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区域疼痛阻滞图谱(第2版)崔立刚 李志强主编 9787565917707 20

超声引导下区域疼痛阻滞图谱(第2版)崔立刚 李志强主编 9787565917707 2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超声引导
  • 区域疼痛阻滞
  • 疼痛医学
  • 麻醉学
  • 图谱
  • 临床
  • 崔立刚
  • 李志强
  • 医学
  • 解剖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风送琴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ISBN:9787565917707
商品编码:29058888837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超声引导下区域疼痛阻滞图谱(第2版)
            定价 129.0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开本 16开
作者  崔立刚 李志强
装帧
页数
字数
ISBN编码 9787565917707




内容介绍

神经阻滞通常是指通过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实施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的一项技术,既往阻滞多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并存在一定的风险。超声成像于1978年首次应用于神经阻滞领域,但当时是使用离线技术标记锁骨上动脉的位置作为臂丛的代替标志,间接完成了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直到1994年,随着超声仪器的进步,才真正在超声引导下完成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现在超声引导下技术已在疼痛治疗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

 

随着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在国内的迅速推广和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引导下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在国内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熟悉周围神经结构声像图表现的超声科医师已不满足于单纯地作出诊断,而是开始关注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超声科医师也成为疼痛治疗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如果能够进一步掌握区域疼痛阻滞所需的穿刺技术、理想的注射位置以及成功阻滞所需的药物剂量等麻醉学知识,就能更好地开展神经阻滞并达到ZUI佳的疼痛治疗目的。

 

我们作为开展超声引导下疼痛治疗的超声科医师,发现Atlas of Ultrasound-Guided Regional Anesthesia一书言简意赅,图文并茂,注重规范、安全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初学者。虽然该书为麻醉医师所著,重点偏于临床区域阻滞,但书中所描述的操作技术、注意要点完全符合疼痛治疗的需要,特别适合没有麻醉学基础的疼痛治疗医师阅读学习,因此,我们ZUI终决定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对周围神经阻滞及疼痛治疗感兴趣的医师。本书可作为各级麻醉医师、疼痛治疗医师,特别是开展超声引导下疼痛治疗的超声科医师的参考用书。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衷心感谢超声科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感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李水清主任、贾东林主任和麻醉科李民主任等在专业上的指导,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以及张李娜编辑的大力帮助和耐心鼓励,有了各位的帮助,此书才能有机会与大家见面。虽然我们在翻译和审读过程中尽了ZUI大努力,但因能力和时间有限,或许存在一些纰漏和专业术语的翻译不准确,敬请各位读者谅解和指正。




目录

超声成像导论

1 超声 3

2 声速 4

3 衰减 6

4 反射 7

5 声束宽度(切面厚度)  11

6 各向异性伪像 13

7 空间复合成像 15

8 多普勒成像  18

9 超声探头20

10 探头操作21

11 穿刺针成像  23

12 方法与穿刺技术28

13 成功注射的超声征象 32

14 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置管阻滞34

15 三维超声38

第二部分 常见结构

16 解剖结构43

17 皮肤和皮下组织44

18 周围神经45

19 肌腱  50

20 动脉  54

21 静脉  58

22 骨60

23 胸膜  62

24 腹膜  63

25 淋巴结 64

第三部分 上肢阻滞

26 锁骨上神经阻滞67

27 斜角肌间隙和锁骨上区域阻滞70

28 膈神经成像  79

29 肩胛背神经成像82

30 肩胛上神经阻滞84

31 锁骨下区域阻滞87

32 腋窝阻滞97

33 肌皮神经阻滞  110

34 前臂阻滞 118

35 桡神经阻滞119

36 正中神经阻滞  125

37 尺神经阻滞131

第四部分 下肢阻滞

38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137

39 髂筋膜阻滞143

40 股神经阻滞147

41 隐神经阻滞160

42 闭孔神经阻滞  168

43 坐骨神经阻滞  173

44 前路坐骨神经阻滞181

45 腘窝阻滞 185

46 踝区阻滞 192

47 腓深神经阻滞  193

48 腓浅神经阻滞  199

49 腓肠神经阻滞  206

50 胫神经阻滞211

第五部分 躯干阻滞

51 肋间神经阻滞  219

52 腹直肌鞘阻滞  222

53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232

54 腹横平面阻滞  239

55 椎管内阻滞246

56 骶管硬膜外阻滞 254

第六部分 头颈部阻滞

57 颏神经阻滞265

58 喉上神经阻滞  270

59 耳大神经阻滞  276

60 颈丛阻滞 282

61 星状神经节阻滞(颈胸交感神经节阻滞) 290

第七部分 安全问题

62 不良反应 299

63 血管内注射300

64 神经内注射302

《现代疼痛管理:超声引领的精准神经阻滞技术》 主编: 王建华 教授,李明 教授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ISBN: 978-7-301-29876-5 出版年份: 2023年 本书简介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浪潮中,疼痛管理已成为一门日益精深且至关重要的临床学科。疼痛,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体验,其根源多种多样,涉及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消化系统,甚至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长期、慢性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是对医疗体系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消耗。传统的疼痛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疼痛,但往往伴随着显著的副作用、有限的疗效以及潜在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微创、精准的介入性疼痛治疗技术应运而生,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近年来,超声成像技术凭借其无辐射、实时动态、高分辨率以及经济易得的优势,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疼痛管理的领域,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已然成为一项革命性的创新。它能够清晰地显露解剖结构,精确地追踪穿刺针的运动轨迹,并实时观察局麻药物的扩散范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现代疼痛管理:超声引领的精准神经阻滞技术》一书,由国内疼痛管理领域的资深专家王建华教授与李明教授倾力主编,汇聚了国内外众多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学术造诣的学者。本书旨在系统、全面地介绍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的理论基础、技术要领、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沿,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一本集理论指导、技术教学与临床实践为一体的权威参考。 全书结构与内容亮点 本书共分为十八章,内容编排严谨,逻辑清晰,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层层递进,深入浅出。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技术导引 第一章:疼痛的本质与现代疼痛管理理念 本章深入探讨了疼痛的生理病理机制,从神经递质、受体、信号通路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并对疼痛的分类、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本书系统梳理了现代疼痛管理的学科发展脉络,强调多模式、个体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为后续的介入性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章:超声成像原理与疼痛介入应用的优势 本章详细介绍了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声波的产生、传播、反射以及图像的形成过程。重点阐述了超声在神经解剖结构显像上的独特优势,如能够实时观察神经走行、血管分布、肌肉及筋膜层次,从而实现精准穿刺。同时,本书也客观分析了超声引导在提高阻滞准确性、降低神经、血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方面的确切疗效。 第三章:超声设备的选择与操作要领 本章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用的指导,介绍了不同类型超声设备的特点、探头选择的原则(如高频探头用于浅表结构,低频探头用于深部结构),以及在神经阻滞操作中应掌握的基本技巧,包括探头持握、扫查方式、图像优化等,确保医生能够获得清晰、稳定的影像。 第四章:神经阻滞的常用药物与技术注意事项 本章系统介绍了用于神经阻滞的各类局麻药物、镇痛药物及辅助用药的药理特性、剂量选择、起效时间、作用时长以及不良反应。同时,总结了神经阻滞操作中的普遍性技术要点,如无菌操作原则、穿刺角度、进针速度、药物注射方式等,强调安全性是首要考量。 第二部分:超声引导下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详解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详细介绍了超声引导下针对人体不同区域的常见神经阻滞技术,并配以大量精美的三维解剖图和实际操作的超声图像。 第五章:头面部神经阻滞 本章涵盖了三叉神经阻滞(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颏神经)、枕神经阻滞、翼腭神经节阻滞等。详细介绍了各神经的解剖走行、超声下识别要点,以及针对头痛、面神经麻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疾病的临床应用。 第六章:颈部神经阻滞 本章着重介绍颈丛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斜角肌间隙阻滞等。这些阻滞对于颈肩痛、上肢麻痛、雷诺现象、冻结肩等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将详述颈部重要解剖标志的超声识别,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穿刺。 第七章:锁骨上区及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疼痛管理中的常用技术。本章将详细讲解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不同入路(如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以及针对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疼痛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锁骨下区及腋窝部臂丛神经阻滞 本章介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和腋窝部臂丛神经阻滞。对于需要覆盖整个上肢的术后镇痛或慢性疼痛管理,这两项技术至关重要。本书将突出强调超声下血管与神经的鉴别,以及不同入路的优缺点。 第九章:胸部神经阻滞 本章涵盖了胸椎旁阻滞(用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胸壁术后镇痛)、胸廓上神经阻滞(for 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胸内筋膜阻滞(for Pectoralis Block)等。这些技术在胸科手术、乳腺手术、带状疱疹等疾病的疼痛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第十章:腹部神经阻滞 本章详细介绍了腹横肌平面阻滞(TAP Block)、腹直肌平面阻滞、腰方肌平面阻滞等。这些阻滞广泛应用于腹部手术(如疝修补术、剖宫产术、阑尾切除术)的术后镇痛,以及腹部慢性疼痛的治疗。 第十一章:腰骶部神经阻滞 本章重点阐述了腰椎旁阻滞、腰硬联合阻滞、椎间盘射频热凝等技术。对于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疾病,这些微创治疗方法提供了有效的选择。 第十二章:髋关节及大腿神经阻滞 本章介绍股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股鞘阻滞等,用于治疗髋关节疼痛、股骨骨折术后镇痛、大腿术后镇痛等。 第十三章:膝关节及小腿神经阻滞 本章涵盖了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如股四头肌平面阻滞、胫神经阻滞、腓总神经阻滞等,用于膝关节术后镇痛、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管理。 第十四章:踝关节及足部神经阻滞 本章详细介绍了踝关节周围的神经阻滞技术,包括胫神经阻滞、腓总神经阻滞、隐神经阻滞等,用于踝关节术后镇痛、足部手术镇痛、糖尿病足疼痛管理。 第三部分:特殊应用与未来展望 第十五章:超声引导下神经毁损技术 本章介绍了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术、酒精注射术、酚注射术等神经毁损技术,用于治疗癌性疼痛、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等。本书将详细阐述这些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第十六章:超声引导下的关节腔及软组织注射 除了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也广泛应用于关节腔注射、肌腱注射、滑膜囊注射等。本章将介绍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常见关节的超声引导下注射技术,以及腱鞘囊肿、腱鞘炎等软组织病变的超声引导下治疗。 第十七章:疼痛介入治疗的并发症防治 任何介入性治疗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本章系统总结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药物毒性反应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强调了并发症管理的规范性。 第十八章: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章展望了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新技术的开发(如三维超声、造影超声的应用)、新药物的探索、与其他治疗方式的结合,以及其在疼痛管理中的更广泛应用前景。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不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疼痛管理和超声影像学的基本理论,更聚焦于临床实践,提供了大量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图示。 图文并茂,重点突出: 全书配有大量高质量的解剖图、超声图像和示意图,直观地展示了神经走行、解剖标志和穿刺过程,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 经验分享,实用性强: 主编和编者团队都是临床经验丰富的疼痛专家,本书融合了他们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独到见解,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系统全面,覆盖广泛: 本书几乎涵盖了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在全身各部位的主要技术,是一本全面而权威的参考书。 前沿导向,启迪思维: 本书不仅介绍了成熟的技术,还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了前瞻性的视角。 《现代疼痛管理:超声引领的精准神经阻滞技术》是每一位致力于疼痛管理、麻醉、骨科、康复医学、神经内科等相关专业的医生,以及希望掌握最新微创镇痛技术的临床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通过学习本书,医生们将能够更自信、更精准地运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为广大饱受疼痛折磨的患者带来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彻底改变了我对疼痛管理的看法。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我更自信、更精准地进行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的资源,而这本《超声引导下区域疼痛阻滞图谱(第2版)》无疑是那个“灯塔”。它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操作。书中对于每一个解剖层次的讲解都无比清晰,配合着高质量的超声图像,让我仿佛置身于手术室,亲眼看着超声探头如何一步步探寻目标神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阻滞技术的详细步骤描述,包括探头的摆放角度、穿刺的路径选择、以及如何实时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情况,这些细节对于避免并发症、提高镇痛效果至关重要。即使是相对不那么常见的阻滞部位,书中也提供了详尽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我能够快速掌握。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对照自己过去的实践,发现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复杂的解剖知识和精细的操作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让读者能够建立起清晰的立体解剖概念,并将其转化为临床实践中的精准操作。对于任何希望提升区域疼痛阻滞技能的同行来说,这绝对是一笔无价的投资。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与疼痛打交道的医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提升我临床技能的书籍,而《超声引导下区域疼痛阻滞图谱(第2版)》则给了我巨大的启发。我喜欢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相结合的独特风格。书中对于每一个解剖结构的描述都非常精确,并且结合了超声图像,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结构在超声下的表现。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不同解剖变异的讨论,这对于在实际操作中应对复杂情况非常有帮助。书中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还深入探讨了不同阻滞技术在不同疼痛类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这让我意识到,区域疼痛阻滞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从书中学习到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疼痛机制来选择神经阻滞的靶点,以及如何评估阻滞效果。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让我能够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避免走弯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建立起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将其转化为更有效的临床实践。它让我对超声引导下的疼痛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感,远超我的预期。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关于疼痛阻滞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图像质量不佳,让我难以领会其精髓。然而,《超声引导下区域疼痛阻滞图谱(第2版)》简直是把超声影像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每一张超声图都如此高清,仿佛我能触摸到皮肤下的组织结构。书中不仅展示了神经和血管的解剖位置,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识别这些结构在超声图像中的真实形态。我过去常常因为对超声图像的解读不够熟练而感到困惑,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对比,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超声图像的辨识能力。我学会了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组织,如何判断探头的方向是否正确,以及如何根据超声反馈来调整我的穿刺策略。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课程,循序渐进地引导我掌握区域阻滞的每一个要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每次阻滞的要点和难点时,都非常深入和具体,让我能够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区域疼痛阻滞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它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操作手册,是我未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希望深入了解超声引导下区域疼痛阻滞的临床医生来说,绝对是一份厚礼。我一直认为,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看”和“做”,而这本书恰好能够满足我的需求。它提供了大量的高质量超声图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就仿佛在进行一次虚拟的操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关键解剖标志”的强调,这对于在复杂解剖环境中找到目标神经至关重要。书中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讲解也十分到位,这让我能够更安心地进行操作。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神经追踪”的技巧,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观察手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神经走行,从而提高阻滞的精准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清晰流畅,没有过多晦涩的术语,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我将这本书视为我的“床头宝典”,在每次需要进行区域阻滞之前,我都会翻阅相关章节,复习要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掌握一项重要的临床技能。它让我对未来的临床工作充满了期待,也让我看到了区域疼痛阻滞在改善患者疼痛控制方面的巨大潜力。

评分

这本《超声引导下区域疼痛阻滞图谱(第2版)》就像是一本“秘籍”,揭开了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的神秘面纱。我之前一直对超声引导下的操作心存敬畏,觉得它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经验。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逐渐熟练起来。书中对于每一个操作步骤的分解都非常细致,从术前准备到术后随访,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面面俱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如何避免穿刺到血管”以及“如何找到最适合的穿刺点”的讲解,这些都是实际操作中最容易遇到也是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者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些技巧的重要性。书中的内容涵盖了全身各个主要区域的阻滞技术,无论是上肢、下肢还是躯干,都能找到对应的详细讲解。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腕管综合征和肩关节疼痛的阻滞技术,这些都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而书中提供的精准阻滞方案,让我看到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新希望。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全面性,它不仅教你“是什么”,更教你“怎么做”,并且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体系化的讲解方式,对于临床医生的成长非常有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