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诊治和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细胞和组织病理学等 魏丽惠 赵昀 主

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诊治和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细胞和组织病理学等 魏丽惠 赵昀 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妇科肿瘤学
  • 宫颈病变
  • 下生殖道
  • 病理学
  • 诊疗指南
  • 临床实践
  • 预防
  • 筛查
  • 管理
  • 魏丽惠赵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风送琴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ISBN:9787565917868
商品编码:28501674824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诊治和管理
            定价 55.0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开本 32开
作者 魏丽惠
装帧
页数
字数 180千字
ISBN编码 9787565917868




内容介绍

本书由CSCCP组织专家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细胞和组织病理学、子宫颈癌筛查技术和方法、筛查异常结果的处理、特殊人群病变的管理、HPV 疫苗的应用以及发达guojia的筛查防治情况等多个方面。本书还提供了本领域的知识,如 CSCCP 关于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2014 版细胞学 Bethesda系统、英国和美国现行的子宫颈癌筛查指南、2017 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关于的阴道镜推荐的解读以及WHO 关于女性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分类等。



目录

目 录

 

 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分类 1

 

 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1

 

第二节 阴道、 子宫颈及肛周鳞状上皮内病变的

 

组织病理学诊断  7

 

第三节 子宫颈腺上皮内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12

 

第二章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及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建设 19

 

DIYI节 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  19

 

第二节 子宫颈癌筛查的细胞学检查现状及质量控制 27

 

第三节 HPV 检测技术及其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41

 

第四节 子宫颈癌筛查策略 49

 

第三章 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的管理 64

 

第四章 子宫颈阴道镜检查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 74

 

第五章 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原位腺癌的管理 85

 

DIYI节 组织病理学确诊的 CIN 的管理 86

 

第二节 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子宫颈原位腺癌的管理 98

 

第六章 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治疗技术 103

 

第七章 特殊人群子宫颈癌筛查及结果异常的管理 111

 

DIYI节 年轻女性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的管理 111

 

第二节 妊娠期子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结果的管理 120

 

附: CSCCP 关于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管理的专家共识 127

 

第八章 外阴、 阴道、 肛周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143

 

DIYI节 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143

 

第二节 阴道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150

 

第三节 肛周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 157

 

第九章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 HPV) 疫苗研究进展  168

 

第十章 指南解读 181

 

DIYI节 2016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子宫颈癌筛查指南

 

的解读  181

 

第二节 英国子宫颈癌筛查和阴道镜管理指南的解读 191

 

第三节 2017 年 ASCCP 美国阴道镜标准的解读 200

 

后记 218



《妇科疑难病症的现代诊疗策略》 概述 本书旨在为广大妇科医生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实用的妇科疑难病症诊疗思路与方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许多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更新迭代、个体化治疗需求等诸多复杂因素。本书汇集了多位在妇科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深入剖析各类常见和少见妇科疑难病症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现代诊断技术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本书特别侧重于疾病的早期发现、精准诊断、微创治疗、综合管理以及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提升,力求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诊疗指南,以期提高妇科疑难病症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章节内容 第一部分:妇科常见复杂病症的鉴别诊断与管理 第一章:不孕不育的复杂病因与多维干预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 深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对生育能力的具体影响机制,包括免疫、炎症、内分泌及盆腔微环境改变等。详细阐述影像学(如MRI、超声)在诊断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中的作用,以及CA-125、CA-199等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诊断中的辅助价值。重点介绍药物治疗(GnRH激动剂、孕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和手术治疗(微创腹腔镜手术)在改善生育能力方面的选择与时机。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内分泌失调与代谢紊乱: 剖析PCOS复杂的内分泌紊乱(雄激素过高、LH/FSH比例异常、胰岛素抵抗等)与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作为PCOS管理基石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药物治疗(二甲双胍、口服避孕药、促排卵药物)的个体化应用。 输卵管性不孕的精细化评估与重建: 详细介绍输卵管造影(HSG)、宫腹腔镜联合探查等诊断技术在评估输卵管通畅性、形态和功能方面的优劣。重点讨论输卵管积水、粘连、炎症等病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微创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吻合术、伞端造口术等重建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要点。 子宫畸形与助孕: 针对子宫纵隔、单角子宫、双子宫等生殖道发育异常,阐述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详细介绍子宫镜下、腹腔镜下矫正手术的技术进展及疗效评估。 免疫性不孕: 探讨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免疫因素在不孕中的作用,以及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方法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盆腔炎性疾病(PID)的规范化诊治与后遗症防治 PID的病原学与耐药性监测: 深入分析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厌氧菌等常见病原体在PI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强调动态监测病原体耐药性对选择有效抗生素的重要性。 PID的影像学诊断进阶: 详细介绍超声、CT、MRI在诊断盆腔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 tubo-ovarian abscess, TOA)、盆腔积液等并发症中的价值,以及它们在指导手术决策中的作用。 PID的保守治疗与介入治疗: 阐述抗生素治疗的原则、方案选择、疗程长短,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止痛、补液)的重要性。重点介绍经皮穿刺引流、腹腔镜下脓肿剥离等介入和手术治疗在复杂PID中的应用。 PID的长期并发症管理: 重点讨论PID后输卵管粘连、盆腔粘连、慢性盆腔疼痛、异位妊娠等后遗症的防治策略,包括术后粘连预防、盆腔疼痛管理、不孕的进一步处理等。 第三章:妇科良性肿瘤的精细化管理与微创治疗 子宫肌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详细分析不同类型(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大小、部位和生长速度的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及对生育、月经的影响。重点介绍药物治疗(GnRH激动剂、米非司酮、孕三烯酮等)在缩小肌瘤、控制症状中的应用。 腹腔镜、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详细阐述腹腔镜和宫腔镜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优势,包括微创、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重点介绍各种肌瘤剔除术式(如单孔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肌瘤脱落技术、术后止血与防粘连措施。 子宫腺肌症的药物与手术并重: 探讨子宫腺肌症的病因、病理生理,以及其对子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详细介绍GnRH激动剂、孕激素、口服避孕药等保守治疗的方案。同时,深入分析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腹腔镜、机器人辅助)的适应症与技术要点。 卵巢良性肿瘤的规范化手术: 强调卵巢良性肿瘤的精准诊断(鉴别良恶性)与微创手术的重要性。详细介绍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切除术(含或不含附件)的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技术,以及术后病理分析的重要性。 盆腔脏器脱垂(POP)的重建与管理: 详细阐述POP的分级、分类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重点介绍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子宫(或阴道残端)悬吊术(如骶骨悬吊术、阴道闭合术)等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症、操作技巧与并发症防治。 第四章:生殖内分泌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 闭经的鉴别诊断与病因治疗: 详细分析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的常见原因,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等。强调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内分泌激素测定在诊断中的关键作用。 子宫功能性出血(DUB)的精准管理: 探讨DUB的病因学,包括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常等。详细介绍药物治疗(孕激素、口服避孕药、GnRH激动剂)、宫腔镜下诊刮、消融等治疗手段的选择与应用。 绝经期综合征(MBS)的个体化激素替代疗法(HRT): 深入分析MBS的症状(潮热、盗汗、失眠、情绪波动、泌尿生殖系统萎缩等)及其长期健康影响(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风险等)。详细介绍HRT的适应症、禁忌症、不同制剂的选择、给药途径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强调风险-获益比的评估。 第二部分:妇科肿瘤的早期筛查、精准诊断与综合治疗 第五章: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诊断与治疗进展 宫颈癌筛查策略的演变: 详细介绍巴氏涂片(Pap smear)、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HPV分型、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一级和二级筛查中的作用。强调联合筛查、同检(co-testing)和HPV自主检测(self-sampling)的最新进展。 宫颈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分类: 详细阐述不同细胞学异常(ASC-US, ASC-H, AGC等)和组织病理学诊断(CIN1, CIN2, CIN3)的意义,以及它们与HPV感染的关系。 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选择: 重点介绍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LEGH(宫颈冷冻消融术)、CO2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微创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要点及术后管理。 第六章: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识别与分层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与筛查: 分析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长期雌激素暴露、 Lynch综合征等危险因素。重点讨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AUB)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信号的重要性,以及超声、宫腔镜、子宫内膜活检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与病理分型: 详细阐述FIGO分期以及WHO、TCGA等最新的病理分型(如POLE突变、MMR缺陷、p53异常、普通型等)对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 子宫内膜癌的个体化手术与辅助治疗: 详细介绍根治性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TLH/TAH+BSO)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症。重点阐述根据分期、分型、肿瘤复发风险选择的辅助治疗方案,包括孕激素治疗、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 第七章: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困境与新型治疗策略 卵巢癌的危险因素与早期筛查的挑战: 分析家族史、BRCA1/BRCA2突变、不孕、肥胖等危险因素。深入探讨目前的卵巢癌筛查方法(CA-125、超声)的局限性,以及高危人群的筛查策略。 卵巢癌的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诊断: 详细介绍超声(盆腔、腹部)、CT、MRI在卵巢癌诊断、分期和手术评估中的作用。强调CA-125、HE4等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应用。 卵巢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重点讨论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的原则(达到肉眼下无瘤状态)和技术要点,包括广泛的盆腔、腹腔探查、肿瘤切除、淋巴结清扫。 卵巢癌的化学治疗与靶向治疗: 详细介绍铂类联合紫杉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以及PARP抑制剂、VEGF抑制剂等靶向治疗在维持治疗、复发治疗中的应用。 第八章:妇科其他常见肿瘤的诊治要点 外阴癌与阴道癌: 概述其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重点介绍影像学诊断、手术治疗(外阴切除术、根治性阴道切除术)和放化疗的联合应用。 滋养细胞肿瘤(GTD): 详细介绍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诊断(血hCG、超声)、治疗(药物、手术)和随访。 妇科肉瘤: 概述其发病特点、影像学诊断、手术原则以及辅助治疗的挑战。 第三部分:妇科疑难病症的辅助诊疗与前沿技术 第九章:妇科肿瘤的分子分型与精准治疗 基因检测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详细阐述BRCA1/BRCA2、 Lynch综合征基因检测在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风险评估和治疗选择中的重要性。 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 介绍PARP抑制剂、VEGF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等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液体活检与肿瘤微环境研究: 探讨ctDNA、外泌体等在肿瘤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复发预警中的应用潜力。 第十章:盆腔疼痛与性医学疑难问题 慢性盆腔疼痛的综合评估与治疗: 深入分析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学,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盆腔感染后遗症、神经源性疼痛等。重点介绍多学科协作(疼痛科、心理科、康复科)在评估和治疗中的作用。 性功能障碍的诊断与干预: 探讨女性性欲减退、性兴奋障碍、性高潮障碍等常见性功能障碍的病因,以及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盆底康复等综合干预方法。 第十一章:妇科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与紧急处理 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与处理: 重点介绍超声、血hCG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作用,以及药物治疗(甲氨蝶呤)和手术治疗(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保守术)的选择。 卵巢囊肿蒂扭转的紧急救治: 详细阐述影像学诊断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原则。 盆腔脓肿破裂的急症处理: 强调早期识别、抗生素抗休克治疗以及紧急手术干预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妇科疾病的生育力保护与辅助生殖技术 肿瘤治疗对生育力的影响与保护: 详细介绍化疗、放疗、手术等对生育力的潜在损害,以及卵巢组织冻存、卵子冻存、胚胎冻存等生育力保存技术的应用。 辅助生殖技术(ART)的适应症与进展: 概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等技术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 附录 常用妇科药物剂型、剂量与不良反应 常用妇科检查与操作规范 妇科疑难病症的影像学图谱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国内妇科领域的顶尖专家组成,他们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前瞻性的视野,为广大妇科同仁提供一本权威、实用、值得信赖的参考书。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妇科疑难病症的诊治水平,为广大女性患者带来福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妇科肿瘤科的研究生,目前正在深入研究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防治策略。这本《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诊治和管理》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系统地梳理了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CIN)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HPV感染的流行状况、危险因素、以及不同年龄段和人群的发病趋势,这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书中关于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的深入讲解,结合了大量的图像资料和病理报告实例,对我理解CIN的诊断标准、分级以及与浸润癌的鉴别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病变级别的形态学特征的详细描述,以及在组织学上如何进行准确的判断。此外,书中对CIN的随访、治疗(包括各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和并发症)以及复发监测的管理策略,也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未来在临床实践中和科研工作中,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防治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我读了几天,总体感觉受益匪浅,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医生,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女性健康的研究者,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从最基础的流行病学数据入手,清晰地勾勒出了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病率差异,这为我后续深入研究其社会学和经济学影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细胞和组织病理学的阐述,虽然有些专业术语,但作者运用了大量图表和案例,使得原本晦涩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细致描述,以及不同级别病变的组织学特征,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想象疾病的发生过程,以及诊断的关键所在。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每一个病理特征都像一个重要的线索,引导着读者去探索疾病的真相。这本书的作者在梳理复杂信息、呈现清晰逻辑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而不是被海量信息淹没。

评分

读完《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诊治和管理》,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对于女性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不是医生,也不是医学研究者,但作为一名女性,我一直对与我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非常关注。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方方面面。它从疾病的发生率开始,让我们了解这类疾病的普遍性,然后深入到细胞和组织的层面,让我们明白这些病变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为什么会对我们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诊治和管理”的详细阐述,它告诉我们,一旦出现问题,有哪些科学的诊断方法,以及有哪些不同的处理方案。这让我感到很安心,因为我知道,面对这些健康挑战,我们是有方法应对的。而且,书中传递的“管理”理念,也让我认识到,关注健康不仅仅是等到生病才去治疗,更是要长期地进行关注和预防。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读者,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普通人也能轻松理解,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女性健康读物。

评分

作为一个对医学领域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身体的奥秘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感到着迷。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当我翻开它,却被其中严谨又不失温度的叙述深深吸引。书中对于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介绍,就像在描绘一幅人体内部的微观画卷,从最细微的细胞变化,到整个组织结构的演变,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它让我明白了,看似微小的细胞异常,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具有潜在风险的病变的。书中的图片和插画非常精美,即使我没有医学背景,也能通过它们理解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及它们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疾病本身,它还在探讨如何“诊治和管理”,这让我了解到,医学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是为了解决问题,并且要长期有效地控制风险。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的章节,这让我意识到,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女性,都至关重要。

评分

我是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妇产科医生,平时接触的患者很多,尤其是涉及到宫颈癌筛查和治疗方面。这本《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诊治和管理》真的是一本及时雨。我特别看重书中关于“诊治和管理”这几个字,因为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准确地诊断并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是每天都在面对的挑战。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筛查方法(如TCT、HPV检测)的优缺点和适用指征,以及不同病变程度的处理原则,包括随访、消融、LEEP刀等,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管理”部分的论述,它不仅仅局限于医学上的治疗,还融入了对患者的心理支持、随访依从性的教育等内容,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医疗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全方位的关怀。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很贴合临床实际,让我能从中吸取经验,避免一些潜在的误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诊治更有信心了,能够更从容地应对临床上的各种情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