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海南岛三亚湾珊瑚礁区常见大型海藻
定价:128.00元
作者:李秀保 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030561589
字数:
页码:168
版次: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10年的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三亚湾珊瑚礁区概况,以及三亚湾珊瑚礁区的海洋植物和常见海藻区系;接着详细记述了三亚湾珊瑚礁区常见大型海藻101种,隶属4门、4纲、19目、35科、60属,每种海藻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经济价值都有描述,并配有彩色实拍照片。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说,我最初是抱着极大的怀疑态度来翻阅这本书的,毕竟“常见大型海藻”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相对窄泛的主题,很容易流于表面或陷入枯燥的分类学泥潭。然而,这本书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并非仅仅关注于形态特征的辨识,而是将这些海藻置于一个动态变化的地理和社会经济背景下来考察。例如,书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近年来由于旅游业开发带来的船锚抛掷和水体浑浊度增加,对某些特定附着性藻类生长的负面影响,这不仅仅是生物学研究,更触及到了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交叉领域。更令人称赞的是,书中提供的那些关于鉴定方法的描述,严谨到令人汗颜。它不仅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更详细地说明了“如何确认它是这个”,涉及的孢子囊结构、色素组成、乃至DNA条形码的初步引用,都显示出作者团队的科研功力深厚。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本地方性的生物志,而更像是一部关于特定生态热点区域的“生命编年史”。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所传达出的那种对自然界复杂性的深深敬畏之情。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它在严谨的科学框架内,流淌着对海洋生态系统微妙平衡的深切关怀。在谈到某些优势藻种的周期性爆发与衰退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单一因素,而是构建了一个多变量的交互模型,展现了温度、营养盐、藻食性动物种群数量波动之间那种复杂的“舞蹈”。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再者,书中对图像的运用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那些不仅仅是记录物种的清晰照片,更是捕捉到了不同光线和水深下,海藻群落在视觉上所呈现出的光谱变化,这对于研究光合作用效率和色素适应性至关重要。我甚至觉得,仅凭这些高质量的视觉资料,这本书就值回票价了。它教会了我如何“观看”一片海藻林,而不仅仅是“看到”它,这其中的差别,是宏大而深刻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容组织,体现了一种朴实无华的、面向实践者的精神。与其他一些浮于表面的旅游指南不同,这本聚焦于三亚湾的藻类专著,似乎是为那些真正需要在一线工作的人士量身定制的工具书。我特别留意了书后附带的“快速识别图谱”部分,它没有采用复杂的拉丁文学名作为主要索引,而是侧重于那些最容易被观察到的关键特征,比如叶片的颜色变化、边缘的锯齿形态,甚至在不同季节下藻体的受损程度。这种以“现场辨识效率”为导向的编排思路,非常实用。此外,书中对海藻的经济和药用潜力也有所提及,虽然篇幅不重,但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初步调研数据,比如某些褐藻中碘含量或多糖成分的初步定量分析,这无疑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或产业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起点。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脚踏实地、信息密度极高、并且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专业读物,它既服务于学术研究,也兼顾了生态保护工作者的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深邃的蓝色背景上点缀着斑斓的珊瑚色彩,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绪拉到了热带海洋的深处。拿到手里,那种略带纹理的纸张触感,让人感觉这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专业著作,而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科普读物。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简单的图鉴,侧重于海藻的形态描述,但翻开目录才发现,它涉及的知识面远超我的预期。作者显然花了大笔墨去构建三亚湾这片特定海域的生态系统背景,从水文地质条件到光照强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都有详尽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不同深度和底质上优势藻种的分布格局分析,那数据图表做得非常精细,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窥见海洋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藻类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长期关联性的探讨,这部分内容没有采取耸人听闻的语调,而是用扎实的观测数据支撑起了一个审慎的预测模型,读起来让人感到既警醒又信服。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图文比例恰当,那些高清的微距摄影图片,简直就是艺术品,把海藻那种脆弱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一场视觉与智力的双重盛宴,它成功地在学术的精确性和文学的韵律感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老到的海洋生物学家,亲自潜入那片被遗忘的蓝色秘境。作者在描述某些稀有或特殊的藻类种群时,那种笔触是何等的细腻与深情!比如,他们对某些“石莼”属如何在基岩上形成‘藻垫’的动态过程的描绘,不仅仅是科学术语的堆砌,更像是对生命力顽强演变的史诗般的赞颂。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论述特定区域的“优势群落结构”时,所采用的叙事手法,它不是简单地罗列“A藻多于B藻”,而是深入剖析了竞争、共生、甚至捕食者压力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藻礁面貌。这本书的章节过渡非常流畅,每一部分知识点的引入都像是一个精心设置的悬念,引导读者自然而然地进入下一个更深层次的探究。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海藻”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知,它们不再是背景中的绿色或褐色“水草”,而是生态系统里至关重要的、具有复杂行为模式的生命实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