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人卫八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 9787117171762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学(人卫八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 9787117171762 人民卫生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玉林 著
图书标签:
  • 病理学
  • 人卫八版
  • 临床医学
  • 本科
  • 十二五规划
  • 医学教材
  • 疾病机制
  • 诊断学
  • 病理诊断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171762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文博宏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71762
商品编码:2854841641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3-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病理学(人卫八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

定价:69.00元

作者:李玉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117171762

字数:

页码:

版次:8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0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修订将继续坚持“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编写宗旨,这是老一辈医学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直在指导我国医药学教材的建设。就《病理学》教材而言,在武忠弼教授、杨光华教授等几代病理学家的努力下,其已经成为国家统编或规划教材的精品。因此,第8版教材的整体设计不仅要传承前几版教材的编写风格,更要在内容优化、图表运用、印刷及装帧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本书由李玉林主编。

目录


绪论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病理学的发展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节 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 三、增生 四、化生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一、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二、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机制 第三节 细胞可逆性损伤 一、细胞水肿 二、脂肪变 三、玻璃样变 四、淀粉样变 五、黏液样变 六、病理性色素沉着 七、病理性钙化 第四节 细胞死亡 一、坏死 二、凋亡 第五节 细胞老化 一、细胞老化的特征 二、细胞老化的形态学 三、细胞老化的机制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节 再生 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二、干细胞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四、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第三节 创伤愈合 一、皮肤创伤愈合 二、骨折愈合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节 充血和淤血 一、充血 二、淤血 第二节 出血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三、后果 第三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梗死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第六节 水肿 一、水肿的发病机制 ……第四章 炎症第五章 肿瘤第六章 环境和营养病理学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十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第十一章 免疫性疾病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十三章 生殖系统和疾病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第十六章 传染病第十七章 寄生虫病第十八章 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作者介绍


  李玉林,男,1950年生于吉林省东丰县。曾任白求恩医科大学校长、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现任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院长、教育部病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85”整合生物学科技创新平台主任。主要社会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第九、十届专家评审委员会副组长,国家奖励工作办公室评审专家,吉林省科协副主席,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吉林省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从事教学工作40年,将分子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内容有机地与传统病理学进行整合,在传统病理学科内并创建了病理生物学研究方向;是我国《病理学》、《分子病理学》等六部规划教材的主编;围绕医学教育改革研究与病理学系列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先后两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就肿瘤间质病理学及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主持国家“863”、“973”等重大研究任务10余项,发表系列论文239篇,其中42篇被SCI收录,被引用已超过2000次,是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负责人。

文摘


序言



《病理学(人卫八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 是一本系统、深入地阐述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对机体影响的医学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书号为9787117171762。本书凝聚了国内病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智慧,是面向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精神编写的优秀教材。 本书的编写宗旨在于,通过对基础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知识的全面梳理,帮助医学生构建坚实的病理学理论体系,理解疾病的本质,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罗列,更是一本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其临床分析能力的工具书。 一、 理论体系的构建:基础病理学为基石 本书首先系统地介绍了细胞损伤与适应,这是理解一切病理过程的起点。从细胞可逆性损伤到不可逆性损伤,再到细胞凋亡、坏死以及细胞的适应性变化(如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本书逐一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读者能够把握疾病侵袭机体后,细胞层面发生的最初改变。例如,在讲解细胞水肿时,会深入剖析其发生的机制,如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离子泵功能受损等,并结合临床实例说明不同原因引起的细胞水肿在形态学上的特点。 接着,本书重点论述了炎症与修复。炎症是机体对损伤的普遍性反应,是疾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书详细介绍了炎症的发生机制、病理过程,包括炎症的局部和全身表现。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深入阐述了炎症介质的作用、白细胞的募集与功能、炎症的分类(如急性炎症、慢性炎症)以及各种炎症过程的特殊类型,如浆液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炎症、坏死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症等,并配以大量精美的病理图像,直观展示不同炎症的形态学特征。同时,本书也详细介绍了组织修复的机制,包括肉芽组织形成、伤口愈合等,并探讨了影响修复的因素,如感染、营养、缺血等。 血液循环障碍是病理学中的另一重要章节。本书深入讲解了充血、瘀血、水肿、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临床意义。例如,在讲解肺血栓栓塞时,不仅会描述梗死的形态学变化,还会深入分析其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以及临床上需要注意的诊断和治疗要点。对不同部位、不同病因引起的梗死,如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在形态学和机制上的差异也做了清晰的界定。 二、 器官系统的病理改变:聚焦常见疾病 在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后,本书将病理学知识聚焦于各个器官系统,对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大体、镜下)和临床意义进行了系统阐述。 心血管系统部分,重点介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对于冠心病,本书不仅描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心肌病变(如心肌梗死),还强调了不同类型心肌梗死(如前壁、后壁、全层、心内膜下)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预后。 呼吸系统部分,详细阐述了肺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癌等。在讲解肺结核时,会重点介绍结核结节的形成、干酪样坏死、纤维增生以及继发感染等病理过程,并结合不同病变阶段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消化系统部分,涵盖了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常见病变,如消化性溃疡、胃肠道息肉、炎症性肠病、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对于肝硬化,本书会深入分析其发生的多种病因(如病毒感染、酒精、自身免疫等),以及由此引起的肝脏结构破坏、再生结节形成、门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等病理生理改变。 泌尿系统部分,重点介绍了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肿瘤等。对不同类型肾炎的病理改变,如增生性、膜性、局灶节段性等,会进行详细的分类和描述。 生殖系统部分,包括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常见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症等。 神经系统部分,涵盖了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炎、脑膜炎、颅内肿瘤、脊髓疾病等。对脑梗死的病理过程,如梗死灶的形成、液化、机化等,会进行细致的描述。 内分泌系统部分,聚焦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疾病等。对于糖尿病,本书会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分析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并重点阐述其对全身各器官的长期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心血管并发症等。 血液系统部分,深入讲解了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三、 肿瘤的病理学:重点与难点 肿瘤是病理学中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章节。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肿瘤的定义、分类(良性与恶性)、病因、发病机制、异型增生、癌前病变、肿瘤的生长方式、转移途径、肿瘤的免疫学以及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等。本书对常见的良恶性肿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例如,在讲解肺癌时,会根据组织学分类(如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肺癌、大细胞肺癌)阐述其各自的病理特点、好发部位、转移规律和预后。对于肿瘤的发生,本书也会深入探讨致癌物质、病毒致癌、遗传因素等多个层面的作用。 四、 疑难病症与免疫病理学:拓展视野 本书还涉及了一些疑难病症的病理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对复杂疾病的认识能力。此外,免疫病理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书会介绍免疫系统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等。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本书会从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和炎症介质的角度,解析其发病机制和对关节造成的病理改变。 五、 学习方法的引导与临床思维的培养 《病理学(人卫八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在内容编排上,力求科学、系统、逻辑性强。每章的开头通常会给出本章的学习目标,结尾处则会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提炼。书中配有大量的彩色病理图片,这些图片不仅是理解病变形态的重要工具,更是连接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桥梁。通过对这些图片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诊断思维。 本书的编写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在介绍复杂的病理学概念时,常常会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说明,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例如,在讲解肾小球疾病时,会结合不同临床表现(如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来分析相应的病理基础,帮助学生理解“病理诊断”对于临床诊疗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病理学(人卫八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是一本集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病理学教材。它不仅为医学生提供了坚实的病理学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深入剖析,引导学生构建起完整的医学思维模式,为他们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石。本书对病理学知识的全面覆盖,以及其对现代医学理念的深刻体现,使其成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病理学》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它的难度。毕竟是本科临床用的,而且又是“十二五规划”的教材,我总觉得会非常深奥。但翻开之后,我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也很接地气。它不是那种故弄玄虚、堆砌专业术语的风格,而是用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病理概念。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一些“难点”的讲解,总是能够用非常生动的例子,或者类比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如,在讲到炎症反应的一些复杂过程时,作者并没有直接丢给我们一堆名词,而是用很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而且,这本书的逻辑性也非常强,知识点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不会让人觉得跳跃。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娓娓道来,循序渐进地引导我走进病理学的世界。这种“易读性”对于我们这些刚接触病理学的学生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它大大降低了我们学习的门槛,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愉快地去掌握这门学科。

评分

这本书的插图简直是太棒了!我之前看过的病理学教材,虽然内容详实,但插图往往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总是差那么一点意思。但这本书的图,特别是彩色照片和示意图,简直就像是把病变组织直接呈现在我眼前一样。比如讲到肾小球肾炎的时候,书中那些清晰的肾小球形态变化图,搭配文字说明,我能立刻就明白疾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病理改变在哪里。还有肿瘤部分,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的样子,书里的图都能高度还原,这对我这个刚开始接触病理学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经常在看文字的时候,同步盯着插图,感觉学习效率都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而且,有些地方的流程图也画得非常直观,比如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或者诊断流程,用图来梳理,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清晰太多了。这不仅仅是“配图”,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可视化教学”。这对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有时候,我会觉得,光凭这些插图,就已经值回书价了。当然,内容本身也很重要,但这书的插图质量,真的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评分

这本书的更新速度和内容的时效性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虽然我们拿到的是“十二五规划”的版本,但内容上并没有显得过时。我注意到书中在讨论一些疾病时,会提及一些近期的研究进展和新的诊断技术。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老教材”,而是能够跟上时代步伐的。比如,在讲到分子病理学的时候,它会涉及到一些基因检测、分子标志物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这对于我们学习前沿医学知识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同时,它也注意到了不同疾病在临床表现上的个体差异,以及一些新的治疗理念。这说明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是经过充分调研,并且紧密结合了当下医学发展的趋势的。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希望我的教材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更能让我了解到最新的医学动态,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让我感到学到的知识是鲜活的,并且具有前瞻性。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它在组织篇幅和知识呈现上的平衡。我之前看过一些厚重的大部头病理学著作,虽然内容全面,但往往会显得过于庞杂,让人不知道从何下手。而这本《病理学》,它在篇幅控制上做得非常恰当。每一章的长度都比较适中,不会让人产生畏难情绪。更重要的是,它在知识的精炼和重要信息的突出上下了很大功夫。很多核心的病理概念,它会用粗体字、小标题或者专门的“总结”框来强调,这样我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快速抓住重点。而且,它在叙述过程中,也会适当地使用一些“例证”,来帮助理解。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结构上的设计,通常是先概述,然后深入讲解,最后再进行总结。这种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编排方式,让我在阅读时能够事半功倍,更容易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它让我觉得,学习病理学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可以变得有条理、有效率。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内容编排方式吸引了。作为一本本科临床的教材,它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做得非常到位。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临床意义”的强调。很多病理学教材,可能就停留在描述组织形态和细胞改变,但这本书会更进一步,告诉你这些病理改变在临床上意味着什么,和我们平时遇到的临床症状、体征有什么联系,甚至会提示一些鉴别诊断的方向。比如,在讲到某个疾病的时候,它会专门开辟一个小栏目,讲解“临床应用”或者“临床要点”,这对于我们即将走向临床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能帮助我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的临床工作联系起来,不至于觉得学到的东西是脱离实际的。而且,每章的最后都会有一些“思考题”或者“病例讨论”,这能促使我主动去思考,巩固知识,甚至能模拟一些临床场景。这比单纯地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编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指导我们未来临床实践的工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