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分为两个部分,靠前部分是正篇,是根据先师在广西中医学院所作的五个晚上讲座整理而成;第二部分是附录,附录一是先师根据运气七篇的内容所作的运气提要,这个提要基本将运气七篇中带“常数”性的内容提摘出来,可以方便查找。提要中所列出的时相模式,先师在讲座中都有介绍。附录二是先师部分信件的摘录,从这些信任可以看到先师的平生志愿、治学态度、治学范围及思想深度。因此,我们认为这部《导论》不但是运气学的《导论》,也是整个中医学的《导论》,同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传统文化的《导论》。先师的志愿是在传统文化的体系思构建一门能象现代数学一样的普适性基础学科——阴阳术数学。虽然人生无常,先师没有办法实现他自己的愿望,但是透过他的讲述,透过他的信件所散发出来的思想火花,我们也许可以得到某些启迪和帮助。至于先师的学问如何,先师的道行如何,还得由读者自己去作评价。 李阳波 讲述;刘力红 等 整理 刘力红,男,1958年生,汉族。湖南湘乡人。医学博士、广西名中医、《思考中医》作者。1983年入李阳波师门,现任广西中医学院教授。作为一个对中医理论研究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我拿到这本书时,更多的是想看看作者在具体实践层面会有怎样的独到见解。让我惊喜的是,它在理论的阐述上,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许多传统医籍中不易被现代人理解的精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读“经络”和“穴位”时所采用的视角,他不仅仅是罗列穴位名称和功效,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考证,以及一些现代研究的成果,试图去解释经络运行的“原理”,虽然这部分内容可能会让一些纯粹的学习者觉得略显枯燥,但对于我而言,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恰恰是我所看重的。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详实,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的病症,详细描述了辨证施治的过程,从病因病机的分析,到方药的选择和加减,都做了细致的推演。我发现他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思路上,展现出了超越书本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种“活法”的中医,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的。虽然有一些篇幅我可能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消化,但这正是高质量学术著作的魅力所在,它能够激发读者深入思考,而不是一目了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别致,封面用的是一种带有历史沉淀感的宣纸纹理,上面飘着几片淡雅的水墨兰花,光是看着就让人心生宁静。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一直抱有好感但又苦于无从下手的人,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在翻阅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它在叙述方式上的处理。作者似乎很擅长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看似深奥的理论,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和易于理解的比喻,层层剥开。比如说,在讲到“阴阳五行”的时候,他没有直接堆砌学术术语,而是用四季的更替、人体的生理变化来做类比,让我这种初学者也能大致抓住核心概念。书中的插图也很有特色,不是那种死板的解剖图,而是充满艺术感的水墨画,既直观又养眼,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审美上的享受。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望闻问切”的章节,作者详细描述了观察面色、舌苔,倾听声音,询问症状,以及触诊脉象时的细节,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亲切”和“有温度”,它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着我走近中医的世界。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并不高,原因是我读过太多类似的“入门”书籍,内容大同小异,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晦涩。但这本书,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在内容的编排上,逻辑性非常强,每一章的过渡都显得自然而流畅。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这个部分时,采用的“病理演变”的思路。他没有简单地将疾病分类,而是从最基础的“邪气侵袭”、“正气抗争”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气血津液的紊乱”、“脏腑功能的失调”,最后才谈到具体的病症。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在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时,感到豁然开朗。书中的图表也非常清晰,特别是关于“病机传变”的图示,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疾病发展的脉络。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一些复杂的概念,但他总能用恰当的比喻和类比,将它们解释得通俗易懂。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中医,并不需要多么高的门槛,只需要有一颗愿意去探索的心,和一本好的引路书。
评分作为一名中医从业者,我一直致力于在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之间寻找结合点。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作者在介绍中医概念的同时,常常会提及一些与现代科学研究相呼应的观点,虽然他并没有直接将两者混为一谈,但这种“若隐若现”的联系,让我觉得中医并非“玄学”,而是有着其内在的科学逻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辨证论治”思想时,所展现出的系统性。他不仅仅是强调“辨证”,更是深入分析了“论治”的精妙之处,比如在药物的配伍上,是如何体现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在针灸的取穴上,是如何体现“取象比类”的哲学思想。书中的一些篇章,还涉及到了中医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比如在慢性病的管理、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等方面,给我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虽然对于我这样有一定经验的人来说,书中的一些基础内容可能显得过于简单,但其背后所蕴含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中医文化的深刻理解,依然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一本能够引发思考,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著作。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中医就像是在走一条曲折的山路,沿途的风景很美,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向导,很容易迷失方向。而这本书,就像是那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指明了前行的道路。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养生”和“预防”方面的论述。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养生建议,这本书强调的是“个体化”的养生理念,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生活习惯,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比如,在讲到“春季养生”时,作者结合了《黄帝内经》的理论,详细阐述了春天阳气升发,人应如何调养肝气,饮食上要注意什么,作息上要遵循怎样的原则,甚至连情绪的管理都做了细致的指导。这让我觉得,中医的养生观,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与人同步的。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情志致病”的探讨,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解释了不良情绪是如何影响身体健康的,并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调节情志。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医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关于如何“健康地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