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深入浅出ssd:固态存储核心技术、原理与实战
定价:89元
开 本:16开
作 者:SSDFans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 号:9787111599791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赞誉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1章 SSD综述 1
1.1 引子 1
1.2 SSD vs HDD 3
1.3 固态存储及SSD技术发展史 6
1.4 SSD基本工作原理 11
1.5 SSD产品核心参数 13
1.5.1 基本信息剖析 15
1.5.2 性能剖析 18
1.5.3 寿命剖析 21
1.5.4 数据可靠性剖析 23
1.5.5 功耗和其他剖析 26
1.5.6 SSD系统兼容性 29
1.6 接口形态 30
1.6.1 2.5寸 32
1.6.2 M.2 32
1.6.3 BGA SSD 35
1.6.4 SDP 37
1.6.5 U.2 38
1.7 固态存储市场 38
1.7.1 SSD正在取代HDD 38
1.7.2 SSD、HDD应用场合 39
1.7.3 SSD市场情况 39
2章 SSD主控和全闪存阵列 41
2.1 SSD系统架构 41
2.1.1 前端 42
2.1.2 主控CPU 45
2.1.3 后端 45
2.2 SSD主控厂商 47
2.2.1 Marvell主控 47
2.2.2 三星主控 49
2.2.3 国产主控,谁主沉浮 50
2.3 案例:硅格(SiliconGo)SG9081主控 55
2.4 案例:企业级和消费级主控需求的归一化设计 56
2.5 案例:DERA(得瑞领新)NVMe控制器TAI和NVMe SSD产品 58
2.6 全闪存阵列AFA 60
2.6.1 整体解剖 60
2.6.2 硬件架构 64
2.6.3 软件架构 66
2.6.4 工作流程 69
2.6.5 应用场景 74
2.7 带计算功能的固态硬盘 75
3章 SSD存储介质:闪存 77
3.1 闪存物理结构 77
3.1.1 闪存器件原理 77
3.1.2 SLC、MLC和TLC 78
3.1.3 闪存芯片架构 80
3.1.4 读、写、擦原理 83
3.1.5 三维闪存 84
3.1.6 Charge Trap型闪存 89
3.1.7 3D XPoint 91
3.2 闪存实战指南 95
3.2.1 异步时序 95
3.2.2 同步时序 97
3.2.3 闪存命令集 100
3.2.4 闪存寻址 101
3.2.5 读、写、擦时序 102
3.2.6 ONFI与Toggle协议之争 103
3.3 闪存特性 105
3.3.1 闪存存在的问题 105
3.3.2 寿命 107
3.3.3 闪存测试 109
3.3.4 MLC使用特性 110
3.3.5 读干扰 111
3.3.6 闪存数据保存期 112
3.4 闪存数据完整性 115
3.4.1 读错误来源 115
3.4.2 重读 117
3.4.3 ECC纠错码 118
3.4.4 RAID 119
3.4.5 数据随机化 120
4章 SSD核心技术:FTL 122
4.1 FTL综述 122
4.2 映射管理 124
4.2.1 映射种类 124
4.2.2 映射基本原理 126
4.2.3 HMB 128
4.2.4 映射表刷新 130
4.3 垃圾回收 131
4.3.1 垃圾回收原理 131
4.3.2 写放大 137
4.3.3 垃圾回收实现 140
4.3.4 垃圾回收时机 147
4.4 Trim 148
4.5 磨损平衡 150
4.6 掉电恢复 152
4.7 坏块管理 155
4.7.1 坏块来源 155
4.7.2 坏块鉴别 155
4.7.3 坏块管理策略 157
4.8 SLC cache 158
4.9 RD& DR 160
4.10 Host Based FTL 161
4.10.1 Device Based FTL的不足 162
4.10.2 Host Based FTL架构 163
4.10.3 百度的软件定义闪存 163
5章 PCIe介绍 166
5.1 从PCIe的速度说起 166
5.2 PCIe拓扑结构 169
5.3 PCIe分层结构 172
5.4 PCIe TLP类型 175
5.5 PCIe TLP结构 179
5.6 PCIe配置和地址空间 184
5.7 TLP的路由 189
5.8 数据链路层 197
5.9 物理层 202
5.10 PCIe Reset 205
5.11 PCIe Max Payload Size和Max Read Request Size 210
5.12 PCIe SSD热插拔 211
5.13 SSD PCIe链路性能损耗分析 213
6章 NVMe介绍 216
6.1 AHCI到NVMe 216
6.2 NVMe综述 218
6.3 吉祥三宝:SQ、CQ和DB 223
6.4 寻址双雄:PRP和SGL 229
6.5 Trace分析 236
6.6 端到端数据保护 241
6.7 Namespace 245
6.8 NVMe over Fabrics 250
7章 SSD测试 258
7.1 主流SSD测试软件介绍 258
7.1.1 SSD性能测试一神器——FIO 258
7.1.2 AS SSD Benchmark 263
7.1.3 ATTO Disk Benchmark 264
7.1.4 CrystalDiskMark 264
7.1.5 PCMark Vantage 266
7.1.6 IOMeter 266
7.2 验证与确认 267
7.3 测试仪器 268
7.3.1 Emulator 268
7.3.2 协议分析仪 269
7.3.3 Jammer 272
7.4 回归测试 274
7.5 DevSlp测试 275
7.6 PCIe InterOp 278
7.7 WA测试 280
7.8 耐久度测试 281
7.9 认证Certification 288
7.10 SSD Performance测试 290
8章 SSD电源管理 294
8.1 SATA省电模式Partial和Slumber 294
8.2 SATA级省电模式DevSlp 295
8.3 SATA省电模式RTD3 299
8.4 PCIe省电模式ASPM 301
8.5 PCIe其他省电模式 305
8.6 NVMe动态电源管理 306
8.7 Power Domain 310
9章 ECC原理 312
9.1 信号和噪声 312
9.2 通信系统模型 313
9.3 纠错编码的基本思想 315
9.3.1 编码距离 315
9.3.2 线性纠错码的基石——奇偶校验(Parity-Check) 315
9.3.3 校验矩阵H 和生成矩阵G 316
9.4 LDPC码原理简介 317
9.4.1 LDPC是什么 317
9.4.2 Tanner图 319
9.5 LDPC 解码 319
9.5.1 Bit-flipping 算法 319
9.5.2 和积信息传播算法 322
9.6 LDPC 编码 327
9.7 LDPC 在SSD中的应用 327
9.7.1 NAND 会出错 328
9.7.2 NAND 纠错模型 328
9.7.3 LDPC纠错流程 330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有点犹豫。封面看起来挺硬核的,几个大字“深入浅出SSD”、“核心技术、原理与实战”,当时就感觉这可能是本要啃很久的书。我之前对SSD的了解,仅限于它比机械硬盘快很多,价格也贵一些,但具体是怎么个“快”法,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我是一点都不知道。拿到书后,我最期待的就是能彻底搞懂SSD的内部机制。比如,它里面的闪存颗粒是怎么工作的?数据是怎么被写入和读取的?为什么SSD用着用着会变慢?更重要的是,书里承诺的“实战”部分,我希望是真的能学到一些实操的技巧,比如怎么优化SSD的寿命,怎么在不同操作系统下进行更有效的管理,甚至是一些故障排除的方法。我一直觉得,学技术光懂理论不够,一定要能用,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在解释那些复杂的闪存技术时,会不会有足够多的图示和类比,让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毕竟,很多技术书籍的通病就是过于晦涩,让人读了开头就想放弃。我希望这本书能打破这个魔咒,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把我带进SSD的世界,让我不仅能听懂名词,更能理解背后的逻辑,最终能融会贯通。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纯粹的技术书籍,可能读起来会比较枯燥,但这本书在讲述SSD的基本工作原理时,加入了一些非常生动的比喻和类比,让我眼前一亮。比如,它在解释SSD的NAND闪存单元如何存储数据时,用到了“小水桶”的类比,虽然简单,但却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电荷量的多少决定了数据的状态。还有在讲解SSD的控制器如何协调读写操作时,它把控制器比作一个“超级大脑”,负责管理所有的数据流动。这种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种对硬件原理了解不深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循序渐进,先建立一个基础的概念框架,然后再逐渐深入到更复杂的技术细节。我最喜欢的是,当书中提到一些关键技术时,比如ECC(Error Correction Code,错误校验码)或者磨损均衡,它会非常耐心且细致地解释这些技术的作用和实现方式,并且会用简单的示意图来辅助说明,这极大地降低了我的阅读难度。这本书真的做到了“深入浅出”,让原本高高在上的SSD技术,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对于想要了解SSD的“实战”部分,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给我的帮助还是挺大的。我一直想知道,买了SSD之后,怎么才能最大化它的性能,同时又能让它用得久一点。书中关于SSD优化和维护的章节,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对于Windows用户,它详细介绍了如何调整系统设置,像禁用磁盘碎片整理,开启TRIM功能,以及如何合理管理页面文件大小,这些都是我以前不太重视但又非常重要的小细节。书里还提到了SSD的固件更新,以及为什么固件更新很重要,这让我以后在遇到SSD相关问题时,能有更明确的排查方向。另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SSD的性能评测和选购指南,虽然我当时购买SSD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看完书里的介绍,我对市面上不同SSD型号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理解了为什么有些SSD价格更高,性能更好。我特别欣赏的是,书里并没有只是简单地列出一些操作步骤,而是会解释这些操作背后的原理,比如为什么关闭碎片整理对SSD更好,TRIM功能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收获。
评分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在介绍SSD的NAND闪存技术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我一直对“SLC”、“MLC”、“TLC”这些缩写很好奇,总觉得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具体差别在哪里,以及这些差别对SSD的性能和寿命有什么影响,我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本书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它不仅详细解释了不同类型NAND闪存的存储原理,还通过各种图表和对比,让我清楚地看到了它们在读写速度、耐用性、成本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关于磨损均衡(Wear Leveling)和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这两个概念,我以前听过,但总觉得似懂非懂。这本书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它们的工作机制,并且结合了实际的SSD控制器设计,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SSD需要这些复杂的算法来管理数据,以及它们是如何延长SSD寿命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到了F Translation Layer(FTL)这个关键部件,它在SSD内部扮演着将逻辑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的角色,这个过程相当复杂,但书中的讲解让我逐步理解了它的核心功能。总的来说,在理解SSD的底层技术上,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让我不再对这些高深的技术感到畏惧,反而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架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将SSD的介绍从最基础的“入门基础理论”,一直延伸到“核心技术、原理与实战”。这种由浅入深的编排方式,非常适合我这样想系统性学习SSD知识的读者。一开始,它并没有直接讲解复杂的NAND闪存技术,而是先从存储介质的演变讲起,比如从磁带、软盘到机械硬盘,再到SSD,让我们明白SSD的出现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然后,它才逐步深入到SSD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控制器、DRAM缓存、NAND闪存芯片等,并详细解释了它们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会立即安排相关的实战章节,比如如何利用一些工具来监控SSD的健康状态,或者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SSD。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迷茫,总能找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对不同SSD接口(SATA、NVMe)的详细介绍,以及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这让我对SSD的整体生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我认识SSD的方方面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