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伤寒论》注评:典藏版 | 作者 | 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 |
| 定价 | 19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ISBN | 9787513244329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2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伤寒论注评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研究生集体编写的。每篇篇首对篇名及全篇内容做了扼要的介绍和分析,以表达全篇原文内容的主要精神,篇末归纳全篇内容。词解着重对每条原文的难字疑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释义对每条原文的病机、证候和方药等方面做了较深透的译释;选注则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批判地继承精神,古为今用,对原文内容进行阐发和评述。 |
| 作者简介 | |
| 198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部。2005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中医药行业所研究生院。 作为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研究生院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设有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工作站。 多年来,研究生院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方针指引下,充分发挥中国中医科学院高水平专家云集、科研项目充足、指导教师众多的优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着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 目录 | |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30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31~127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128~178条) 辨阳阴病脉证并治(179~262条)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263~272条)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73~280条)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281~325条)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26~381条)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382~391条)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392~398条) 附录一条文索引 附录二方剂索引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近年来开始涉猎中医经典。然而,《伤寒论》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古老的语言和复杂的理论体系常常让我望而却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尤其是“典藏版”和“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的字样,我感到一股希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地走进《伤寒论》的世界。我期待它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原著中的概念,并且在每一个条文的注释和评注中,都能融入历史背景、哲学思想以及文化渊源,让我不仅仅是学习医学知识,更能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伤寒论》的兴趣,并激发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那它就已经达到了我心中的完美标准。
评分我是一位多年从事中医临床的医生,虽然接触《伤寒论》的时间不短,但总觉得有些地方理解得不够深入,或者说,对于一些经典条文的现代应用,总觉得还存在一些瓶颈。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的学习道路上点亮了一盏灯。我了解到这本书是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的指定教材,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学术价值和权威性。我非常看重它对于条文的注评,希望它能够解释一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并且能够联系到现代医学的一些认识,或者至少能够为我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比如,对于一些古法的药方,我希望这本书能有更详细的炮制方法、剂量考据,以及现代药理学的初步探讨,这样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药方背后的逻辑。总而言之,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对《伤寒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的临床工作。
评分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伤寒论》的零散资料,对其中的一些概念,比如“太阳病”、“少阳病”等,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但总是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了解到这本书是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的教材,我立刻被它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所吸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等核心概念一一梳理清楚。特别是我对书中对于“辨证施治”的论述非常感兴趣,希望它能够详细地讲解如何在具体的病症面前,运用《伤寒论》的理论进行辨证,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果书中能够配有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并且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能够细致入微,从病因、病机到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解释得清清楚楚,那对我来说将是无价的。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据说在很多中医研究机构都是必选的参考书。我一直对《伤寒论》很感兴趣,但总是觉得原著晦涩难懂,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所以,当看到有这样一本注评的典藏版,而且是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推荐的,我毫不犹豫就入手了。拿到书后,首先是被它的装帧吸引,纸张的质感很好,排版也相当清晰,看起来就很有分量,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我特别期待它在原文的解读上能有深度,并且评注的部分能给我带来新的理解视角,帮助我更透彻地把握《伤寒论》的精髓。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地理解伤寒的病机、辨证以及治疗原则,并且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书的内容还未深入阅读,但仅从外观和初步的印象来看,已经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学习《伤寒论》的途径。市面上关于《伤寒论》的书籍琳琅满目,但我总觉得很多都过于浅显,或者过于学术化,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本书的介绍吸引了我,它被称为“典藏版”,而且是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推荐的,这让我觉得它一定不是一本普通的普及读物。我比较期待的是,这本书在注释方面是否能够做到详尽易懂,对于一些古文的翻译和解释是否能够足够清晰,让像我这样非专业出身的读者也能够有所收获。同时,我也希望它的评注部分能够提供一些不同于传统解读的观点,能够帮助我拓宽思路,看到《伤寒论》更深层次的内涵。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伤寒论》的整体认知框架,并且能够让我理解其学术思想的演变和发展,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