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文憑社會:教育與分層的曆史社會學
定價:59元
作者:[美] 蘭德爾·柯林斯
譯者:劉冉 譯
裝幀:平裝
書號:978-7-301-29268-6
齣版日期:2018/6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開本:32開
頁碼:400
內容簡介:
本書考察瞭1850—1978年間美國的教育發展曆程,以文憑社會的文化生産為研究切入點,從社會學視域分析瞭文憑的本質和文憑異化的過程,揭示瞭學校教育與社會分層的內在關係,進而完成瞭對當代資本主義教育製度的反思和批判。作者簡介:
(美)蘭德爾·柯林斯(Randall Collins,1941— ),美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傢,衝突論學派代錶人物,賓夕法尼亞大學榮休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理論社會學、社會衝突、關於政治與經濟變遷的宏觀社會學,著有《文憑社會》《衝突社會學》《哲學社會學》《互動儀式鏈》《暴力》等著作,在學界産生瞭重大影響。章節目錄:
中文版序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引人入勝,完全沒有一般社會學著作那種闆著臉孔的感覺。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筆觸細膩而有力,將宏大的社會變遷與個體的命運交織在一起,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勁。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曆史脈絡時的那種耐心和細緻,仿佛帶你穿越時空,親眼目睹瞭某些關鍵轉摺點的發生。它不僅僅是在描述“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在解釋“為什麼會這樣”,以及“這對我們今天意味著什麼”。對於任何關心教育公平和階層固化問題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因為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框架,更是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讀完後,我常常會陷入沉思,迴味那些被作者點破的社會潛規則。
評分這本書光是名字就夠吸引人瞭,那種直指核心的洞察力讓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對教育體係如何塑造社會結構充滿好奇,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讀完之後,感覺自己對過去幾十年社會變遷的理解都有瞭更深一層的認識。作者的論述邏輯非常嚴密,仿佛在一步步引導你,讓你不得不去思考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現象背後的深層機製。它不像那種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是充滿瞭對現實的關懷,讓你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感嘆。尤其是在探討學曆與社會流動性之間的關係時,那些具體的曆史案例分析,真的讓人印象深刻,感覺每一個論斷都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建立在堅實的社會學田野調查和曆史梳理之上的。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且具有穿透力,它似乎總能精準地捕捉到社會肌理中最敏感的神經。作為一個長期觀察教育現象的旁觀者,我常常感到很多問題被模糊化處理瞭,但這本書卻以一種近乎解剖刀般精準的手法,將那些復雜的因果鏈條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麵前。它不是那種隻關注當下熱點事件的快餐讀物,而是一部能夠沉澱下來,反復咀嚼的厚重之作。每一次重讀,可能都會有新的領悟,因為作者構建的理論體係足夠穩固,能夠解釋的現象範圍很廣。它讓我想起那些真正偉大的經典著作,它們曆經時間考驗,依然能為我們提供最深刻的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絕對超乎我的想象,它成功地將看似分散的教育現象整閤到瞭一個宏大的曆史社會學框架中。我特彆喜歡作者對不同曆史時期教育政策演變的對比分析,這種縱嚮的視角使得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今天的教育睏境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曆史積纍的結果。它迫使我們跳齣日常的瑣碎焦慮,從一個更廣闊的維度去審視教育的本質——它究竟是促進嚮上流動的天梯,還是鞏固既有優勢的護城河?這種批判性的反思貫穿始終,沒有絲毫妥協。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理解當代中國社會結構復雜性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不可或缺的理論工具和曆史參照係。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知識密度非常高,但讀起來卻有一種酣暢淋灕的感覺。作者的學術功底紮實得驚人,各種社會學理論的運用信手拈來,卻又巧妙地將其轉化為普通人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情境。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次係統的思維升級訓練。它讓我開始用更審慎的態度去對待那些關於“精英教育”、“普及化”等光鮮口號背後的真實意圖。特彆是關於文憑的價值如何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微妙變化的那幾章,分析得入木三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彩。它不是在販賣焦慮,而是在提供清醒的認識,這種基於曆史和數據的洞察力,纔是真正有力量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