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系列丛书之十六-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
作者:陈毓川 王登红 徐志刚等著
书号:9787116093010
定价:200元
开本:16
字数:1650千字
页数:795页
版次:2015年7月1版1次印刷
责任编辑:唐京春 白铁 吕静 韩博 李佳 于春林
目录
第一章 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
第二章 铁矿成矿规律
第三章 中国锰矿成矿规律
第四章 铬矿成矿规律
第五章 铜矿成矿规律
第六章 铅锌矿成矿规律
第七章 铝矿成矿规律
第八章 菱镁矿成矿规律
第九章 中国镍矿成矿规律
第十章 钨矿成矿规律
第十一章 锡矿成矿规律
第十二章 中国钼矿的成矿规律
第十三章 锑矿的成矿规律
第十四章 金矿成矿规律
第十五章 银矿成矿规律
第十六章 锂矿成矿规律
第十七章 稀土矿的成矿规律
第十八章 全国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第十九章 阿尔泰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二十章 准噶尔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二十一章 伊犁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二十二章 塔里木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二十三章 阿尔金-祁连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二十四章 昆仑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二十五章 秦岭-大别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二十六章 巴颜喀拉-松潘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二十七章 喀喇昆仑-三江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二十八章 冈底斯-腾冲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二十九章 喜马拉雅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三十章 大兴安岭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三十一章 吉黑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三十二章 华北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三十三章 扬子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第三十四章 华南成矿省的成矿规律
参考文献
附录:本书所涉矿种图例
内容提要
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是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工作主要内容之一,旨在为潜力评价奠定理论基础,提供科学指导,指导成矿预测。本书通过对全国重要矿种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全国统一的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有效指导了省级成矿规律的研究工作;重新划分了I、Ⅱ、Ⅲ级成矿区带,指导各省级项目划分Ⅳ、V级成矿区带,首次实现I、Ⅱ、Ⅲ、Ⅳ级成矿区带的全覆盖;全面梳理并提出23个矿种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厘定出388个矿产预测类型;对17个单矿种进行了汇总及系统、深入的研究,首次划分了单矿种的成矿区带,研究总结了各矿种成矿规律,编制了系列图件,建立了矿产地一览表及数据库;系统研究了17个成矿省的成矿规律,探讨了重大区域成矿规律问题,完善了各成矿省的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成矿谱系,分析了找矿潜力,为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五层楼+地下室”成矿模式、华南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及“新三源成矿理论”等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认识,对发展及探讨成矿理论有重要意义。
本成果与已经出版的《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等成果一起于2013年12月28日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验收评审,在47个工作项目中获得95.7分的最高分被验收专家组认为在成矿规律研究总结、成矿年代学、典型矿床研究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奠定了矿产预测和潜力评价的理论基础,丰富了成矿学的研究内容,提升了我国矿床学研究的水平。本书可供成矿学及矿产勘查、资源预测、科研、教学和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当我把这本书放在桌上,看到它沉甸甸的重量时,我就知道这不是一本可以随便翻翻的小册子。它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们倾注了数十年心血,将大量的野外考察数据、实验室分析结果以及区域地质背景知识,用一种极其系统化的方式整理了出来。我浏览了其中关于沉积盆地演化与矿化作用关系的部分,那种细致入微的描述,几乎能让人想象出当年地壳运动的每一个细微的起伏。这本书的宏大叙事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它将微观的矿物学特征与宏观的板块构造运动巧妙地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互相印证的成矿理论网络。阅读它,与其说是在获取信息,不如说是在接受一种完整而深刻的思维训练,它迫使你跳出单一学科的局限,以一种多尺度的、跨学科的视角去看待地球的资源宝库。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学术气息太浓了,厚重得让人有点望而生畏。我原本期望它能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的、面向实际勘探或投资决策的“秘籍”或“捷径”,但目前看来,它似乎更专注于构建一个完整的、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每一章的论证都建立在前一章的结论之上,层层递进,结构如同精密的钟表机械一般,不允许有丝毫的松动。我尝试跳读了几个章节,发现它的叙事方式非常克制和客观,几乎没有采用任何煽动性的语言来吸引读者,全靠内容本身的硬核力量来支撑。这对于追求知识的纯粹性的人来说是优点,但对于需要快速掌握核心结论的忙碌人士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去“消化”这些信息。总而言之,它像一块上好的璞玉,需要时间去雕琢才能显现出它全部的光彩。
评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可以说是令人赞叹,特别是那些涉及复杂地质剖面图和构造演化示意图的部分,色彩还原度非常高,线条的清晰度也远超我以往接触过的大部分同类书籍。我特别留意了不同时期地质事件的时间轴对比部分,这种跨越数亿年的时间尺度被清晰地并置在一起,对于理解“成矿”这一漫长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非常有帮助。我个人认为,对于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或者资深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可能远超它的定价。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稳定和权威的参考标准,让你在引用数据或论证观点时,可以自信地回溯到这个体系中。唯一的遗憾是,如果能在附录中增加一些近期的、关于非常规资源勘探的新进展的交叉引用,那会更完美,但鉴于本书的主题和定位,现在的平衡也做得相当到位了。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别致的,封面用了一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挺有分量感。内页的排版也显得比较用心,字迹清晰,行距适中,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内容,但从目录和章节标题来看,似乎涉及了非常宏大的地理和地质背景,预感会是一部内容扎实、体系严谨的学术著作。尤其是一些图表的绘制和标注,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能感受到制作方在数据可视化上下了功夫,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空间分布规律至关重要。希望它能带来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科书式的罗列上。总的来说,从书籍的物质形态和初步印象来看,它展现出了一种严肃治学的态度,让人对内文的深度抱有很高的期待值。如果后续内容能够保持这种高质量的呈现,这本书无疑会是书架上一个亮眼的存在。
评分我最近在准备一个关于某特定金属元素在全球储量变化趋势的报告,手里拿着这本新到的书,翻开的第一感觉是它的信息密度相当惊人。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术语和密集的年份、百分比数据,让人立刻意识到这不是那种轻松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部需要仔细研磨、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区域成矿带划分的章节,虽然我更侧重于宏观的经济影响分析,但书中对地质构造单元的精细划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描述,展现出了一种近乎于“地图学”般的精确性。这种对基础资料的详尽梳理,为任何想在这个领域做深入研究的人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地基。如果能找到清晰的对比案例来佐证这些规律,那这本书的价值将无可估量,它似乎能引导读者从“是什么”深入到“为什么会这样”的思考层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