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软件设计师教程+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冲刺习题与解答+考试同步辅导

【正版包邮】软件设计师教程+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冲刺习题与解答+考试同步辅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软件设计师
  • 考试
  • 教程
  • 真题
  • 冲刺
  • 辅导
  • 计算机
  • 包邮
  • 正版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7604
商品编码:28164992747

具体描述



软件设计师考试作为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中级专业考试。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软件设计师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按照系统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等相应的文档;组织和指导程序员编写、调试程序,并对软件进行优化和集成测试,开发出符合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的高质量软件;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本书以通过对历年真题考试进行分析和解答的方式,针对软件设计师2014年—2017年的共8次真题进行了解析,以帮助考生备考软件设计师考试。考生可通过学习本书,掌握考试的重点,并通过真题及解析,熟悉试题形式及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等。本书配套有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软考”冲刺互动学习平台,可以进行在线题库答题自测,在线音频、视频、直播课程学习等。




2017年软件设计师考试试题与解析 1

2017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2

2017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24

2017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36

2017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60

2016年软件设计师考试试题与解析 71

2016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72

2016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92

2016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103

2016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124

201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试题与解析 135

2015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136

2015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164

2015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176

2015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202

2014年软件设计师考试试题与解析 213

2014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214

2014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237

2014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250

2014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270

.






>


>
>
>
>
>
>
>
>
>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软件设计师教程(第4版) 

作者:褚华 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2月 

版 次:5

在软考中级资格中,报考*热门的,也是在校学生*关注的是网络工程师和软件设计师。

在软考初级资格中,报考*热门的,也是在校本科生*关注的是网络管理员和程序员。

考生一旦通过考试,便有应聘大企业的敲门金砖。

好消息是这四个模块的指定教材,从di1版到现在的di4版历经10年,终于面市了。

更贴近考点,更有利于考生掌握知识点的di4版出版后,相信您会有量级的提高。

 

 

目录:di1章 计算机系统知识
1.1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1.1.1 计算机系统硬件基本组成
1.1.2 中央处理单元
1.1.3 数据表示
1.1.4 校验码
1.2 计算机体系结构
1.2.1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
1.2.2 存储系统
1.2.3 输入/输出技术
1.2.4 总线结构
1.3 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基础知识
1.3.1 计算机安全概述
1.3.2 加密技术和认证技术
1.3.3 计算机可靠性
1.3.4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di2章 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
2.1 程序设计语言概述
2.1.1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
2.1.2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
2.2 语言处理程序基础
2.2.1 汇编程序基本原理
2.2.2 编译程序基本原理
2.2.3 解释程序基本原理
di3章 操作系统知识
3.1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3.1.1 操作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3.1.2 操作系统的特征与功能
3.1.3 操作系统的发展及分类
3.2 处理机管理
3.2.1 基本概念
3.2.2 进程的控制
3.2.3 进程间的通信
3.2.4 管程
3.2.5 进程调度
3.2.6 死锁
3.2.7 线程
3.3 存储管理
3.3.1 基本概念
3.3.2 存储管理方案
3.3.3 分页存储管理
3.3.4 分段存储管理
3.3.5 段页式存储管理
3.3.6 虚拟存储管理
3.4 设备管理
3.4.1 设备管理概述
3.4.2 I/O软件
3.4.3 设备管理采用的相关缓冲技术
3.4.4 磁盘调度
3.5 文件管理
3.5.1 文件与文件系统
3.5.2 文件的结构和组织
3.5.3 文件目录
3.5.4 存取方法和存储空间的管理
3.5.5 文件的使用
3.5.6 文件的共享和保护
3.5.7 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
3.6 作业管理
3.6.1 作业与作业控制
3.6.2 作业调度
3.6.3 用户界面
3.7 网络与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3.7.1 网络操作系统
3.7.2 嵌入式操作系统
3.8 UNIX操作系统实例
3.8.1 UNIX操作系统
3.8.2 UNIX文件系统
3.8.3 UNIX进程与存储管理
3.8.4 UNIX设备管理
3.8.5 shell程序
di4章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4.1 软件工程概述
4.1.1 计算机软件
4.1.2 软件工程基本原理
4.1.3 软件生存周期
4.1.4 软件过程
4.2 软件过程模型
4.2.1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4.2.2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4.2.3 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
4.2.4 喷泉模型(Water Fountain Model)
4.2.5 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Combased Development Model)
4.2.6 形式化方法模型(Formal Methods Model)
4.3 软件开发方法
4.3.1 结构化方法
4.3.2 Jackson方法
4.3.3 原型方法
4.3.4 面向对象方法
4.3.5 敏捷方法
4.4 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4.4.1 软件工具
4.4.2 软件开发环境
4.5 软件项目管理
4.5.1 软件项目管理设计的范围
4.5.2 软件项目估算
4.5.3 进度管理
4.5.4 软件项目的组织
4.5.5 软件质量管理
4.5.6 软件配置管理
4.6 风险管理
4.6.1 软件风险
4.6.2 风险识别
4.6.3 风险预测
4.6.4 风险评估
4.6.5 风险控制
4.7 软件度量
4.7.1 软件度量分类
4.7.2 软件复杂性度量
di5章 系统开发与运行
5.1 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
5.1.1 系统分析概述
5.1.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
5.1.3 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5.1.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1.5 系统文档
5.2 需求分析与需求工程
5.2.1 软件需求
5.2.2 需求分析原则
5.2.3 需求工程
5.2.4 需求建模
5.2.5 需求规约与验证
5.2.6 需求管理
5.3 结构化分析方法
5.3.1 结构化分析方法概述
5.3.2 数据流图
5.3.3 数据字典(DD)
5.4 结构化设计方法
5.4.1 结构图
5.4.2 结构化设计的步骤
5.4.3 数据流图到软件体系结构的映射
5.5 Web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
5.5.1 WebApp的特性
5.5.2 Web应用系统分析模型
5.6 用户界面设计
5.6.1 用户界面设计的黄金原则
5.6.2 用户界面的分析与设计
5.6.3 用户界面设计问题
5.7 测试基础知识
5.7.1 系统测试与调试
5.7.2 传统软件的测试策略
5.7.3 测试方法
5.7.4 调试
5.7.5 测试Web应用系统
5.8 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
5.8.1 系统转换
5.8.2 系统维护概述
5.8.3 系统评价
di6章 网络与多媒体基础知识
6.1 网络概述
6.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6.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6.1.3 网络的拓扑结构
6.1.4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
6.2 网络互连硬件
6.2.1 网络的设备
6.2.2 网络的传输介质
6.2.3 组建网络
6.3 网络的协议与标准
6.3.1 网络的标准
6.3.2 局域网协议
6.3.3 广域网协议
6.3.4 TCP/IP协议族
6.4 Internet及应用
6.4.1 Internet概述
6.4.2 Internet地址
6.4.3 Internet服务
6.5 网络安全
6.5.1 网络安全概述
6.5.2 网络的信息安全
6.5.3 防火墙技术
6.6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6.6.1 虚拟现实基本概念
6.6.2 声音
6.6.3 图形和图像
6.6.4 动画和视频
6.7 多媒体网络
6.7.1 超文本与超媒体
6.7.2 流媒体
6.8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6.8.1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
6.8.2 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
di7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
7.1 基本概念
7.1.1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7.1.2 DBMS的功能
7.1.3 DBMS的特征及分类
7.1.4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7.1.5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7.1.6 大数据
7.2 数据模型
7.2.1 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7.2.2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7.2.3 E-R模型
7.2.4 层次模型
7.2.5 网状模型
7.2.6 关系模型
7.2.7 面向对象模型
7.3 关系代数
7.3.1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7.3.2 5种基本的关系代数运算
7.3.3 扩展的关系代数运算
7.4 关系数据库SQL语言简介
7.4.1 SQL数据库体系结构
7.4.2 SQL的基本组成
7.4.3 SQL数据定义
7.4.4 SQL数据查询
7.4.5 SQL数据更新
7.4.6 SQL访问控制
7.4.7 嵌入式SQL
7.5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
7.5.1 函数依赖
7.5.2 规范化
7.5.3 模式分解及分解应具有的特性
7.6 数据库的控制功能
7.6.1 事务管理
7.6.2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7.6.3 并发控制
di8章 数据结构
8.1 线性结构
8.1.1 线性表
8.1.2 栈和队列
8.1.3 串
8.2 数组、矩阵和广义表
8.2.1 数组
8.2.2 矩阵
8.2.3 广义表
8.3 树
8.3.1 树与二叉树的定义
8.3.2 二叉树的性质与存储结构
8.3.3 二叉树的遍历
8.3.4 线索二叉树
8.3.5 *优二叉树
8.3.6 树和森林
8.4 图
8.4.1 图的定义与存储
8.4.2 图的遍历
8.4.3 生成树及*小生成树
8.4.4 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
8.4.5 *短路径
8.5 查找
8.5.1 查找的基本概念
8.5.2 静态查找表的查找方法
8.5.3 动态查找表
8.5.4 哈希表
8.6 排序
8.6.1 排序的基本概念
8.6.2 简单排序
8.6.3 希尔排序
8.6.4 快速排序
8.6.5 堆排序
8.6.6 归并排序
8.6.7 基数排序
8.6.8 内部排序方法小结
8.6.9 外部排序
di9章 算法设计与分析
9.1 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概念
9.1.1 算法
9.1.2 算法设计
9.1.3 算法分析
9.1.4 算法的表示
9.2 算法分析基础
9.2.1 时间复杂度
9.2.2 渐进符号
9.2.3 递归式
9.3 分治法
9.3.1 递归的概念
9.3.2 分治法的基本思想
9.3.3 分治法的典型实例
9.4 动态规划法
9.4.1 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想
9.4.2 动态规划法的典型实例
9.5 贪心法
9.5.1 贪心法的基本思想
9.5.2 贪心法的典型实例
9.6 回溯法
9.6.1 回溯法的算法框架
9.6.2 回溯法的典型实例
9.7 其他算法
9.7.1 分支限界法
9.7.2 概率算法
9.7.3 近似算法
di10章 面向对象技术
10.1 面向对象基础
10.1.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10.1.2 面向对象分析
10.1.3 面向对象设计
10.1.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0.1.5 面向对象测试
10.2 UML
10.2.1 事物
10.2.2 关系
10.2.3 UML中的图
10.3 设计模式
10.3.1 设计模式的要素
10.3.2 创建型设计模式
10.3.3 结构型设计模式
10.3.4 行为设计模式
10.3.5 应用举例
di11章 标准化和软件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11.1 标准化基础知识
11.1.1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11.1.2 信息技术标准化
11.1.3 标准化组织
11.1.4 ISO 9000标准简介
11.1.5 ISO/IEC 15504过程评估标准简介
11.2 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11.2.1 知识产权基本概念
11.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1.2.3 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权
11.2.4 专利权概述
11.2.5 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di12章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
12.1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12.1.1 需求说明
12.1.2 结构化分析
12.1.3 总体设计
12.1.4 详细设计
12.2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12.2.1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12.2.2 需求分析
12.2.3 概念结构设计
12.2.4 逻辑结构设计
12.2.5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12.2.6 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12.2.7 案例分析
12.3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12.3.1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步骤
12.3.2 需求说明
12.3.3 建模用例
12.3.4 建模活动
12.3.5 设计类图
12.3.6 建模对象状态
12.3.7 建模序列图
12.4 算法分析与设计
12.4.1 C程序设计语言与实现
12.4.2 算法设计与实现
12.5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实现
12.5.1 设计与实现方法
12.5.2 设计模式的应用

目录
第1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
1.1 考点提炼
1.2 强化练习
1.3 习题解答
第2章 程序语言与语言处理程序
2.1 考点提炼
2.2 强化练习
2.3 习题解答
第3章 操作系统
3.1 考点提炼
3.2 强化练习
3.3 习题解答
第4章 软件工程
4.1 考点提炼
4.2 强化练习
4.3 习题解答
第5章 面向对象方法
5.1 考点提炼
5.2 强化练习
5.3 习题解答
第6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
6.1 考点提炼
6.2 强化练习
6.3 习题解答
第7章 数据库系统
7.1 考点提炼
7.2 强化练习
7.3 习题解答
第8章 计算机网络
8.1 考点提炼
8.2 强化练习
8.3 习题解答
第9章 信息安全
9.1 考点提炼
9.2 强化练习
9.3 习题解答
第10章 多媒体技术
10.1 考点提炼
10.2 强化练习
10.3 习题解答
第11章 法律法规与标准化
11.1 考点提炼
11.2 强化练习
11.3 习题解答
第12章 数据流图
12.1 考点提炼
12.2 强化练习
12.3 习题解答
12.4 试题解答技巧
第13章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13.1 考点提炼
13.2 强化练习
13.3 习题解答
13.4 试题解答技巧
第14章 UML建模
14.1 考点提炼
14.2 强化练习
14.3 习题解答
14.4 试题解答技巧
第15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应用
15.1 考点提炼
15.2 强化练习
15.3 习题解答
15.4 试题解答技巧
第16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6.1 考点提炼
16.2 强化练习
16.3 试题解答

16.4 试题解答技巧


书名:软件设计师考试同步辅导——考点串讲、真题详解与强化训练(第二版)(全国计算机技术

定价:59.00元

作者:李目,徐建,高洁 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302361237

字数:769000

页码:49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李目、徐建、高洁主编的《软件设计师考试同步辅导--考点串讲真题详解与强化训练(第2版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参考用书)》具有如下特色。 (1)全面揭示命题特点。通过分析研究*近几年考题,统计出各章所占的分值和考点的分布情况,引导考生把握命题规律。 (2)突出严谨性与实用性。按照2009年考试大纲和《软件设计师教程(第三版)(修订版)》编写,结构与官方教程同步,内容严谨,应试导向准确。 (3)考点浓缩,重点突出。精心筛选考点,突出重点与难点,针对性强。同时对于考试中出现的而指定教材没有阐述的知识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4)例题典型,分析透彻。所选例题出自**真题,内容,例题分析细致深入,解答准确完整,以帮助考生增强解题能力,突出实用性。 (5)习题丰富,附有答案。每章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习题供考生自测,并配有参考答案与解析,有利于考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全真试题实战演练。提供2套考前模拟试卷供考生考前进行实战演练。试题题型、考点分布、题目难度与真题相当,便于考生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全面了解试题的深度和广度。

李目、徐建、高洁主编的《软件设计师考试同 步辅导--考点串讲真题详解与强化训练(第2版全国计 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参考用书)》 是按照颁布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 格(水平)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编写的考试参考用书 。全书分为13章,内容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程序语言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知识、系统开发和运行 、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基础知识、数据库技术、数 据结构、算法设计和分析、面向对象技术、标准化和 软件知识产权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和考前模拟 卷。每章分为备考指南、考点串讲、真题详解和强化 训练四大部分,帮助读者明确考核要求,把握命题规 律与特点,掌握考试要点和解题方法。
《软件设计师考试同步辅导--考点串讲真题详解 与强化训练(第2版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 格水平考试参考用书)》紧扣考试大纲,具有应试导 向准确、考试要点突出、真题分析详尽、针对性强等 特点,常适合参加软件设计师考试的考生使用,也 可作为高等院校或培训班的教材。

第1章 计算机系统知识
1.1 备考指南
1.1.1 考纲要求
1.1.2 考点统计
1.1.3 命题特点
1.2 考点串讲
1.2.1 数据表示与校验码
1.2.2 计算机系统硬件组成
1.2.3 存储系统
1.2.4 输入/输出技术
1.2.5 总线结构
1.2.6 指令系统
1.2.7 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
1.3 真题详解
1.4 强化训练
1.4.1 综合知识试题
1.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第2章 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2.1 备考指南
2.1.1 考纲要求
2.1.2 考点统计
2.1.3 命题特点
2.2 考点串讲
2.2.1 程序语言概述
2.2.2 语言处理程序基础
2.2.3 文法和有限自动机
2.3 真题详解
2.4 强化训练
2.4.1 综合知识试题
2.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第3章 操作系统知识
3.1 备考指南
3.1.1 考纲要求
3.1.2 考点统计
3.1.3 命题特点
3.2 考点串讲
3.2.1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3.2.2 处理机管理
3.2.3 存储管理
3.2.4 设备管理
3.2.5 文件管理
3.2.6 作业管理
3.2.7 操作系统实例
3.3 真题详解
3.4 强化训练
3.4.1 综合知识试题
3.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第4章 系统开发和运行
4.1 备考指南
4.1.1 考纲要求
4.1.2 考点统计
4.1.3 命题特点
4.2 考点串讲
4.2.1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4.2.2 系统分析
4.2.3 系统设计
4.2.4 系统实施
4.2.5 系统维护和评价
4.3 真题详解
4.3.1 综合知识试题
4.3.2 案例分析试题
4.4 强化训练
4.4.1 综合知识试题
4.4.2 案例分析试题
4.4.3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4.4.4 案例分析试题参考答案
第5章 网络基础知识
5.1 备考指南
5.1.1 考纲要求
5.1.2 考点统计
5.1.3 命题特点
5.2 考点串讲
5.2.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ISO/OSI网络体系结构
5.2.2 网络互联硬件
5.2.3 网络的标准与协议
5.2.4 Internet及应用
5.2.5 网络安全
5.2.6 使用HTML制作网页
5.3 真题详解
5.4 强化训练
5.4.1 综合知识试题
5.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第6章 多媒体基础知识
6.1 备考指南
6.1.1 考纲要求
6.1.2 考点统计
6.1.3 命题特点
6.2 考点串讲
6.2.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6.2.2 声音
6.2.3 图形和图像
6.2.4 动画和视频
6.2.5 多媒体网络
6.2.6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6.3 真题详解
6.4 强化训练


掌握核心技能,解锁职业未来:全面提升你的软件设计能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软件设计已成为驱动各行各业创新的核心动力。无论是开发一款颠覆性的应用程序,还是优化企业内部复杂的系统,卓越的软件设计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本书旨在为 aspiring 软件设计师、有志于晋升的开发人员以及所有希望深入理解软件构建精髓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实用的学习路径。我们将从软件设计的本质出发,深入剖析其核心概念、设计原则、模式应用,并结合实战案例,帮助你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软件架构师和设计师。 第一章:软件设计的基石——理解与规划 本章将带你走进软件设计的世界,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建立起对软件设计整体的认知框架。我们将首先探讨“什么是软件设计?”,理解其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编码实现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剖析软件设计的核心目标: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靠性、效率和用户体验。理解这些目标,将有助于你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需求分析”这一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我们不仅仅是学习如何收集需求,更重要的是理解如何从模糊的业务描述中提取出清晰、准确、可执行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本章将介绍多种需求获取方法,如访谈、问卷调查、原型法、用例分析等,并教会你如何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和管理,确保项目始终围绕客户的真实需求而构建。 “系统建模”是需求转化为设计蓝图的关键一步。我们将介绍多种建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UML(统一建模语言):作为软件设计的通用语言,UML提供了强大的可视化工具来描绘系统的结构和行为。我们将深入讲解各种UML图的绘制和解读,例如: 用例图 (Use Case Diagram):描绘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清晰地展示系统的功能边界和用户角色。 类图 (Class Diagram):展现系统的静态结构,包括类、接口、它们的属性、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继承、关联、聚合、组合)。 顺序图 (Sequence Diagram):描述对象之间在时间序列上的交互,展示消息的传递顺序。 活动图 (Activity Diagram):模拟业务流程或对象操作的流程,适合表示并行活动和分支逻辑。 状态图 (State Machine Diagram):描述对象的生命周期及其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和转换。 组件图 (Component Diagram):展示系统的物理结构,包括软件组件及其接口。 部署图 (Deployment Diagram):描绘系统在硬件节点上的部署情况。 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例,指导你如何根据不同的设计场景选择合适的UML图,并准确地绘制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模型。 ER图(实体-关系图):在数据建模领域,ER图是描绘数据库结构不可或缺的工具。本章将教授你如何识别实体、属性和关系,并绘制出清晰的ER图,为数据库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理解了这些基础之后,我们还将探讨“设计原则”,这是指导我们做出良好设计决策的根本准则。我们将详细阐述: SOLID原则:面向对象设计的五大基本原则,包括单一职责原则(SRP)、开闭原则(OCP)、里氏替换原则(LSP)、接口隔离原则(ISP)和依赖倒置原则(DIP)。我们会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清晰地展示这些原则如何帮助我们设计出更灵活、可维护和可扩展的系统。 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Stupid):强调设计的简洁性,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 DRY原则(Don't Repeat Yourself):避免代码冗余,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YAGNI原则(You Ain't Gonna Need It):只实现当前需要的功能,避免过度设计。 第二章:设计模式——前人智慧的结晶 设计模式是针对软件开发中常见问题的、经过验证的通用解决方案。它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能够帮助我们编写出更优雅、更易于理解和维护的代码。本章将深入探讨三大类设计模式: 创建型模式 (Creational Patterns):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提供一种在不指定具体类的情况下创建对象的方式。 单例模式 (Singleton):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我们将讨论其实现方式、优缺点以及在多线程环境下的注意事项。 工厂方法模式 (Factory Method):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由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 抽象工厂模式 (Abstract Factory):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的具体类。 建造者模式 (Builder):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其表示分离,使得相同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原型模式 (Prototype):通过复制原型实例来创建新对象,适用于创建大量相似对象或创建成本高昂的对象。 结构型模式 (Structural Patterns):关注类和对象的组合,以形成更大的结构。 适配器模式 (Adapter):允许不兼容的接口之间一起工作。 桥接模式 (Bridge):将抽象与实现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 组合模式 (Composite):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允许用户统一处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 装饰器模式 (Decorator):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 外观模式 (Facade):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统一的入口。 享元模式 (Flyweight):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对象的复用。 代理模式 (Proxy):提供一个代理对象的接口,并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 行为型模式 (Behavioral Patterns):关注算法和对象之间责任的分配,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 责任链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避免请求的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从而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 命令模式 (Command):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解释器模式 (Interpreter):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其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 迭代器模式 (Iterator):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所有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中介者模式 (Mediator):定义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对象如何交互。 备忘录模式 (Memento):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之后恢复对象。 观察者模式 (Observer):定义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状态模式 (State):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策略模式 (Strategy):定义一系列算法,把它们封装起来,并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模板方法模式 (Template Method):在算法的骨架中,定义一个算法的步骤,并允许子类为一个或多个步骤提供自己的实现。 访问者模式 (Visitor):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 在本章中,我们不仅仅是罗列这些模式,更重要的是深入分析每种模式的应用场景、解决的问题、具体的实现方式、优缺点以及与其他模式的联系。我们会通过清晰的 UML 图和精炼的代码示例,帮助你理解模式的精髓,并在实际开发中灵活运用。 第三章:软件架构设计——构建可扩展、可维护的系统 在设计了单个组件和对象之后,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宏观的层面——软件架构设计。本章将引领你进入软件架构的世界,学习如何构建出稳定、可扩展且易于维护的系统。 我们将首先探讨“架构风格与模式”。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架构风格,如: 分层架构 (Layered Architecture):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每一层只与紧邻的下一层进行交互,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等。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明确划分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职责,适用于分布式应用。 模型-视图-控制器 (MVC):一种经典的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架构模式,将应用程序分为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个部分,实现了关注点的分离。 微服务架构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将大型应用程序构建为一组小型、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围绕特定的业务功能构建,并可独立部署和扩展。我们将讨论微服务架构的优势、挑战以及与单体架构的对比。 事件驱动架构 (Event-Driven Architecture):系统通过生成、检测、消费和响应事件来进行通信,适用于解耦和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讨论“架构设计原则”。除了前文提到的 SOLID 原则,我们还将关注: 模块化 (Modularity):将系统分解为独立的、可替换的模块,降低复杂性,提高可维护性。 解耦 (Decoupling):降低模块之间的依赖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高内聚、低耦合 (High Cohesion, Low Coupling):这是衡量模块设计优劣的重要指标。 可伸缩性 (Scalability):系统在负载增加时保持性能的能力。 可靠性 (Reliability):系统在遇到故障时仍能正常运行的能力。 安全性 (Security):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我们还将探讨“数据建模与设计”,包括关系型数据库设计(范式理论、索引优化)、NoSQL 数据库设计原则,以及如何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案。 此外,本章还将涉及“API 设计原则”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设计出清晰、一致、易于使用的 API,以及“性能优化与瓶颈分析”,识别和解决系统中的性能瓶颈,确保系统的效率。 第四章: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理论与实战的结合 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本章将通过丰富的实际案例,将前两章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设计原则和模式的应用。 我们将从不同类型的软件系统入手,例如: Web应用程序设计:从前端(用户界面设计、响应式设计)到后端(RESTful API 设计、数据库交互、安全性),我们将分析常见的架构选择和设计模式。 移动应用程序设计:探讨 iOS 和 Android 平台的 UI/UX 设计原则,以及跨平台开发的架构考量。 分布式系统设计:深入探讨分布式事务、数据一致性、容错机制等挑战,并介绍相关的设计模式和技术。 嵌入式系统设计:关注资源受限环境下的设计考量,如内存管理、实时性要求等。 在案例分析中,我们将: 还原真实场景:模拟真实的项目需求,带领你一步步进行需求分析、系统建模、架构设计和关键模块的设计。 应用设计模式:针对遇到的具体问题,演示如何恰当地选择和应用设计模式来解决。 评估设计方案: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指导你做出最佳选择。 代码重构与优化:展示如何通过重构来改进现有代码的设计,使其更符合设计原则和模式。 通过这些丰富的案例,你将不仅仅是学习理论,更能亲身感受设计过程的挑战与乐趣,并逐步培养出敏锐的设计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面向未来的软件设计——持续演进与前沿技术 软件设计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也不断涌现。本章将为你展望软件设计的未来,帮助你保持前沿性。 我们将探讨: 领域驱动设计 (DDD):一种以业务领域为核心的设计方法,强调将业务逻辑和模型紧密结合,通过通用语言来促进开发团队与领域专家的沟通。 函数式编程与响应式编程:介绍函数式编程的优势,如不可变性、无副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软件设计。响应式编程在处理异步数据流和事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DevOps 与自动化:探讨 DevOps 文化如何影响软件设计的流程,以及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CI/CD) 在保障设计质量中的作用。 云原生架构设计:在云环境下,如何设计更具弹性和可扩展性的应用程序,如容器化、服务网格等。 AI 在软件设计中的应用:展望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辅助甚至改变软件设计的过程,例如代码生成、自动化测试、性能预测等。 通过对这些前沿技术的介绍,你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软件设计的当下和未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特色: 体系完整: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架构,覆盖软件设计各个重要环节。 理论与实践并重:不仅深入剖析理论,更结合大量实例和案例分析,指导实际操作。 图文并茂:大量 UML 图和流程图,清晰直观地展示设计思路和模式。 语言精炼,逻辑清晰:力求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概念。 强调思维培养:注重培养读者的设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 rote memorization。 无论你是初入软件设计领域的新人,还是希望提升自身技能的资深开发者,本书都将是你不可多得的学习伴侣。掌握书中的知识,你将能够设计出更优秀、更健壮、更具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中,成为一名真正的技术引领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一门技术,光看教程是远远不够的,实战和模拟练习才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关键。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历年真题解析部分,我简直是爱不释手。它不仅收录了历年的考试真题,更重要的是,对每一道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解答部分不仅仅是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详细解释了题目考察的知识点,以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很多我之前觉得很难或者容易出错的题目,通过这些解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考试冲刺习题与解答更是锦上添花,题目类型非常全面,涵盖了考试的各个方面,而且难度也由浅入深,让我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每次做完一套题,都能感觉自己在进步,信心也越来越足。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学习方法的人,总觉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比死记硬背更重要。这套书的编写风格,正好契合了我这一点。教程部分没有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用一种更加“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软件设计。比如,在讲解某个设计模式时,它会先描述一个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引出这个设计模式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一来,我不仅理解了模式本身,还明白了它诞生的背景和应用场景。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也更加牢固。再加上后面丰富的练习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备考,更是在真正地学习一门实用的技术。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就是冲着“历年真题”买的,想通过刷题来找找考试的感觉。没想到,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教程部分的讲解,对于我理解真题中的很多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题目我之前看答案也看不明白,但结合教程的讲解,再回头看真题,就会发现之前的所有困惑都迎刃而解了。而冲刺习题部分,则让我能够巩固和拓展在教程和真题中学到的知识。感觉这三部分的内容是相互呼应、层层递进的,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学习闭环。我现在已经把这本书当成了我备考的“圣经”,每天都会翻阅,感觉自己对软件设计的掌握程度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备考的考生,最怕的就是学了半天,结果考试内容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套书的“考试同步辅导”部分,让我彻底打消了这种顾虑。它能够准确地把握考试的命题方向和重点,将最新的考试大纲和知识点融入其中。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围绕着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展开。在讲解过程中,总是会提示哪些是考试的“高频考点”,哪些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疑难点”。这种“有的放矢”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我的备考效率,让我能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关键的地方。而且,它还会时不时地提醒一些容易被忽略但却很重要的细节,这对于拿到高分至关重要。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我的救星!之前一直对软件设计这个领域很模糊,感觉各种概念和理论都像天书一样难懂。考试临近,更是焦头烂额。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这套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入手了。拿到手后,首先就被厚实的内容吸引了,感觉很有分量,不像那些敷衍了事的小册子。翻开第一页,惊喜就来了!教程部分写得非常细致,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一点点把我带入软件设计的世界。作者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很少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我这种零基础的读者,也能很快理解。而且,教程里穿插了很多生动的案例和图示,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让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以前总觉得软件设计是理论枯燥,实践又摸不着头脑,但这套书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