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是世界上很先有報紙和很先有新聞事業的國傢,中國的新聞事業有1300年以上的曆史。方漢奇主編的《中國新聞事業編年史(第2版)(精)》所記述的時間,起始於公元713年,即中國很古老的報紙同時也是世界上很古老的報紙“開元雜報”問世的一年,截止於2016年,長達1304年,縱貫我國從古代近代現代到當代的整個曆史時期,所記述的史實涉及新聞事業的各個方麵:從報紙、刊物、通訊社、廣播、電視、電子報刊到新興媒體;從新聞攝影、新聞圖片、新聞紀錄電影、新聞事業經營管理、新聞法、新聞社團、新聞界人物到新聞教育;從編輯、采訪、齣版、印刷、發行等一般新聞業務活動到新聞傳播學研究。兼收並蓄,細大不捐。因為並不接近限於大事,所以不再沿用大事記這一名目,而稱之為中國新聞事業編年史。作為一部編年性質的專業史,這部書隻為讀者提供簡單扼要的史實,不作為論述和分析。個彆條目酌引原文,以省讀者勾稽翻檢之勞。本書靠前版記述的內容等 方漢奇 主編 方漢奇,廣東普寜市人,生於1926年。中國新聞史學界泰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新聞史學會名譽會長,吳玉章終身成就奬獲得者。曾任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組長,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著有《中國近代報刊史》《中國新聞事業通史》《中國新聞傳播史》等。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沉穩又不失厚重的質感,初上手的時候就能感覺到它並非泛泛之作。內頁的紙張選擇也挺講究,閱讀起來光綫柔和,長時間盯著看也不會太纍。不過,我個人覺得排版上還可以更緊湊一些,有些地方留白略顯奢侈,或許是為瞭營造某種曆史的儀式感吧,但我更希望在有限的空間內能塞下更多乾貨。比如,對於一些關鍵曆史節點的時間綫標注,如果能設計得更具視覺衝擊力,用不同的字體或顔色來強調,對比效果可能會更好。整體來說,作為一本工具書或者案頭參考書,它的硬件配置是過關的,體現瞭一種對內容的尊重,隻是在用戶體驗的細節打磨上,還有提升的空間,比如書脊的耐用性,希望多翻幾次後不會輕易散架。裝幀是給人的第一印象,它成功地傳達瞭一種專業和權威感,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有張力,尤其是在描述重大曆史事件的轉摺點時,作者仿佛帶著我們身臨其境,那種曆史的洪流裹挾著個體命運的無力感,文字間躍然紙上。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曆史脈絡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梳理能力,不是簡單的時間堆砌,而是深入挖掘瞭事件背後的內在邏輯和驅動力。不過,在某些理論闡述的部分,語言略顯晦澀和學術化,對於非專業齣身的讀者來說,理解起來需要反復咀嚼,甚至需要藉助其他輔助資料。我期待看到更多生動的案例分析來佐證那些宏大的論斷,畢竟,冰冷的數據和抽象的理論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具體的新聞實踐和從業者的選擇上纔能顯得有血有肉。如果能在這些“人”的故事上再多著墨一些,這本書的感染力會大大增強,真正做到既有高度又有溫度。
評分對於一個長期關注媒體發展動態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清晰的時間軸和關鍵節點的梳理,是構建整體認知框架的絕佳工具。它像一張精確繪製的地圖,讓我能快速定位到特定曆史時期新聞業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氣候。但是,我個人在閱讀時發現,書中對於橫嚮的“國際比較”部分似乎提及較少。新聞事業的發展往往是相互影響、相互藉鑒的過程,如果能在關鍵的改革或轉型期,加入一些同期國際上類似背景國傢的實踐對比,哪怕隻是簡短的側寫,都將極大地豐富我們對自身發展路徑的認知深度。畢竟,瞭解“彆人是怎麼做的”,往往能更好地反思“我們為什麼這麼做”,這種對比能讓曆史的敘述更加立體和豐滿,避免陷入孤立發展的視角。
評分我在閱讀過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資料搜集上的廣度和深度令人嘆為觀止。那些被引用的原始文獻和訪談記錄,為整個編年史增添瞭無可辯駁的真實性。這絕不是憑空臆造的“二手”曆史,而是建立在紮實考據之上的權威之作。然而,這種詳盡也帶來瞭一個小小的挑戰,那就是信息量的巨大。對於隻想快速瞭解某個時間段概況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感到信息過載,需要花費較多精力去篩選重點。我建議,如果能增加一個精煉的“核心觀點速覽”或者在章節開頭設置更清晰的脈絡導圖,或許能更好地服務於不同閱讀需求的讀者。當然,瑕不掩瑜,正是這份詳實,纔使得這本書成為瞭一部值得反復查閱的“百科全書”,其價值正在於其內容的密度。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剋製和客觀,這對於一部曆史著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品質。作者似乎極力避免使用帶有強烈個人傾嚮的評判性詞匯,而是讓事實本身去說話,展現齣一種令人信服的專業素養。這種冷靜的筆觸,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更專注於事件本身的發展,而不是被作者的情緒所左右。但話說迴來,這種極緻的客觀有時也會帶來一種“疏離感”。在探討那些充滿爭議或道德睏境的事件時,我略微期待能看到作者更深入的“曆史反思”或“時代局限性”的剖析。當然,這並非要求作者去下結論,而是希望在呈現曆史的同時,能提供更多維度的解讀框架,幫助我們理解那個時代決策者的思維模型,從而讓閱讀體驗從“記錄”升華到“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