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外交案例
定价:28.00元
作者:吴建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3000875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19个经典案例剖析,40年外交经验总结,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的外交探索与实践。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里,外交的作用上升,事实上中国的外交已经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吴建民同志这本《外交案例》用作教材我认为是一件好事。
钱其琛
内容提要
2003年7月,吴建民卸任中国驻法大使,就任外交学院院长,在钱其琛副总理和外交部的领导及外交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外交学院开设了'外交案例'课程。本书即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
全书集中了19个案例,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类是反映外交家的大智大勇;第二类是1991年到2003年中国外交的一些大事;第三类是危机处理,特别是'9·11事件'和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19个案例内容充实,富有教益。
《外交案例》的体例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背景、中国外交面临的选择、具体操作过程、启示。前三部分尽可能把主要情况介绍清楚,'启示'部分大体上是作者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钱其琛同志为本书撰写序言,指出:'吴建民同志这本《外交案例》用作教材我认为是一件好事。'
目录
部分 外交大智慧
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
1955年总理出席万隆会议
韩叙大使1989年在美国棕榈滩论坛俱乐部的演讲
第二部分 逆境外交
1989年斯考克罗夫特两次访华
中国与次海湾危机
1991年美国国务卿贝克访华
1992年总理出席安理会首脑会议、达沃斯论坛年会并访问西欧
第三部分 首脑外交
1993年江主席出席APEC峰会
江主席与希拉克总统互访故乡
胡主席出席埃维昂南北领导人对话峰会
第四部分 外边外交
1996-1997年的日内瓦人权斗争
驻法使馆是如何参与我国
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
第五部分 使馆工作
上海贝尔与阿尔卡特股权重组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建立
中国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中国参加“伽利略计划”
第六部分 危机处理
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
中国对“9·11事件”的快速反应
驻法使馆是如何应对“非典”危机的
作者介绍
吴建民:1939年生于重庆。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1-1965年,常驻布达佩斯世界民主青年联盟总部,任代表翻译。曾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纽约)任二秘、参赞等职,任中国驻欧共体使团及比利时使馆参赞。1991-1994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1994-1998年,历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细节处理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我说的不是那种刻意堆砌的辞藻,而是那种融入到情节肌理中的、恰到好处的象征意义。比如某个物件的出现,或者某个重复出现的场景,都带着强烈的暗示性,初读可能不以为意,但结合后来的发展来看,简直是神来之笔。这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和智力上的满足感。它鼓励读者去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对于喜欢深度挖掘文本内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座值得反复探索的宝藏。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相当了得,语言风格极其独特,读起来有一种老派的文学韵味,但又不失现代的流畅感。作者似乎对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使得整本书的文笔精炼而富有张力。我尤其欣赏它在构建世界观方面的细致和宏大,虽然内容聚焦于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但其背后所映射出的社会图景和历史背景,展现出作者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识。这种文本密度极高的作品,需要读者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中的精妙之处。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发现之前忽略掉的伏笔或者更深层次的含义,非常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实在是太抓人了,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感觉自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拽进了故事的核心。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那些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涌动的情感和复杂的动机,让人忍不住去猜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尤其是一些关键情节的转折,处理得非常巧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特定场景时所用的细腻笔触,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紧张、压抑或者豁然开朗的氛围。读完之后,脑海中还会反复回放那些精彩的片段,让人回味无穷。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审视,让人思考人性中的复杂与多面性。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并不是特别高,毕竟市面上同类题材的作品太多了,很容易审美疲劳。但是,这本书成功地避开了所有俗套的桥段,它构建了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叙事结构。开篇看似平淡无奇,但随着情节的推进,那种层层剥开的惊喜感,让人欲罢不能。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依靠浮夸的煽情来吸引眼球,而是靠着扎实的情节设计和高超的叙事技巧来牢牢抓住读者。这种内敛而强大的力量,是很多新生代作家难以企及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阅读品味都被提升了一个档次,因为它教会了我如何欣赏真正“高级”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其对伦理困境的探讨。它没有给出简单的是非对错的答案,而是将人物置于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逼迫着读者去思考,在极端压力下,我们所谓的道德准则究竟能撑多久。那些主人公们做出的艰难抉择,每一次都像是一把冰冷的刀子划过读者的心房,让人感到既痛苦又着迷。我常常在想,如果是我处于那个位置,我会怎么做?这种代入感,让阅读体验变得异常深刻和私人化。作者的勇气在于敢于直面人性的阴暗面,并以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将其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不得不正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