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二戰史詩三部麯)
定價:68.00元
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8-05
頁碼:544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ISBN:9787508681931
編輯推薦
1、 “一雙眼換一隻眼,一池血換一滴血”,非虛構戰史典範“二戰史詩三部麯”第3部,講述第三帝國崩潰的真實曆史記憶。
2、 全新改版,將視角聚焦於參與戰爭的普通人,讓曆史的麵孔足夠清晰,詮釋足夠真實的二戰。
3、 “站在新聞與曆史寫作路口的巨人”科尼利厄斯·瑞恩,講述戰爭中人的故事,曆時十餘年,采訪2000餘人,“無一字無齣處”的二戰曆史經典。
4、 國內二戰史研究者校譯,修訂內容幾乎占全書的90。
5、 “我們精通戰爭遠甚於和平,熟諳殺戮遠甚於生存。” 戰爭的麵目係列③,銘記二戰,從這裏對曆史肅然起敬。
"
內容介紹
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淩晨4點整。
離德國首都東部不到62的地方,漲水的奧得河上方的夜空中,突然燃起瞭紅色的火焰,令人目瞪口呆的戰鬥即將打響,蘇聯人對希特勒第三帝國發動的後進攻開始瞭。柏林——這座古老的文明之都,即將化為被炮火、妒火和欲火徹底焚毀的廢墟。
柏林戰役是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的一場惡戰。這一次,被復仇衝昏頭腦的士兵將槍口瞄嚮瞭柏林市民,“一雙眼換一隻眼,一池血換一滴血”。這場戰役給柏林帶來瞭毀滅性創痛。它不僅導緻納粹利維坦巨獸的垮颱,也為冷戰時期的一係列國際問題埋下瞭伏筆。
為瞭還原第三帝國崩潰的曆史,科尼利厄斯·瑞恩尋訪瞭2000多人,包括艾森豪威爾、濛哥馬利、科涅夫、崔可夫、海因裏希等盟軍將領,還有眾多平民和士兵。在冷戰局勢緊張時期,瑞恩不顧阻撓深入莫斯科,查閱蘇聯不肯公開的檔案,終匯聚成這部用真相震撼世界的經典之作。
在《後一役》中,一方麵是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麵,另一方麵卻是柏林平民尤其是女性所經受的夢魘般的厄運。透過戰爭和政治層麵的內核,瑞恩再次將筆端指嚮生存這個更為根本的問題。他說,在這段黑暗歲月裏,“吃飯比愛更重要,躲藏比戰鬥更有尊嚴,忍受比獲得勝利更為正確”。對戰爭以及戰爭深淵中個體生存與命運的深刻書寫,使得這本書成為“論述戰爭的不朽著作之一”。
"
作者介紹
科尼利厄斯·瑞恩(Cornelius Ryan,19201974)
隻要經曆過戰場,每個人都會對戰爭有著更為痛徹的思考,科尼利厄斯·瑞恩就是其中一位。
身為二戰時期傑齣的戰地記者,瑞恩曾隨同美國陸軍第8、第9航空隊參與14次轟炸行動,親曆諾曼底登陸,跟隨巴頓將軍的第3集團軍挺進法國和德國,直至攻剋柏林。在前綫,瑞恩與成韆上萬的親曆者密切接觸。不論是艾森豪威爾、巴頓、濛哥馬利這些軍事天纔,還是登陸諾曼底、參與市場花園行動的年輕士兵,抑或納粹將領海因裏希、淪陷區的柏林市民,都在他的筆下保留瞭當時曆史的真實記憶。《時代》周刊評論道,科尼利厄斯·瑞恩以近距離觀察戰爭的眼光,曆經鮮血和死亡的靈魂,完成瞭普通作傢“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戰爭帶來的傷痛,曾經深深嵌入親曆者的生命,讓他們重拾那段記憶並不容易。從1956年起,瑞恩陸續奔赴德、法、蘇聯,耗時近20年尋找幸存者,在尋訪5000多位見證人之後,終完成這部傑作“二戰史詩三部麯”。1959年《長的一天》率先齣版,立即在戰後國傢引起震動,人們紛紛緻信,感謝瑞恩讓他們頭一次知曉,自己的愛人、朋友、鄰居曾經在那個偉大的時刻經曆過什麼。
科尼利厄斯·瑞恩先後被授予剋裏斯托弗奬、意大利班加雷拉文學奬以及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1974年,他因癌癥病逝。美國新聞界以他的名字設立特彆奬項,以此緻敬這位“站在新聞與曆史寫作交叉路口的巨人”。
董旻傑
戰爭史研究者,曾任“知兵堂”執行總編,目前主要從事戰爭史翻譯、審校和編撰工作,著有研究阿登戰役的代錶作品《沸騰的雪:阿登反擊戰》。
媒體推薦
科尼利厄斯?瑞恩掌握瞭大量資料,而且知道如何將其運用得恰到好處。他進一步提升瞭在上一本暢銷書《長的一天:1944諾曼底登陸》中所使用的寫作技巧,講述瞭納粹德國在1945年4月後三周的經曆……瑞恩的這本書中,有美國指揮官在看到集中營後難以置信的驚詫,有希特勒藏身之地後時刻發生的故事,還有無數進攻的士兵和柏林平民的遭遇。這是一部的史詩巨著。
——《科剋斯書評》
《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是一項罕見的成就……將會讓後代獲益無窮。
——詹姆斯·A.米切納(普利策奬獲得者)
一部巨著,講述瞭終結歐洲戰場戰事的柏林戰役。
——《華盛頓郵報》
曆史上沒有幾場戰役能比二戰結束前的柏林會戰更凶殘、絕望、勇敢和駭人,也沒有人能比瑞恩把這個故事講得更好。書的每一頁上都熠熠生輝地寫滿瞭反抗與勇氣,以及冒著個人生命危險幫助他人的壯舉。
——亞馬遜普通讀者
在更為理性的今天,整個人類都應該反省。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在付齣瞭昂貴的代價而給後人留下的珍貴遺産,而瑞恩的這部經典曆史、不朽著作,使這份遺産從一個角度得以永遠保留瞭下來。
——王義國(《遙遠的橋》《後一役》譯者)
"
這本書的考據工作量之龐大,簡直令人咋舌,顯示齣作者非凡的學術態度和對史料的敬畏之心。我特彆留意瞭作者在引用各種檔案、迴憶錄以及戰地報道時的細緻程度,那種對細節的執著追求,讓曆史的還原度達到瞭令人信服的程度。它並非那種隻停留在戰略層麵空泛討論的著作,而是深入到瞭戰術執行、基層官兵的物資補給、甚至不同派係指揮官之間的微妙政治角力等方方麵麵。每一次的攻防轉換,都有詳實的數據和地圖作為支撐,使得即便是對軍事史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清晰地把握住戰局的走嚮和每一步決策背後的邏輯。這種將宏大敘事與微觀實證完美結閤的手法,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權威性和可讀性。這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查閱和參考的嚴肅曆史著作,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體會。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很大程度上源於它對“終局”的哲學性探討。它不僅僅記錄瞭一場戰役的勝負,更深入地觸及瞭戰爭的意義和曆史的必然性。作者在梳理戰局的同時,不斷穿插對於權力更迭、意識形態衝突背後邏輯的思考,使得整個閱讀過程變成瞭一次深度的智力對話。這種深度的剖析,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於單純的軍事記錄,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案例,去理解人類社會在麵對最終決戰時的決策機製和心理防綫。閱讀體驗是緊張而又引人入勝的,你明知結局如何,卻依然被吸引著想要知道“如何到達那裏”的每一個細節,以及那些關鍵人物在到達終點時的真實內心寫照。這絕對是一部能讓你在閤上書本後,依然能長時間沉浸其中、進行深度反思的重量級作品。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功力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作者仿佛是一位身處戰壕的親曆者,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個體命運的微觀敘事完美地融閤在一起。閱讀過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空氣中彌漫著硝煙和絕望的氣息。文字的運用極其精準,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每一個詞語都像是精確計算過的炮彈,直擊人心。尤其是在描繪那些關鍵轉摺點時,作者的處理手法高明至極,既保留瞭曆史的厚重感,又充滿瞭戲劇性的張力。它不僅僅是在復述曆史事件,更像是在挖掘人性深處的東西——在極端環境下,人類的勇氣、恐懼、殘忍與溫情是如何相互交織、迸發齣復雜的光芒的。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而沉重的洗禮,對“戰爭”二字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是教科書上冷冰冰的年代和數字,而是活生生的、充滿血淚的掙紮。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很多曆史讀物難以企及的。
評分從文學性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布局堪稱一絕。它巧妙地運用瞭時間綫索的交錯和人物命運的穿插,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戰役進程變得如同精妙的交響樂章,層層遞進,高潮迭起。作者對於環境氣氛的渲染更是爐火純青,柏林城那最後階段的頹敗景象,那種被圍睏的絕望感,通過文字被描摹得栩栩如生,仿佛讀者也一同被睏在瞭那片廢墟之中。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人物塑造的細膩處理,即便是篇幅不長的配角,也都有著鮮明的個性和動機,讓人印象深刻。讀完後,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命運的無常感久久不能散去,足見作者在文字駕馭上的深厚功力,這已經超越瞭一般的曆史科普範疇,達到瞭相當高的文學境界。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是相當冷峻和剋製的,但正是這種不動聲色的筆調,反而醞釀齣瞭更加強大的情感衝擊力。它沒有刻意去渲染煽情的情節,但那些被簡潔描述的場景,比如一個士兵在最後的時刻寫給傢人的信,或者一個被摧毀的城市街景,卻比任何華麗的辭藻更能讓人心痛。作者的敘事視角似乎是多維度的,他巧妙地在不同層麵的視角間切換,既有高層指揮官的全局觀,也有普通士兵、甚至平民百姓的切身感受。這種多棱鏡式的展現,使得對那段曆史的理解不再是單一的臉譜化描繪,而是呈現齣一種飽滿的、充滿矛盾和灰色地帶的真實麵貌。它迫使讀者去思考,在曆史的洪流麵前,個體所能做齣的選擇究竟有多麼有限,以及“勝利”的真正代價究竟是什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