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书名: | 论美国:对话基辛格《论中国》 |
作者: | 刘明福 著 |
市场价: | 46.00元 |
ISBN号: | 9787530003510 |
出版社: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 | 版次:1 | 页数: |
印刷时间: | 用纸: | 字数: |
|
内容简介 |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放眼国际,聚焦大势,深入对话世界知名战略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论中国》一书,解析美国“折腾中国”的秘密报告,探究中美“战略博弈”的特点规律。 全新视角解读中美关系,前沿理念剖析时政要点。 《论美国》,不只讲美国,更多的是讲中美关系:中美决赛——震撼世界的“三个时刻”,中美博弈——波澜壮阔的“三个阶段”。 彰显太平洋两岸理念和智慧的大碰撞! |
作者简介 |
刘明福,国防大学教授。山东人。1951年生,1969年2月入伍。在作战部队10年,在济南军区政治部20年,在国防大学17年。曾任济南军区政研室主任、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国防大学“军队建设学”和“军队管理学”学科带头人。曾获“刘伯承科研成果特等奖”,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著有《中国梦》《解放军为什么能赢》等多部畅销力作。美国战略家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对《中国梦》进行了重点评论。 |
|
目录 |
特别推荐:创立“中美关系学”——建设“世界一学”自序:如果基辛格当美国总统上篇 美国的*大挑战是美国——美国如何chaoyue美国?1章 透视美国——什么是“美国病”?一 、“保霸权”的美国——生存的秘诀是什么?二、“玩民主”的美国——是全球较大的“金主国家”三、“玩美元”的美国——是全球较大的“寄生虫”四、“玩导弹”的美国——“精通战争”甚于精通和平/五、美国人论美国为什么“打仗成瘾”?第2章 美国,你又伟大,又渺小!一、你知道美国的财富是如何分配的吗?二、美国人论美国:1%所有、1%所治、1%所享三、棱镜计划——美国如何监听世界四、在星条旗的阴影下——在美华人被监控内幕五、比美国大学更发达的是美国的监狱/37六、缺乏“雷锋精神”——美国是全球1号小气鬼七、美国领导世界——让70亿地球人“窝里斗”、“球里斗”八、比“美国管理世界”更重要的——是“世界管理美国”九、比“美国改造世界”更紧迫的——是“世界改造美国”第3章 八种思维——毒害美国一、“上帝选民”的特权思维二、“讨伐异端”的十字军思维三、“美国利益凌驾世界”的霸权思维四、“结帮拉伙”的联盟思维五、“绝对安全”的零和思维六、“树敌提神”的对抗思维七、“崇尚武力”的拳头思维八、“霸权永恒”的王朝思维第4章 四仇情绪——枷锁美国一、赶超美国不是犯罪——从“仇恨2号国家”情感中解放出来二、意识形态平等——从“仇马”情感中解放出来三、发展模式平等——从“仇社”情感中解放出来四、政党政治平等——从“仇共”情感中解放出来五、世界霸权——不是美国的生命线六、冠军美国——为什么不能被“挑战”?七、美国爱世界——世界才会爱美国第5章 从一份秘密报告——看美国怎样“折腾中国”一、在中国蹲点10年——为总统写出“大报告”二、如何围绕“政治改革”困扰中国三、要引爆中国,较好的导火索就是台湾四、让中国军队成为一支不能打胜仗的军队五、让“大中国”出不了“大战略”六、让中国较出色的智囊停止思考七、让中国军队的“战略精英人才”不被重用八、如何“焚书坑儒”、扼杀中国战略著作九、调整“人权战略”,增强对中国杀伤力十、不要让成功的基督教,成为中国复兴的助力十一、因特网是中美交锋的较重要战场十二、8000字“长电报”设计苏联,18000字“长报告”设计中国第6章 让日本疯起来——美国运作中日对抗的战略战术一、中日两国搏斗,比台海两岸对立,更有杀伤力二、美国使日本失去野蛮本性,是一个严重失误三、日本开始凶相毕露,这是美国的juejia时机四、按住中日两国的脉搏,决不让中日关系深度发展五、中日仇恨的火山一旦喷发,任何政治力量都会化为灰烬六、让中国同时进行两场战争——对台作战和对日作战七、日本军队的“战争准备”比解放军扎实八、“日本完全能够战胜中国”九、中日将重演甲午风云,以海战揭开序幕十、“日本海军能在4小时内歼灭中国海空军”第7章 世界霸权——不是美国的生命线一、“世界霸权”——不是美国“核心利益”二、“冠军美国”应对“亚军中国”——呼唤“华盛顿精神”三、世界领袖国家——百年更替有规律四、“挑战论”——剥夺亚军中国的“决赛权”五、要想继续当领导——美国必须表现好第8章 如果基辛格当美国总统一、如果罗斯福多活10年——美苏会有40年冷战吗?二、奥巴马构筑“太平洋封锁线”——基辛格倡导“太平洋共同体”三、基辛格推动中美关系解冻,是美国的功臣还是罪人?四、基辛格的对华主张,是对中国的“绥靖“吗?五、基辛格中美关系“大设计”,是美国战略智慧的倒退吗?第9章 美国21世纪的较大错误——遏制中国一、遏制中国——美国捍卫世界霸权地位的“第三战役”二、美国遏制中国——晚了20年吗?三、从“中国周边”开打——利用海洋优势进行遏制四、遏制中国——将会拖垮美国中篇 中国的*大危险是中 国——中国如何chaoyue中国?第10章 百年中国——从“生存危机”到“伟大复兴”一、四个“世纪初期”——中国“大落大起”二、两个“百年抗争”——从“八年抗日”到“百年抗美”三、转变“wenge”、“世革”思维——废除四个“为纲”四、邓小平邀请世界人民——“打倒中国”五、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美国推进“世界革命”六、“睡狮”不会变成“醉龙”——中国要警惕“和平病”七、国家核心利益高于和平——中国五项原则坚定八、义和团、清政府、八国联军——八国联军较可恨九、美国“霸权主义”——为什么害怕中华“民族主义”第11章 战略立国——新中国“大战略”三个阶段一、一个大战略——“一边倒”二、第二个大战略——“一条线”三、第三个大战略——“不结盟”第12章 “大博弈”——新中国大战略第四次创新一、从“配角战略”到“主角战略”二、从“国家战略”到“世界战略”三、从“陆权战略”到“海权战略”四、从“赶超战略”到“引*战略”五、生存战略——发展战略——决赛战略第13章 中国——要成为战略上的 “发达国家”一、别把“大愿望”当“大战略”二、应对200年美国——5000年中国智慧为什么不够用?三、中国“战略生产力”——差距在哪里?四、毛泽东、邓小平对付世界霸权——六个“绝招”第14章 实现强军梦——新型大国关系才有保障一、美国要和中国——“玩军事”二、美国“军事遏制”——导致中国“军事危机”三、强而不霸——中国“强军”的性质四、革命军、国防军、首强军——中国“强军”大目标五、中国——需要一支“大海军”六、中国“强军”——造福全球七、又好又快——推进中国“强军大业”八、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还能得100分吗?九、建设“廉洁军队”——警惕“腐败亡军”下篇 从决斗赛、拳击赛到田径赛——为中美世纪决赛喝彩!第15章 角斗赛、拳击赛、田径赛——中、美如何选择?一、大国关系的演变——三种模式、三个阶段二、大国“角斗赛”——世界大战让全球一片火海三、大国“拳击赛”——持久冷战让世界在恐惧中度日四、大国“田径赛”——你追我赶为人类进步创造佳绩五、“中美关系”与“苏美关系”——八个不同六、中美新型关系——将为人类贡献一个“新型世界”第1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为什么“一球能容美中”一、美中两国不是“虎虎关系”——而是“虎象关系”二、要知道“中国是谁”——关键要知道“中国不是谁”三、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五不”、“五要”第17章 中美关系的本质——伙伴、对手、敌人?一、2010年开始——中美关系“质变”二、中美关系——1/3是“合作伙伴”三、中美关系——1/3是“竞争对手”四、中美关系——1/3是“新型敌人”?五、新型冷战——美国是否已经打了六年?第18章 放弃同舟共“挤”——坚持同舟共“济”一、美国对华战略——把13亿人变成敌人的战略二、以中国为敌——美国的战略布局已经形成三、美国实行同舟共“挤”——中国坚持同舟共“济”四、面对美国——苏联的教训,是中国的课程第19章 为中美“世纪决赛”——喝彩一、中国“挑战”——推动美国进步二、美国“遏制”——迫使中国发奋三、中国转型——从“学徒型”到“创新型”四、美国转型——从“霸权型”到“非霸型”五、《历史终结论》——作者为什么承认错误?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chaoyue“美国特色资本主义”第20章 中美决赛——震撼世界的“三个时刻”一、当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时——中美“经济决赛”开始二、当中国经济总量chaoyue美国时——中美“军力决赛”开始三、当中国军事力量chaoyue美国时——世界秩序“大创新“开始第21章 中美博弈——波澜壮阔的“三个阶段”一、重读《论持久战》——中美“持久赛”三个阶段二、中美博弈三个阶段——对战略指导的不同要求三、时间在中国一边——关键是挺过“战略防御阶段”四、美国幸运——在文明中国的“挑战”中前进五、冲出地球——从“全球视野”到“宇宙眼光”结语 恒星中国——世界历史的“长跑冠军”后记 基辛格解读《中国梦》:“中国必胜”与“中美双赢” |
|
从内容深度来看,这本书显然不是快餐式的读物,它要求读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心力去消化。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一些敏感或争议性极强的话题时,采取了一种近乎田野调查式的求真态度,他似乎在努力还原事件发生时的真实语境,而不是用后世的道德标准去简单评判。这种对历史情境的尊重,使得全书的论述基调显得格外公正和超脱。特别是关于经济模式转型与社会公平性的对比分析部分,其数据引用之详实、模型构建之精巧,让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深厚功底。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某个国家的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现代复杂社会治理、资源分配逻辑的教科书式的案例研究,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和借鉴意义。
评分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在行文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动声色的洞察力。不同于一些偏向煽情或过于口号式的论述,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内敛而有力量的,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入主题,毫不拖泥带水。它并没有急于给出简单的“是”或“否”的结论,而是引领读者进入一个需要审慎思考的迷宫。比如在探讨特定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时,作者巧妙地引入了多方位的证据链,既有宏观的历史数据支撑,又不乏微观的个案分析,这种多重维度的交叉验证,极大地增强了论点的可信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关键的论断,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正是优秀社科著作给予读者的最大馈赠。它强迫你跳出自己固有的认知舒适区,用一种更具批判性和同理心的视角重新审视既有的认知框架。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重新校准”了我的世界观雷达。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碎片化的观点裹挟,对复杂的议题形成简单化的标签印象。然而,刘明福先生的这部作品,却像是一剂清醒剂,它用扎实的论据和严密的逻辑,将那些被过度简化的概念重新还原成其应有的复杂面貌。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但它教会了我如何提出更深刻的问题。读完之后,再去阅读新闻报道或国际评论,我的思维方式明显发生了变化,更注重挖掘背后的驱动力,更警惕片面的叙事陷阱。这绝非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籍,它更像是工具书一样,会时不时地被我从书架上取下来,翻阅某一章节,以印证或深化我对于当下复杂局势的理解。其长久的影响力,远超出了阅读时的短暂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节奏感把握得相当到位,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引导你进入复杂的理论体系;时而又如惊涛拍岸,在关键的转折点抛出振聋发聩的观点,让人瞬间清醒。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叙述中偶尔流露出的那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切,这种人文主义的底色,使得即便是在冰冷的分析和数据的堆砌中,依然能感受到一股温暖的人文关怀。它没有将“美国”视为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由无数鲜活个体、矛盾冲突和不懈探索所构成的动态有机体。这种观察角度,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社会科学论述变得生动立体,充满了张力和戏剧性,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又忍不住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每一个精彩的段落。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厚重的质感,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知识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字迹清晰,排版疏朗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一本深入探讨复杂议题的著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从目录上看,作者的思维逻辑性极强,层层递进,似乎要将“美国”这个宏大且多维度的概念,通过一套严谨的分析框架进行解构与重塑。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思潮演变的章节标题,感觉作者并非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描述,而是试图挖掘其深层的文化土壤和历史必然性。那种学术的严谨与对现实关怀的平衡,在序言中就已初露端倪,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仿佛拿到了一把开启理解复杂世界之门的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