它探讨了如何在极端贫瘠和动荡的年代里,“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甚至带有原罪性质的胜利。文字依然是浓墨重彩的,充满了泥土和汗水的味道,让人感受到一种源自大地深处的生命哲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