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上海图书馆藏张元济古籍题跋真迹 |
| 作者: | 上海图书馆 |
| 定价: | 260.0 |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ISBN: | 9787501362844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近代中国出版家,古籍版本、目录、校勘学家,一生对于中国文化、出版、藏书事业贡献极大。在其一生收藏古籍、举办图书馆和编辑出版古籍的活动中,留下了许多亲笔书写的题跋批校。本书即是对上海图书馆藏张元济手写题跋的汇编,共收录古籍题跋82种。与其他张元济题跋汇编不同的是,本书以图文对照的形式,将原件影印并配以释文,并精要标注书名、作者、版本和馆藏号,以供读者参考。同时,本书将所收录之张元济所书题跋以照片形式呈现,以供读者欣赏张元济之书法艺术。 |
| 目录 | |
〇一? 北窗炙輠录二卷? 清抄本?..........一 〇二? 补梅居士诗选四卷? 民国十三年张元济抄本?......三 〇三? 沧浪先生吟卷二卷? 明嘉靖十五年尹嗣忠刻本?...五 〇四? 春星堂诗稿八卷? 清乾隆海盐张慎写刻本?....八 〇五? 词林纪事二十二卷乐府指迷一卷词旨一卷词韵考略一卷 清乾隆四十年海盐张氏涉园刻本?....一〇 〇六? 澹虑堂遗稿四卷补遗一卷? 清乾隆八年刻本?......一三 〇七? 东斋诗删一卷? 清抄本?...........一五 〇八? 杜工部集二十卷年谱一卷诸家诗话一卷唱酬题咏附录一卷? 清康熙六年季氏静思堂刻本?.......一七 〇九? 读杜随笔四卷? 清雍正松柏堂刻本?......二〇 一〇? 杜诗详注二十五卷一卷附编二卷? 清康熙刻本?...二二 一一? 端简郑公文集十二卷? 明万历二十八年刻本?....二五 一二? 飞帛录二卷续录一卷? 清嘉庆九年擘荔轩刻本?.....二七 一三? 负暄野录二卷? 明隆庆元年叶恭焕抄本?..........二九 一四? 龟巢稿十卷补遗一卷? 清道光二十五年谢兰生刻本?.三一 一五? 归潜记乙编一卷附一卷丙编一卷丁编三卷戊编一卷辛编一卷癸编一卷附一卷? 清宣统元年刻本?.........三三 一六?[嘉靖]海宁县志九卷一卷? 清光绪二十四年重刻本?....三五 一七? [太平天国]海盐县粮户易知由单? 太平天国十一年(清咸丰十一年)本?..三七 一八? (荆川先生批点)汉书六卷? 明嘉靖刻本?....三九 一九? 汉书一百卷(存卷七十八至八十一)? 民国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宋白鹭洲书院刻本影印本?.....四一 二〇? 汉书一百卷(存卷七十八至八十一)? 民国刘承干据宋白鹭洲书院刻本影印本?....四三 二一? 横浦先生文集二十卷无垢横浦心传录三卷横浦日新一卷横浦先生家传一卷施先生孟子发题一卷?明万历四十二年吴惟明刻本?.......四五 二二? 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 明嘉靖十八年张綖刻本?....四七 二三?[嘉庆]徽县志八卷? 清嘉庆十四年刻本?.......四九 二四? 嘉靖二年会试录一卷? 明嘉靖二年刻本?...五一 二五? 嘉靖元年浙江乡试录一卷? 明嘉靖元年刻本?......五三 二六? 江月松风集十二卷补遗一卷? 清抄本?..五五 二七? 金石录三十卷? 清吕无抄本...............五七 二八? 敬业堂诗集五十四卷补遗一卷余波词一卷附录一卷? 清张宗橚抄本(卷一至四十八配清康熙五十八年刻本)?.....五九 二九? 客舍偶闻一卷? 清柘柳堂抄本?..........六三 三〇? 愧郯录十五卷(存卷一至七)? 明抄本.....六五 三一? 溃痈流毒四卷? 日本抄本?........七〇 三二? 李太仆恬致堂集四十卷? 明万历刻本?..七二 三三? 李文十八卷? 明嘉靖二年黄景夔刻本?..七四 三四? 仑山堂壬戌诗历不分卷? 稿本...............七六 三五? 名句文身表异录二十卷? 清康熙四十七年漱六阁刻本?........七八 三六? 明彭德符先生万历乙卯科朱卷? 科场原卷?........八〇 三七? 明彭孟公先生万历浙江乡试卷不分卷? 明万历二十八年写本?.....八二 三八? 明诗选七卷? 稿本?......八四 三九? 茗斋诗十八卷(存卷二至四、 六、 八至十八)附补钞茗斋诗一卷? 稿本?......八六 四〇? 南陔堂诗集十二卷? 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九〇 四一? 南海先生戊戌奏稿一卷? 清宣统三年排印本?..............九二 四二? 清绮斋藏书目四卷? 张元济手抄本?...................九六 四三? 清啸堂集七卷? 清康熙十九年序刻本?..................一〇一 四四? 清异录二卷? 清康熙漱六阁刻本?................一〇三 四五? 榕园吟稿十二卷? 清嘉庆二十四年刊后印本?....................... |
| 编辑 | |
1.本书采用四色印刷,图文并举,既有原件书影,并有释文,便于读者使用及查考; 2.各书题跋书影之前,冠以原书卷端或其他重要书叶的书影,并精要标注书名、作者、版本和馆藏号,以供读者鉴定版本之需; 3.本书较《张元济全集》及《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等书,增加了一些未曾收入的序跋,并对此二书一些错误进行了更正。 |
自从收了这套书,我家的书房里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厚度。这本书的重量和内容给人的感觉是成正比的。我最喜欢的是,它并非只收录那些名气最大的“重磅”古籍上的题跋,而是兼顾了广度和深度。有几处题跋,文字量不大,但寥寥数语却点出了某版本极度稀有的价值,这体现了张元济先生深厚的版本学功力。 阅读这些题跋,就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在浩瀚的古籍海洋中进行了一次精妙的定向导航。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参考,更是文人情怀的载体。我常常会放下书,在思考:如果我拥有了这样一份珍贵的文物,我会如何对待它?张元济先生的题跋,就是他给出的答案——敬畏、珍惜、传承。这本书的排版风格非常大气,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文字的清晰度,又没有破坏原件那种古朴的氛围。这是一套值得反复品读、细细把玩的精品出版物。
评分这套《上海图书馆藏张元济古籍题跋真迹》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第一次接触到张元济先生的墨宝时,就被那种沉稳而又充满学识的气韵所深深吸引。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透露出一种对古籍的敬畏与珍视,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精细程度,都让人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每一页的展开,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张先生的题跋,不仅仅是简单的批注或印章,更是他与古籍之间精神的碰撞与交流。 我尤其欣赏的是,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图片的简单罗列上,而是巧妙地将一些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张元济先生的学术思想穿插其中。当我看到那些熟悉的经典古籍,再对比张先生在上面的亲笔题跋时,我仿佛能想象到他当年在书房里,面对残卷珍本时的那种专注和兴奋。这种互动性极强的阅读体验,远胜于干巴巴的文字论述。这套书让我对古籍版本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勾画、圈点,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学问考证。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的侧影。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工具书,毕竟涉及到“古籍题跋真迹”这类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但没想到,这本书的呈现方式非常“亲民”。它没有用那种过度学术化的语言去“教育”读者,而是用一种近乎“考古发现”的方式,将这些珍贵的墨迹展现在我们面前。我花了好几个下午,光是盯着那些细微的笔触和晕染痕迹就沉醉不已。尤其是那些提到张先生对某部孤本的珍惜程度,那种情感的流露,隔着纸张都能感受到。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文物保护工作是多么的具有人文温度。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提供了一些关于这些题跋的上下文信息。比如,某本书是张先生在哪一年、为什么会收藏到,以及他当时的心情。这让那些静态的文字和图像“活”了起来,不再是孤立的符号。对于研究清末民初藏书家文化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它提供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研究路径上的重要线索。我个人觉得,即便是对古籍不太了解的普通读者,光是欣赏这种穿越百年的笔墨情趣,也绝对物超所值。
评分我是一名业余的书法爱好者,一直致力于临摹民国时期文人的手札。这套书的出现,简直是天降甘霖。过去我们只能从一些零星的出版物中窥探张元济先生的书法风貌,但多半是经过二次复制或排版处理的文本。而这本《上海图书馆藏张元济古籍题跋真迹》,则真正做到了“真迹”的呈现。每一笔的起收、提按的力度变化,都清晰可见,为我们提供了极佳的临摹范本。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先生的行书和楷书在题跋中切换自如,时而遒劲有力,时而温润含蓄。通过这些原貌的展示,我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书为心画”这句话的含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张元济的收藏史,更是关于他个人性情和学养的侧写。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跋”在古籍流传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再是附属品,而是构成古籍生命力的重要一环。如果你对民国文人档案、版本鉴定或者纯粹的书法艺术感兴趣,这本书是绝对不能错过的“硬通货”。
评分购买这套书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课,知道张元济先生在文化界的地位,但亲眼目睹这些“真迹”的呈现,仍然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这本书的影印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那些墨迹的浓淡干湿、纸张的微微泛黄和受损痕迹,都被极其忠实地还原了。这不仅是对原件的尊重,更是对读者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我甚至可以分辨出不同时期张先生用笔的习惯差异,这在普通印刷品中是难以想象的细节。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一位文化巨匠的内心世界。他的题跋中时常会流露出他对时局的关切,对民族文化命运的忧思。这些题跋与其说是对书的批注,不如说是他与古人对话时的“即兴感言”。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页,张先生的字迹里透着一股坚韧的力量,让人在面对当代诸多喧嚣时,也能找到一份沉静的力量。这套书的装帧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审美的现代回归,值得所有热爱历史和文字的人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