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调查及分析
定价:36.00元
作者:岳小婷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65413919
字数:197000
页码:2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调查及分析》(作者岳小婷)构建了3G移动邮箱服务采纳模型(MMsAM),结合3G移动邮箱服务的特点,提出了3G移动邮箱服务采纳的概念模型及一系列相关假设。假设中,既包括关于影响因素间关系的假设,又包括调节因素对影响因素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的假设。 本书在技术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多种理论,构建了3G移动邮箱服务用户采纳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识别出3G移动邮箱服务用户接受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出各影响因素对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效果,并分析了性别、年龄、区域、经验等因素在采纳模型中的调节作用。在采纳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用户评价。后,基于用户的189移动邮箱使用数据,结合业务特性,改进RFM模型,并根据RFM值进行客户细分,以3G移动邮箱的用户采纳模型的结论为指导,对高价值客户展开营销。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题目,是《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调查及分析》,听起来就像是一个需要进行大量实证研究才能完成的学术课题。我猜测,这本书不会是泛泛而谈,而是会深入到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中去。我想,作者肯定会设计出一套科学的调查问卷,或者进行一系列的深度访谈,来收集用户关于3G移动邮箱服务的真实使用体验和看法。这本书会不会呈现出一些令人惊讶的调查结果?比如,在当时的中国市场,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画像究竟是怎样的?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或者哪些年龄群体?用户普遍认为3G移动邮箱最大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这本书的“分析”部分,我尤其期待。它会不会运用一些成熟的理论模型,比如技术接受模型(TAM)、创新扩散理论(DOI)等,来解释用户采纳3G移动邮箱服务的原因?还是会提出自己独特的分析框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清晰的逻辑链条,帮助我理解,在技术、产品、用户、以及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3G移动邮箱服务是如何被市场接纳或者被边缘化的。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我感觉这本书的学术性和严谨性应该会有保证,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关于用户采纳行为研究的深刻洞见。
评分读到《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调查及分析》这样的书名,我便会好奇,这本书的作者是如何定义“用户采纳”的。它仅仅是指用户开始使用3G移动邮箱服务,还是指用户在一定时期内持续、高频地使用?我猜想,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描述用户现象,而是要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3G移动邮箱,作为一个已经不太主流的服务,这本书的研究是不是有特殊的意义?也许是为了给现在和未来的移动通信服务提供一些借鉴和反思?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用户在使用3G移动邮箱服务时,所经历的“学习曲线”?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到后来的熟练运用,这个过程中用户可能遇到了哪些障碍?又获得了哪些满足感?书中是否会涉及到,用户在采纳3G移动邮箱服务后,他们的沟通方式、工作效率、或者生活习惯发生了哪些改变?这本书的“分析”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有建设性的结论。比如,针对当时3G移动邮箱服务的推广,有哪些成功之处值得学习,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可以避免?它会不会为我们提供一套可复制的经验,帮助我们在推广其他新兴技术或服务时,更好地去理解和预测用户的行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出版方,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在市场营销、传播学或者信息管理等领域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价值,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关于用户采纳行为的深度思考。
评分读到《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调查及分析》这个书名,我不禁联想到了曾经智能手机还不普及,但3G网络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那个年代。那个时候,我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体验和现在是截然不同的。3G移动邮箱,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承载着时代印记的产品。我很好奇,这本书在研究用户采纳度时,会不会将3G网络本身的特点——比如速度、稳定性、以及当时的资费套餐——作为重要的变量纳入考量?我猜想,在那个时代,流量的费用一定是用户选择使用移动邮箱服务时一个非常关键的考量因素。大家会不会因为担心话费超支而小心翼翼地使用?或者说,会不会有一些特别的设计,比如压缩邮件、只下载附件标题等,来帮助用户节省流量?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用户在面临这些技术限制和成本考量时,是如何做出取舍的?它会不会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在采纳3G移动邮箱服务时,其决策过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我特别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在那个技术尚不完美、用户习惯尚未完全培养起来的时代,一项新的通信服务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并最终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会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研究方法,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出3G移动邮箱服务在那段特定历史时期,用户采纳的背后逻辑和现实挑战。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里瞬间涌现出许多与“用户采纳”相关的概念。这本书似乎不是那种简单介绍某项技术是什么、有什么功能的书,而是着重于“为什么”和“怎么做”——为什么用户会采纳某项服务,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采纳的。3G移动邮箱,这听起来是一个相当具体的场景。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不会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研究,来剖析用户采纳3G移动邮箱服务的具体路径?比如,在采纳初期,是不是有一些“先行者”或者“早期采用者”?他们是如何发现这项服务的,又是什么让他们愿意第一个吃螃蟹?当然后面肯定会有主流用户的跟进,那又是基于怎样的考量?这本书有没有提及,用户在决定是否采纳3G移动邮箱时,会权衡哪些利弊?会不会涉及到感知风险、感知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我特别期待的是,作者是否会从心理学或社会学的角度,来解读用户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因。毕竟,技术的推广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更多时候是与人的需求、习惯、以及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明白,在任何一个时期,要让一项服务获得用户的青睐,都需要深刻理解用户的心智模式,并针对性地去设计和推广。这本书的副标题“用户采纳调查及分析”,让我对书中包含的严谨的调研过程和深入的分析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成功推广新兴服务的宝贵洞见。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3G移动邮箱服务的用户采纳调查及分析》听起来真是挺有意思的,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这个标题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现在的生活,手机几乎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各种APP、各种服务层出不穷,3G移动邮箱服务,这让我回想起了一段不太遥远的过去。那个时候,我们可能还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的即时通讯工具,但邮箱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沟通桥梁了。想到3G时代的移动邮箱,我就不禁会想,在那个技术条件和用户习惯都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时代,人们是如何看待和使用这项服务的呢?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挖掘用户在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惊喜?比如,信号不稳定会不会影响邮件的收发体验?流量费用高昂又会如何制约用户的使用频率?更重要的是,它会不会探讨用户在选择使用3G移动邮箱时,内心深处究竟有哪些驱动因素?是工作需求,还是社交便利?或者仅仅是出于对新技术的尝鲜心理?我想,这本书一定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技术发展过程中,用户行为的变迁和演化。这本书的作者,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也让人感觉其学术背景深厚,或许会对这个话题有更严谨的分析。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像拨开迷雾一样,揭示出3G移动邮箱服务在用户心中真实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它如何在那个时代的通信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