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5-01 |
| 作者:黑川雅之 | 译者:王超鹰 | 开本: 32开 |
| 定价: 35.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08683270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细致解读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是探究东方审美意识的经典著作。 ★ 以“微、并、气、间、秘、素、假、破”八个汉字为切入点,多角度深入探讨日本对美的独特体会。《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是对东方美学的深刻凝练,理解东西文化差异的入门之书。 ★ 日本设计名家黑川雅之,深刻剖析了日本的审美价值观,解读日本设计背后的美学哲思。 ★ 书中所述的八个日本审美意识,不仅奠定了日本设计、日本建筑、日本文化之精髓,更是我们东方人原始情感被推衍、转化为智慧意识的珍贵美学总结。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是一部讲述日本审美文化的入门书。作者黑川雅之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日本审美意识为主题,通过“微、并、气、间、秘、素、假、破”八个汉字,深刻剖析了日本的审美价值观,总结出具有东方特色的美学理论。这八个日本审美意识,不仅奠定了日本设计、日本建筑、日本文化的精髓,更是我们东方人原始情感被推衍、转化为智慧意识的美学总结。发掘这些审美意识,有利于我们获得重新审视世界的新视点。
黑川雅之,思想家、艺术家、建筑师、工业设计师、罕见的跨领域名家,被誉为“东京达·芬奇”“日本建筑与工业设计教父”。他出生于建筑世家,其家族在日本建筑界具有崇高地位。1967年早稻田大学建筑工学博士毕业,70岁时取得“艺术博士”称号。创办物学研究会,是“K”家居品牌创始人。现任日本物学研究会会长、日本文化设计论坛理事及总干事、日本设计委员会理事等要职。曾获27次德国iF设计金奖(iF Design Award)、31次日本优良设计大奖 (Good Design Award)、日本每日设计奖(Mainichi Design Awards)、日本室内设计师协会年奖等。许多系列作品被丹佛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收藏。
序 言 V 日本人是西方世界观的奴隶 VI 既并列又互补的八个关键概念 微 1 一期一会 2 细节中体现整体 7 原始的身体感觉 9 内与外的同质性 10 日本的城市是村落 15 描绘城市从室内开始 16 情感与羞耻心的关系 并 20 日本的民主主义 22 万神 26 **与相对 29 平面的组织 34 大脑与互联网 37 风神与雷神 II 气 42 气与气场 48 柱子是气场建筑 52 女性生殖器与男性生殖器 56 由气场营造的日本建筑 间 60 气场与间 64 阴阳 67 并列的细节 71 力学的空间 72 间的妖艳 秘 76 隐秘是花 82 秘与间,或留白 84 逆光让阴翳彰显华丽 86 “秘”中期待 素 90 还原真我 93 素材与造型 97 一张折纸 103 原型 III 假 110 对大自然的**信赖 112 融通无碍 116 日本的房屋不是建筑 120 转化 128 与西方完全相反的审美意识 破 130 过人的技术 133 序破急·守破离 137 破灭与秩序 总 论 144 日本的审美意识是什么 144 感觉的反衬 145 感觉的支配 147 民主的主张 148 自我也是自然的组成部分 149 无政府状态 150 女性的秩序感 151 为了美而活着 153 结 语 156 译后记
作为一名对东方美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怀着极大的期待翻开了这本书。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日本八种独特的审美意识,并且避免了那些过于学术化、枯燥的论述。我被书中关于“自然”(Shizen)在审美中的地位深深打动。日本的审美,很大程度上是对自然的模仿、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美的灵感。作者通过对庭园艺术、绘画、甚至是一些日常用品的设计,展现了这种对自然的融合和汲取。他强调的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在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再创造。书中还对“简朴”(Kan-paku)进行了生动的阐释。这种审美,反对过度装饰和繁复,追求事物本身的质感和简洁的线条。作者通过对陶器、木器,以及一些生活空间的设计,让我们看到了“简朴”所带来的纯粹和高级感。这本书让我明白,日本的审美,是一种回归本源的追求,是一种在简单中发现深刻的智慧。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感受他们的审美。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日本独特的八种审美意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在日本文化的河流中,感受那些细微而深刻的美。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闲寂”(Kan-jaku)的描述情有独钟。这是一种在宁静、寂寥中感受到的安详与舒适,它不是对孤单的逃避,而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作者通过对一些古老寺庙、茶室、以及一些手工艺品的描绘,让我们体会到“闲寂”所带来的独特韵味。这种审美,需要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态度,需要一种沉淀下来的心境。书中还对“静谧”(Sei-jaku)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这种审美,强调的是一种无声无息、不动声色的力量,它隐藏在自然之中,也体现在人际交往之中。作者通过对一些绘画、音乐作品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静谧”所带来的深刻影响。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日本的审美意识,往往与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紧密相连,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修为。
评分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日本文化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采取宏大叙事的方式,而是从个体对“美”的感知出发,挖掘出日本八种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识。我最喜欢的是他关于“粋”(Iki)的论述。这种审美意识,我之前在一些描述江户时代风情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有所体会,但总是无法准确地捕捉其精髓。而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歌舞伎、浮世绘、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细节的分析,将“粋”的那种不落俗套、潇洒自如、带有几分玩世不恭的独特魅力,描绘得淋漓尽致。那是一种源于内在的自信,一种对规矩的游刃有余的打破,但又不失风雅。书中还对“雅”(Gao)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这是一种更加典雅、精致、追求和谐与秩序的审美,在宫廷文化、古典文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作者通过对比“粋”与“雅”,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日本审美意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丰富了我对日本文化的认知,也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对“美”的理解,是否过于片面和单一。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以一种含蓄而留白的方式,似乎在暗示着日本文化中那种不动声色的美学追求。当我翻开书页,迎接我的是一股淡淡的墨香,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仿佛在告诉我,这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的著作。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直接给你一个明确的“日本审美”的定义,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历史片段,以及对具体艺术作品的解读,逐渐勾勒出日本独特的审美图景。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侘寂”(Wabi-sabi)的阐释,那不是简单地对残缺或不完美的赞美,而是一种对时间流逝、事物本真状态的深刻理解和接纳。通过他引用的茶道、陶艺、园林等例子,我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种在不完美中发现宁静与和谐的意境。书中对“幽玄”(Yugen)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那种深邃、含蓄、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在能剧、俳句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作者的叙述方式并不枯燥,他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比喻和形容词,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停下来,去想象他描述的场景,去感受那种微妙的情感。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美的理解,也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敬意。
评分我一直对日本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能触及日本文化精髓的著作之一。作者以一种非常内敛、谦逊的方式,引领读者走进日本八种独特的审美意识。我特别着迷于他对“禅”(Zen)在美学中的体现的阐述。书中并没有直接去解读佛经,而是通过对枯山水、茶道、插花等艺术形式的剖析,展现了禅宗所倡导的简约、宁静、去除杂念的哲学思想如何转化为具体的审美追求。例如,枯山水中看似简单的石头和沙砾,却蕴含着深邃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需要观者静下心来,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意境。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你穿越一个个意蕴深远的文化场景。书中对“寂”(Sabishisa)的探讨也让我深思,那并非简单的孤独或悲凉,而是一种在静谧中感受到的,与万物相连的、带有一丝疏离感的独特情怀。他通过对一些传统工艺品、诗歌的解读,让我们体会到这种情感的细腻之处。这本书让我明白,日本的审美意识是根植于其深厚的哲学和宗教土壤之中的,是一种将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完美结合的艺术。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场关于“看见”的深刻体验。作者并非直接告诉你什么是日本的八种审美意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比喻和贴切的例子,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看见”它们。我被书中对“脱俗”(Datsuzoku)的阐释深深吸引。这是一种摆脱常规、超越世俗的审美追求,它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故作姿态,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纯粹的向往。作者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独立音乐,甚至是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脱俗”是如何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这种审美,需要一种敏锐的感知力去捕捉,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书中还对“幽邃”(Yusui)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种审美,强调的是一种深远、宁静、引人入胜的意境,它常常隐藏在事物的表面之下,需要观者用心去体会。作者通过对一些园林设计、水墨画的解读,让我们体会到“幽邃”所带来的宁静与沉思。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审美,往往不是张扬的,而是内敛的,需要我们去用心去感受,去发现。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如同精雕细琢的艺术品,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作者对日本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独到见解。他没有直接给你一个“日本审美”的固定模型,而是通过八个不同的切入点,带领我们逐步探索其内在的丰富性。我被书中对“风雅”(Fuga)的细腻描绘所吸引。这是一种带有古典韵味、追求精致和情趣的审美,它常常体现在文学、音乐、以及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中。作者通过引用一些古典诗词、故事,让我们感受到“风雅”所带来的淡雅和韵味。这种审美,需要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敏感,需要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书中还对“俗”(Zoku)在审美中的作用进行了有趣的探讨。日本的审美意识并非总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有时,“俗”的元素也能被巧妙地运用,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接地气的魅力。作者通过对一些民间艺术、街头文化,甚至是一些日常用品的设计,让我们看到了“俗”的另一面。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日本的审美意识是多元的,它既有高雅精致的一面,也有贴近生活、充满活力的另一面。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静谧的日本庭院中散步,每一步都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作者以一种非常个人化、充满情感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日本八种独特的审美意识。我尤其喜欢他关于“和谐”(Wa)的论述。这种审美意识,渗透在日本文化方方面面,从人际关系到自然景观,都追求一种平衡与协调。作者通过对一些传统仪式、建筑风格、甚至是一些色彩搭配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和谐”所带来的稳定与宁静。这种和谐,并非简单的妥协,而是对整体利益和各方需求的深刻理解。书中还对“意”(I)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这种审美,更侧重于事物的内在精神和意境,强调的是一种超越物质表面的深层含义。作者通过对一些绘画、书法作品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意”所带来的无限想象空间。这本书让我明白,日本的审美意识,是一种将个体的情感、精神与外在形式巧妙结合的艺术,是一种追求内在统一与外在协调的智慧。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感受他们的审美。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日本独特的八种审美意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在日本文化的河流中,感受那些细微而深刻的美。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闲寂”(Kan-jaku)的描述情有独钟。这是一种在宁静、寂寥中感受到的安详与舒适,它不是对孤单的逃避,而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作者通过对一些古老寺庙、茶室、以及一些手工艺品的描绘,让我们体会到“闲寂”所带来的独特韵味。这种审美,需要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态度,需要一种沉淀下来的心境。书中还对“静谧”(Sei-jaku)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这种审美,强调的是一种无声无息、不动声色的力量,它隐藏在自然之中,也体现在人际交往之中。作者通过对一些绘画、音乐作品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静谧”所带来的深刻影响。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日本的审美意识,往往与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紧密相连,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修为。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日本独特美学意识的探索之旅。作者并非直接罗列条条框框的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文化现象和艺术表现,层层剥茧,引导读者逐步深入日本的审美世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物哀”(Mono no aware)的章节,那种对生命短暂、事物易逝的淡淡忧伤,以及在这种忧伤中体悟到的生命之美。作者通过对日本文学、戏剧,甚至是一些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这种情感的普遍性,以及它如何渗透到日本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中。例如,他对樱花盛开又瞬间凋零的描绘,不仅仅是写景,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以及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书中对“间”(Ma)的解读也相当到位,那不仅仅是空间上的留白,更是时间、声音、情感上的空白,这种空白并非虚无,而是承载着无限的可能性,为观者提供了想象和体悟的空间。作者通过对建筑、绘画、音乐等作品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间”是如何被巧妙地运用,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审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对生命状态的体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往的经历,试图在其中找到类似的感受,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