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全國重要礦産和區域成礦規律研究項目係列叢書之十六-中國重要礦産和區域成礦規律
作者:陳毓川 王登紅 徐誌剛等著
書號:9787116093010
定價:200元
開本:16
字數:1650韆字
頁數:795頁
版次:2015年7月1版1次印刷
責任編輯:唐京春 白鐵 呂靜 韓博 李佳 於春林
目錄
第一章 重要礦産和區域成礦規律研究進展
第二章 鐵礦成礦規律
第三章 中國錳礦成礦規律
第四章 鉻礦成礦規律
第五章 銅礦成礦規律
第六章 鉛鋅礦成礦規律
第七章 鋁礦成礦規律
第八章 菱鎂礦成礦規律
第九章 中國鎳礦成礦規律
第十章 鎢礦成礦規律
第十一章 锡礦成礦規律
第十二章 中國鉬礦的成礦規律
第十三章 銻礦的成礦規律
第十四章 金礦成礦規律
第十五章 銀礦成礦規律
第十六章 鋰礦成礦規律
第十七章 稀土礦的成礦規律
第十八章 全國區域成礦規律研究進展綜述
第十九章 阿爾泰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二十章 準噶爾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二十一章 伊犁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二十二章 塔裏木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二十三章 阿爾金-祁連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二十四章 昆侖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二十五章 秦嶺-大彆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二十六章 巴顔喀拉-鬆潘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二十七章 喀喇昆侖-三江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二十八章 岡底斯-騰衝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二十九章 喜馬拉雅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三十章 大興安嶺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三十一章 吉黑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三十二章 華北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三十三章 揚子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第三十四章 華南成礦省的成礦規律
參考文獻
附錄:本書所涉礦種圖例
內容提要
中國重要礦産和區域成礦規律研究是全國重要礦産潛力評價工作主要內容之一,旨在為潛力評價奠定理論基礎,提供科學指導,指導成礦預測。本書通過對全國重要礦種典型礦床和區域成礦規律的研究,提齣瞭全國統一的重要礦産和區域成礦規律研究技術要求,有效指導瞭省級成礦規律的研究工作;重新劃分瞭I、Ⅱ、Ⅲ級成礦區帶,指導各省級項目劃分Ⅳ、V級成礦區帶,首次實現I、Ⅱ、Ⅲ、Ⅳ級成礦區帶的全覆蓋;全麵梳理並提齣23個礦種礦産預測類型劃分方案,厘定齣388個礦産預測類型;對17個單礦種進行瞭匯總及係統、深入的研究,首次劃分瞭單礦種的成礦區帶,研究總結瞭各礦種成礦規律,編製瞭係列圖件,建立瞭礦産地一覽錶及數據庫;係統研究瞭17個成礦省的成礦規律,探討瞭重大區域成礦規律問題,完善瞭各成礦省的區域成礦模式及區域成礦譜係,分析瞭找礦潛力,為礦産預測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瞭科學依據;通過對“五層樓+地下室”成礦模式、華南中生代岩漿成礦作用及“新三源成礦理論”等的深入研究,提齣瞭一係列創新性認識,對發展及探討成礦理論有重要意義。
本成果與已經齣版的《中國成礦區帶劃分方案》、《重要礦産和區域成礦規律研究技術要求》、《重要礦産預測類型劃分方案》等成果一起於2013年12月28日通過瞭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的驗收評審,在47個工作項目中獲得95.7分的最高分被驗收專傢組認為在成礦規律研究總結、成礦年代學、典型礦床研究等方麵具有創新性,奠定瞭礦産預測和潛力評價的理論基礎,豐富瞭成礦學的研究內容,提升瞭我國礦床學研究的水平。本書可供成礦學及礦産勘查、資源預測、科研、教學和管理部門相關人員參考使用。
這部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彆緻的,封麵用瞭一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拿在手裏挺有分量感。內頁的排版也顯得比較用心,字跡清晰,行距適中,閱讀起來眼睛不容易疲勞。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讀內容,但從目錄和章節標題來看,似乎涉及瞭非常宏大的地理和地質背景,預感會是一部內容紮實、體係嚴謹的學術著作。尤其是一些圖錶的繪製和標注,雖然隻是匆匆一瞥,但能感受到製作方在數據可視化上下瞭功夫,這對於理解復雜的空間分布規律至關重要。希望它能帶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教科書式的羅列上。總的來說,從書籍的物質形態和初步印象來看,它展現齣瞭一種嚴肅治學的態度,讓人對內文的深度抱有很高的期待值。如果後續內容能夠保持這種高質量的呈現,這本書無疑會是書架上一個亮眼的存在。
評分當我把這本書放在桌上,看到它沉甸甸的重量時,我就知道這不是一本可以隨便翻翻的小冊子。它給我的感覺是,作者們傾注瞭數十年心血,將大量的野外考察數據、實驗室分析結果以及區域地質背景知識,用一種極其係統化的方式整理瞭齣來。我瀏覽瞭其中關於沉積盆地演化與礦化作用關係的部分,那種細緻入微的描述,幾乎能讓人想象齣當年地殼運動的每一個細微的起伏。這本書的宏大敘事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它將微觀的礦物學特徵與宏觀的闆塊構造運動巧妙地聯係起來,構建瞭一個完整的、互相印證的成礦理論網絡。閱讀它,與其說是在獲取信息,不如說是在接受一種完整而深刻的思維訓練,它迫使你跳齣單一學科的局限,以一種多尺度的、跨學科的視角去看待地球的資源寶庫。
評分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可以說是令人贊嘆,特彆是那些涉及復雜地質剖麵圖和構造演化示意圖的部分,色彩還原度非常高,綫條的清晰度也遠超我以往接觸過的大部分同類書籍。我特彆留意瞭不同時期地質事件的時間軸對比部分,這種跨越數億年的時間尺度被清晰地並置在一起,對於理解“成礦”這一漫長過程中的關鍵節點非常有幫助。我個人認為,對於地質學專業的學生或者資深研究人員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可能遠超它的定價。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穩定和權威的參考標準,讓你在引用數據或論證觀點時,可以自信地迴溯到這個體係中。唯一的遺憾是,如果能在附錄中增加一些近期的、關於非常規資源勘探的新進展的交叉引用,那會更完美,但鑒於本書的主題和定位,現在的平衡也做得相當到位瞭。
評分我最近在準備一個關於某特定金屬元素在全球儲量變化趨勢的報告,手裏拿著這本新到的書,翻開的第一感覺是它的信息密度相當驚人。那種撲麵而來的專業術語和密集的年份、百分比數據,讓人立刻意識到這不是那種輕鬆的科普讀物,它更像是一部需要仔細研磨、反復查閱的工具書。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區域成礦帶劃分的章節,雖然我更側重於宏觀的經濟影響分析,但書中對地質構造單元的精細劃分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描述,展現齣瞭一種近乎於“地圖學”般的精確性。這種對基礎資料的詳盡梳理,為任何想在這個領域做深入研究的人打下瞭極其堅實的地基。如果能找到清晰的對比案例來佐證這些規律,那這本書的價值將無可估量,它似乎能引導讀者從“是什麼”深入到“為什麼會這樣”的思考層次。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學術氣息太濃瞭,厚重得讓人有點望而生畏。我原本期望它能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的、麵嚮實際勘探或投資決策的“秘籍”或“捷徑”,但目前看來,它似乎更專注於構建一個完整的、邏輯自洽的理論框架。每一章的論證都建立在前一章的結論之上,層層遞進,結構如同精密的鍾錶機械一般,不允許有絲毫的鬆動。我嘗試跳讀瞭幾個章節,發現它的敘事方式非常剋製和客觀,幾乎沒有采用任何煽動性的語言來吸引讀者,全靠內容本身的硬核力量來支撐。這對於追求知識的純粹性的人來說是優點,但對於需要快速掌握核心結論的忙碌人士來說,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去“消化”這些信息。總而言之,它像一塊上好的璞玉,需要時間去雕琢纔能顯現齣它全部的光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