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谈

语文常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叔湘 著
图书标签:
  • 语文
  • 语言文字
  • 学习
  • 教育
  • 文化
  • 阅读
  • 写作
  • 教材
  • 知识
  • 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发图书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2383
商品编码:28288067990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语文常谈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8-03-01
作者:吕叔湘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29.00 页数: 印次: 6
ISBN号:9787108062383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2

作者简介

吕叔湘(1904年12月24日-1998年4月9日),中国语言学家。近代汉语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江苏丹阳人。曾就读于丹阳县高等小学、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1922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更名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就读于外国语言文学系,1926年毕业。毕业后曾在丹阳中学、苏州中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修读。1938年回国后历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语言所所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文》杂志主编等。198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目录

语文常谈

1.语言和文字
2.声、韵、调
3.形、音、义
4.字、词、旬
5.意内言外
6.古今言殊
7.四方谈异
8.文字改革
未晚斋杂览

1.霭理斯论塔布及其他
2.赫胥黎和救世军
3.葛德文其人
4.李尔和他的谐趣诗
5.《第二梦》
6.《书太多了》
7.买书·卖书·搬书


《诗词拾遗:古韵中的流年》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索之书。它并非一本枯燥的诗词鉴赏大全,而是一次深入古人精神世界的漫游,一次与千古风流的对话。作者以一种亲切而又不失严谨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时光的长河,去感受那些穿越千年依然鲜活的文字,去理解字里行间蕴含的深邃情感与智慧。 本书的缘起,源于作者对古典诗词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特殊情愫。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事缠身,忽略了内心的宁静与诗意的栖居。作者相信,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连接古今、安抚心灵的桥梁。因此,他尝试从一个更贴近生活、更富有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解读那些或激昂、或婉约、或豪迈、或清幽的诗篇,试图发掘隐藏在字句背后的生活情境、个人际遇和时代印记。 全书结构上,并非按照朝代或诗人进行机械的梳理,而是围绕着一些更具普遍性的主题展开。例如,“山水寄情”章节,将带领读者走进李白笔下的壮丽山河,感受王维画中的空灵意境,品味杜甫对战乱中家国山川的深沉忧思。在这里,山水不再是简单的自然景物,而是诗人情感的投射,是生命状态的象征。我们会看到,当诗人面对高山大川时,是如何将个人的荣辱得失、家国天下的命运融于其中,化为永恒的艺术表达。 “离愁别绪”篇,则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抒情主题之一的深入挖掘。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本书试图梳理出离愁的万千形态:有因别离而产生的淡淡哀愁,有因思念而生的绵绵愁绪,更有因家国破碎而起的深切悲痛。作者会结合具体的诗句,探讨古人在离别时的种种心态,分析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排遣、抒发内心的情感,并引导读者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又以何种方式来处理类似的离别与思念。 “家国情怀”是本书着重探讨的另一重要维度。在乱世之中,士人肩负着家国兴衰的重担,他们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陆游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本书将展现诗人如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如何以诗歌为号角,呼唤民族精神,表达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作者也会探讨,在和平年代,这种“家国情怀”又以何种形式存在,如何在当下依然激励着我们。 “人生哲思”章节,则触及了古典诗词中蕴含的哲学智慧。庄子式的逍遥与豁达,陶渊明式的田园隐逸,苏轼式的旷达超然,这些都通过诗歌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本书将引导读者去品味古人面对人生无常、命运坎坷时的豁达与超脱,学习他们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无限的意义。我们会发现,这些古老的智慧,对于身处现代社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的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除了这些宏大的主题,本书还关注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而淹没的细微之处,例如“市井烟火”与“闺阁心事”。在“市井烟火”中,我们会接触到白居易的《卖炭翁》,感受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在“闺阁心事”里,则能听到古代女子细腻而隐秘的情感,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等待与期盼。这些篇章旨在展现古典诗词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告诉读者,诗歌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的点缀,更是社会百态的缩影,是普通人情感的真实流露。 在语言风格上,本书力求做到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艰深的学术术语,而是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创作的缘由娓娓道来。作者相信,好的诗词,应当是可以被大众理解和欣赏的。因此,他会尽量剥离那些繁复的考据,还原诗歌最本质的情感力量。在解读诗句时,作者也注重意象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鼓励读者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去重新解读和体验诗歌。 本书的特色还在于,它并非仅仅是对既有解读的重复,而是融入了作者本人多年来对古典诗词的独特体悟和个人思考。他会提出一些新的视角,对一些经典诗篇进行新鲜的解读,引发读者对熟悉的作品产生新的认识。同时,作者也并非一味地赞颂古人,而是会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诗歌中所折射出的时代局限性,使得解读更加客观和全面。 《诗词拾遗:古韵中的流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审美趣味的培养。它希望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让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用古典诗词来滋养心灵,提升精神境界。本书不仅适合对中国古典诗词有初步兴趣的读者,也适合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寻求内心安宁与精神寄托的读者。它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书,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最终,本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字的品读,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理解我们的文化,理解那些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脉络。它是一次关于“人”的探索,关于“情”的体悟,关于“美”的追寻。在《诗词拾遗:古韵中的流年》中,读者将不仅仅是读诗,更是与古人神交,与历史对话,与自我和解。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云端上的牧羊人》,我会选择“空灵”。这本书几乎没有激烈的冲突,所有的情节都发生在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下。它讲述的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如何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寻找自己的“羊群”,这里的“羊群”明显是一种隐喻,指向的是归属感和存在的意义。作者的文字极具画面感,大量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光线在云层中折射出的七彩光芒,以及风声穿过翼帆的独特声响。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漂浮,外界的喧嚣完全被隔绝在外。它探讨的哲学命题很深,关于自由与责任的边界,以及人类在面对无限空间时所产生的敬畏与恐惧。这是一本需要在一个安静的下午,配上一杯热茶才能真正领会其韵味的静谧之作,读完后,心境会变得异常平和。

评分

《铁锈与玫瑰》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座巨大的工业废墟前,看着苔藓如何缓慢而坚定地重新占据一切。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粗粝,充满了机械的轰鸣声和汗水的味道,与以往我读到的细腻文学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似乎对“被遗忘的劳作者”抱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敬畏。书中对蒸汽朋克机械构造的描写细致入微,那些齿轮、活塞、管道的交错,仿佛能听到它们在吱呀作响。故事的主线是一个关于“永动机”的执念,但最终,它指向的却是人性的停滞与重生。我欣赏它对社会阶层固化的无情揭露,那种底层人物在庞大系统下的无力感,被作者描绘得入木三分,读来让人既愤怒又心酸。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真实感,那种泥土和机油混合的气味,仿佛能从纸张的缝隙里飘散出来。

评分

《星辰的低语》这本书,初读时就被它那种近乎迷幻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作者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细密的宇宙观,每一个星系的演化都仿佛是一首史诗的缩影。我尤其欣赏他对时间维度的处理,那种跨越万古的沧桑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真的触摸到了宇宙的脉搏。书中的“光子旅人”形象非常立体,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更像是一个观察者,他的每一次选择都牵动着无数文明的命运。书中对物理学概念的融入处理得非常巧妙,既有严谨的理论支撑,又不失文学的浪漫想象。例如,对黑洞边缘的描述,作者用了一大段篇幅,将科学的冰冷与哲学的深邃完美结合,读来令人屏息。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如急流般迅猛,时而又如深海般沉静,读完后感觉灵魂都被涤荡了一番,是那种能让人沉思很久,并且愿意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迷宫中的蝴蝶》感到有些困惑,它的情节跳跃性非常大,人物关系也错综复杂,初次阅读时需要集中十二分的精力去梳理线索。但一旦进入了作者设定的那个“非欧几里得空间”的叙事逻辑后,一切就豁然开朗了。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心理学的深度剖析,探讨的是记忆的不可靠性和个体认知的边界。那位主角,一位患有罕见失忆症的画家,他眼中的世界是破碎且不断重构的,作者通过无数的内心独白和象征性的意象,将这种精神状态具象化了。书中关于“颜色如何定义情感”的章节,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挑战了我们对感官经验的固有认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道德困境时的那种犹豫和暧昧,没有给出明确的是非判断,而是将选择的重担完全交给了读者,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在心中回响着那些未解的疑问。

评分

《琥珀之城的秘密》简直是一部结构精妙的悬疑小说,但它超越了传统推理的范畴,更像是一场对历史真相的考古挖掘。作者在构建“琥珀城”这个架空城市时,借鉴了大量失落文明的元素,从建筑风格到宗教符号,都充满了异域的神秘感。整个故事的节奏是层层剥茧,你以为已经接近真相时,新的迷雾又会升起。我尤其佩服作者在时间线上做的复杂处理,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不同年代的角色在不同的章节中交叉出现,他们的证词拼凑出了一个完整但又充满欺骗性的历史图景。书中的“时间碎片”机制设计得尤其巧妙,它不仅是解谜的关键,也是对“历史是否可以被修正”这一命题的探讨。读完后,我立刻去查阅了书中引用的那些古代神话,那种探索欲被彻底激发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