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聲引導下區域疼痛阻滯圖譜(第2版) | ||
| 定價 | 129.00 | |
| 齣版社 | 北京大學醫學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6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崔立剛 李誌強 | |
| 裝幀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565917707 | |
神經阻滯通常是指通過藥物阻斷神經傳導功能實施臨床麻醉和疼痛治療的一項技術,既往阻滯多依賴操作者的經驗並存在一定的風險。超聲成像於1978年首次應用於神經阻滯領域,但當時是使用離綫技術標記鎖骨上動脈的位置作為臂叢的代替標誌,間接完成瞭鎖骨上臂叢神經阻滯;直到1994年,隨著超聲儀器的進步,纔真正在超聲引導下完成鎖骨上臂叢神經阻滯。現在超聲引導下技術已在疼痛治療領域取得廣泛的應用。
隨著肌肉骨骼係統超聲在國內的迅速推廣和診斷水平的不斷提高,超聲引導下肌肉骨骼係統疾病介入治療在國內也得到瞭迅猛發展。熟悉周圍神經結構聲像圖錶現的超聲科醫師已不滿足於單純地作齣診斷,而是開始關注周圍神經阻滯技術,超聲科醫師也成為疼痛治療領域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如果能夠進一步掌握區域疼痛阻滯所需的穿刺技術、理想的注射位置以及成功阻滯所需的藥物劑量等麻醉學知識,就能更好地開展神經阻滯並達到ZUI佳的疼痛治療目的。
我們作為開展超聲引導下疼痛治療的超聲科醫師,發現Atlas of Ultrasound-Guided Regional Anesthesia一書言簡意賅,圖文並茂,注重規範、安全和實用性,非常適閤初學者。雖然該書為麻醉醫師所著,重點偏於臨床區域阻滯,但書中所描述的操作技術、注意要點完全符閤疼痛治療的需要,特彆適閤沒有麻醉學基礎的疼痛治療醫師閱讀學習,因此,我們ZUI終決定把這本書介紹給更多對周圍神經阻滯及疼痛治療感興趣的醫師。本書可作為各級麻醉醫師、疼痛治療醫師,特彆是開展超聲引導下疼痛治療的超聲科醫師的參考用書。
在本書即將齣版之際,衷心感謝超聲科各位領導和同事的大力支持,感謝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疼痛科李水清主任、賈東林主任和麻醉科李民主任等在專業上的指導,特彆感謝北京大學醫學齣版社以及張李娜編輯的大力幫助和耐心鼓勵,有瞭各位的幫助,此書纔能有機會與大傢見麵。雖然我們在翻譯和審讀過程中盡瞭ZUI大努力,但因能力和時間有限,或許存在一些紕漏和專業術語的翻譯不準確,敬請各位讀者諒解和指正。
超聲成像導論
1 超聲 3
2 聲速 4
3 衰減 6
4 反射 7
5 聲束寬度(切麵厚度) 11
6 各嚮異性僞像 13
7 空間復閤成像 15
8 多普勒成像 18
9 超聲探頭20
10 探頭操作21
11 穿刺針成像 23
12 方法與穿刺技術28
13 成功注射的超聲徵象 32
14 超聲引導下周圍神經置管阻滯34
15 三維超聲38
第二部分 常見結構
16 解剖結構43
17 皮膚和皮下組織44
18 周圍神經45
19 肌腱 50
20 動脈 54
21 靜脈 58
22 骨60
23 胸膜 62
24 腹膜 63
25 淋巴結 64
第三部分 上肢阻滯
26 鎖骨上神經阻滯67
27 斜角肌間隙和鎖骨上區域阻滯70
28 膈神經成像 79
29 肩胛背神經成像82
30 肩胛上神經阻滯84
31 鎖骨下區域阻滯87
32 腋窩阻滯97
33 肌皮神經阻滯 110
34 前臂阻滯 118
35 橈神經阻滯119
36 正中神經阻滯 125
37 尺神經阻滯131
第四部分 下肢阻滯
38 股外側皮神經阻滯137
39 髂筋膜阻滯143
40 股神經阻滯147
41 隱神經阻滯160
42 閉孔神經阻滯 168
43 坐骨神經阻滯 173
44 前路坐骨神經阻滯181
45 膕窩阻滯 185
46 踝區阻滯 192
47 腓深神經阻滯 193
48 腓淺神經阻滯 199
49 腓腸神經阻滯 206
50 脛神經阻滯211
第五部分 軀乾阻滯
51 肋間神經阻滯 219
52 腹直肌鞘阻滯 222
53 髂腹股溝神經阻滯232
54 腹橫平麵阻滯 239
55 椎管內阻滯246
56 骶管硬膜外阻滯 254
第六部分 頭頸部阻滯
57 頦神經阻滯265
58 喉上神經阻滯 270
59 耳大神經阻滯 276
60 頸叢阻滯 282
61 星狀神經節阻滯(頸胸交感神經節阻滯) 290
第七部分 安全問題
62 不良反應 299
63 血管內注射300
64 神經內注射302
這本書帶來的震撼感,遠超我的預期。我之前閱讀過一些關於疼痛阻滯的書籍,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論層麵,或者圖像質量不佳,讓我難以領會其精髓。然而,《超聲引導下區域疼痛阻滯圖譜(第2版)》簡直是把超聲影像的魅力發揮到瞭極緻。每一張超聲圖都如此高清,仿佛我能觸摸到皮膚下的組織結構。書中不僅展示瞭神經和血管的解剖位置,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識彆這些結構在超聲圖像中的真實形態。我過去常常因為對超聲圖像的解讀不夠熟練而感到睏惑,但這本書通過大量的實例和對比,極大地增強瞭我對超聲圖像的辨識能力。我學會瞭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組織,如何判斷探頭的方嚮是否正確,以及如何根據超聲反饋來調整我的穿刺策略。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課程,循序漸進地引導我掌握區域阻滯的每一個要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每次阻滯的要點和難點時,都非常深入和具體,讓我能夠提前預判可能齣現的問題,並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區域疼痛阻滯領域樹立瞭新的標杆,它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操作手冊,是我未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參考。
評分作為一名常年與疼痛打交道的醫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提升我臨床技能的書籍,而《超聲引導下區域疼痛阻滯圖譜(第2版)》則給瞭我巨大的啓發。我喜歡它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相結閤的獨特風格。書中對於每一個解剖結構的描述都非常精確,並且結閤瞭超聲圖像,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結構在超聲下的錶現。我尤其贊賞書中對於不同解剖變異的討論,這對於在實際操作中應對復雜情況非常有幫助。書中的內容不僅局限於技術層麵,還深入探討瞭不同阻滯技術在不同疼痛類型中的應用,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閤適的方案。這讓我意識到,區域疼痛阻滯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我從書中學習到瞭如何根據患者的疼痛機製來選擇神經阻滯的靶點,以及如何評估阻滯效果。書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讓我能夠從彆人的經驗中學習,避免走彎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建立起更紮實的理論基礎,並將其轉化為更有效的臨床實踐。它讓我對超聲引導下的疼痛管理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未來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充滿信心。
評分這本書真的徹底改變瞭我對疼痛管理的看法。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一直在尋找能夠讓我更自信、更精準地進行超聲引導下區域阻滯的資源,而這本《超聲引導下區域疼痛阻滯圖譜(第2版)》無疑是那個“燈塔”。它不僅僅是一本圖譜,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我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操作。書中對於每一個解剖層次的講解都無比清晰,配閤著高質量的超聲圖像,讓我仿佛置身於手術室,親眼看著超聲探頭如何一步步探尋目標神經。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不同阻滯技術的詳細步驟描述,包括探頭的擺放角度、穿刺的路徑選擇、以及如何實時觀察局麻藥的擴散情況,這些細節對於避免並發癥、提高鎮痛效果至關重要。即使是相對不那麼常見的阻滯部位,書中也提供瞭詳盡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我能夠快速掌握。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對照自己過去的實踐,發現瞭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復雜的解剖知識和精細的操作技巧完美地結閤起來,讓讀者能夠建立起清晰的立體解剖概念,並將其轉化為臨床實踐中的精準操作。對於任何希望提升區域疼痛阻滯技能的同行來說,這絕對是一筆無價的投資。
評分這本《超聲引導下區域疼痛阻滯圖譜(第2版)》就像是一本“秘籍”,揭開瞭超聲引導下區域阻滯的神秘麵紗。我之前一直對超聲引導下的操作心存敬畏,覺得它需要極高的技巧和經驗。但讀完這本書,我發現,隻要掌握瞭正確的方法和理論基礎,即使是初學者也能逐漸熟練起來。書中對於每一個操作步驟的分解都非常細緻,從術前準備到術後隨訪,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得麵麵俱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如何避免穿刺到血管”以及“如何找到最適閤的穿刺點”的講解,這些都是實際操作中最容易遇到也是最需要注意的問題。作者通過大量的圖文並茂的案例,讓我深刻理解瞭這些技巧的重要性。書中的內容涵蓋瞭全身各個主要區域的阻滯技術,無論是上肢、下肢還是軀乾,都能找到對應的詳細講解。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腕管綜閤徵和肩關節疼痛的阻滯技術,這些都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疾病,而書中提供的精準阻滯方案,讓我看到瞭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新希望。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實用性和全麵性,它不僅教你“是什麼”,更教你“怎麼做”,並且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這種體係化的講解方式,對於臨床醫生的成長非常有益。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希望深入瞭解超聲引導下區域疼痛阻滯的臨床醫生來說,絕對是一份厚禮。我一直認為,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看”和“做”,而這本書恰好能夠滿足我的需求。它提供瞭大量的高質量超聲圖像,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就仿佛在進行一次虛擬的操作。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關鍵解剖標誌”的強調,這對於在復雜解剖環境中找到目標神經至關重要。書中對並發癥的預防和處理的講解也十分到位,這讓我能夠更安心地進行操作。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神經追蹤”的技巧,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觀察手段,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神經走行,從而提高阻滯的精準度。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清晰流暢,沒有過多晦澀的術語,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保持高度的專注。我將這本書視為我的“床頭寶典”,在每次需要進行區域阻滯之前,我都會翻閱相關章節,復習要點。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閤,讓讀者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掌握一項重要的臨床技能。它讓我對未來的臨床工作充滿瞭期待,也讓我看到瞭區域疼痛阻滯在改善患者疼痛控製方麵的巨大潛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